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ROS1和RET的基因重排是新发现的肺腺癌驱动基因,各自突变频率约为1%。肺腺癌中RET和ROS1基因重排与其他已知的驱动基因几乎没有重叠,成为独立的新的肺腺癌分子亚型。肺腺癌中ROS1和RET突变基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已经阐明,体外实验也证实数种多靶点受体激酶抑制剂能抑制含ROS1和RET突变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而临床研究显示MET/ALK/ROS抑制剂克唑替尼在ROS1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中疗效显著。目前,正开展一些针对肺腺癌ROS1和RET基因的各种激酶抑制剂的早期临床试验。针对这些基因突变的新的肺腺癌亚群的个体化治疗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常规的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常见类型,早期诊断难度较大,5年生存率低。克唑替尼作为抑制Met/ALK/ROS的ATP竞争性的多靶点蛋白激酶抑制剂,是治疗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在控制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NSCLC患者疾病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且较化疗毒副反应更小,患者耐受性高,但克唑替尼的耐药性也是临床关注重点。本文主要对克唑替尼治疗NSCLC、克唑替尼药理作用及其临床效果、耐药后治疗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的发挥该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医学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化治疗的时代。针对ALK基因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一种ATP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特异性靶向抑制ALK,也可抑制c-MET和ROS1等信号通路。FISH技术日益成为检测患者是否适合这些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ALK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约占8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阳性NSCLC是肺癌的一个特定分子亚型,约占全部NSCLC的3%~7%[1-2]。临床研究显示,ALK抑制剂克唑替尼( crizotinib )能显著延长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一线、二线单药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0.9个月和7.7个月[3-4]。2013年1月中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CFDA)批准克唑替尼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继EGFR、ALK基因等靶点之后不断有新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ROS1基因重排作为一种新发现的NSCLC亚型,其发生率约占NSCLC的1%~2%,优势人群通常为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这些临床特征与ALK重排的NSCLC患者类似。本文将NSCLC中发现的ROS1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其在NSCLC中的临床、功能和结构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以上,约5%的NSCLC出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重排[1]。近年来克唑替尼等ALK基因靶向药物临床发展迅速,对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晚期肺癌患者通常无法进行手术,临床活检组织标本、细胞学标本的珍贵性不言而喻。免疫组化是病理科常用的检测方法,经济实用,方便快捷,适合ALK基因重排检测的初筛;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治疗晚期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阳性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ALK阳性的中晚期NSCLC患者,服用克唑替尼治疗,服用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3%(3/43),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2%(26/4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7.0个月(95% CI,6.0~8.0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其次是谷丙转氨酶升高,视觉障碍,大部分为1~2级。结论:克唑替尼作为NSCLC患者的多靶点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以EGFR体系突变活化和ALK重排为分子学特征的NSCLC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埃洛替尼(erlotinib)以及可卓替尼(crizotinib)有良好的反应性,而EGFR突变和ALK重排也成为筛选TKIs治疗对象和预测治疗反应性的最有价值指标.近年来,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先后公布EGFR突变检测的共识,我国也于2011年达成了EGFR突变检测的专家共识[1-4].  相似文献   

9.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探讨克唑替尼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筛选20例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给予克唑替尼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克唑替尼治疗前基线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6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6个月(95%CI:3.92~8.08)。结论: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0.
Crizotinib是小分子ATP竞争性抑制剂,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HGFR)以及它们的致癌变异体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在临床研究PROFILE 1001和PROFILE 1005中,ALK重排阳性NSCLC患者对crizotinib有效率达50%~ 60%,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度.Vysis ALK breakapart FISH probe kit为检测ALK重排的标准方法.ALK重排更易出现在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crizotinib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发生c-MET扩增、ALK和ROS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基因变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91例晚期NSCLC中c-MET、ALK、ROS1基因,分析发生c-MET扩增、ALK/ROS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及其相互间发生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c-MET基因的阳性率为8.79%(8/91),女性c-MET扩增率显著高于男性(19.4%vs 1.82%,P=0.006);≥60岁患者c-MET扩增阳性率高于60岁(8.89%vs 7.5%);Ⅲ期患者阳性率高于Ⅳ期患者(9.62%vs 7.69%);腺癌患者c-MET扩增阳性率为9.2%,鳞癌患者中未发现c-MET扩增。NSCLC中ALK和ROS1融合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13.3%,且发现1例患者同时存在c-MET扩增和ROS1基因重排。结论 NSCLC中c-MET基因扩增阳性率与患者性别相关,女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关性不明显。c-MET基因扩增与ALK/ROS1基因重排的发生几乎无共存,但并非完全排斥;该实验首次发现1例患者同时存在c-MET扩增和ROS1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12.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在肺癌中已成为第二个最重的驱动致癌基因,在4%~6%的肺腺癌中EML4-ALK已经成为第一个可以靶向治疗的融合基因位点.伴随着ALK分离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试剂盒的上市,克唑替尼已经被批准治疗ALK阳性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然而,一种靶向药物的成功主取决于一种敏感且特异的筛选实验方法来检测分子药物作用的靶点.以作者的经验看,用RT-PCR来检测EML4-ALK,比用F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更敏感,结果更可靠.尽管通过FISH检测ALK已经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验证,然而该方法在技术层面仍存在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通过IHC和RT-PCR方法检测ALK仍需临床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在肺腺癌一个小亚群中发现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界定了一类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分子亚型[1].这些ALK-重排的肿瘤中腺癌最常见,经常可见印戒黏液细胞,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结直肠癌基因——KRAS突变,更多出现于不吸烟或轻度吸烟患者中,但一些ALK-重排的NSCLC不符合以上描述.目前已确定多种基因融合变异;最常见的为2号染色体短臂发生倒位形成的EML4-ALK基因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上调肺腺癌细胞中Mir-30a的表达水平能否增强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观察细胞增殖率的变化及克唑替尼IC50等的变化,并探索相关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2000携带Mir-30a对H3122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并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将肺腺癌H3122细胞分为对照组、克唑替尼与联合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性。Western blot检测ALK、c-MET、Beclin-1、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H3122细胞中Mir-30a转染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较克唑替尼单独作用有更显著的细胞杀伤作用。转染后的细胞较单独应用克唑替尼组侵袭力减弱。转染与克唑替尼联合组Beclin1、ALK、c-MET及Vimentin的蛋白的表达有明显下降,E-cadherin稍有增强。结论 Mir-30a增强肺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可能与过量表达的Mir-30a抑制癌细胞的自噬及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是一种中间型肿瘤, 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 间质内常伴有炎性细胞浸润。IMT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 女性略多见。肿瘤可发生于多个部位, 但好发于腹腔(包括肠系膜、大网膜和胃肠道)、胸腔(肺和纵隔)、头颈部和泌尿生殖道(包括膀胱和子宫)。分子遗传学上, 50%~60%的IMT具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重排, 涉及多个伴侣基因, 包括TPM3、CLTC和EML4等。相对于腹腔和胸腔IMT, 发生于子宫的IMT比较少见, 不少病例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或平滑肌肉瘤。随着ALK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不断应用, 越来越多的ALK阳性子宫IMT被识别和诊断, 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一些形态上符合IMT的肿瘤ALK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FISH检测ALK重排均为阴性, 提示可能涉及ALK以外的基因改变。本文报道1例ROS1重排阳性子宫IMT, 以提高对IMT这一少见分子亚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埃克替尼( icotinib)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和抗EGFR抗体等[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GFR、KRAS基因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检出率,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手术标本86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EGFR、KRAS突变及ALK、ROS1基因融合,并分析EGFR、KRAS、ALK及ROS1基因改变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肿瘤组织中驱动基因总突变率为62.8%(54/86),其中EGFR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76.0%(41/54);KRAS基因突变占总突变的9.3%(5/54);ALK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13.0%(7/54),其中1例患者存在EGFR 19缺失突变与ALK融合共存;ROS1基因融合占总突变的3.8%(2/54)。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显示,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患者中突变率高(P0.05);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KRAS、ALK、ROS1基因改变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SCLC中EGFR、ALK基因均存在较高的突变率,临床医师应给予高度重视;KRAS、ROS1基因改变以及驱动基因双突变共存型基因突变率虽低,但其意义重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NKG2D配体表达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测定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EGFR下游分子LY294002(PI3-K抑制剂)、SB203580(MAPK抑制剂)、STAT21(STAT3抑制剂)、Rottlerin(PKC抑制剂)作用A549细胞24小时后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吉非替尼作用前、后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吉非替尼上调A549细胞MICB、ULBP1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EGFR下游分子MAPK、STAT3抑制剂不影响A549细胞NKG2D配体的表达,PI3-K抑制剂下调A549细胞MICA表达,PKC抑制剂上调ULBP1表达。结论:吉非替尼上调NKG2D配体表达增强A549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正>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80%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er,NSCLC),手术治疗只适用于少数患者且术后复发甚至死亡的比率高达60%,虽然化疗、放疗技术在不断提高,但NSCLC患者的预后很差~([1-2])。厄洛替尼(erlotinib)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过抑制EGFR,切断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进程,进而达到抗肿瘤作用~([3])。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本文就近年来厄洛替尼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8年,我国肺癌总病死率是28.7/10万,约45万余人,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23.1%.西方国家,肺癌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75%~ 80%,5年总生存率约为10%~15%[1].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分子靶向药物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肺腺癌的发生原因之一,靶向针对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控制肺腺癌疾病的发展[2].分子靶向治疗发展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明确肺癌的关键致癌基因.Soda等[3]发现另外一种有增殖活性的酪氨酸激酶融合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类似因子4( EML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与NSCLC有关.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通常没有EGFR突变及K-ras突变,多发生于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年轻肺腺癌患者,预后较好,特别是用ALK抑制剂治疗可获约80%以上的疗效[4],对培美曲塞加顺铂化疗亦有明显效果[5].这些均提示EML4-ALK融合蛋白是肺腺癌特异性较高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