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目的:探索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用药规律,总结其治疗思想。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3例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 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单味药及分证用药研究采用频次统计法,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分4个证型,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均在14次以上;常用药物组合20个,其关联系数均在0. 05以上。结论:罗云坚教授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首重驱邪,不忘扶正,兼调和气血,固护胃气,强调随证加减,与罗云坚教授溃疡性结肠炎"伏毒致病"学说相符;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医治疗经验进行挖掘,结果客观,与临床实际相符,在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总结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整理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病历612份,对其处方药物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单味药研究采用频次统计法,药对之间的关联使用改进的互信息,多味药之间的关联使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技术.结果 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常用单味药物30味,前3位分别为黄芩、赤芍、柴胡;常用药对24对,前3位分别为紫苏梗一紫苏子、白芍-白术、白芍-炒白术;常用药物核心组合28个,前3位分别为半夏、厚朴、苏梗、苏子,茯苓、龙胆、炒栀子、枳壳,茯苓、蒲公英、炒栀子、枳壳.结论 孔光一教授治疗月经病重视调肝理脾,同时注重补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得出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频次最高的7味中药,以及常用药组和核心药物。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对名老中医辨治经验的挖掘,获得了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为杨牧祥教授慢性胃炎治疗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54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4个核心组合和7组药队。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痰热不寐经验丰富,多采用清热化痰,开郁理气,滋阴润燥,宁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34-23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处方,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析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559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组药队。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阴虚血瘀不寐以滋阴填精、活血化瘀、清热安神药物为主。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病案,将证型、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126首治疗小儿抽动症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33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44个;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8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8个新处方。结论: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抽动症多选用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清热除湿之品进行组方,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70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丰富,多将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品配合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2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胸痹经验丰富,多用活血理气、养心安神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近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前期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曹吉勋教授门诊病历及中医处方作为数据源,采用用药频次分析,Priory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核心药物配对方法、各味中药的四性五味等属性及证型与中医处方用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分析数据挖掘结果,对曹吉勋教授治疗慢性肠炎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举例佐证,加强对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收集云南省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病案及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将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整理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顾护脾胃功能,脾肺同调。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嘉瑞  张冰  杨冰  陈丹 《北京中医药》2012,31(11):815-8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教授治疗眩晕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出190首处方,分析其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6个核心组合和11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眩晕经验丰富,多用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和活血散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玉柱名中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痛的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筛选张玉柱名中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痛病例100例,利用频次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及关联规则分析张玉柱治疗腰腿痛的用药规律。结果:对处方数据录入分析后得到中药的使用频次,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及药物的核心组合。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在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过程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李宗智教授治疗近视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李宗智教授治疗近视患者处方796张,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李宗智教授治疗近视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李宗智教授用药经验。结果:通过对整理的511个患者的796张处方分析,确定李宗智教授治疗近视的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挖掘出李宗智教授治疗近视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近视的病机治法,为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开辟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经验,总结其治法规律.方法:收集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病案,将药物及剂量等相关信息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其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经验,总结治法规律.结果:筛选出病案127例,处方127首,包含药物共计174味.通过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59味(使用频次≥10次),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杏仁、黄芩、射干;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73个,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黄芩-杏仁、射干-杏仁、黄芩-射干;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11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1个新处方.结论:常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方法为复宣降、消痰气、调寒热、利咽喉,变法为利小便、泄肠热、清肝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用药特点。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病例,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纳入63 份病例,226 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病例中常见症状,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用药特点。结论:黄春林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本治法,选用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藿香、丹参、女贞子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CKD 经验丰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期间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的7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对患者的用药频次进行描述统计,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共涉及药物87味,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14味,其中前3位分别是鳖甲(69)、莪术(69)、冬凌草(54)。频次10次以上的药物中,通过降序排列,药性前3位分别为温、微寒、微温;药味前3位分别为甘、辛、苦;归经前3位分别为肝、肾、肺。药物组合频次出现41次以上的有21个组合,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莪术、鳖甲"(69),"莪术、冬凌草"(54),"鳖甲、冬凌草"(54),"莪术、鳖甲、冬凌草"(54)。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合和3个新方。结论挖掘出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并从中反映了刘尚义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疗法,为总结名老中医经验开辟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传承名老中医张金良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和探讨其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将所有纳入病历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建立最佳的病案数据挖掘模型,系统诠释证、症和方、药的对应规律。结果药物使用频次统计显示共使用药物126种,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饮片包括茯苓、白术、柴胡等20味中药;用药模式分析共得到常用药对82个,3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163个,4味药及以上的核心药物组合339个;通过挖掘方剂内部间的关联性,发现处方中金钱草、柴胡、青皮、川楝子、枳壳等疏肝理气药物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而且往往多种理气药物同时出现。结论张金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重用疏肝药物、补疏结合、擅用金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