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消化道重建手术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实施胃癌根治术进行消化道重建且合并糖尿病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Ⅰ组47例、Roux-en-Y组7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统计软件采用SAS 9.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相关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假设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术后血糖控制效果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BillrothⅠ组和Roux-en-Y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Roux-en-Y组患者的FBG、2h PG、Hb A1c、Fins、HOMA-IR显著低于Billroth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效果差的患者有8例(11.0%)显著低于BillrothⅠ组14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4,P0.05)。结论 Roux-en-Y消化道重建手术能够显著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不同消化道重建手术方式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3例远端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Ⅰ组25例,采用BillrothⅠ式手术行消化道重建;Ⅱ组28例,采用BillrothⅡ式手术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术后血糖的变化及疗效。结果Ⅰ组术后空腹血糖(FBG)、OGTT 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空腹C肽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Ⅱ组术后FBG、2h PBG及Hb A1c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空腹C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FBG、2h PBG、Hb A1c及空腹C肽等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Ⅰ组临床有效率为20%,Ⅱ组为9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76,P0.01)。结论 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方式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血糖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并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共52例,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22例为A组,采用BillrothⅡ+Braun式吻合术18例为B组,采用Roux-en-Y吻合术12例为C组。观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情况。结果:B、C组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的FBG及2hPG均优于同时相点的A组(P〈0.01);术后1年A、B和C组血糖控制有效率分别为22.7%、72.2%和75.0%,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采用BillrothⅡ+Braun式吻合术或Roux-en-Y吻合术可有效降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后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1例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14例)、BillrothⅡ式组(28例)及Roux-en-Y组(9例)3组,对比分析3组以下指标:①比较3种重建方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G2h)水平;②术前、术后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③3组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结果 BillrothⅠ式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FBG、PG2h水平,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均明显低于BillrothⅠ式组(P<0.05)。BillrothⅠ式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间的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术后6个月HbA1c值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的HbA1c值均分别明显低于BillrothⅠ式组(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的HbA1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患者总体疗效均分别明显优于BillrothⅠ式组患者(P=0.000,P=0.000),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9)。结论根据本组有限病例资料的研究表明,BillrothⅡ式吻合及Roux-en-Y吻合对于胃窦部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是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种常用消化道重建方式在治疗2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中的不同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24例实验对象随机接受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BillrothⅠ、BillrothⅡ和Roux-Y),监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应血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情况,结合术后糖尿病转归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illrothⅠ式组手术前后血糖平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和Roux-Y式组术后1周即有明显血糖变化,于术后3个月血糖控制基本稳定,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1水平与血糖的指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和Roux-Y式消化道重建术式对NIDDM的疗效是肯定的;对合并NIDDM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有必要适当放宽其手术指征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LRYGB治疗的1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血糖、血脂及营养指标,记录减重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27~62(42.4±10.7)岁,BMI28.7~57.4(34.9±6.9)kg/m2。全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患者体质量明显下降,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功能指数均较术前显著好转(均P〈0.05):临床完全缓解率为77.8%(14/18),总有效率为100%(18/18)。术后3个月时患者血脂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营养指标手术前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YGB可以有效地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38例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检测胃旁路术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及标准馒头餐后2 h的血糖、GLP-1水平、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及术后6个月的糖尿病转归情况.术后随访1年.结果 38例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伴随着血糖的改变,HbA1c则在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P〈0.05).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和GLP-1均较术前逐渐升高(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BMI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胃旁路术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其对血糖的控制不依赖于体重的降低.胃旁路术控制血糖可能与增加GLP-1释放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基因表达、胰岛素前体的合成以及改善β细胞功能有关.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前瞻性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35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4例)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手术前后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后即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即时胰岛素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后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问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kothⅠ式组(60例)、BillrothⅡ式组(41例)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6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并通过特殊症状量表评估3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与Billroth Ⅰ式组和Billroth Ⅱ式组相比,胃空肠Roux-en-Y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3±70.4)min比(196.2±54.3)min和(228.5±67.7)min],术中出血量更多[(220.9±67.6)ml比(170.5±61.5)ml和(188.5±76.7)ml],但其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更短[(2.6±1.5)d比(3.1±1-3)d和(3.6±1.2)d],术后反流和烧心症状更为轻微(特殊症状量表评分1.8±0.4比1.9±0.6和2.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虽不符合生理通道,操作也较为复杂.但其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胃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对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7例体重指数(BMl)〈35kg/m^2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人因胃癌接受Billroth Ⅱ式胃切除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治疗的变化。结果7例均成功完成了根治性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行开腹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空腹血糖(FPG)6.6~9.0mmol/L,平均8.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8%~9.5%,平均7.8%。术后1~8个月复查FPG4.8~7.9mmol/L,平均6.4mmol/L;HbAlc5.5%~7.2%,平均6.3%。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疗效判断标准,4例治愈,3例改善。结论胃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可治疗胃癌患者合并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参照2011年中国《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胃旁路手术,并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满12个月的52例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胰岛细胞功能指标。结果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有效45例(86.5%),完全缓解38例(73.1%),部分缓解7例(13.5%),无效7例(13.5%)。术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是 C 肽无统计学意义。虽然术后有一定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总体可控。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后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86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根据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组,行Billroth I式吻合术36例(Billroth I组),行Billroth II式吻合术26例(Billroth II组),行Roux-en-Y式吻合术24例(Roux-en-Y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代谢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Billroth II组、Roux-en-Y组糖代谢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83.3%,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illroth 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 II组、Roux-en-Y组糖代谢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l、3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illroth II组、Roux-en-Y组患者术后上述时间段的FPG、2 h PBG、瘦素、脂朕素、TNF-α、Hb A1c均较治疗前、Billroth I组改变明显(P0.05)。结论:Billroth II式、Roux-en-Y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糖代谢,临床效果优于Billroth I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匝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A组,3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72例)。比较2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食后症状、单餐进食量、体质量和相关营养代谢指标。结果:消化道重建时间A组(38.1±3.1)mlnjB组(44.7±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滞留综合征(RSS)发生率A组3.3%,明显低于B组(22.2%,P〈0.05)。术后12个月Visick分级指数I~Ⅱ级者A组优于B组(P-0.034)。术后6个月,除血红蛋白外,体质量、白蛋白下降程度及预后营养指数(PNI)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相关营养代谢指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术发挥了保持肠道连续性和手术相对简单的优势,减少术后RSS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8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手术后分别行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吻合术(A组,69例)、P型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B组,50例)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C组,49例)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其中无瘤生存超过1年的121例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6和12个月时的体重、进食量、预后营养指数(PNI)和Visick分级指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B、C组消化道重建时间分别为(30±7)min、(57±6)min和(48±6)min;A组时间最短,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发生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等术后并发症。A、B、C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4.3%(2/46)、7.7%(3/39)和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46)、17.9%(7/39)和19.4%(7/36),A组明显低于B、C组(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体重和进食量的恢复均优于B、C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3组PNI均下降(P〈0.05);12个月时,A组PNI与术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Visick分级指数Ⅰ~Ⅱ级均优于B、C组(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空肠储袋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术(RYGBP)与胃束带术(G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T2DM模型。将40只成模大鼠分为RYGBP组、GB组、饮食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浆瘦素、血浆胰岛素水平.并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及存活情况。结果GB组术后空腹血糖下降,空腹血浆胰岛素升高.空腹血浆瘦素下降,体质量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YGBP组空腹血糖术后空腹血糖下降,血浆IGF-1升高.空腹血浆胰岛素升高,空腹血浆瘦素下降,体质量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SL(P〈0.01)。但RYGBP组比GB组在空腹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明显(P〈0.05,P〈0.01)。结论RYGBP对T2DM大鼠的治疗效果优于GB。  相似文献   

16.
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41例行腹膜后手术患者分为后腹腔镜组21例,开放手术组20例。分别于术前及手术结束后,术后第1、3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胰岛素(FINs)、血糖(FBG),用QUICKI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分泌指数(HOMA—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分析2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术后24h、术后72h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术后24hIS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前、术后72hHOMA—IR、HOMA—p、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术后24hHOMA—p差异无统计学忘义(P〉0.05),术后和术后24hHOMA—IR、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筛查出来的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81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吡格列酮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吡格列酮15mg/d,连续12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对照组干预前后FBG、FINS、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干预后FBG、FINS、HOMA-IR明显下降[分别为(6.82±0.31)mmol/L比(5.17±0.13)mmol/L、(12.03±4.63)mU/L比(9.90±3.85)mU/L、1.24±0.48比0.74±0.44](P〈0.05),HOMA—β明显上升(4.20±0.31比4.78±0.33)(P〈0.05)。两组干预前FBG、FINS、HOMA-IR和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吡格列酮组FBG、FINS、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以减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抵抗,部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降低该类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191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R组)、袢式Braun吻合术组(B组)和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组(L组),比较3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营养指标及存活率。结果:3种术式的患者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累积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组比较,L组术后6、12个月时单餐进食量明显占优(P〈0.05);L组术后1年的平均体重、血清学营养指标及预后营养指数均优于R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袢式空肠代胃改良Ⅰ式吻合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3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38例(A组)、J型空肠储袋Roux-en-Y吻合术31例(B组)和Orr式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3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食后症状、单餐进食量、体质量和相关营养代谢指标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消化道重建时间A组最短,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Visick分级指数I~II级的患者比率,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单餐进食量达到术前80%的患者比率,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6个月3组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下降程度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除血红蛋白外,体质量和白蛋白下降程度A、B组较C组低(P〈0.05),PNIA、B组较C组高(P〈0.05);术后1年A、B组胃半排空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术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DJB)和袖状胃切除术(SG)对糖尿病大鼠肝脏葡萄激酶(GCK)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GK大鼠(非肥胖糖尿病大鼠)和正常SD大鼠DJB和SG两种术式的动物模型.动态观察术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术后8周取肝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术后肝脏G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K大鼠DJB组和SG组术后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均P〈0.01),假手术组1周内空腹血糖降低,2周后逐渐恢复到术前高水平:SD大鼠各种手术后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变(均P〉0.05)。GK大鼠DJB术后肝脏G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45±0.29和494.25±30.25,SG术后分别为0.65±0.25和345.25±28.13;假手术组术后G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5±0.19和409.13±26.86,与DJB组和S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GC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7和404.75±30.90,与DJB组和S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D大鼠术后GCK表达也呈现了相似的变化。结论DJB和SG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术后血糖水平.但两种术式对肝脏GCK的表达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