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28,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n=28,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n=28,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症状评分、血脂、肝功能、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后延迟回忆数、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再认数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奥氮平对人体血脂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对血脂、肝功能影响轻,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利培酮、奥氮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糖脂代谢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5-羟吲哚乙酸(5-HIAA)]和糖脂代谢[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两组治疗4周后PANSS中的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总分、FPG、TC、TG及血清多巴胺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清NE、5-HIAA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BMI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5.00%(6/40)、12.50%(5/40),二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对机体糖脂代谢和BMI影响轻微,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为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将同期收治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51.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4.8)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甲状腺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功能、糖脂代谢、甲状腺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78%(39/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性欲、性唤起以及性高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T4、FT3以及FT4低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G、HDL-C、FPG以及2hPG高于治疗前和研究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甲状腺素水平及糖脂代谢影响较小,与利培酮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实际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在对2014-2015年精神科患者就诊记录中随机选取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随时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之后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利培酮,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阿立哌唑的效果明显,临床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过氧化氢酶(CAT)、维生素B6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方法: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自于我院2015年12月~1016年12月,均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同期选择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Hcy、CAT及B6水平,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Hcy、CAT、B6水平与阳性或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T、B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Hcy、CAT、B6水平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6.57%、79.10%、71.64%。Hcy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CAT、B6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56、-0.764、-0.80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Hcy呈高表达,CAT及B6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联合测定其水平能够诊断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牛黄宁宫片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Th1/Th2免疫平衡、神经功能指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9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牛黄宁宫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Th1/Th2免疫平衡、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指标和复发情况,观察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90.91%)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牛黄宁宫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后,Th1/Th2免疫平衡和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功能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哥马利-艾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变化,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SSPI、GAS及ADL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DRS、BPRS及PANSS均有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利培酮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4例,A组患者口服奎硫平,起始剂量50 mg/d,最大剂量450 mg/d,平均(327.8±75.8)mg/d;B组患者口服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最大剂量30 mg/d,平均(21.5± 3.6) mg/d;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应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NS)评价临床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12周后,A组痊愈19例(35.2%),显效15例(27.8%),好转15例(27.8%),无效5例(9.3%),显效率为63.0%,有效率为90.7%;B组痊愈20例(37.0%),显效14例(25.9%),好转15例(27.8%),无效5例(9.3%),显效率为70.0%,有效率为90.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PANNS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A组头晕、口干、食欲减退多于B组,B组失眠、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多于A组(P<0.05).结论: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虽有异同,但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相当,适合老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1)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单纯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ANS评分、阴性因子评分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NS评分及阴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NS评分、阴性因子评分改善幅度以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复经颅磁刺激(rTMS)或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42例)与MECT组(42例),两组分别在奥氮平的基础上联合MECT或rTMS进行治疗。在治疗2、4、8周末后,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同时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rTMS联合组在改善患者记忆功能、执行能力方面效果优于MTCT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MECT或rTMS对精神分裂症状的疗效相当,但联合rTMS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CN)、神经调节蛋白-1(NRG-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同期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病理症状,应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所有受试者认知功能。根据PANSS评分将精神分裂症组分为PANSS评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血清DCN、NRG-1、MIF水平,并分析以上指标水平与PANSS总分、MCCB各项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患者PANSS总分为(77.18±13.57)分。精神分裂症组MCCB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对照组,MI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NSS高分组血清DCN、NRG-1水平低于PANSS低分组,MIF水平高于PANSS低分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水平与PANSS总分呈负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正相关,MIF水平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与MCCB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CN、NRG-1、MIF水平异常,且以上指标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受损有一定联系,提示检测以上指标水平可能为该病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SZ)的疗效,分析其对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慢性SZ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布南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团体心理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以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G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WCST总应答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SP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南色林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一布南色林治疗慢性SZ的治疗效果更好,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例长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组(简称联合组,N=90)和单用利培酮组(简称单用组,N=110),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显效率高于单用组(84.44%vs.64.54%,P<0.05);两组治疗后BPRS、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如,联合组BPRS评分(23.02±6.26)vs.(45.01±5.78),PANSS评分(54.42±10.11)vs.(84.71±10.31),P<0.05;单用组BPRS评分(25.86±6.59)vs.(44.78±5.47),PANSS评分(57.70±10.15)vs.(85.96±10.13),P<0.05];治疗后,联合组BPRS、PANSS评分低于单用组[如,BPRS评分联合组(23.02±6.26)vs.单用组(25.86±6.59),PANSS评分联合组(55.42±10.11)vs.单用组(57.70±10.15),P<0.05]。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5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及不良反应;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BAN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TMS真刺激组WCST中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总时间及错误思考时间短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RBANS中视觉广度与延迟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且视觉广度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rTMS真刺激组2例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轻度不适症状,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不适主诉。结论:rTMS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junctive aripiprazole treatment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risperidone-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ing a stable dose of risperidon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djunctive aripiprazole treatment (10 mg/day) (aripiprazole group) or no addi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t a 1:1 ratio for 8 weeks. Schizophrenia symptom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Rating scales and safety assessments (RSESE, BARS, UKU) were performed at baseline and at weeks 4 and 8. Serum levels of prolactin were determined at baseline and at weeks 2, 4, 6 and 8. Metabol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at baseline and again at weeks 4 and 8.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thirte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107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54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 and 53 in the control group). PANSS-total scores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week 4 (P = 0.003) and week 8 (P = 0.00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NSS-negative scores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week 4 (P = 0.005) and week 8 (P< 0.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levels of prolactin in the aripiprazole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week 2 (P< 0.001), week 4 (P< 0.001), week 6 (P< 0.001) and week 8 (P< 0.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hange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an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within each group at week 4 and 8 execpt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Adjunctive aripiprazole treatment may b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serum levels of prolactin and improving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ith risperidone-induced hyperprolactinemia.

Trial Registration

chictr.org ChiCTR-IOR-150062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氟伏沙明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总胆汁酸(TBA)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LD-C)、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体重增加、口渴及便秘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机体糖脂代谢及肝功能影响较小,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连接强度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96例。将纳入的96例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组,选择同时期招募的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FMRIB软件库进行结构数据预处理和脑解剖网络构建,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组较对照组枕叶模块功能连接强度增强,较对照组皮质模块和额顶叶模块功能连接强度减弱(P<0.05),精神分裂组与对照组的默认模块和中央模块功能连接强度比较无差异(P>0.05)。精神分裂组与对照组各模块的结构连接强度比较无差异(P>0.05)。精神分裂组较对照组默认模式模块和中央模块的结构-功能连接程度增加,精神分裂组较对照组枕叶模块和皮质模块的结构-功能连接程度降低(P<0.05),额顶叶模块结构-功能连接程度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中,枕叶模块的结构-功能连接评分与疾病持续时间(r=-0.528,P=0.006)和PANSS总体症状相关(r=-0.174,P=0.003),皮质模块的结构-功能连接评分也与PANSS整体症状(r=-0.405,P=0.034)显著负相关。皮质模块的结构-功能连接评分与疾病持续时间之间显著负相关(r=-0.336,P=0.029)。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强度(功能模块水平上结构-功能耦合)发生改变,其结构-功能耦合的畸变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