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实际地震资料为例,论述了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各向异性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各向异性偏移的处理流程。应用效果证实,相对保幅的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通过求取更为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和保留丰富的远偏移距振幅信息,提高了偏移速度和偏移算子的精度,有效提高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地震成像品质,使“串珠”反射特征更清楚,断层和断点刻画更加清晰,从而提高地震储集层描述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三维深水崎岖海底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存在诸多难题,如延续相位问题、噪声与多次波压制问题、成像问题以及长偏移距表现的各向异性问题等等。通过某三维工区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探讨了深水崎岖海底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分析总结了多域去噪的保幅压噪、多次波衰减、确定性子波反褶积、高密度双谱自动速度分析、弯曲射线偏移等技术及其处理效果,为类似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面对与日俱增的复杂构造和岩性的勘探需求,传统单程波偏移方法在成像精度和振幅保真方面都明显不足。本文从传统保幅单程声波方程入手,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广义屏算子中垂直波数展开式系数项做全局最优化处理,提高其对陡倾地层的成像精度;其次利用高斯窗函数优化反褶积成像条件,在确保振幅保真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计算的稳定性。对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该基于粒子群优化和保幅成像条件的高阶广义屏偏移算法既能较好地适应复杂构造成像,还能有效提高地震波振幅保真能力,取得了良好偏移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践,总结分析了深水地震资料在地震波振幅与速度、多次波的复杂性、地层各向异性及崎岖海底的影响等方面的特性;针对深水地震资料的特性,对振幅补偿、冷水校正、各向异性动校正、多次波压制和崎岖海底成像等深水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前带逆掩构造区上覆高速地层对地震波传播能量具有比较严重的屏蔽作用,因而导致逆掩下伏构造成像比较困难。如今广泛采用的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由于其自身算法的限制难以对其精确成像。基于此,本文引入了保幅FFD(傅里叶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方法,通过在传统延拓算子的基础上增加振幅恢复项求得保幅延拓算子,并给出保幅偏移的成像条件,从而实现了保幅FFD叠前深度偏移。数值试验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地震波场传播中的能量损失,提高逆掩下伏构造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沿射线路径的波动方程延拓吸收与衰减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的吸收与衰减效应使地震波的振幅被衰减,相位被改变。在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反褶积处理假设地震信号是平稳的,即地震子波的波形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较小),这时用地震道自相关函数代替子波自相关函数才比较可靠;而地震成像也要求炮集与炮集之间、道与道之间的地震波能量一致,否则成像结果不保幅,因此必须对地震波进行吸收与衰减补偿。但是,对地震波吸收与衰减的补偿通常是针对自激自收单道记录的。事实上,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与衰减是沿着波的传播路径发生的,因此,补偿应该与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一样在反向波传播过程中进行。为此,提出了一种沿射线路径波动方程延拓的吸收与衰减补偿(Q值)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非递归波场延拓代替递归波场延拓,用等效Q值代替分层Q值,用平面波传播思想实现对叠前数据沿波传播路径的吸收与衰减(Q值)补偿。这种方法适合于局部水平层状介质假设的情况。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补偿后子波波形的一致性得到了改善,衰减的振幅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7.
深海声道是存在于一定水深中的声波波导,造成海水速度呈层状结构分布,引起波场传播中射线路径、走时以及振幅的变化,进而影响偏移成像的质量,其影响程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变化。为了定量研究海水速度沿垂直方向的变化对地震偏移剖面的影响程度,本文建立了深海声道模型,并在深海声道模型和海水速度取常数模型上分别应用波前构建法计算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以及振幅,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偏移成像结果,了解深海声道对波场传播的影响,得出以下认识:深海声道对射线路径造成的影响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时是不可忽略的;深海声道对地震波走时的影响可以忽略;深海声道对振幅的影响非常强烈。  相似文献   

8.
地震数据中饱含有丰富的旅行时信息和振幅信息。传统的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忽略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渡传播的动力学特征。为此,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从全声波方程出发,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高效率的的单程波动方程,直接面对地震波传播波场的压力分量进行延拓,从而将振幅误差补偿作为偏移的一部分在偏移过程中进行,实现地震偏移成像在获取正确位置的同时也获取真实振幅的信息。数值试算表明,该方法可使散射能量聚焦、归位,提高成像精度;可输出正确反映地下反射系数的振幅信息。  相似文献   

9.
地震数据中饱含有丰富的旅行时信息和振幅信息。传统的波动方程地震偏移成像方法忽略了介质参数变化对地震波振幅的改造,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渡传播的动力学特征。为此,基于严格的解耦理论,从全声波方程出发,进行单程波保幅分解,得到直观、高效率的的单程波动方程,直接面对地震波传播波场的压力分量进行延拓,从而将振幅误差补偿作为偏移的一部分在偏移过程中进行,实现地震偏移成像在获取正确位置的同时也获取真实振幅的信息。数值试算表明,该方法可使散射能量聚焦、归位,提高成像精度;可输出正确反映地下反射系数的振幅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岩潜山风化壳是油气勘探重要领域,但基岩潜山一般埋藏较深,地表、地下构造复杂,导致地震成像困难,地震振幅难以保真,风化淋滤带储层预测难度大.为了准确刻画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储层,采用从近地表出发的整体速度建模技术和保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提高了复杂构造区地震资料成像准确性和保幅效果;针对基岩潜山风化淋滤带的分层特征,将地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渐深入和不断发展,浅层地质灾害成为深水钻井作业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深水井海底淤泥强度低、欠压实,地层不稳定,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与地层空隙压力梯度之间窗口窄,当量循环密度控制困难,存在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及浅水流等浅层地质灾害风险。浅层地质灾害源体积小,难以预测;层位浅,灾害常突然出现;压力高,易发生井喷等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浅层地质灾害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发现,地震波速度对浅层灾害的预测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速度场技术结合了横向分辨率较高的地震资料和纵向分辨率较高的井资料,为速度的准确求取奠定了基础,也为浅层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此,阐述了深水浅层地质灾害与地震波速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速度场建立的方法及步骤,并对荔湾深水气田LW3-1-1井区所建立的速度场进行分析,预测了井区浅层地质灾害存在的可能性,这对后续钻井作业服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深水油气井温度压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筒温度分布是深水油气井开发和生产动态分析的必需参数。由于深水油气井裸露在海水中的井段较长,其传热规律不同于地层段,海水温度又随其深度呈非线性分布并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使得其温度计算较陆上和浅海油田更复杂。根据传热学基本理论和海水、地层段井筒传热特点,建立了深水油气井井筒温压耦合数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该模型考虑了变化的环境温度梯度、井身结构、管斜角、不同环空传热介质等。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与实例数据吻合较好,可满足开发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3.
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时移地震时差是时移地震研究的关系问题之一。它包含了储层的层速度差异信息,而层速度差异反映了储层流场的变化。由于地震勘探频率低,用地震资料确定时移地震的时差非常困难,目前,时移时差的研究基本上使用叠后资料,用叠前资料研究时移时差的报道还未见过,对于单层介质,用叠前远偏移距的时差(可测量)可以计算出垂直时差;对于层状介质,油藏变化前后的地震波传播路经比较复杂,其激发点和接受点发生了变化,要想用叠前远偏移距数据直接计算垂直时差比较困难,以双层介质为例,对层状介质的时差进行了推导和研究,得出了十分有价值的结论,对四维地震的研究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地表Q值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地震叠前补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是松辽盆地中浅层砂岩-泥岩薄互层地质条件下储层识别与描述的基础,而近地表疏松介质引起的地震波衰减与频散,极大降低了地震分辨率。依据松辽盆地的近地表结构特征及其对地震波的衰减特性,提出了利用近地表调查资料与地震初至波幅值建立空变Q值模型的方法,并依此为基础发展了叠前地震数据近地表吸收振幅补偿与相位校正方法,来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多个三维地震工区的处理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展宽地震频带、保持相对振幅关系以及叠前压制低频噪声的优势,与常规处理成果相比,能够在保持地震低频成分的前提下展宽频带约10 Hz,为储层研究与水平井部署提供了高品质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指导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中新世地层开展生物礁识别、演化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礁在地震上呈丘状,顶底均为强振幅反射,内部杂乱,局部呈对称状,上覆地层可见上超反射,与LH11-1油田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极为相似;同时,在平面上研究区生物礁集中于东北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及台地内部的构造高部位上;垂向上生物礁发育经历了多期的暴露—生长—淹没过程。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生物礁的发育,其中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生物礁向海迁移并使早期生物礁遭受淋滤作用;而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生物礁向构造高部位迁移。除此之外,构造作用、陆源碎屑供给、古地理及古气候等因素也对生物礁的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深海地震资料叠前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琼东南深海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全面分析深海地震资料特点,深入分析深海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开展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叠前去噪处理技术研究。通过研究深海地震多次波压制、水鸟干扰压制、涌浪干扰和异常振幅压制等处理方法,总结出针对深海地震资料的叠前去噪技术,为今后的深海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裂缝储层地震波特征响应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通过多种裂缝物理模型和MTS岩石物性测试系统,测试了不同材料和不同状态下裂缝模型的地震波特征响应,分析了裂缝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地震波属性参数的影响。裂缝密度、方位、张开度的变化对纵横波的速度、振幅、衰减和主频等均有明显的影响,但裂缝参数的变化对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参数(振幅、主频等)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运动学特征(速度等)的影响,为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衰减和主频等属性参数进行裂缝特征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