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局部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同给药时机对术后感染的影响,得出最优给药时机,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711例(711眼)老年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时间分为术前用药≥ 3 d组(A组,221例)及术前用药<3 d组(B组,490例),比较术后2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分析白内障术后眼部主要菌株分布情况。结果:在711例患者中仅A组有1例并发眼内炎。A组术后细菌培养阳性61例(27.60%),B组术后细菌培养阳性142例(28.9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2组间菌株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术前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超过2 d并不能减少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即并不能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率,同时也不影响术后结膜囊细菌分布情况,建议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超过3 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商品名:托百士)滴眼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的抗菌效果。方法:Lasik患者78例150眼在术前分3组分别使用妥布霉素(托百士)、氧氟沙星、氯霉素(润舒)滴眼液3d后观察其结膜囊细菌培养变化。结果:使用3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不同,使用3d后结膜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N,26%,40%。结论:托百士滴眼液可作为Lasik术前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及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视力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例数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较诺氟沙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治疗过程中患者视力恢复显著,对于患者眼部杀菌具有明显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术后感染,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有效遏制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1):86-88
目的:评价氧氟沙星滴眼液与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联用对白内障患者预防术后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8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白内障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冲洗前后病原菌清除率差异,以及术后第2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病原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与氧氟沙星滴眼液联用可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了病原菌清除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结膜炎的疗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验证0.3%盐左氧氟沙星商眼对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方法:试验组31例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31例用氧氟沙星滴眼液,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测定2药对结膜囊或角膜病灶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离菌的敏感率和MIC。结果:2药疗效无差异,但试验组疗程明显短对于对照组(P<0.05)。左氧氟沙星对分离菌的MIC极著地低于氧氟沙星的MIC值(P<0.01)。结论: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具有抗菌谱广、活性高、使用安全等特点,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和细菌性结膜炎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分析。方法临床在我院选取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实施手术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术前结膜囊冲洗分别采用妥布霉素和聚维酮碘实施冲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冲洗前后的细菌阳性率。结果冲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93.88%和91.84%,差异不明显(P>0.05);冲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20%和34.69%,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细菌阳性率,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滴眼液治疗,药物滴入患眼的结膜囊内,1次/2h,1~2滴/次。用药7~14d,疗程结束按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判断,再按不同滴眼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结果0.3%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0.3%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照组),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出现轻微痒感,但不影响继续用药。结论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疗效优于0.3%氧氟沙星滴跟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聚维酮碘溶液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前3 d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分离病原菌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细菌阳性率3.85%;对照组患者细菌阳性率26.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分离1株病原菌,对照组患者分离12株病原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能够有效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曹玉花  程绪荣  覃刚  邓茜 《安徽医药》2014,18(3):550-553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实验组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对照组用0.08%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然后两组分别取样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洗眼效果.结果 术前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庆大霉素注射液洗眼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20.0%.两组自觉症状和眼内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别(P&gt;0.05).结论 术前用0.25%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可以降低术炎细菌培养阳性率, 使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且无严重角膜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与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以聚维酮碘稀释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细菌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常规组的86.7%,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常规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与术后第2 d两组患者细菌阳性率较冲洗前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冲洗后与术后第2 d细菌阳性率分别为3.3%、1.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3%、1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与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遏制患者术后感染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在手术之前结膜囊细菌的构成和进行药敏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400例眼部没有感染的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进行结膜囊细菌的培养。并对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培养结果:阳性有265例,占66.25%,主要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然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结膜囊细菌的主要构成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并且革兰阳性球菌的所占比较在不断的升高,然而革兰阴性杆菌却是比较稳定。在临床上,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这些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的变化。近年来,结膜囊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耐药性在逐年提高,然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却是在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诊疗的急性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0.3%的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0.3%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2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1%,优势明显,细菌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珍妮 《海峡药学》2013,25(1):189-190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患外眼感染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完成治疗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治疗后,治疗组细菌培养转阴率9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的作用效果明显好于洛美沙星滴眼液,具有更好的杀菌、抑菌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配制50 mg/ml局部滴用的头孢他啶滴眼液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通过细菌培养确诊的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眼),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头孢他啶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和对照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视力、睫状充血、溃疡深度、前房积脓、细菌培养阳性率以及治疗天数.结果 共收集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眼),其中治疗组24例24眼,对照组20例20眼,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04±0.05)和(0.25±0.20)(t=-5.093,P<0.05),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96%和13%,治疗平均天数(18.04±6.26)d.对照组治疗前后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04±0.04)和(0.10±0.08)(t=12.573,P<0.05),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5%和40%,治疗平均天数(27.05±4.52)d.2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视力高于对照组,治疗天数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低(t=5.461,P<0.05),且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也高于对照组(χ2=4.40,P=0.036),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0 mg/ml头孢他啶滴眼液可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炎,缩短疗程,改善预后视力.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白内障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促进白内障术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接受白内障手术的80例(96只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46只眼)和观察组40例(50眼).对照组术前给予双氯芬酸钠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后给予环丙沙星滴眼液+0.5%醋酸可的松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疗效、术后LogMar视力、视功能指数(visual function index,VF-14)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x2 =3.8121,P<0.05);观察组术后4d和7d,LogMar视力分别为(0.140 ±0.675)、(0.100±0.810),均优于对照组的(0.210±0.625)、(0.140±0.905)(t=23.882、3.875,均P<0.05);观察组VF-14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23.905,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减轻术后反应、促进术眼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120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挤压泪囊部反流的脓汁作为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的致病菌检出率为92.5% (111例).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71.71%(79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2.52%(25例),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41% (16例).大多数致病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敏感,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氯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成为婴幼儿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王慧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0):2094-2097
目的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眼术前结膜囊菌群分布以及药敏分析特点,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眼炎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46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病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46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取样518份棉拭子接种,518份样本中检出菌株286例,检出率55.21%,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233株占81.4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3株(56.99%),棒状杆菌其次27株(9.44%),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6.99%);革兰阴性菌检出53株占18.5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20株(6.99%),粘质沙雷菌12株(4.20%),大肠埃希菌10株(3.5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除红霉素、妥布霉素、诺氟沙星外,棒状杆菌对所检测抗生素均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为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合理用药的关键,对术后眼内炎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口服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口服左氧氟沙星合用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就诊顺序将86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缓释片,0.2g/次,2次/d,同时服用三金片17.5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缓释片,0.2g/次,2次/d,同时服用八正合剂20 ml,3次/d;疗程均为7~10 d.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尿频、尿急、尿痛、小腹坠胀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1.0% (34/42)比61.4%(27/44),x2=3.99,P>0.05],观察组治疗前中段尿细菌培养出致病菌36株,对照组培养出30株,观察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亦优于对照组[80.6% (29/36)比70.3% (26/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42)比11.4% (5/44)].结论 口服左氧氟沙星合用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比口服左氧氟沙星合用八正合剂治疗尿路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黄国亮 《抗感染药学》2020,17(3):336-338
目的:探究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中致病菌群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237例资料,统计其患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致病菌群的分布及主要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37例患者结膜囊分泌物中分离出致病菌2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3株(81.85%)、革兰阴性菌45株(18.15%);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较低,革兰阴性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基于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明确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致病菌结构及耐药性,有助于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在充分考虑患者耐受程度、不良反应等前提下,可选择头孢哌酮作为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