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烟草依赖的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有烟草依赖的163例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吸烟管理,即对他们的烟、火机(或火柴)由病区统一代管,由专人(工娱护士)统一定时发放,统一集中到吸烟室吸烟,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文娱活动、卫生宣教等护理干预.结果完全戒烟的有8人,每天吸烟总量在4支以下的有155人.结论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护理干预,改变了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躯体危害,利于对精神疾病治疗,同时降低火灾隐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原因,为制订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188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精神病理症状;尼古丁依赖量表评定患者烟草的依赖程度;吸烟原因问卷评估患者吸烟的原因。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患者吸烟原因问卷中社会心理维度的享乐分量表得分最高,中位数为6分;其次是药理维度的刺激分量表得分,中位数为4分;尼古丁依赖总分与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166,P=0.026),与患者目前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氯丙嗪当量)呈正相关(r=0.221,P=0.003)。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的干预不宜采取强制突然中断的方式;结合工娱治疗等正性情绪强化措施,采取缓慢、有步骤的控烟措施更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干预对烟草依赖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戒烟门诊的烟草依赖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戒烟干预;2019年2—4月就诊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戒烟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烟草依赖得分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及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烟草依赖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烟渴求得分的时间效应显著(P0.001),而分组效应不显著(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吸烟渴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吸烟渴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戒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戒烟干预认可度高。结论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戒烟干预有助于降低烟草依赖患者的烟草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戒烟率,患者认可度高,但尚未发现对其吸烟渴求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的作用.方法 将378例精神病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199人与对照组179人,对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患者家属进行对照.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SAS、SDS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同时提高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1):1040-104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把住院精神病患者3d无解大便者定为便秘,并对1个月内出现1次以上便秘患者作为护理干预对象,比较干预后1个月内与干预前患者出现的便秘次数。结果:干预后患者出现便秘的次数明显减少,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戒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4个行政村招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包括患者戒烟行为态度、戒烟主观规范、戒烟知觉行为控制3个部分。干预前后评价患者的戒烟率、烟草依赖程度及健康素养水平。结果干预后患者尝试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明显提升,烟草依赖程度评估量表得分明显降低,健康素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的戒烟率,降低患者的烟草依赖程度,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的精神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12个月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及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等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DSS、ADL、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为97.78%,对照组为87.78%;护理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为98.89%,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中,运用个案管理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精神病量表评分,提高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并提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对200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发生过跌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跌倒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发生率为5.0%(10例)。结论精神科护士应加强责任心和观察能力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做到早预见、早干预,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脑卒中吸烟患者的吸烟情况和拒烟自我效能现状, 明确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 为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戒烟干预和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试验性研究中横断面调查方法, 选取2021年9—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入住的1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尼古丁依赖测试量表、烟草危害认知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20.78 ± 6.47)分, 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习惯/成瘾情境、消极/情绪情境和积极/社交情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尼古丁依赖得分和烟草危害认知得分是拒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拒烟自我效能水平37.4%的变异量。结论脑卒中吸烟患者的拒烟自我效能水平亟待提高, 帮助患者提高烟草危害认知水平、降低尼古丁依赖水平, 可以提高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水平, 以提高戒烟成功率, 从而降低甚至戒掉吸烟行为导致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伤人毁物、裸露衣裤、约束部位损伤、大声哭喊发生率及约束时间、约束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自伤及伤人发生率,减少约束器具使用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11.
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例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焦虑状况调查,测评结果行自身对照,与SAS常模对照。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焦虑与疾病知识缺乏、住院环境陌生、经济负担过重等8项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入院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烟对飞行人员NO和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吸烟原因问卷 (RUSSELL)测评 ,对筛选出的不吸烟组、非烟草依赖组和烟草依赖组共 77例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粘度。结果 烟草依赖组与不吸烟组比较 ,NO降低 (P <0 0 1) ,血粘度所测 5项指标均升高 (P <0 0 1)。结论 吸烟能影响飞行人员的某些生理机能 ,并从多方面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44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感染率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占64.84%、胃肠道占20.31%;干预前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上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率分别为8.79%、5.70%、1.78%,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8.79%下降至5.07%、上呼吸道感染率由5.70%下降至3.49%、胃肠道感染率由1.78%下降至0.79%,2组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胃肠道,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量及尼古丁渴求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将60名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配至rTMS刺激组及rTMS伪刺激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rTMS治疗(10Hz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110%运动阈值、10s/串、间歇30s、20串/d),对照组使用伪rTMS设备干预,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为期3周,并随访至第6周。采用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方式获悉每日吸烟数量、烟草依赖自评量表评估尼古丁渴求,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患者阴性抑郁症状。结果 (1)治疗3周末及随访期可观察到rTMS刺激组吸烟量及烟草依赖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降低,与伪刺激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阴性、抑郁症状变化和吸烟量改变之间未发现明显关联。结论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的高频rTMS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量及尼古丁渴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例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焦虑状况调查,测评结果行自身对照,与SAS常模对照.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应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首次入院精神病患者家属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焦虑与疾病知识缺乏、住院环境陌生、经济负担过重等8项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后家属的焦虑情绪明显减轻,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入院时,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家属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减少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吸烟对飞行人员飞行能力的影响已有报道〔1〕,为进一步探讨吸烟对飞行人员心理特征和与抗衰老有关的一些活性因子SOD、GSHpx、NO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LPO、血粘度的影响 ,我们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监测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和控烟的迫切性。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通过RUSSLI问卷对随机抽取入院保健疗养的健康男性飞行人员 89例进行测评 ,筛选出不吸烟组 2 2人 ,吸烟组 (每天 5支以上 ) ,烟龄 1年以上 ,少于此标准者被删除 )中非烟草依赖组 (非依赖组 ) 2 9人 ,烟草依赖组 (依赖组 ) 2 6人。年龄 2 3~ 5 0岁 ,平均 3 3 .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3-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海宁市人民医院管理下的5个社区重性精神病稳定期患者67名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具体包括制订个体化延续性护理计划、家属干预、患者干预等,干预期为6个月。在实施延续性护理前后,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延续性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焦虑情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讲解精神病合并妊娠有关知识,给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教会应对技巧等护理干预措施。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心态调查表对30例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干预前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家属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停药或减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睡眠困难、紧张恐惧及希望得到帮助六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精神病合并妊娠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9.
重症精神病患者男女同病区的护理管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田荣  赵金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75-1076
目的探讨男女重症精神病患者同在一个病区住院的护理管理及效果。方法用护理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男女混合病区的重症精神病患者355例(研究组)与同期入住单一性别病区的重症精神病患者354例(对照组)进行效果评定,并对护理管理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1.5个月时N-BPRS和SDSS量表总分较初评时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2)护理风险方面男女两性在过度亲呢举止和浓郁性色彩话语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打架斗殴,不服从护理管理等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两组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7~9 d。结论男女重症精神病患者同一病区在加强护理管理和加大护理风险管理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康复是有利的,既有利于减少社会功能缺陷或行为退缩又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戒烟方案对肺癌患者术前吸烟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个体化戒烟方案对肺癌患者术前吸烟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12月首次拟人院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未戒烟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戒烟指导;观察组根据烟草依赖程度采用个体化戒烟方案全程干预其吸烟行为.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完全戒烟时间、烟草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