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体阴而用阳"是从"肝体阴用阳"观点延伸而出的,同样由此延伸而出的观点还有"肺体阳而用阴"。通过分析"肺体阳而用阴"观点下肺和肝的体用概念不相一致,否定了"肺体阳而用阴"观点,并间接证明了"五脏体阴用阳"观点的正确性。逐层论述阴与阳,体与用,体用与阴阳,五脏与体用阴阳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释了五脏体用的本质是一致的,五脏之体均属阴,为物质结构;五脏之用均属阳,为功能作用。联系古今众医家学说,分述各脏腑之体阴用阳,从而充分理解"五脏体阴用阳",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全国名老中医王庆其教授医话四则,包括内伤"湿为百病之长"说、五脏亦"以通为用"、五脏皆"体阴用阳"、脾主黏膜。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基础理论源流出发,以五脏为中心对针刺治疗中风进行探讨。通过阐述五脏功能与脑的联系、五脏经脉与脑的联系,以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补母泻子法调整五脏虚实,在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形成"经穴-经络-五脏-脑"的理论架构,指导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应用,以期从理论到临床为针刺治疗中风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便秘、腹泻等排便异常,脑肠轴在其发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引起普遍关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魄门亦为五脏使"体现了大肠末端的肛门启闭功能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囊括脑生理病理在内的五脏生理功能失常会影响大肠传导及其末端魄门的启闭功能,从而出现便秘或腹泻,体现出"脑肠互动"的中医学视角。故以中医学的"魄门亦为五脏使"所反映出的五脏功能影响大肠功能来解读五脏气机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虽然是现代医学病名,但是早在中医学论治"呆病""善忘"等疾病时就有对血管性痴呆相关症状的描述,且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功能分属于五脏并通过五脏来完成[1],五脏各有所藏之神并形成五神脏理论,五脏对神各有所主,五脏虚衰则神失所养、神机失用发为痴呆,由此可见血管性痴呆的病位虽在脑,但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笔者在宫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和查阅古籍文献,现以五脏为纲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敦煌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医经著作。书中多处引用《黄帝内经》原文,并对其进行了吸收、择要和创新。本文试参考多位《内经》注家之论从五脏病理理论、五脏性用侧重和五脏五行归属三个方面来探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对《内经》五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之处,认为《辅行诀》继承了《内经》以"虚实为纲"的辨证要领,从"体、用、化"三方面建立五脏补泻之法,并提出了新型五脏五味的五行配属关系,为丰富五脏理论及临床治法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论脑在脏象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脑在脏象学说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故本文提出"脑主神明"、"脑统帅五脏"、"脑为五脏之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正>肝为五脏之一,主疏泄和藏血,性如风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有"刚脏"之称;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与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一书中认为肝属"厥阴风木",并提出:"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凡病之起,无不  相似文献   

9.
心神为体,脑神为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心脑共主神明的问题,提出“心神为体,脑神为用”的命题。认为脑在功能上是阴阳气血精明流注的通道,是五脏功能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髓,是神汇注之处。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而主神明,神有主导形的作用。心是神明所出之根,脑是神明流注之所。因此,所有的五脏功能表现于“神明之体藏于心,神明之用发于脑。”现代研究也证明心脏对脑和人的精神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心脏是生命代谢的中枢,脑的功能还必须依赖于心脏的指令。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脑和五脏系统构成,其中有经络联系,经络的实质是不断运行的"气"的轨迹,进而提出"气"沟通了脑与五脏系统。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中医对人体结构之独特认识用"方圆"简图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五脏的体阴用阳理论探讨脊髓与脑的体用状态,提出脊髓与脑作为脏腑器官,其形质与功用与五脏一样也为体阴用阳。临床治疗急慢性脑、脊髓损伤疾病时,既要从避免外伤、防止退变、维护髓脑血供等方面固护髓脑之体阴,又要以养血活血平肝熄风,或调和营卫、温补脾肾为法疏调其阳用,急者应从肺肝脾肾论治,治水降火;缓者应从心肝脾肾论治,升阳滋阴。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84-285
探讨体用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确体用的概念,将体用与阴阳相结合,具体分析五脏的体用特点。认为"体"指脏腑的本质属性,而"用"则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显著性,体用一源。提出肝体阴用阳、心体阳用阳、脾体阴用阳、肺体阳用阴、肾体阴用阴五脏各自的体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五脏补泻,经典古籍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五脏与五味的配属中,五脏的生理特点与五味的功能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纯以五味分属五脏的情况进行补泻,难以形成系统而准确的补泻观。此外,代表"体"的物质基础与代表"用"的功能作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阴阳属性。通过五脏苦欲、体用阴阳的不同视角,对五脏的补泻观念进行探讨,以期对五脏补泻和五味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49-2051
探析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法"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赖教授认为"元神"为癫痫病机转化的枢要,固元养神为治疗的关键。其创用"通元法",针刺以阴阳为体,元气为用,通元调气,重阳治神,安和五脏;强调针药结合,药穴互补为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总结介绍黄燕教授对奇恒之腑脑生理特征的见解,主要阐述了脑与血之间的关系。黄燕教授认为, ①脑主神明,以血为本。人的精神活动由脑所主宰,精神变化与五脏息息相关,脑与五脏在精神活动方面的沟 通,是以血为物质基础的。②脑统五脏以治血。大脑通过调节五脏的功能来保障血液在机体中运行有序。③脑 摄血,以化神机。人脑是通过摄纳脏腑供给的营血,在奇恒之腑中化生神机。而神机支配着人体的运动、感知 等生理功能。④元神为使,营血为守。元神在外,是脑生理功能的体现,营血在内,是脑的物质基础。脑和血 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脑髓理论为基础,以五脏功能理论为依据,提出了脑的五脏分区定位,并深入分析了分区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脾主五脏之气"反映脾对机体的整体与系统调控,体现以脾为核心的整体观和系统观。整体上,"脾主五脏之气"在生理观、病理观、发病观与治疗观、养生观等体现脾在五脏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系统上,从脾-心、脾-肺、脾-肝、脾-肾、脾-胃、脾-脑等系统阐释脾与脏腑的相关性及其主导地位,为"脾主五脏之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李国维是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医院副院长,特邀顾问教授,主任医师,治疗不孕症有丰富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五脏郁结。肝气郁结证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五脏均有气郁不达致脏腑功能失调。六腑以通为用,然五脏亦是"以通为用"。"心主一身之血脉",血脉为气血运行通道,气血运行通畅,则百病不生;"肺为清虚之体",主气,司宣发肃降,亦以通为顺;"肝主疏泄",肝气调达,则气机畅通;"脾主运化",脾开则健;"肾主藏精",《素问·上古天真  相似文献   

19.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五脏相关与脑功能可塑性作用的关系来探讨以下论点:脑髓属阴,脑神属阳,脑体阴而用阳,髓实则神明,神失则髓空;脑髓的生成和充实,是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制化下的五脏稳定、和谐、有序相关的整体关系中完成的,是脑功能发挥实现的物质基础;脑神的精明和醒湛,是在分属五脏的魄魂志意心神等五脏神,尤其是心神的协助和支撑下实现的,是脑功能发挥水准的直接体现;脑之形神关系下脑功能实现的纽带和桥梁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脑肾相济,肾生精化髓是脑功能可塑性的基础;脑心相通,心相助支撑是脑功能健全的保障;脑肝相维,肝升降辅弼是脑功能重塑的条件;脑肺相系,肺布护宣通是脑功能重组的后盾;脑脾相关,脾生血化气是脑功能发挥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