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背景对立违抗障碍( ODD)以对抗等行为为特征,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并存.有研究报道 ADHD合并 ODD比单纯 ADHD有更广泛的损害;有研究认为血清低 5 羟色胺水平可能与 ADHD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 ADHD合并 ODD的临床特征及与 5 羟色胺的关系. 设计 2002- 06/2003- 05以伴有和不伴有 ODD的 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研究. 单位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 2002- 06/2003- 05在中南大学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就诊的 7 14岁 ADHD患儿共 61例(男 53例,女 8例),按 DSM Ⅳ关于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学标准,将 ADHD儿童分为不伴 ODD组( n=33, ADHD组)和伴 ODD组( n=28, ADHD+ ODD组). 方法由患儿父母( n=61)填写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由班主任 (n=31)填写教师报告表( TRF),检测当日早餐被试者进不含巧克力、牛奶的正常饮食,空腹采静脉血 2 mL,用外标法定量测定 5 HT浓度,采用 LD 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伴有和不伴有 ADHD儿童 CBCL, TRF、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以及血清 5 羟色胺水平差异. 结果经父母和教师评定, ADHD+ ODD组在 CBCL和 TRF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外向性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单纯 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28~ 3.76, P< 0.05~ 0.01); ADHD+ ODD组 CBCL的焦虑 /抑郁及内向性行为问题也明显高于 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27~ 2.35, P< 0.05). ADHD+ ODD组的血清 5 羟色胺水平 [(327.01± 164.84)μ g/L]低于 ADHD组 [(451.11± 250.89)μ g/L],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32, P< 0.05). 结论 ADHD+ ODD儿童在内、外向性问题和适应能力、注意力诸方面均有损害;攻击性行为和 5 羟色胺降低可能是 ADHD+ ODD儿童冲动行为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S)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之间行为问题进行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l例正常儿童、30例单纯TS、38例并发ADHD的TS(ADHD+TS)和32例单纯ADHD的父母采用CBCL量表进行行为评分、然后将4组儿童各因子分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 以上3组患儿均比正常儿童存在广泛的行为问题(P&;lt;0.01);两两比较发现:ADHD组社会功能评分最低(P&;lt;0.05),ADHD+TS组在攻击性问题、外向性问题和行为问题总分的评分最高(P&;lt;0.05);TS常常伴发强迫思维(P&;lt;0.01);ADHD特征性的伴发注意问题和冲动行为(P&;lt;0.01)。结论。ADHD与TS存在广泛行为问题的重叠,ADHD+TS行为问题比单纯的ADHD和TS严重,TS的多数行为问题可能由于并发ADHD引起。  相似文献   

3.
儿童焦虑障碍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门诊儿童焦虑障碍的临床资料,了解儿童焦虑障碍的行为特征。方法:对2002-07/2003-06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就诊的患儿30例(焦虑组)和选取同龄、同年健康儿童30例(对照组),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估。结果:焦虑组SCARED各因子评分和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lt;0.001);学龄期患儿(7~11岁,n=8)与青少年患儿(12~16岁,n=22)SCARE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gt;0.05);焦虑组CBCL中活动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攻击性行为、社交问题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儿童焦虑障碍能致使儿童出现很多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家庭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患病率及患病的家庭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小学生行为问卷,调查泉州市实验小学的1—6年级小学生1726名(回收1675份);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三版(DSM-Ⅲ-R)有关ADHD的诊断标准、辅以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和神经精神检查等手段确定ADHD病例,分析其家庭危险因素。结果:检出ADHD患者75名,检出率为4.48%,其中男生患病率(6.03%)明显高于女生(2.54%)(x^2=11.80,P&;lt;0.01),男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x^2趋势=4.70,P&;lt;O.05),女生的情况则相反(x^2趋势=7.43,P&;lt;0.01);父亲或母亲的文化越低,子女的ADHD患病率越高(x^2趋势=6.96,P&;lt;0.05;x^2趋势=21.27,P&;lt;0.01);父亲或母亲为“干部”的,其子女ADHD患病率明显低于父亲或母亲为“非干部”的子女(x^2=4.69,P&;lt;0.05;x^2=12.5,P&;lt;0.01);男生ADDH患病的危险因素为12-13岁(P=0.0005)和母亲的职业为“非干部”(P=0.0295),而女生ADDH患病的危险因素为7~8岁(P=0.0000)、母亲的文化中学以下(P=0.0241)和父母的职业为“非干部”(P=0.0024,P=0.0784)。结论:男生较女生有更高的患病率,男女学生有不同的ADDH高危因素,对(小学一年级)学习的不适应和较重的学习负担可增加ADDH的患病率。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儿童的ADHD患病率有关,在诊治该病时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枫  郁敏  殷兰青  王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6006-6008
背景:对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dvity disorder,ADHD)的诊断和评估,多年来一直采用主观的量表评定法,如何用客观的检查手段进行更正确、合理的诊断,是近年来探索的一个课题。目的:探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对在ADHD儿童中的评估价值,以及客观、易量化的评估ADHD的方法。设计:横断面研究。地点和对象:对2003-07/10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初诊的瑞文智商筛查正常,症状持续半年以上,疑似ADHD的全部儿童157例。干预: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进行评估,分析被诊断为ADHD儿童听、视觉注意能力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视听整合连续测试所得18个商数指标。结果:反应控制商数与注意力商数结果提示:注意力缺陷的发病率高于自控力差、冲动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37.74,P&;lt;0.01);在反应控制商数中,听觉的控制能力比视觉的控制能力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4.68,P&;lt;0.01);注意力商数中的听、视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56,P&;gt;0.05)。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诊断为ADHD的96例儿童听觉的一致性(68例)、警惕性(66例)、注意力商数(50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视觉的警惕性(58例)、速度商数(61例)&;lt;85分值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6.75—22.81,P均&;lt;0.01)。结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能较有效地全面地反应ADHD儿童注意力、控制能力缺陷分布、程度,从而更正确地制订干预治疗方案,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Tourette综合征亚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的颅脑电位分布特征。方法:应用显著性概率地形图方法对19例Tourette综合征单纯组、15例Tourette综合征伴有ADHD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听觉ERP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ourette综合征伴有ADHD组与正常组相比,N1,N2波在左中央区、左顶颞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2~3.68,P&;lt;0.05)。Tourette综合征单纯组与正常组相比,只有F3a波在前额区、左右中央区、左右枕颞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4—3.08,P&;lt;0.05)。而Tourette综合征伴有ADHD组与单纯组相比,则是P3a波在左顶颞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2.95,P&;lt;0.05)。结论:伴与不伴ADHD的Tourette综合征亚型之间大脑认知功能损害发生阶段不同,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nter,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常给学习带来困难,影响学习成绩。近年来关于ADHD儿童的智能发育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结论不一致。目的:探讨ADHD儿童智力结构及社会适应行为特点。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ADHD患儿48例,健康儿童48例,利用韦氏学龄智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其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其智力结构和适应行为特点。结果:智力方面ADHD患儿言语智商(101.23&;#177;7.45)高于其操作智商(89.72&;#177;8.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41,P&;lt;0.05),ADHD患儿言语、操作及总智商(101.23&;#177;7.45,89.72&;#177;8.00,94.12&;#177;10.28)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智商(105.46&;#177;8.70,102.85&;#177;9.36,104.20&;#177;8.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60,2.547,2.012,P&;lt;0.05);不分心因子和获得因子得分(16.10&;#177;3.86,25.47&;#177;5.01)低于对照组(20.00&;#177;3.94,29.33&;#177;4.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4,3.223,P&;lt;0.01),社会适应方面ADHD患儿独立功能因子得分和认知因子得分(61.20&;#177;6.14,56.80&;#177;5.86)高于对照组(51.66&;#177;5.47,48.24&;#177;4.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0,2.589,P&;lt;0.05),而社会/自制因子得分(40.32&;#177;6.22)低于对照组(57.86&;#177;6.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12,P&;lt;0.05)。结论:ADHD患儿智力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缺陷,积极防治对于保证其智力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样行为异常大鼠海马钙依赖性反应紊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情感行为异常大鼠海马钙离子及其相关的钙依赖性反应,进一步认识创伤后应激障碍(IWSD)样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法 将2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海马阈下电刺激组(SE,n=96)、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CE,n=96)和正常对照组(NC,n=48),采用频率25Hz、波宽lms、串长l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反复刺激大鼠海马以建立PTSD样行为异常动物模型;采用神经生化、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定量观测了实验大鼠海马Na^+-K^+-ATP酶与Ca^2+-ATP酶活性,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以及海马组织总CaM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电刺激停止后12h阈下刺激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Na^2+-K^+-ATP酶活性即明显下降[(0.56&;#177;0.17)mmol/(kg&;#183;s),F=4.438,P&;lt;0.05],48h仍显著低于NC组[(0.6l&;#177;0.17)mmol/(kg&;#183;s),P=0.026];24h线粒体Ca^2+-ATP酶活性亦明显降低[(0.53&;#177;0.14)mmol/(k&;#183;s),F=4.999,P&;lt;0.05],72h仍显著低于NC组[(0.6l&;#177;0.17)mmol/(k&;#183;s),P=0.027]。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于电刺激停止后12~48h明显高于两对照组(F=16.355,P&;lt;0.01),72h仍显著高于NC组[(290&;#177;70)nmol/L,P=0.03],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F=l0.655,P&;lt;0.05),而海马组织总CaM表达则于电刺激停止后48h内明显增多(F=16.247,P&;lt;0.05)。结论 海马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持续增高、Ca^+/CaM含量明显增加及线粒体钠钾泵与钙泵功能受损,可能是实验动物PTSD样情感行为异常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特殊的个性和家庭环境,以期指导其临床心理治疗。方法:使用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和DSM-Ⅲ-R有关标准,从泉州市实验小学l。6年级l675名小学生筛选出ADHD患儿及其正常对照组7l对,以艾森克个性问卷[EPQ(J)]和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个性和家庭情况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HD儿童情绪较不稳定(5l&;#177;13&;#177;和45&;#177;ll,t=2.7l,P&;lt;0、01),并有一定的精神质(50&;#177;15和42&;#177;12,t=3.43,P&;lt;0、01)。其家庭亲密度(6.3&;#177;2.7),情感表达(4.7&;#177;1.8)和知识性(4.1&;#177;2.3)得分偏低(t=3.19,2.90,0.50,P分别为&;lt;0.05,&;lt;0.05,&;lt;0.01)。而矛盾性(4.5&;#177;2.8)、组织性(7.1&;#177;2.1)得分偏高(t=4.24,2.8l,P分别为&;lt;0.05,&;lt;0.01)。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ADHD患病率。结论:ADHD患儿有其特殊的个性特征及家庭环境,儿科医生在治疗该病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可提高临床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和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将70例首次发病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区分,有攻击行为者为研究组(n=36),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n=34),比较两组血浆5-羟色胺、血清睾酮的水平。结果:研究组5-羟色胺水平[(50.23&;#177;6.73)mg/L]较对照组[(58.18&;#177;7.42)mg/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0,P&;lt;0.01);睾酮的水平[(5.01&;#177;0.99)mg/L]较对照组[(4.02&;#177;0.87)mg/L]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43,P&;lt;0.01);5-羟色胺、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r=-0.38,0.40;P均&;lt;0.05)。结论:5-羟色胺、睾酮水平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肖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72-373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样精神与行为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其治疗途径提供新思路。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海马阚下电刺激组(SE,n=32)、海马电极埋植对照组(CE,n=32)和正常对照组(NC,n=8),利用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反复惊厥阈下电刺激海马,并定量检测了实验动物海马组织匀浆及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改变。结果:电刺激停止后12h阈下刺激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Na^+-K^+-ATP酶活性即明显下降为(0.564&;#177;0.15)mmol/(kg&;#183;s),(F=4.348,P&;lt;0.01),48h为(0.61&;#177;0.17)mmol/(kg&;#183;s),(P&;lt;0.05)仍显著低于NC组(0.844&;#177;0.22)mmol/(kg&;#183;s);24h线粒体Ca^2+-ATP酶活性亦明显降低为(0.534&;#177;0.14)mmol/(kg&;#183;s),(F=4.999,&;lt;0.05,72h为(0.60&;#177;0.16)mmol/(kg&;#183;s)仍显著低于NC组(0.83&;#177;0.22)mmol/(kg&;#183;s)。结论:海马组织,特别是海马细胞线粒体钠钾泵与钙泵功能受损,在实验动物长时程PTSD样情感行为异常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彭康  孙忠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08-1911
目的:在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对中风后遗症脑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复制了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补阳还五汤用传统方法煎制,大鼠灌胃15d后取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模型脑组织中ATP,ADP及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ATP含量模型组(95.7300&;#177;43.8137)μg/L显著低于正常组(439.4700&;#177;103.4430)μg/L(F=26.642,P&;lt;0.001),各给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01~0.01);ADP含量模型组(126.7722&;#177;24.1103)μg/L显著低于正常组(557.1229&;#177;87.5038)μg/L(P&;lt;0.001),各给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01);NE含量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lt;0.001),各给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5~0.01);多巴胺含量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557.1229&;#177;87.5038)μg/L(P&;lt;0.001),各给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5~0.01);5—羟色胺含量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lt;0.001),中剂量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大鼠由于能量代谢障碍而出现脑组织ATP,ADP含量降低,并伴有大脑分泌NE,多巴胺和5—羟色胺增加及脑组织NE,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减少。补阳还五汤可对抗这种改变,有效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提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反应了该方补气活血药理作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效果,以期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2-01/2003-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北碚医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患儿50例进行12周盐酸氟西汀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并通过儿童行为量表和48项儿童行为问卷观察,及脑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儿童行为量表中抑郁焦虑.社交退缩、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注意缺陷、社交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或0.05)。治疗前后48项儿童行为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指数、纠正总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盐酸氟西汀胶囊合并心理行为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较大样本的团体心理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取心理测评量表(SCL-90)和心理门诊约谈,从南京某医学院1999,2000两个新生年级1126名新生中随机抽样适应障碍新生各分一组,每组30人,运用团体疗法的基本技术,团体讨论、心理剧、放松练习等主要方法,结合自我评价表和心理量表前后对比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大学新生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分享经验(7.10&;#177;1.40,7.23&;#177;1.48)、信任自己(5.87&;#177;2.14,7.48&;#177;1.70)等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意义(t=2.01,P&;lt;0.05,t=3.37,P&;lt;0.01);2000级新生分享经验等差异显著(t=2.41,P&;lt;0.05),喜欢参与的差异高度显著(t=3.05,P&;lt;0.01),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差异高度显著(t=5.01,4.12,P&;lt;0.001)。②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26~2.50.P&;lt;0.05;t=2.88~3.15,P&;lt;0.01);2000级新生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67,2.10,P&;lt;0.05;t=2.94,P&;lt;0.01)。③1999,2000级治疗前后自我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关怀别人、有责任感、了解别人的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09,P&;lt;0.05;t=2.80,P&;lt;0.01;t=3.82,P&;lt;0.001);治疗后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4方面差异显著(t=2.47,2.17,P&;lt;0.01);心理健康同时相互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精神病性差异显著(t=2.09,P&;lt;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是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评价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幽闭+电击方式制备Wistar大鼠PTSD实验动物模型,观测其总体运动水平和前25min各运动类型成分的变化,以及利用穿梭箱实验检测PT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结果:PTSD大鼠总体运动水平发生两极性变化,多数(7/9)降低,少数(2/9)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0.230,P&;lt;0.01);前25min各运动类型成分中,静止状态和逃避状态显著增加,对照组和PTSD组分别为(11.08&;#177;1.67)%和(24.24&;#177;9.69)%(t=6.878,P&;lt;0.05),梳理状态成分显著减少,对照组和PTSD组分别为(28.34&;#177;6.86)%和(13.13&;#177;7.02)%(t=2.234.P&;lt;0.05);PT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发现,主动回避反应显著下降(P&;lt;0.01),回避反应失败显著增加(P&;lt;0.01)。结论:用幽闭+电刺激制备大鼠PTSD实验动物模型,行为学出现明显异常,学习记忆功能受损,与临床表现有较好的拟似性,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ftention den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进行脑电诊断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目的:探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对ADHD患儿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疗效。设计:以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前瞻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心理科。对象:选择2003-10/2004-5到鞍山市中心医院心理科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共113例。纳入标准:年龄6~14岁到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排除标准:患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精神病性障碍.听觉异常和视觉异常等疾病者。其中男88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0&;#177;3)岁。方法:应用A620全自动脑功能诊断治疗仪对113例儿童进行脑电检测,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的诊断标准对前来就诊的儿童进行诊断,计算脑电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应用该仪器对27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脑电波θ/β比值的变化,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价治疗前后多动指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脑电波θ/β比值,Conners多动指数。结果:脑电诊断ADHD的灵敏度为83.58%,特异度为82.6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患儿的θ/β值为(826&;#177;4.05),较治疗前(12.38&;#177;7.96)明显下降(t=2.39,P&;lt;0.05);Conners多动指数治疗后为(12.05&;#177;8.63),较治疗前(24.73&;#177;10.96)显著下降(t=4.72,P&;lt;0.01)。结论:脑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以辅助诊断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DHD患儿的脑电异常和多动症状。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6/10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及湖南省脑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抑郁症男性患者的述情障碍量表分(63.65&;#177;9.15.k2,43.P=0.01)高于一般人群(常模),而女性患者(51.29&;#177;9.03.P5.95.P=0.00)低于一般人群,在作因子分析时发现,男性除外向性思维(男性=17.12&;#177;4.55,女性=17.89&;#177;4.29,F=1.33,P=0.13)这一因子分外,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分(男性=12.93&;#177;3.61.女性=10.33&;#177;3.39.F=3.93,P=0.04)、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分(男性=21.59&;#177;5.86,女性=14.07&;#177;390,F=6.01.P=0.01)、幻想因子分(男性=12.01&;#177;3.12,女性=9.01&;#177;3.01,F=4.05.P0.04)均高于女性;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受到本人(F=-4.287,P&;lt;0.05)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F=-3.798.P&;lt;0.05)的影响,而受年龄、父亲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不大:在男性患者中,患者本人(F=-3.931,P&;lt;0.05)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F=-3.907.P&;lt;0.05)影响描述情感的能力:在女性患者中,患者本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仅影响描述情感的能力(F=-4.554,P&;lt;0.05),还影响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F=-4.601,P&;lt;0.05)和幻想(F=-4238,P&;lt;0.05),而母亲的受教育年限则影响患者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F=-3.935,P&;lt;0.05):结论:男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述情障碍,述情障碍在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可能受到患者本人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记忆障碍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记忆障碍特征及LA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用临床记忆量表对60例LA患者,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记忆功能测查,同时对LA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测查。结果:LA组记忆商(MQ)(72&;#177;1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7&;#177;18)(t=6.32,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其中图像自由回忆[(11&;#177;5)比(24&;#177;5)](t=11.63),人像特点联系回忆[(14&;#177;5)比(24&;#177;5)](t=8.94)下降最明显;单纯LA组(77&;#177;1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Q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6,P&;lt;0.01),各项记忆量表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LA合并脑梗死组(CI)与单纯LA组比较,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显著降低(P&;lt;0.01或0.05),以指向记忆下降最明显[(11&;#177;7)比(16&;#177;6)](t=2.90,P&;lt;0.01);LA组各项记忆量表分及MQ随病损程度加重而降低,指向记忆(t=2.36,P&;lt;0.05)、无意义图形再认(t=2.57,P&;lt;0.05)差异显著,余各项差异不显著(P&;gt;0.05);LA组中MQ≤69者17例,其中MMSE符合痴呆者5例,MQ为70~79者30例,MMSE符合痴呆者1例,MQ为70~79者痴呆发生率低于MQ≤69者(x^2=4.49,P&;lt;0.05)。结论:LA患者有明显的记忆障碍,LA的记忆损害既有主动回忆困难也有再认障碍,合并脑梗死加重记忆障碍,增加痴呆发生率,且记忆损害越重,痴呆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2只。制作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应用敞箱法、跳台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学、脑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走格数与站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lt;0.01),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Omg/kg组大鼠走格数与站立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lt;0.05,P&;lt;0.01);贯叶连翘提取物37.5mg/kg组大鼠走格数(27&;#177;14)明显多于模型组(18&;#177;5)(P&;lt;0.05).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跳台行为学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逃避反应的获得欠缺而停留期显著延长(P&;lt;0.05),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0mg/kg组大鼠错误反应的停留期明显少于模型大鼠(P&;lt;0.05).5-羟色胺、NA在贯叶连翘提取物150.0,75.0mg/kg组大鼠脑内的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P&;lt;0.01)。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通过增强抑郁大鼠脑内5-羟色胺、NA表达,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疗(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泰安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02—10/2004—04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分别取42例肝癌患者HIFU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外周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结果:经HIFU治疗后肝癌患者的NK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t=7.475,P&;lt;0.05),CD4^+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t=2.272,P&;lt;0.05;t=3.216,P&;lt;0.01),CD8^+T细胞百分数则下降(t=2.148,P&;lt;0.05)。结论:应用HIFU技术的物理热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