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润和过滤清洁生理功能消失,而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使分泌物黏稠、结痂,痰液难以排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和气道护理的难度。我科于2007年1月自行制作简易人工鼻(下称人工鼻)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行人工通气患者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76例行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鼻组和调速器泵入湿化组,观察对比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痰液粘稠度、心率和护理时数等指标。结果应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较调速器泵入湿化能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降低痰液粘稠度;在减慢心率上分别经过方差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护理时数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应用于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达到理想的加温湿化效果,并具有过滤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对患者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7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至出室.结果 患者入复苏室与出室时比较,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呼吸频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安全、牢靠.  相似文献   

4.
组合药液对人工气道湿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1]。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加上机械呼吸,通气量增加,则呼吸道失水严重。由于湿化不足,分泌物干结潴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2]。实验证明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3]。近几年来,人工气道的湿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104例人工气道患者均采用了组合药液湿化,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66  
韩维红 《护理学杂志》2001,16(4):254-25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 ,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温化过滤 ,若护理不当 ,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 ,护理界同仁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现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1]。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1 .1 湿化方法1 .1 .1 雾化吸入 :临床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每 4~ 6h1次 ,每次 1 5~ 2 0 min。采用小雾量…  相似文献   

6.
贺海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0):48-48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含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工鼻和气体流量设置对吸入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拟比较麻醉环路加入人工鼻和气体低、高流量设置对气道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及在机械通气90 min前后,气道粘液在蟾蜍腭上运输速度的改变。 资料和方法 选择腹部择期手术病人40例,年龄35~67岁,ASA I~Ⅱ级,随机分为4组:A0.5 L、A4.5 L、B0.5 L、B4.5 L,每组10例。A0.5 L和A4.5 L代表呼吸环路不使用人工鼻,气体流量0.5 L·min-1和4.5 L·min-1;B 0.5 L和B 4.5 L代表呼吸环路使用人工鼻,流量设置同上。病人术前均不用阿托品。  相似文献   

8.
雾化吸入具有消炎、止咳、化痰、湿化气道和解痉平喘等作用。一般情况下,雾化器与患者的连接有口古嘴和面罩2种方式,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将雾化器直接连接在呼吸机送气管路上,后者再与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而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未行机械通气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带管(人工气道)期间,由于雾化器与人工气道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导致雾化吸入效果差。鉴此,我科将呼吸机专用吸痰三通管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雾化吸入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增温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增温湿化的有效性,解决患者经人工气道直接吸入氧气导致的气道干燥、痰栓形成阻塞气道、肺部感染等问题.方法 将38例人工气道非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直接经导管、漏斗吸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入的氧气应用普通湿化瓶蒸馏水常温(18~22℃)湿化;观察组吸入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长期鼻插管替代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5例病人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组(n=29)和气管切开组(n=26),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人工气道时间和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鼻气管插管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人工气道时间和气道狭窄发生率均较气管切开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插管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可以较早拔除人工气道,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气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气管切开术,可取代气管切开术进行长期机械辅助呼吸,效果良好,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作用,因此,要不断地为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进行湿化雾化治疗[1]。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笔者自制系带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应用于22例气管切开湿化气道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紧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导管扭曲、痰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防止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方法 将72例人工气道并使用呼吸机超过5 d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观察组在人工鼻基础上增加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连续5 d后评价效果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使用人工鼻联合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当病情逐渐稳定,脱机带管(气管插管)治疗期间,气道的湿化及经气道氧疗在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常规多采用将一次性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插入气管插管内给氧,以注射器定时气道内注入湿化液进行湿化,同时在气管插管口覆盖纱布.此种方法操作繁琐,且氧管固定困难,容易滑脱.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管制作成简易人工鼻,应用于临床3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对继发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使用人工鼻效果分析.结果:人工鼻管理组优于传统管理组.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气道管理科学使用多功能人工鼻;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各个环节;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杜绝特异性交叉感染,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不同钠负荷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影响。方法对45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0.9%氯化钠或2.0%氯化钠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比较2种浓度雾化吸入后示踪物首次出现时间和雾化吸入前后B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示踪物出现时间为(1.05±0.51)h,0.9%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后为(1.22±0.44)h,前者示踪物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后者(P<0.01);两者BP、HR及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2.0%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安全,有利于呼吸道纤毛转运,使排痰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7.
加温雾化器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人工气道病人,上呼吸道生理性湿化加温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气管腔内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气道,影响正常通气,引起肺部感染[1]。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对182例人工气道病人施行了持续加温雾化,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82例病人中,男104例,女7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平均(41.37±1.54)岁。气管插管89例、气管切开93例,为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肺、食管、腹部、体外循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需留置人工气道维持供氧和排痰的非呼吸支持病人,留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操作伍用人工鼻(温-湿交换过滤器)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择期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排除原有严重心、肝、肺、内分泌合并症的患者140例,按手术通知单序号随机分为两组(n=70)。Ⅰ组气管插管成功后呼吸机机控呼吸,常规管理患者呼吸道,术毕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Ⅱ组气管插管成功后,严格按照肺复张策略操作并在呼吸回路中接用人工鼻,其他管理同Ⅰ组。观察术后6天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Ⅰ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7例,Ⅱ组病人全身麻醉后出现肺部并发症2例,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结论肺复张策略伍用人工鼻对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肺部并发症有确切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耳甲软骨与人工鼻假体联合植入隆鼻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耳甲软骨与人工鼻假体联合植入进行隆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对某些鼻形进行隆鼻时,单纯植入人工鼻假体,往往不能获得自然的美化效果,而且鼻假体外露的发生率也较高。我们将耳甲软骨修剪后与雕刻好的人工鼻假体联合植入隆鼻腔隙,适当固定,使手术效果更加自然,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减少。结果: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笔者使用上述方法为35例就医者行隆鼻术,两年后随访到20例就医者,全部效果满意,无鼻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将耳甲软骨与人工鼻假体联合植入进行隆鼻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套管内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使用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19例和转换器组19例。常规组直接用喷药剂喷口对准气管套管口给药,转换器组使用人工气道喷药转换器连接喷药剂喷口给药,定时记录两组患者痰液量及性状、肺部啰音情况。结果转换器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人工气道喷药剂转换器治疗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