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N=45)和奥氮平组(N=49),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BPRS和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帕利哌酮组BPRS评分(23.15± 4.12)vs.(47.45± 3.87),PANSS评分(51.06± 6.87)vs.(87.96± 4.16),P<0.05;奥氮平组BPRS评分(26.96± 4.30)vs.(45.11±3.18),PANSS评分(58.42± 5.72)vs.(84.71± 10.31),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BPRS、PANSS评分低于奥氮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PSP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帕利哌酮组效果较奥氮平组效果更好(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探讨利培酮、喹硫平和齐拉西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妊娠患者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孕妇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培酮组(27例)、喹硫平组(36例)、齐拉西酮组(34例),均治疗8周。记录临床疗效、不良用药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检测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检测治疗前后体质量(BMI)及糖脂水平。结果发现,3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不良用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治疗后PANSS、BPR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BG)、胆固醇(TC)无明显变化(p0.05);3组治疗后BMI、血清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均有所改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其中喹硫平组BMI上升幅度较齐拉西酮组明显(p0.05),利培酮组FINS下降,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均上升,利培酮组FINS低于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孕妇的精神分裂症状改善疗效一致,但易致糖脂代谢紊乱,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28,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n=28,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n=28,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症状评分、血脂、肝功能、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后延迟回忆数、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再认数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奥氮平对人体血脂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对血脂、肝功能影响轻,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利培酮、奥氮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功能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哥马利-艾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变化,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SSPI、GAS及ADL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DRS、BPRS及PANSS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浆血管性病友因子(v W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次5 m 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血清IGF-1、v WF、HIF-α水平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6%(55/60) vs. 71.66%(43/60)](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01±1.23)分vs.(10.52±1.98)分](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16±5.62)分vs.(56.20±5.13)分](P0.05);血清IG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74.29±27.35)IU/mL vs.(152.08±25.29)IU/mL](P0.05),血清v WF、HI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63±1.21)mg/L vs.(11.92±1.35)mg/L,(14.21±3.11)μmol/L vs.(20.16±3.89)μ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胞磷胆碱钠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功能,可能与其效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CystatinC(Cysc)、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Cr)、24小时尿蛋白(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UP),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胱抑素(Cys C)、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6个月、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SCr、24hU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3.06)mmol/L vs.(21.10±3.85)mmol/L,(260.12±40.32)μmol/L vs.(354.93±51.06)μmol/L,(1.75±0.45)g/24 h vs.(2.67±0.80)g/24 h](P0.05);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85±3.58)g/L vs.(33.06±4.27)g/L](P0.05);Hb、RBC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13.46)g/L vs.(82.36±10.15)g/L,(379.47±92.08)×1012/L vs.(315.70±73.24)×1012/L](P0.05);ProGRP、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9.23±4.72)pg/mL vs.(63.87±7.30)pg/mL,(37.02±6.15)μg/L vs.(30.63±4.81)μg/L](P0.05);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0.75±16.08)mL/min vs.(98.81±18.07)mL/min](P0.05);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8%(49/51) vs. 91.49%(43/47),90.20%(46/51) vs. 74.47%(35/47)](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9/51) vs. 44.68%(21/47)](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和预后,可能与降低血清ProGRP、Chemerin水平及提高血清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5-羟吲哚乙酸(5-HIAA)]和糖脂代谢[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两组治疗4周后PANSS中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总分、FPG、TC、TG及血清多巴胺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NE、5-HIA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BMI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5.00%(6/40)、12.50%(5/40),二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对机体糖脂代谢和BMI影响轻微,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胱抑素(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0%(48/52) vs.70.83%(34/48)](P0.05),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1.21±8.54)mm vs.(56.63±10.83)mm,(42.91±6.30)mm vs.(45.86±7.32)mm](P0.05),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02±7.85)%vs.(41.20±8.84)%](P0.05),Scr、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4.30±17.95)μmol/L vs.(211.75±19.31)μmol/L;(8.12±0.76)mmol/L vs.(11.74±1.72)mmol/L](P0.05)。血清Cys C、HCY、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 vs 1.52±0.34)mg/L (12.34±3.89)μmol/L vs.(20.86±5.28)μmol/L,(298.47±78.41)ng/L vs.(402.35±92.76)ng/L](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CN)、神经调节蛋白-1(NRG-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同期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应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根据PANSS评分将精神分裂症组分为PANSS评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血清DCN、NRG-1、MIF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水平与PANSS总分、MCCB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PANSS总分为(77.18±13.57)分。精神分裂症组MCCB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对照组,MI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NSS高分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PANSS低分组,MIF水平高于PANSS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正相关,MIF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MIF水平异常,且以上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联系,提示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能为该病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产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腹超声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月经量、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E2、LH、FSH水平、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5%(43/45)vs.75.55%(34/45)](P0.05);VAS评分、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0.23)分vs.(3.62±0.50)分,(192.35±22.10)mL vs.(236.54±24.57)mL](P0.05);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32.13±13.20)cm~3vs.(40.81±14.11)cm~3,(101.93±9.89)cm~3 vs.(118.36±11.20)cm~3](P0.05);血清E2、LH、F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0±1.02)分vs(10.34±2.2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5.36±14.29)分vs(80.84±14.06)分](P0.05)。结论: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子宫肌瘤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E2、LH、FS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其中帕潘立酮组43例,利培酮组53例,疗程12周。分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BAR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以及体格检查对药物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在疗效方面,对PANSS、PSP量表评分进行两组总体疗效轮廓分析或协方差分析,两组药物在总体疗效、社会功能改善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药物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疗效相当(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药物对体重的影响均较小,无明显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心电图指标、体格检查以及生命体征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帕潘立酮棕榈酸盐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简称难治性精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分症患者108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同时期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9%,显著高于照组的77.78%(P0.05)。两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8周后的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81%(P0.05)。结论:阿立哌唑较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分症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42例)与MECT组(42例),两组分别在奥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或rTMS进行治疗。在治疗2、4、8周末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rTMS联合组在改善患者记忆功能、执行能力方面效果优于MTCT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但联合rTMS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总胆汁酸(TBA)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LD-C)、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体重增加、口渴及便秘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机体糖脂代谢及肝功能影响较小,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甲状腺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功能、糖脂代谢、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78%(39/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性欲、性唤起以及性高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T4、FT3以及FT4低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G、HDL-C、FPG以及2hPG高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甲状腺素水平及糖脂代谢影响较小,与利培酮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难治性抑郁症近期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HAMD评分、HA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时,应选择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提高近期临床疗效,且不加重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24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螺环酮治疗。治疗10周后,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评价疗效,运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A及MA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ES评分在治疗第2、4、6、8、10周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在治疗焦虑症时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考虑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