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血压测量替代上肢测压的可行性。方法 卧位规范测量80例血压正常的成年人的双侧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分别计算胫前动脉血压与右肱动脉血压差值,并分别与右侧肱动脉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两侧胫前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胫前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胫前动脉测压方便、可靠,可以替代上肢血压测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7岁。因多饮、多尿6年,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3周,于2007年6月7日收住院。糖尿病病史6年,2005年出现双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足趾末梢疼痛、四肢末梢麻木、踩棉感等症状。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动脉管壁稍厚、左侧胫前动脉闭塞;右侧胫前动脉及双侧胫后动脉管腔狭窄,三维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3D—CTA)示:双侧股动脉硬化性改变、多处狭窄。双小腿:双侧股动脉硬化性改变,动脉远端狭窄(左侧严重狭窄);双足背、双小腿动脉硬化性改变;左侧胫前、后动脉分叉部重度狭窄,胫前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最大圆周应变/[(局部收缩压-局部舒张压)/局部舒张压]×100%,胫-肱指数=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踝肱指数=胫前动脉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和胫-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略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血压指数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改变的新指标,胫-肱指数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胫前动脉和肱动脉弹性变化的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4.
21例胫腓骨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患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在605例2001年10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中,伴有月国动脉、胫前和(或)胫后动脉损伤的21例患者资料。结果月国动脉损伤14例(66.7%),其中4例伴月国静脉损伤;胫前动脉4例(19.0%),其中2例伴胫前静脉损伤;胫前胫后动脉3例(14.3%),其中伴胫前、胫后静脉损伤各1例。血管吻合术11例,取栓加血管修补术5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人工血管移植3例,单纯胫前动脉残端结扎止血1例。最终8例(38.1%)患者保肢成功,13例行二期截肢(趾)手术。截肢(趾)组13例患者均于骨折固定术后48h内发现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色泽改变,与保肢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患者行骨折固定前发现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于术中减压,另有2例术后预防性切开减压,其中3例最终保留患肢。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特别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需警惕伴行动脉损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并重要动脉损伤的胫腓骨骨折,及时重建血管并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对患肢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员与正常人下肢动脉的高频超声特征差异,以及运动时间对下肢动脉超声特征的影响,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间就职于当地体育局及就读于体育学院的职业长、短跑及自行车运动员为实验组,共96人,从事体育训练时间5个月~11年不等,另选取同时间段同年龄段的无运动习惯的健康青年人108人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分别行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的超声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测量血管内径(ID)及内膜-中层厚度(IMT)。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径及IMT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实验组A、B、C组的内径及IMT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t法。 结果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左右两侧的内径及IMT比较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的上述动脉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实验组与对照组内径及IMT比较,可见两组间的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4.488、2.245、5.834、-3.692、3.210,P均<0.05),实验组内径大于对照组,实验组IMT小于对照组。对实验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不同运动时间的内径及IMT比较发现,胫前动脉内径与IMT、胫后动脉内径与IMT、腓动脉内径与IMT在不同运动时间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37、9.902、8.293、25.814、9.444、6.572,P均<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内径在A组与B组、腓动脉IMT在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动脉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下肢运动训练可使动脉管径增大,减小动脉IMT,且在达到一定的运动时间以及强度情况下,随着运动时间延长,动脉管径逐渐增大,动脉IMT逐渐减小,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下肢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增多,血流束增宽,8例股,Guo动脉得造影前闭塞段及其远侧血管均无彩色血流信号,造一闭塞段仍无彩色血流信号,但远侧2例胫前动脉和6例胫后动脉有细窄彩色血流束,并可见侧支血流汇入,另4例股,国动脉狭窄者,造影前3例胫前动脉和2例胫后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但造影后仅2例胫产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4例胫后动脉均有彩色血流,结论:经静脉超声造影有助于准确诊断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10例老年人分为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双侧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中膜厚度(IMT),IMT>1.2 mm或闭塞者为有病变.结果 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率分别是28.6%、42.4%和81.4%,差异有显著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的病变率分别是48.2%、47.7%、50.0%、60.0%和48.2%.其中糖尿病组胫前动脉的病变率达到94.4%.糖尿病组有42支胫前动脉闭塞(58.3%).结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方法对164例高血压患者及1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观察二维超声表现及CDFI表现。结果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相比: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层钙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胭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中层钙化及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则存在差异(p〈0.05);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胫后动脉中层钙化的发生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膝以上动脉狭窄、闭塞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膝以下(包括胭动脉、胫前、后动脉、足背动脉)动脉狭窄、闭塞率则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膝以下小动脉的损害较高血压组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胫前动脉压与肱动脉压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血压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血压之疾病及未服用影响血压药物者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测量肱动脉压,胫前动脉压。结果显示:男性左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左肱动脉收缩压高,女性差异无性显著性。右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右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隐动脉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金许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95-3396
摘要]目的 探讨隐动脉皮瓣在胫前皮肤缺损中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对胫前皮肤缺损应用隐动脉皮瓣转移修复8例。其中5例为胫骨粗隆部皮肤缺损,3例为胫骨上段皮肤缺损。 结果 8例术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至二年不等,内植物未发生感染和松动,骨折愈合好,疗效满意。 结论 用隐动脉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效果可靠,质地满意,不牺牲主要动脉,成功率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腿前室压力与胫前动脉管径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高度怀疑OCS的小腿进行超声检查和小腿前室测压,将小腿前室压力与胫前动脉管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小腿胫前动脉管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缩小,胫前动脉中段及下段管径缩小率与前室压力呈直线相关(中段:r=0.559,P〈0.001;下段:r=0.487,P=0.003),以胫前动脉中段管径缩小率为自变量,前室压力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公式为Y=0.521;X+42.92(R^2=0.312,P〈0.001)。结论小腿胫前动脉中段管径缩小率与前室压力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是判定小腿OCS临床分期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择血压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血压之疾病及未服用影响血压药物者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测量肱动脉压、胫前动脉压。结果显示:男性左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左肱动脉收缩压高(P<0.05),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胫前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与右肱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胫前动脉弹性改变的特点.方法 病例分为4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DM+EH组),糖尿病患者30例(DM组),高血压患者30例(EH组),健康对照组30例(NC组),对所有被检者右侧胫前动脉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Xstrain),获得胫前动脉内膜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查段动脉的血压,计算应变-血压指数,然后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M+EH组<DM组<EH组<NC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609,P=0.001;r=-0.512,P=0.001;r=-0.547,P=0.001;r=-0.671,P=0.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胫前动脉弹性改变较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明显,应变-血压指数可用于评价中型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4.
丁建荣  潘璟琍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32-3834
目的:探讨动态3D-CEMRA扫描结合灌注成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5T磁共振对18例临床怀疑外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行外周动脉动态3D-CEMRA检查,评价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阻塞情况,并利用图像原始数据对小腿肌肉作时间-信号强度分析,评价下肢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结果:3D-CEMRA显示各支血管狭窄情况如下:胫前动脉(13)、胫后动脉(9)、腓动脉(11)和足背动脉(12).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严重的小腿组织强化最大上升斜率较对侧为低.结论:磁共振动态血管成像结合组织灌注分析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方法,其对膝关节以下的血管显示优于床步进式分段扫描技术,同时注射1次对比剂就可以同时获得血管成像和组织灌注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例非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分析两组患者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IMT厚度及血管内膜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进行比较,研究组的血管IMT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内膜光滑、内膜不光滑无斑块及有斑块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范围,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陕西省及周边人群踝部动脉的正常走行及解剖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西京医院就诊的患者及体检者1 079例,其中男性522例,女性557例,平均年龄(48±15)岁。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双侧踝部动脉,观察胫前、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在踝部的走行及其向足部动脉的延续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走行规律及变异情况。结果 1 079例受检者中有175例单侧(137例)或双侧(38例)踝部动脉存在解剖变异,共计213个变异。踝部动脉变异在受检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6.2%(175/1 079),女性(21.5%,120/557)高于男性(10.5%,55/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28,P=0.000)。踝部动脉变异占探查肢体比例为9.9%(213/2 158),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在左(5.1%,109/2 158)、右(4.8%,104/2 158)踝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01)。踝部动脉变异中,包括131条胫后动脉发育细小,由腓动脉延续为足底动脉即腓动脉替代胫后动脉,即Ⅰ型变异,发生率为6.1%(131/2 158);69条胫前动脉发育细小,由腓动脉延续为足背动脉即腓动脉替代胫前动脉,即Ⅱ型变异,发生率为3.2%(69/2 158);13条胫前、胫后动脉均在踝部发育细小,由腓动脉分为2支,分别延续为足底动脉和足背动脉即腓动脉替代胫前、后动脉,即Ⅲ型变异,发生率为0.6%(13/2 158)。Ⅰ型变异在左、右踝部的发生率分别为6.0%(65/1 079)、6.1%(66/1 079);Ⅱ型变异在左、右踝部的发生率分别为3.6%(39/1 079、2.8%(30/1 079);Ⅲ型变异在左、右踝部的发生率分别为0.5%(5/1 079)、0.7%(8/1 079)。不同类型变异在左、右踝部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1.213、0.697,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可用来检查踝部动脉走行及变异情况,陕西省及周边人群踝部动脉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对其正常走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3 4岁 ,因左腿外伤后肿块入院。体格检查 :于左胫骨粗隆外下方触及一搏动性肿块 ,有震颤和收缩期杂音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超声所见 :于左小腿外侧上方可探及两个不规则囊性肿块 ,分别位于胫前动脉内外两侧 ,其周边为环形略不规则的强回声壁 ,大小分别为 2 .0cm× 1.2cm ,2 .5cm×1.4cm。左胫前动脉受挤压 ,上段管腔较下段明显变细 (图 1)。图 1 L -TAA :左胫前动脉 ;小箭头 :内侧假性动脉瘤 ;大箭头 :外侧假性动脉瘤CDFI:示两肿块内均充满紊乱血流信号 ,一半为蓝色 ,一半为红色 ,均来自胫前动脉 ,并于破裂口处探及收缩期进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发生部位及侧支血管形成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49例糖尿病(DM)下肢动脉闭塞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对49例下肢动脉闭塞的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DU常规检测。记录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结果49例DM患者下肢动脉中有99条动脉闭塞。主要分布于胫前和胫后动脉,其中73%分布在胫前动脉(72/99),18%在胫后动脉(18/99)。99条闭塞动脉中仅8oA发生在股一胭动脉(8/99),而92%发生在小腿动脉(91/99)。闭塞动脉的上游或下游均探及侧支动脉。结论DM患者下肢动脉闭塞主要累及小腿动脉,且有广泛的侧支血管形成。CDU能准确地检测出闭塞动脉和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报告男 ,41岁。主因右膝前下方被镰刀砍伤 3h于 2 0 0 0 - 0 3- 17急诊入院 ,伤后创口大量出血。查体 :T36 .5℃ ,P12 0次 / min,R2 0次 / min,BP11/ 8k Pa,神志恍惚 ,呻吟 ,面色苍白 ,结膜苍白。右膝前下方有 5 cm斜行皮肤裂伤 ,边缘整齐。有活动出血 ,足趾发凉、苍白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胫后动脉搏动正常。入院后诊断 :右膝下刀砍伤 ,胫前动脉断裂 ,失血性休克。入院后立即扩容补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 ,并行清创探查术 ,术中见胫前肌群近端挫裂 ,骨间膜破裂 ,胫前动脉断裂 ,近端缩入胫后间隙 ,结扎远断端 ,做膝后方 S形切口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肌皮瓣在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2009年,收治8例,由各种原因所致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深部腔隙,缺损范围约6 cm×4 cm~15 cm×10 cm.应用带胫前动脉皮支的皮瓣和肌支的胫骨前肌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范围8 cm×5 cm~17 cm×12 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7例伤口Ⅰ期愈合,随访2~24个月,皮瓣无破渍,感染,色泽好,不臃肿.结论:胫前动脉肌皮瓣适用于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特别是伴有感染、深部腔隙者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