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课文注解是教材助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语言知识,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新知、练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本的注解基本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但仍有若干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尝试就课文注解中的词语注解部分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主要是针对粤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现代文的词语注解。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教材“示波管”一节中,有关扫描、示波和同步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我们采用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能动地去探求新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复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规律,使学生认识示波管中电子偏转的原理。根据图1中已知条件,利用上节的知识,求出偏转距离。  相似文献   

3.
电子的发现,不仅使人类对电现象有了更本质的认识,还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荷质比,简称比荷,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量之一,荷质比的测定在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电子的荷质比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汤姆生在1897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对“阴级射线”粒子的荷质比的测定中首先测出的,在当时这一发现对电子的存在提供了最好的实验证据.而就现在看,测定荷质比的方法很多,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测量带电粒子比荷(qm)的常见方法有九种:(1)利用质谱仪测比荷;(2)利用阴极射线管测比荷;(3)利用双电容法测比荷;(4)利用磁聚焦法测比荷;(5)利用磁偏转法测比荷;(6)利用电偏转法测比荷;(7)利用电磁偏转法测比荷;(8)利用平衡状态法测比荷;(9)利用光电效应法测比荷.本文就此问题以例题形式逐一介绍.1.利用质谱仪测比荷【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示意图,该质谱仪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和磁分析器组成.若静电分析器的半径为R,辐向均匀分布的电场场强为E,磁分析器中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问:(1)为使位于A处的离子从静止…  相似文献   

5.
讨论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与交流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问题教学以及探究教学等形式的课堂中,有些新课程教材(如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还设置了“讨论与交流”栏目,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中讨论与交流的重视程度.那么,物理教学中怎样的“讨论与交流”才是有效的呢?本文通过对两个简短案例的分析,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设计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以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与借鉴、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鞠党生 《现代语文》2008,(11):137-137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粤教版、沪教版、人教版均选录为课文,但对“宏兹九德”的注释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交流与讨论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或现象自由地发表见解或进行论证。新课程呼唤灵动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能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设置有大量的“交流与讨论”的活动性栏目。统计发现,旧版的(2010年版)有“交流与讨论”栏目34个,新版的(2012年版)有43个。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教学生“会学”呢?1.引导交流,使学生会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汇报,加强语言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寻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表达。在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点拨、指导,在学生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适当讲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揭示课题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初读课文的自学实践,并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在学生初读课文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粤教版《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二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内容安排“原子结构”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实验事实;一条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前奏乐曲声中首先揭开原子结构序幕的是约瑟夫·约翰·汤姆生。汤姆生和他的学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比前人更加深入的研究,断定形成阴极射线的就是电的“最小单元”,也就是斯通尼命名的“电子”;汤姆生还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了阳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带正电的粒子(正离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能解释原子是电中性,并且按照经典电动学理论,原子受激,电子将离开平衡位置而产生一定频率的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光,因而还能够解释原子光谱的成因。接着,卢瑟福在对α射线的研究中意识到,特正电的α粒子并不简单的只是失去了“枣子”的  相似文献   

11.
李阳  卢竞 《物理教学探讨》2024,(2):18-21+25
HPS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高度契合。人类关于运动量度的探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相关内容。以“动量及动量定理”内容为例,对新人教版和新粤教版教材HPS的呈现方式与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版教材将HPS的相关内容都集中在“科学漫步”“资料活页”特色栏目中。科学史的渗透方面,新粤教版的叙述更加完整丰富;科学哲学方面,两版教材均引导学生对现有理论进行思辨;科学社会学方面,新粤教版着重陈述实验结果的数据,没有很好地结合具体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致使科学社会学内容不够全面。经对比后提出相应的备课建议,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示波器 图1是示波器的原理图,电子经电压为U1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射人电压为U2的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后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P点与O点的距离叫做偏转距离.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称为示波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翻开普通高中语文课本(粤教版),欣喜发现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从“课文教学”到“表达交流”,从“基本阅读”到“推荐阅读”,从“活动指引”到“点击链接”,无不体现着新课程理念,闪烁着编者的智慧。笔者在新课标实施的两年里,在教材的使用上作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朱亚 《物理教师》2008,29(7):47-47
题1.如图1所示,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垂直射入匀强电场中,试估算沿初速度方向前进相同距离L时,α、β粒子沿电场力方向偏转的距离之比?已知质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1840倍、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执教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说的:“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对于此说明.我的解读是:略读课文教学要简简单单教.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使语文课堂散发出简约之美.又要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6.
问题教案一、揭题,认识白鹭,了解作者1.齐读课题;你见过白鹭吗?谁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关于白鹭的知识介绍给大家?2.出示白鹭挂图,使学生对白鹭有个感性认识。3.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效果。注意“喙”“嗜”“蓑”的读音,辨析“框与眶”“蓑与衰”的字形。3.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鹭的美?哪些段落内容相关,联系比较紧密,可以合在一起?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探寻创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运用教读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自读课文为对象进行自主阅读、自我理解和认知。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重新建构,融会贯通,懂得迁移应用,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创新点是以旁批和阅读提示代替了预习和课后习题。因此,  相似文献   

18.
《年关》这篇课文围绕“我”父亲说的“年关难过啊!”来写,教学时,可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组织整个课堂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点明课文中心的句子(课文第二节倒数第二行),指名读后教师板书:“年关难过啊!”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讨论时,教师在“年关”、“难过”下面分别划上横线和箭头。 2.抓住文章中心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上门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20.
方颖 《物理教师》2010,31(8):13-13,1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5第18章“原子结构”的第1节“电子的发现”中教材介绍了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应用气体放电管发现电子的研究过程,教科书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汤姆孙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和电子的比荷测定过程,但是对于实验中如何来确定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r,教科书只是用一句话带过“阴极射线的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可以通过.P,点的位置算出”,对于这句话,有些好学的学生课后问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