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微带天线具备高增益、低副瓣、波束控制等特性。基于角馈方形微带贴片阵列天线的理论分析,采用中心短路、边缘馈电的方式设计了低副瓣ku波段单脉冲微带平面天线阵列。经测试所设计的10×10单元单脉冲微带天线阵的副瓣电平达到了-19.5dB。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法对高增益单脉冲天线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在单脉冲雷达系统中的应用,使传统单脉冲雷达系统具备收发极化分集能力以及多种极化形式下的目标角误差信息提取能力. 采用基于层叠结构馈电的正六边形双极化微带天线构建满足单脉冲雷达系统需求的一维阵列天线,通过计算机仿真,利用比幅单脉冲角误差提取方法以及任意极化合成方法在同一天线中得出线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形式下的和差波束方向图以及角误差曲线. 并在一维阵列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成本、低复杂度的二维阵列组阵方式以及二维角误差提取方法. 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基于层叠结构馈电的微带阵列天线构建双极化单脉冲天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双平板天线的微带天线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微带天线的整体性能,设计了16元矩形微带平面天线阵。该天线阵采用串并联馈电网络,辅以四级四功分器对各微带阵元同相馈电,保证馈电幅度、相位为等幅同相。利用阻抗变换对天线阻抗加以匹配,并以4×4均匀平面阵,确保天线发射场的方向垂直于天线阵平面。CST仿真结果表明:要求频率内,16元矩形微带平面天线阵的回波损耗在10dB以下,z轴的方向性良好,最大增益可达15.89dB,满足天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于射频识别的低旁瓣圆极化微带天线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工作于2.45 GHz射频识别(RFID)读卡器微带天线阵的设计与测试结果.该天线结构简单,具有低旁瓣与圆极化特性.实测旁瓣电平为-23.2 dB,VSWR≤2阻抗带宽约130 MHz(2.44~2.58 GHz).这些特性能较好地满足RFID天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圆极化微带天线阵馈电网络较为复杂、工程实现较为困难这一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宽带全球局域网陆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简易设计方法.采用微带线三维过渡段倾斜馈电,利用方形贴片切角实现圆极化工作,并采用叠层单元结构连续旋转组成天线阵,使得天线的阻抗带宽(VSWR≤2)和轴比带宽(AR≤3 dB)分别达到35%和20%.实测结果表明,天线在整个海事卫星工作频带内驻波比小于1.5,增益高于13 dB.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子晶体可以抑制基板表面波传播来提高天线增益的基本思想,改进设计了一种高增益多层耦合贴片天线.天线采用悬置耦合馈电方式,使馈电电路与辐射元分离,减小了馈电电路对辐射元性能的影响,从而便于在阵列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在覆盖层加载基底钻孔型PBG结构,使单元天线增益可以达到11.54 dB,相比普通单层微带贴片天线,增益提高了8.68 dB.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等辐并联馈电网络,实际制作并测试了一个4×4元高增益微带贴片平面天线阵.测试结果表明:天线阵在12.0-13.0 GHz的频带内均满足驻波比小于2.0(VSWR<2.0);在中心频率12.5 GHz处,天线阵增益可以达到22.23 dB,副瓣电平小于-13.5 dB,相对于普通4×4元微带贴片天线阵,增益提高了近一倍,这样的结构在平面天线阵小型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超低副瓣相控阵天线的优化综合技术和互耦补偿技术。方法 提出天线单元间互耦的直接优化修正方法。该方法利用约束非线性最优化方法进行超低副瓣相控阵天线综合设计,将单元间的互耦直接计入优化计算中,可使天线阵综合优化和互耦修正一次完成。结果 给出了在天线阵不扫描和有一定扫描角度情况下,应用互耦直接优化修正方法的综合优化结果。结论 该方法只调整幅度激励,使天线阵达到超低副瓣和实现互耦补偿,有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8.
顺序旋转子阵构建变极化单脉冲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磁波极化合成理论,设计了一种Ka波段变极化单脉冲微带阵列天线.该天线可由多个顺序旋转的线极化子阵组成,通过改变各个子阵的激励相位实现极化捷变.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三子阵及四子阵的圆极化纯度较高,和波束波瓣宽度内交叉极化大于20dB,轴比小于3dB;差波束双峰不平度小于1dB,零值深度大于30dB.  相似文献   

9.
一个12GHz频段的开槽耦合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一个12GHz频段的开槽耦合微带天线阵设计.天线单元的耦合开槽采用"H"形状,各天线单元采取并列馈电方式.为增大天线的频带宽度,在印制有辐射单元和馈电线路的两个微带线路板之间加入了空气间隙.基于4×4单元天线阵仿真结果设计的8×8单元天线阵具有11.3~13.0GHz(S11<-10dB)的宽频带及22.3dBi的最大增益.  相似文献   

10.
1.8GHz微带平衡巴伦馈电印刷偶极子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借助ADS2009电磁仿真软件,设计了一种1.8GHz微带平衡巴伦馈电印刷偶极子天线。样机测试结果显示,该天线相对带宽为15.54%,增益为2.16dB,输入阻抗为49.37+j1.605n,3dB波瓣宽度为78.8°。实测特性阻抗、回波损耗特性、E面水平极化方向及Ⅳ面垂直极化方向等电磁辐射性能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该天线可独立使用,或作为大型天线阵的辐射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阵列的子阵划分,权值优化和单脉冲测角阵元数多,两级联合权值逼近以及对于主瓣内偏离波束中心超过3 dB的目标,会出现较大的测角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相控阵的增加双差通道的四通道单脉冲测角方法.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联合权值优化算法,在保证相控阵波束关键指标的前提下,极大减少通道数,降低工程实现难度;四通道单脉冲测角方法提高了对于主瓣内偏离波束中心3 dB以上目标的测角精度,扩宽了精确测角范围,降低了测角范围的损失.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同步非相关闪烁干扰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同步闪烁干扰对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导弹的干扰性能,提出一种基于两干扰源同时发射能量的闪烁干扰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不同闪烁干扰源下单脉冲测角模型,研究闪烁源能量比对闪烁干扰性能的影响,分析在对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中影响闪烁干扰性能的主要因素. 仿真结果表明,新的闪烁干扰实现方法能有效延迟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对目标的分辨力,增加导弹的脱靶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基于AD采样的单脉冲雷达幅相一致性标定的原理与实现进行了介绍。对单脉冲雷达海上幅相一致性标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海上标定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SRAM是一种随机存储器,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SRAM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内部存储的数据,且具有较快的速度,能够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6264是一种典型的SRAM,本文以其为存储器芯片介绍了一种基于SRAM的读写控制电路,以加深对SRAM读写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船载雷达无塔动态相位标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殊的动态条件决定了无塔标校方法是远洋测量船测量雷达进行海上跟踪链路相位标校的唯一选择。总结我国测量船以往使用的方法,其思路均是立足于寻找一个稳定的源去模拟标校塔,进而得到稳定的相位或相位差。但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加上海上固有的动态环境,此种思路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指标要求。论文从相反的方向入手,分析校相过程引入误差的原理,再结合滤波手段,将不稳定因素滤除,进而得到不稳定条件下的稳定正确相位。  相似文献   

16.
印刷型多频缝隙天线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时工作在四个频带的印刷型缝隙天线,该天线是在三角形辐射单元的基础上加载水平缝隙得到的。馈电结构为共面波导形式。采用电磁仿真软件CST Microwave StudioR○软件分析了天线的表面电流,并得到了缝隙结构参数对天线通频带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可以工作于四个频段(1.8/2.4/3.5/5.2 GHz)的多频天线,制作了天线样机并在微波暗室内进行测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型天线能够工作在4个频段,天线在工作频带内具有H面的全向辐射特性.该天线的尺寸仅为44 mm×48 mm,且为单面印刷形式,具有小型化、低层本和易于加工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终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单脉冲雷达信号预处理运算量大,算法结构比较固定,本文采用FPGA实现预处理系统,对三路中频进行采样,并将采样结果分别进行下变频得到基带数字信号.考虑到信号有多种模式,并且脉压所占用的资源较多,所以采用一个脉压模块完成三路信号不同模式的脉压处理.通过FPGA产生测试信号,将测试信号输入到ADC中,实现回环测试.将处理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一致,表明设计的系统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差分馈电介质谐振器天线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差分馈电的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DRA)兼具DRA和差分馈电天线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介绍了差分馈电DRA的工作模式特征和馈电机制,归纳并分析了十几年来差分馈电DRA在可重构、双极化、带宽拓宽、新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显示了差分DRA不仅保留了DRA的尺寸小、辐射效率高、设计自由度高等优势,还能直接应用于差分微波系统,具有比对应的单端馈电DRA更为优异的杂散相应和交叉极化抑制度以及双极化端口隔离度等,现有研究还同时展示了其研究方向的多样性。最后总结了差分馈电DRA的优点和设计难点,并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于WLAN/WiMAX的小型化全向三频天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频天线,该天线可同时工作在WLAN(2.45 GHz,5.15-5.85 GHz) 和WiMAX(3.5 GHz)三个频段,在相应的工作频段内回波损耗小于-10dB。此天线实现了高度仅10mm,宽度仅13mm的小型化设计。天线在其H面实现了全向辐射,适合移动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