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70-471
目的了解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某高校2006~2010年度9209名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检测,在对HBsAg阳性者进行e抗原、e抗体、抗HBV等乙型肝炎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某高校2006至2010年度9202名新生共检测出HBsAg阳性253人,总阳性率为2.75%,其中"大三阳"120人,阳性率为47.43%;"小三阳"73人,阳性率为28.85%;HBsAg核心抗体阳性44人,阳性率17.39%;单纯HBsAg阳性16人,阳性率6.32%。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测,对易感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对传染源进行管理及规范治疗,在学生中进行乙型肝炎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江西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4年来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5个县1~59岁人群共2219例,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江西省调查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8.88%、61.15%、38.53%,与1992年乙肝调查结果相比,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下降了41.19%,HBsAb阳性率增加了27.74%,HBcAb阳性率下降了42.98%;尤其是1~14岁儿童与1992年比较,HBsAg阳性率下降了75.67%,HBsAb阳性率增加了74.10%,HBcAb阳性率下降了78.02%。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HBsAb阳性率,降低HBsAg和HbcAb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省决定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作者于1984年6~10月,对台北市1200名(647名男孩,553名女孩)15岁以下未接种乙型肝免疫苗的健康儿童采集了血样,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HBsAg、抗-HBs和抗-HBc,并对HBsAg阳性者测定HBeAg和抗-HBe。结果表明,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5.1%;1~2岁儿童的阳性率增为10.7%,随后维持在10%左右。婴儿的抗-HBs、抗-HBc和血清阳性率(至少可测到一项乙型肝炎阳性指标)分别为39.0%、30.5%和52.5%,而1~2岁儿童则分别降至10.7%、14.3%和17.9%,以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14岁儿童的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达41.7%和44.7%。上述结果提示,儿童中大多数HBsAg携带者是由3岁前感染所致,3岁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很少引起HBsAg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1-2]。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5.
戴玉婷  刘忠伦 《淮海医药》2009,27(5):392-393
目的探讨连云港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的必要性。方法对6 316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复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21.44%,单独表面抗体阳性率39.99%,五项全阴性比率31.0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7.3%、95.5%、72.8%、55.2%、30.9%。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出率及血清模式存在地区差异;本地区人群乙肝五项指标全阴性者比例较高,应加强预防接种;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复检,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职业人群HBsAg携带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阳性者再用同法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指标.结果 HBsAg总体检出阳性率3.47%(227/6533),以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阳性率(1.10%)最低,以医疗单位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8.97%)最高,各职业间有不同差异.结论 应将医务人员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重点监测对象,除了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外,还应对乙型肝炎标志物阴性的医务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减少肝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医药》2011,6(4):500-5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共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HBsAg阳性>6个月),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的人数超过100万.我国HBV感染率较高,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0.96%,与以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HBsAg携带率已大幅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量HBV感染者携带病毒,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1].  相似文献   

9.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医药》2011,6(1):500-5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共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HBsAg阳性>6个月),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的人数超过100万.我国HBV感染率较高,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0.96%,与以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HBsAg携带率已大幅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量HBV感染者携带病毒,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1].  相似文献   

10.
陈炎  陈亚蓓  陶荣芳 《中国医药》2010,6(8):500-50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共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HBsAg阳性>6个月),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癌的人数超过100万.我国HBV感染率较高,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0.96%,与以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HBsAg携带率已大幅下降.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量HBV感染者携带病毒,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海南州民族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一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 2006年至2010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率平均为3.88%,2006年与各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男生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男女生间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州2006年至2010年民族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  相似文献   

13.
对1999—2003年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站接受预防性健康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共计42859人次;年龄18~70岁。1·2项目和方法:检测项目为HBsAg和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过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和结果判定。2结果2·1HBsAg和抗HCV检测情况:HBsAg平均阳性率0.27%。各年具体情况见表1。表1太原市杏花岭区1999-20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变异系数(CV),分析CMIA法对HBV感染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中检出211例乙型肝炎,CMIA法检出220例,ELISA法检出174例,CMIA法检测HBV感染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CV值低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阳性率与ELISA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定性与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微粒子酶免法(MEI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结果 234例采用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TRFIA检测全部阳性,277例TRFIA检测阳性的标本ELISA检测有43例检测为阴性,抗-HBs的浓度显示在10~44mIU/mL。这43例标本用MEIA再次复查,结果与TRFIA法一致。结论低浓度标本的检测上,TRFIA优于ELISA;ELISA法适用于一般人群进行抗-HBs监测,TRFIA法适用于高危人群进行抗-HBs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高校2008—2011年1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 2009—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大学生HBsAg的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男生HBsAg的阳性率略高于女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注重健康宣教,从控制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的高度全面地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适合乙肝疫苗接种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宁省昌图县4~9岁儿童乙型肝炎抗体水平现状及乙型肝炎疲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方法抽取3个乡镇4~9岁年龄段且有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史的儿童,采集其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ELISA)法进行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4~8岁儿童2318例,抗-HBs阳性者1468例,阳性率63.3%。其中男性儿童的阳性率为62.1%(788/1265),女性儿童阳性率为64.8%(682/105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59.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辽宁省昌图县4~9岁儿童抗-HBs阳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调查。各年龄组之间抗-H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苍靖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07-108
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传染病,要解决这一疾病最根本的办法是对新生儿和乙型肝炎免疫缺乏的人群进行疫苗的有效接种。本研究对4491名中小学生进行免疫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并对测定为阴性者进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5μg免疫接种。1年后再对该人群复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结果发现7~19岁中小学生未接种前HBsAb率仅为42.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仅为38.7%。经过免疫接种后测定,HBsAb阳性率升至84.6%。说明对7~19岁中小学生进行强化乙型肝炎疫苗的普遍接种已刻不容缓,接种后的效果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浦口区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2009~2010年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抽取空腹血样3~5 ml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5 324例接受检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1074例,检出率为4.24%,HBV标志物五项[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全阴者11 322例次,占44.71%.乙肝大三阳102例,检出率为0.40%,其中男84例,占82.35%,女18例占17.65%;乙肝小三阳524例,检出率2.07%,其中男318例,占60.69%,女206例,占39.31%.结论 受检者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年龄组人员19639例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并对检测结果按年龄组和结果模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HBsAg、HBeAg、抗-HBc三项同时阳性7 91例,占总检测人数的4.03%(791/19639),主要分布在10~29岁年龄段;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1619例,占总检测人数的8.24%(1619/19639),15~64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且各年龄组的阳性率较接近,并且明显高于0~9岁年龄段;HBeAg、抗-HBc二项同时阳性4 2例,其中0~4岁年龄组占36例,主要是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幼儿HBV感染;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占56.72%(11140/19639);HBV-M五项全部阴性占23.29%(4575/19639).结论 人群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2.93%(2540/19639);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占56.72%;未受乙肝病毒感染者占23.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