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以及开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紧迫性、重要性,同时,联系石油、石化企业实际,提出了加快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河南石油勘探局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原职工大学、测井公司共同参与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研项目《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问题研究》,日前荣获国家人事部第二届全国人事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石油勘探局上述四个单位承担了其中的第二个子课题《石油企业专业化公司决策层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问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了石油专业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问题,对石油石化专业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河南-软科学项目获人事部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3.
高端人才培训是确保石油石化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人才战略中的一大难题。石油高校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担负着大量高端人才的培训工作。笔者提出了石油高校从事石油石化企业高端人才培训所必备的条件,为石油院校及相关培训机构开展石油石化企业高端人才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证明了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则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就是石油石化企业能否拥有和聚集人才的关键。选拔和使用人才重在用其所长.别具一格.彻底破除在选人用人上的陈旧观念。标准不严、机会不均、非公平竞争是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病,从而导致了石油石化企业在用人方面的不公平、封闭、单一模式,使得很多的优秀人才无法脱颖而出。现代石油石化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石化行业信息化的管理,已成为现代石化行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重点,一些先进的石油石化企业更是尝试将大数据分析引入到生产经营决策中来。本文详细梳理了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案例,深入剖析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6.
《石油企业管理》企业家调查专栏本期正式推出。调查对象是石油石化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士。调查的内容是国内外石油石化形势、国家政策及集团公司改革措施对石油企业的影响,以及对重大经济事件的看法和趋势预测。调查结果经过计算处理后在本栏刊出。  相似文献   

7.
石油、石化企业等大型国有企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实体,是我国经济成分的主体.企业的生产、发展、兴旺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很大。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石油、石化企业等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石油、石化企业的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和服务人员,必须做到职能,服务、技术的创新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这就对从事秘书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秘书更好地发挥参谋作用,也就是说要提高对工作的运筹能力。  相似文献   

8.
石油专业紧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石油能源战略的实施,石油石化企业急需大批高素质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立足石油石化企业人才需求,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制定培养方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内部适应海外市场的技能型人才数量的缺乏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已明显成为阻碍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瓶颈。本文从石油石化类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市场中的定位开始,分析了石油石化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上的独特优势,并从国际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对石油石化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实践中提出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石油石化行业综合类月刊《中国石油企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与中国石油企协海洋石油分会主办,辐射石油石化系统,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月刊。《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自1984年创刊以来,紧密围绕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改革、发展、管理所面临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报道,受到了政府能源管理和决策部门、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石油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关注中国石油石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石油工业的科技创新成为保证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石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该文首先界定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中国石油一石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案,最后,提出了实施该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й�ʯ�ͺ�ʯ����ҵ��δ������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陈晨 《天然气工业》2004,24(11):156-159
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市场营销的焦点和核心。文章结合中国石油和石化企业品牌建设的现实状况,剖析了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的九大举措:树立国际化品牌的理念;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将国际标准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培养品牌创新机制;创建国际品牌与培养企业品牌文化并举;完善品牌国际化的人力保障;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声誉;全方位拓展品牌国际化的渠道;着眼全球生态保护,创建石油“绿色品牌”。以期对“中国石油航母”的品牌建设和国际化品牌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眼"人才强企工程"大局,聚焦青年人才培养课题,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为例,抓住老油田人才队伍"断层""盖层"严重的问题,研究提出构建"目标导向、进阶培养、大胆使用、从严保障"的体系化培养模式,详细阐述了培养规划制订、培养载体选择、使用平台搭建、支撑保障落实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对同类企业全面推进青年人才培养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许开茂  李杰 《天然气工业》2010,30(7):117-119
石油企业现有人才政策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渠道不够畅通,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通过重新审视石油企业现行人才政策存在的弊端,找出了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突破口,提出了以下措施:①必须走出人才认识误区,包括“人才等于学历加职称”、“人才就是全才”、“人才官本位”、“人才培养论”误区,扫清观念障碍;②完善人才配套机制,建立成果转换机制、激发个体效能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和市场流通的市场机制,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开辟畅通渠道;③实施政策扶持,进行政策引导、加快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建设、推进企业的体制性改革、建立完善保护和促进措施,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增添动力。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加快石油企业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盘活现有人才,将人才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讨论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及科技岗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要求,总结概括了中国石化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现状,最后提出了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模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ims to standardize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HSE) training matrices for effectively identifying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enhancing job competency of grassroots posts i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After an investigation into HSE training performance i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HSE training matrices templates for 239 grassroots posts involving 22 primary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discipline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SE training matrices templates and the studies of template development processes and technical methods at grassroots level.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mplates in 12 companies demonstrat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improving HS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for grassroots posts, strengthening risk control and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HSE system and tools in grassroots units.  相似文献   

17.
石油炼化企业的专业技术培训,要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必须加深对国际石油炼化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了解,掌握我国炼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围绕国际化这个目标,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内容和研究方向纳入到培训内容中,融入国际化培训的新理念、新模式,紧密结合我国炼化企业实际需求,拓展新的培训领域和课程内容,为炼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拓宽道路,推进中国石化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践经验,从操作实务人手,论述了石油石化企业实施竞争上岗的内涵、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关键控制点,为规范操作、选拔优秀人才、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国石油企业而言,工程服务品牌化无疑是一个新的命题.通过服务品牌的创建来抢占服务领域的高地,对于中国-苏丹石油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介绍了苏丹石油勘探情况,分析了苏丹各区块对石油工程的服务需求,提出了中国石油企业应从优化队伍结构、实行装备模块化、加强HSE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从而扎根海外、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石油石化装备是能源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油气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石油钻采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炼油化工设备、金属压力容器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但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体系亟待完善、高端装备供给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型人才紧缺、适应市场人才不足、信息化总体基础较薄弱等问题。结合我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提出4方面发展对策:(1)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实现转型升级;(2)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精尖拳头产品;(3)推进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产品与技术智能化深度融合;(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阐释4方面建议:(1)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的道路;(2)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的职能,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3)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良性竞争生态;(4)开展全产业链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