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寻茎瘤芥中营养元素含量特征规律及其与产地的关系.通过微波消解系统消解茎瘤芥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消解液中的常量营养元素(Mg、P、S、Ca、K)和微量营养元素(B、Mo、Mn、Fe、Cu、Zn、Sr),测量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龙粳40作为研究对象,依据GB/T 5502-2008《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染色法,加工得到不同等级大米,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不同等级大米中17 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水稻籽粒颖果外表面、近表面、近中部和米中部的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等级间大米中Na、Mg、K、Ca、Cr、Mn、Co、Cu、Zn、Rb和Sr的11 种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并且11 种元素在不同等级间损失率不同;Na、K、Ca、Fe元素在水稻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有差异,颖果表面Na、K、Ca、Fe含量较高,近中部和米中部含量较低。各营养元素在稻谷中分布不均匀,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元素将不同程度地损失。  相似文献   

3.
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  张霁  赵艳丽  王元忠 《食品科学》2016,37(14):68-73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云南野生茯苓中Li、Mg、K、Ca、V、Cr、Mn、Fe、Cu、Zn、As、Rb、Sr、Cs、Pb 15 种矿质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使用ICP-MS法对采集自云南省28 个地区野生茯苓样品中15 种矿质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元素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15 种测定元素均在推荐值(真实值)范围内,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云南野生茯苓中矿质元素的测定。所测试野生茯苓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Ca(925.79 μg/g)、K(370.42 μg/g)、Mg(115.20 μg/g)和Fe(115.80 μg/g)的含量较高,有毒重金属As(0.04 μg/g)和Pb(0.20 μg/g)的含量均未超出GB 267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有毒重金属限量标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 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量信息的77.55%,得出云南野生茯苓的特征元素为V、Fe、Li、As、Cs、Cr、Pb、Sr、Ca、Mn。聚类分析将所测元素分为3 类,其中Fe、V、Li、Cs、As、Cr、Pb聚为一类,K、Rb、Zn、Mg、Cu、Mn聚为一类,Ca、Sr聚为一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不同产地茯苓样品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矿质元素均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是野生茯苓样品中矿质元素含量受云南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和陕西定边县滩羊骨骼中25 种(Ag、Ba、Be、Ca、Cd、Cu、Co、Cr、Cs、K、Fe、Mg、Mn、Mo、Na、Ni、P、Rb、Sb、Se、Sn、Sr、Te、V、Zn)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滩羊骨骼的组成元素各具分布特征,且相同矿质元素在不同产地间也差异显著。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得到滩羊骨骼矿质元素指纹图谱为Ca、Cd、Cs、Mg、Mn、Na、P、Rb、Te、Zn,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7.50%、86.87%,说明筛选用作滩羊骨骼产地鉴别的10 种矿质元素有效,且利用该10 种元素建立的判别模型亦有效。  相似文献   

5.
开展锶(Sr)元素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87Sr/86Sr同位素特征值,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红香酥梨和甘肃香梨作为对照,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及其对应果园土壤的Sr元素含量,采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库尔勒香梨果皮与果肉87Sr/86Sr同位素比值。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年际土壤及果实中Sr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果实与土壤Sr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产地果实87Sr/86Sr同位素比值与Sr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甘肃、陕西共3 个产地梨园土壤Sr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际间梨园土壤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皮与果肉Sr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但二者与土壤Sr元素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3 个产地梨果肉/果皮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 个产地87Sr/86Sr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皮Sr同位素更适合用于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研究。本实验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产地、季节、品种对蛤蜊中金属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解析蛤蜊中金属营养元素含量与养殖地淤泥和海水中相关元素含量间的关系。于2014年5月和9月在青岛市、南通市和大连市海岸采集花蛤、文蛤及养殖地淤泥和海水样品,测定样品中金属营养元素含量,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蛤蜊中Mg、K、Ca、Mn、Fe、Cu、Zn含量受产地的影响,Ca、Cu、Zn含量受季节的影响,Mg、Ca、Mn、Fe、Cu、Zn含量与品种有关;Na、Mg、Ca、Co、Cu含量与淤泥中相关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而10 种金属营养元素含量与海水中相关元素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本研究表明,蛤蜊中金属营养元素含量受产地、季节、品种的影响,其来源除淤泥、海水外,还有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小米(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东北产区)6大主产区不同品种样品的矿物元素进行检测,研究不同产地品种来源小米K、Ca、Na、Mg、Al、Fe、Cu、Zn、Mn、Se、B、Ti、Co、Sr、Mo 15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并分析其显著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小米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品种小米元素含量差异显著,Se、Sr、Al 三种元素含量差异最为明显,变异系数最高,Zn、Cu、K 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 63.9%,K、Ca、Mg、Fe、Cu、Zn、Mn、B、Mo、Al、Se、Sr、Ti 是不同品种及产地来源小米的特征差异元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对小米元素分布造成的影响有限,地域环境因素是造成小米元素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野生和栽培欧李果实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欧李提供依据。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GC-MS法对野生欧李和栽培欧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总酸、Ca、Zn、Fe及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野生欧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极显著高于栽培欧李(P0.01),栽培欧李中的总酸高于野生欧李(P0.05);野生、栽培欧李果实中Ca、Zn、Fe含量分别为450.36、12.32、3.28 mg/kg和381.24、11.16、2.14 mg/kg,其中野生欧李Ca、Fe的含量显著高于栽培欧李(P0.05),Zn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野生、栽培欧李果实中均鉴定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4种脂肪酸,分别占总检出量的81.17%和59.94%,野生欧李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高于栽培欧李,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野生欧李果实显著高于栽培欧李果实,特别是油酸含量高出1倍多。  相似文献   

9.
建立山茱萸药材中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比较。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处理,采用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中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20.0对其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药材中K、Ca、Mg、P、Na、Fe、Al、Zn、Cr、Mn、Ba、Sr等元素含量丰富,其中,浙江省临安县样品Na、Mg、Ca、Zn、Ba元素含量最高,陕西佛坪K、Al元素含量最高,河南南召Fe元素含量最高,河南西峡Sr元素含量最高;As、Cu、Cd、Hg、Pb等重金属均符合限量标准;方差分析表明陕西省佛坪产地山茱萸样品中大多数元素与浙江临安产地样品有显著性差异,而与河南省各产地样品中大部分无机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河南省西峡、栾川、南召各产地中无机元素基本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与5种品质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扁形绿茶样品中矿质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总糖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g、Ca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Fe、Mn含量与咖啡碱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0%,Mg、Ca、Zn、Al、P可作为扁形绿茶的特征矿质元素,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评价扁形绿茶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聚为一类,不同产地则明显区分开,表明扁形绿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前喷钙对贮藏期欧李果实腐烂率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前一周喷施不同质量分数Ca(NO3)2溶液(1.0%、1.5%、2.0%)对贮藏期‘京欧1号’品种欧李果实腐烂率、糖酸含量及糖酸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喷钙降低了贮藏期欧李果实的腐烂率,增加了不同种类糖酸含量,特别是在贮藏45 d时,喷施1.5% Ca(NO3)2处理果实腐烂率为8.4%,并且果实中的蔗糖、葡萄糖、山梨糖醇、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草酸含量以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喷钙处理。采前喷钙处理利于欧李果实的贮藏,以采前一周喷施1.5% Ca(NO3)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绿豆、红小豆和黑豆种皮18 种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环  江均平  傅慧敏  孟龄  李虹 《食品科学》2015,36(20):126-129
为全面了解绿豆皮、红小豆皮和黑豆皮的18 种元素含量,充分开发利用豆皮资源,提高豆类加工产品
的附加值,用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zer,EA)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仪测定了3 种豆皮的N、C、S、Ca、Mg、K、P、Na、B、Ba、Co、
Cr、Cu、Fe、Mn、Ni、Zn和Sr元素含量。结果表明,EA仪测定豆皮中N、C和S方法检出限为32~96 μg/g,回收
率为97%~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63%(n=5);ICP-AES测定豆皮中Ca、Mg、K、P、Na、B、Ba、
Co、Cr、Cu、Fe、Mn、Ni、Zn和Sr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2~152 μg/g,回收率为84%~118%,相对标准偏差为
0.44%~4.46%(n=5)。黄豆标准物N、Mg、P、B、Ba、Co、Cr、Mn、Ni、Zn和Sr元素测定值在推荐范围内,
S、Ca、K、Na、Cu和Fe元素测定值接近推荐值。分析方法快速、简便,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疆引进红枣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引进红枣果实元素的营养价值,以塔里木盆地50 种内地引进嫁接2 a后生红枣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Fe、Zn、Mn、Cu、Ca、Se 6 种有益元素和Cd、As、Hg、Pb 4 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根据红枣中元素种类和含量的不同,采用SPSS 19.0软件欧氏距离法对红枣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 个红枣品种均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蛤蟆枣中Ca元素和Fe元素的含量最高,Se元素含量普遍较低。除了义乌大枣和蛤蟆枣红枣中Hg元素含量略高以外,其他供试红枣品种中Cd、Hg、As和Pb 4 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均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结论:引进红枣品种果实中微量元素种类多、含量高,安全性高,研究结果可为红枣专属品种选育和药食同源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有机成分与元素分析相结合鉴别6 种中国名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机成分与元素分析相结合,建立6 种中国名茶的鉴别方法。通过原产地购买67 份不同产地的茶叶,包括绿茶(杭州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和乌龙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茶叶中K、Ca、Mg、Al、Mn、Fe、Zn、Rb、Ti 9 种元素,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b、As、Cd、Cr、V、Ni、Co、Cu、Sr、Cs、Ba、Se 12 种元素,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10 种有机成分。通过偏最小二乘变量筛选法分别建立6 种中国名茶的元素判别模型和有机成分判别模型,并设定已知茶叶样本的确证及未知茶叶样本的溯源流程。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6 种中国名茶分类效果较好,通过2 种模型交叉验证可有效减少结果误判。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郑州地区野生贼小豆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含量和分布特性,充分开发利用贼小豆自然资源,用微波 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了贼小豆样品中Al、Ba、Ca、Cd、Co、Cr、Cu、Fe、Hg等18 种 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待测各元素间相互干扰较小,18种元素在一定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 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5 0,检出限范围为0.000 1~0.035 μg/mL,定量限范围为0.000 17~0.058 μg/mL,平均回收率 为97.08%~113.06%,相对标准偏差为0.14%~3.2%(n=6)。该法所用样品和消解剂量少,消解完全、快速省时,待 测元素不易挥发损失,可同时测定18 种矿物质元素,工作效率较高,用于贼小豆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3.4%;玉米粉配方菌丝体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面粉、糯米粉配方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子实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8.62%,高于各液体配方菌丝体,且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最高。借助模糊识别法得出,玉米粉、面粉、糯米粉菌丝体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分别为0.94、0.90和0.92,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芸豆中矿物元素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对芸豆产地溯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芸豆中20 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总方差的50%以上的贡献来自前2 个因子,所对应Mg、Al、V、Cr、Mn、Fe、As、Sr、Y、Sb、Ba、La、Ce、Pr、Nd、Sm、Gd和Ca是芸豆的特征矿物元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依安芸豆和拜泉芸豆各属一类。结论:矿物元素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判别芸豆产地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