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不同实验仪器对牛奶蛋白改性腈纶及相关纤维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牛奶蛋白改性腈纶纤维在干态和湿态下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小于腈纶纤维.牛奶蛋白改性腈纶纤维在湿态下断裂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在钩接和结节拉伸状态下,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钩接拉伸对其拉伸性能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竹浆纤维与粘胶纤维的鉴别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进行了鉴别,然后对竹浆纤维的形态特征、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卷曲弹性等进行了测试,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溶解法难以鉴别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竹浆纤维的干、湿态初始模量大于粘胶纤维,其干、湿态强度和伸长率均与粘胶纤维接近,其特点是强度低,湿强度更低;在纤维与纤维静摩擦中,竹浆纤维的静摩擦因数小于粘胶纤维;竹浆纤维的静、动摩擦因数之差小于粘胶纤维,说明竹浆纤维的抱合力不如粘胶纤维,但平滑性比粘胶纤维好;竹浆纤维的卷曲率、卷曲弹性回复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大于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竹浆纤维的基本力学性能,为开发竹纤维织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干态、湿态和常温态下竹浆纤维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单次拉伸性能、定伸长反复拉伸、应力松弛和蠕变性能,并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较棉纤维更易受湿度的影响;在常温态和干态下,竹浆纤维的断裂比强度均最大,棉纤维次之,粘胶纤维最小;在常温态、湿态和干态下,粘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均最大,竹浆纤维次之,棉纤维最小;从湿态到常温态再到干态,竹浆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逐渐增大,而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湿态下竹浆纤维的抗塑性变形能力、抗应力松弛性能和抗蠕变性能最好,而干态下均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了解竹炭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解决在纺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测试了竹炭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包括直接拉伸性能、非直接(结节、钩接)拉伸性能和松弛性能等;比较了竹炭涤纶纤维与普通涤纶纤维之间的不同;选择了适当的力学模型,应用Origin8.0数据分析软件对竹炭涤纶纤维的非直接(结节、钩接)拉伸性能和松弛性能分别进行拟合,综合分析了实验结果和拟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常温干态条件下,竹炭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均低于普通涤纶纤维,断裂伸长和断裂功有所增加;经湿处理后,各项性能较干态时普遍下降。非直接拉伸状态下,竹炭涤纶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初始模量和断裂功等全部减小;对于竹炭涤纶纤维,多项式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其直接拉伸、结节拉伸和钩接拉伸性能。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竹炭涤纶纤维的松弛性能。  相似文献   

5.
探讨竹原纤维的微观结构及抗菌效果。为了更好的利用竹原纤维研发天然抗菌产品,测试了竹原纤维的强伸性能、微观形态、红外光谱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竹原纤维断裂强度较高,断裂伸长较低,在干态和湿态下的强伸性能不同;竹原纤维表面有许多微细的沟纹;其结构中含有大量亲水性基团,存在抗菌物质;竹原纤维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抑菌率达95.34%。认为:竹原纤维属于"高强低伸"型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抗菌性。  相似文献   

6.
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和黏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纵向有明显的沟槽,莫代尔纤维纵向沟槽较少,莱赛尔纤维纵向表面平滑无沟槽;4种纤维显示出纤维素Ⅱ晶型特征,与莱赛尔纤维相比,竹浆纤维、莫代尔纤维与黏胶纤维的结晶度较低;纤维红外谱图显示4种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基团大体相同;干态条件下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小于莱赛尔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湿态条件下4种纤维的断裂强度均有下降,断裂伸长率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竹浆纤维与竹原纤维的性能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浆和竹原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文章通过对竹浆与竹原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结构,抗紫外能力,耐不同无机、有机化合物性能试验,以及与着色剂的着色结果比较,说明竹浆与竹原纤维在性能上的差异。测得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同,都能溶解于无机酸,不溶于有机溶剂,竹浆纤维的耐碱性比竹原纤维要好,竹原纤维的着色能力与抗紫外能力明显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8.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结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利琴  任伟伟 《丝绸》2007,(2):24-26
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纵横向形态、微细结构、吸放湿性能、抗菌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在结构性能上有明显差异。竹原纤维的纵向呈束纤维形态,竹浆纤维呈单纤维形态;前者的单纤维横截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和多边形,且纤维内有中腔,而竹浆纤维呈锯齿形,截面内分布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空洞;竹原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和抗菌性能优于竹浆纤维。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凉爽保健纤维——玉石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石纤维呈现蜂窝状微孔结构;回潮率相比于涤纶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干湿态玉石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初始模量、钩结强度以及打结强度均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拉伸速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强度和初始模量趋向稳定,不再提高;玉石纤维的湿态强度和初始模量均高于相应的干态强度和初始模量。  相似文献   

10.
竹浆和竹原纤维和苎麻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文章通过对竹浆、竹原和苎麻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结构分析,比较了三种纤维的形态差异;通过对三种纤维常规性能的测试,分析了三种纤维的燃烧性能、吸湿性、着色性、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PTT纤维的截面形态,对PTT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在不同夹持方式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PET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比较,经过实验分析得到,湿态下PTT纤维和干态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几乎无变化,而湿态的PTT纤维伸长率比干态时高。干态时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均低于干态PET纤维;PTT纤维在结节状态下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小于在勾结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2.
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竹纤维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几种不同方法的分析鉴别,可以很清楚地区分竹原和竹浆纤维,并了解竹纤维性能及可纺性.  相似文献   

13.
竹浆纤维针织产品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蓉  吴保平 《纺织学报》2007,28(2):24-26
为了更好地了解竹浆纤维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选择了1组竹浆纤维针织物和其他与其规格相近的纤维素纤维针织物进行性能测试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竹浆纤维产品手感柔软,悬垂性好,表面光泽明亮,透气透湿,芯吸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抗紫外线效果;特别是采用竹浆纤维/棉混纺内包涤纶长丝的3组分包芯纱产品,在保持竹浆纤维良好性能的同时,其抗皱性、强力明显提高,各项服用性能接近或超过天丝产品。同时指出竹浆纤维针织产品在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纤维性能的影响因素,选用有机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与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AMIM]Ac)和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构成复配体系作为溶剂溶解竹纤维素浆泊,用湿法纺丝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热性能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再生纤维进行形貌、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DMSO含量提高、纺丝原液中离子液体含量降低,再生纤维丝表面的光洁程度和热稳定性先提高后下降,力学性能下降;当竹纤维素含量提高,再生纤维丝的表面更光滑,结晶度、热稳定性、断裂强度提高,纤维直径均变粗;离子液体[AMIM]Ac制得的再生纤维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竹炭纤维的截面结构、力学性能、细度、摩擦性能、耐酸碱性、质量比电阻等性能的比较分析,为合理使用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竹炭纤维的细度离散度较粘胶纤维小,纤维均匀、可纺性好;竹炭纤维的吸湿性、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明显大于粘胶纤维,其摩擦性能、比电阻等性能与粘胶纤维接近。  相似文献   

16.
竹浆纤维/绢丝/羊绒混纺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竹浆纤维、绢丝及羊绒原料性能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棉纺设备开发60/20/20竹浆纤维/绢丝/羊绒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成纱既保持了竹浆纤维的独特风格,又发挥了绢丝及羊绒的特性.文章就原料的加油给湿预处理、设备的选型与改造、工艺参数的制定与调试、纺纱器材的选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就静电缠绕胶辊及堵塞圈条眼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建平  杨元 《纺织学报》2012,33(9):47-49
利用KES-FB织物风格评价系统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柔软、表面摩擦、拉伸、剪切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竹浆织物、苎麻织物和棉织物进行了风格对比,结果表明:纯竹原纤维类织物试样滑爽度和平展度最好,硬挺度较大,丰满度较小。较适宜做女式轻薄春秋季外衣服装面料。为竹原纤维面料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竹棉混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竹浆纤维的基本性能,探索了竹浆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的纺纱工艺,认为可参考采用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且因竹浆纤维湿强较低,应严格控制温湿度;梳棉工艺应强化转移,采用较高的刺辊转速和较大的隔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