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四种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枣糕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同时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成功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彻底否定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同时建立了原  相似文献   

2.
原子物理知识在高考所占的比例不大(每年大约占10分),知识要’求低(大部分为A级要求),侧重于理解记忆和简单应用。本文试就这一部分内容作归类分析。一、知识归类1.三种原子结构模型(1)汤姆生原子模型(枣糕式结构)[实验基础]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原子的电中性。[基本内容]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镶嵌在其中,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人们把这种模型形象地称之为枣糕式或葡萄干面包式模型。[困难问题]无法解释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  相似文献   

3.
<正>何为建模?就是在证据推理的指导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型,其科学性还需各种证据的不断证明。比如原子的近代发展史,首先是道尔顿的"实心小球模型",随着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据指向中性的原子至少存在带负电的部分和带正电的部分,于是汤姆生提出了他的"葡萄干枣糕模型",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原子的电中性,但不久α离子散射  相似文献   

4.
1原子结构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具有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结构原子结构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 汤姆生的原子模型α散射实验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 →与经典理论发生矛盾按经典理论 ,大量原子发光应是连续光谱。但实际上大量原子发光是明线光谱把普朗克量子理论用到原子系统上玻尔原子模型只能解释氢光谱 ,不能解释较复杂的原子光谱现代理论 量子力学 (彻底的量子理论 )→可解释较复杂的原子光谱能级 基态激发态原子核质量数电荷数天然放射性→α、β、γ衰变 半衰期核反应方程人工转变轻核轰击→核反应方程→ 电荷数、质量数守恒核能计算、质能方程↓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二、要…  相似文献   

6.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毕业于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1896年起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的玻璃管内,或者说是在含有极稀薄气体的玻璃管内放电时从阴极放出的射线1897年,汤姆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1899年汤姆生根据大量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借助于快速运动的原子的碰撞、电力、紫外线和热等的作用,都能从原子里扯出带负电的粒子2)这些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并带有相同的负电荷,无论它们是从哪种原子里得到的,它们都是一切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3)这些粒子的质量小于一个氢原子质…  相似文献   

7.
190 9~ 1 91 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们为验证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薄膜的实验 ,而且获得了重大发现 .绝大多数 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并且有极少数 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弹回 ,偏转角几乎达到 1 80°.为解释该实验结果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成功地解释了 α粒子大散射现象 .下面给出少数 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的运动轨迹的数学证明 ,供同行参考指正 .证明 :忽略原子中电子的作用 ,将靶核看做是带电荷 Ze的裸核 ,其质量 M…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9.
李春来  于学坤 《物理教师》2007,28(11):15-16
选修课本3-5“原子结构”一章中第1节提到了汤姆生测定电子比荷的方法,人教版和粤教版课本分别通过课文中的“思考与讨论”或“讨论与交流”(这里从略)引导学生按照汤姆生的思想得出电子比荷表达式.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体会其设计的精妙之处,达到因启而发、学以致用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1对粤教版课文“讨论与交流”中几个操作方案的讨论图1(1)如图1所示,阴极射线从两极板中央飞入后,为什么要调节电场强度使射线达到最大偏转?分析:使射线达到最大偏转时,偏转距离恰好等于极板间距的一半,而板间距离h可以精确测量出…  相似文献   

10.
一、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1.提出玻尔理论的背景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阴极射线。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在众多科学家的工作中,汤姆生的研究工作最为出色,他进行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质量只比氢原子质量的两千分之一稍多一点的电子流。  相似文献   

11.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汤姆生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的“分层模型”、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以及卢瑟福仪粒子散射实验等六个方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历年的化学中考中,都会涉及粒子名称、粒子符号等化学用语的考查。下面就讲讲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确定粒子名称及符号的方法。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且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在任何原子中都有以下等式成立: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按一定规律分层排布,我们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如钠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为,它表示钠原子的原子核带11…  相似文献   

13.
第二讲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电子被发现后,人们立即开始了建立各种原子结构模型的尝试。由于原子是中性的,而电子是带负电的,这表明原子中还有与电子等量的正电荷。因此,所谓原子模型就是要解决正电荷的性质,正负电荷的分布,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的稳定性、周期性、光谱和放射性等等问题。为此,物理学家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模型。一、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在1910年之前,1901年,法国的佩兰(1870—1942),1903年,德国的勒纳德(1862—1947),1903年,日本的长冈半太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教材中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一节中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统核运动,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接下去便是分析矛盾、论述玻尔模型,如此引入本书内容,很容易使读者误认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它不是一个正确的原子模型.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玻尔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子结构模型。以克服卢瑟福核式结构的不足.或者干脆…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哪一历史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原于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有结构:( ) A.汤姆生发现电子.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C.玻尔成功解释氢光谱. D.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三种射线中:( ) A.α射线是光子流,β射线是电子流,γ射线是氦  相似文献   

16.
《中学理科》2006,(5):21-2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1·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B·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贝克勒尔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下列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的“行星式”原子结构模型只是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漫长历史中的一个阶段。虽然很快就被证明与经典电磁理论、原子稳定性及线状光谱相矛盾,但其中所蕴涵的模型化推理的科学方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结合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来说明模型化推理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8.
题型示例一 :原子结构【例 1】 在 1 91 1年前后 ,新西兰出生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α粒子 (质量数为 4的带 2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 ) ,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 .他惊奇地发现 ,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 ,而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 ,大多数α粒子竟畅通无阻地通过 ,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 ,或被笔直地弹回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 ,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 1 ) ;( 2 ) ;( 3 ) .解析 :根据实验事实“大多数α粒子能畅通无阻地通过” ,可以得出“原子中存在…  相似文献   

19.
尼尔斯·波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因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波尔运用光谱分析米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第一次合理而又富有成效的尝试是在1913年进行的。为了解释原子吸收和发射,他力图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态假设和频率法则,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规律。他认为,最简单的氢原子具有确定的、量子化的能级。他假设,电子只有从一个允许能级向另一个较低能级跃迁时才辐射能量,而原子也只能以量子(hv)化的形式吸收能量,这里的hv对应…  相似文献   

20.
方颖 《物理教师》2010,31(8):13-13,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5第18章“原子结构”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中教材介绍了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应用气体放电管发现电子的研究过程,教科书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汤姆孙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和电子的比荷测定过程,但是对于实验中如何来确定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教科书只是用一句话带过“阴极射线的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可以通过.P,点的位置算出”,对于这句话,有些好学的学生课后问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