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肝细胞癌( 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维吾尔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乙型非丙型肝癌组( NBC?HCC组)和病毒相关肝癌组( viral?HCC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NBC?HCC组患者的性别、城乡地区、糖尿病史、体质指数、肝硬化史、临床分期、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水平与viral?H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HCC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5.6%、20.3%、12.6%和4.5%;NBC?HCC组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2%、18.5%、14.7%和5.2%,viral?HCC组患者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0%、21.1%、13.5%和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 PVTT)、Child?pugh分级、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放疗或射频消融( RFA)均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NBC?HCC组和viral?HCC组肝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点。年龄、临床分期、PVTT、Child?pugh分级、TACE联合放疗或RFA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科  马国安  孔轶 《齐鲁肿瘤杂志》2012,(17):1347-134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原发性HCC根治术后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给予FOLFOX4(奥沙利铂+CF+5-FU)方案辅助化疗。对照组44例,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AFP≥400μg/L的患者中有82.1%降至40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P=0.01),治疗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64.4%和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40.9%和17.5%(P=0.02)。治疗组的1、2和3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副反应、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经对症治疗均可好转。结论:原发性HCC根治术后行FOLF0x4方案辅助化疗能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数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的彻底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乳腺癌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化疗+放射治疗的病例。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个数分为2个组,A组81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B组130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观察2个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和生存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淋巴结转移数≥4个病例分别占21.0%和35.4%(P=0.026)。A组和B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0.8%(P=0.042)。淋巴结阴性和转移数为1-3个的局部区域复发率A组为29.7%,B组为15.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7)。A组腋窝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6.7%和31.6%(P=9.169),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5%和45.6%(P=0.25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7.9%(P=0.2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B组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9%和38.0%(P=0.00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82.4%和50.6%(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2%和63.3%(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不彻底低估了腋容淋巴结转移的程度,腋窝淋巴结个数<10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个数≥10者。当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10个月时,建议对淋巴对转移数为1-3个者做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CLC-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半衰期与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09例BCLC-A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FP(+)组和AFP(-)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并对AFP(+)患者术后不同AFP 半衰期组间无瘤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AFP(+)组与AFP(-)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4.3个月、64.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AFP(+)组患者术后AFP半衰期≤5 d和>5 d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59.1个月、46.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HCC根治性切除术后AFP(+)者的预后较AFP(-)者差,术后AFP半衰期≤5 d和>5 d可作为HCC的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外阴癌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外阴癌治疗、预后情况及其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方法 对随访超过5年并有完整资料的76例外阴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的5年5年生存率64.5%,Ⅰ、Ⅱ、Ⅲ及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16/17)、67.9%(19/28)、54.5(12/22)、22.2%(2/9)。Ⅲ、Ⅳ期手术加放疗组5年生存率62.5%(10/16)与单纯放疗组25.0%(3/1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6例经治疗后有11例未控制,未控率14.5%,复发17例,复发率为26.2%。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9%(19/56)、28.6%(4/14)。盆腔淋巴结转移者腹股沟淋巴结均有转移。腹股沟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86.5%、阳性42.1%(P<0.05)。结论 外阴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病灶>1cm者应行根治性外阴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清扫术,晚期病例加放疗。单纯放疗预后差。腹股沟淋巴结阴性不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预测HCC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PO和EPOR在96例HCC组织和11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EPO和EPOR在HC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EPO和EPOR高表达率分别为49.0%、46.9%,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0、0)。HCC组织中EPO与EPOR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5)。EPO和EPOR表达均与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EPOR低表达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2%、42.1%及16.5%,高表达组分别为55.6%、14.0%及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R低表达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76.0%及46.1%,高表达组分别为80.0%、43.6%及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卫星结节、EPOR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卫星结节、血管侵犯和EPOR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OR表达与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相关,可能是影响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治,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结果:41例患者中AFP阳性率9.8%(4/41),肝硬化阳性率22.0%(9/41)。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9.2%、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术前直接胆红素水平(P=0.01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根治性切除、淋巴结转移、术前胆红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舌根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于舌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39例NHL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病理以中度恶性的弥漫性大细胞性和弥漫性混合细胞性最多见,分别占33.3%和15.4%,其次为弥漫性免疫母细胞性和外周T细胞性,各占10.3%,根据Ann Ardor分期,Ⅰ期8例,Ⅱ期28例,Ⅲ+Ⅳ期3例,根据1997年AJCC/UICC TNM分期原则,T1期10例,T2期17例,T3期11例,T4期1例,按国际预后指数(IPI)标准,14例有预后不良因素,25例无预后不良因素,Ⅰ期8例中,7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1例综合治疗;Ⅱ期28例中,8例单纯放射治疗,20例综合治疗;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5%和67.2%,Ⅰ、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9%(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5%和67.9%(P>0.05)。Ⅱ期病例中,AJCCT1-2、T3-4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和74.1%(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5%和48.6%(P<0.05)。Ⅱ期单纯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6.5%(P>0.05),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5.6%和68.7%(P>0.05),全组有预后不良因素和无预后不良因素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52.1%(P<0.05),全组有预后不良因素和无预后不良因素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和52.1%(P<0.01),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6%和39.7%(P<0.05)。结论:原发于舌根的NHL治疗后预后较好,原发灶大小Ann,Arbor分期及IPI积分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369例E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ER阳性乳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 ER阳性的根治性术后乳腺癌患者分为内分泌治疗及化疗两组,进行全身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组194例,服用三苯氧胺(TAM)5年,其中绝经前患者均先切除双侧卵巢后再服用TAM。化疗组175例,主要采用CMFVP或CMF方案。结果 绝经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组和化疗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4%和45.4%(P<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2.9%(P<0.05);绝经前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组和化疗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8%和35.7%(P<0.0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7%和60.0%(P<0.05)。但是Ⅰ期患者及腋淋巴结转移≥8个的患者,两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阳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优于或等于化疗。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iao EH  Hu GD  Li JQ  Huang JF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78-482
目的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HCC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139例,其中TACE组81例,单纯手术组58例。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毛地黄毒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bcl-2、bax、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蛋白表达,分析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改变、肿瘤坏死、包膜形成、体积、复发转移率及累计生存率。结果TACE可使肿瘤包膜形成、体积缩小,引起肿瘤坏死,诱导细胞凋亡,导致增殖转移潜能下降。TAC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03.3d,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0%、67.9%和40.7%;单纯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42.5d,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55.2%和24.1%(P〈0.05)。结论TACE治疗HCC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Xiao Z  Yang Z  Liang J  Miao Y  Wang M  Yin W  Gu X  Zhang D  Zhang R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8-6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5周50Gy,25次;全纵隔为5-6周50-60Gy,25-30次。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39.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7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3.1%和35.1%(P=0.002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6.2%、3.1%和0.5%,单一手术组分别为25.9%、13.2%和5.8%(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1.8%,术后放疗组为4.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α-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抑制体(AFP-L3)及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行HCC肿瘤病灶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58例,考察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血清DCP、AFP及AFP-L3水平与HCC术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术后血清AFP、DCP及AFP-L3水平均升高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提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肝切除术前血清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与术后复发率无相关性[1.13(0.804~1.479),P>0.05],而术后血清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则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独立因素[3.68(1.711~3.798),P<0.01]。结论血清中肿瘤标记物AFP、DCP及AFP-L3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监测敏感有效,为HCC术后疗效评估及追踪复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NLR﹤2.60,n=109).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61例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6%、70.8%、41.1%,中位肿瘤复发时间14.9个月;低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79.6%、48.7%,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20.1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NLR组(P﹤0.05),中位肿瘤复发时间短于低NLR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TNM分期、术前AFP、术前高NLR、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FP﹤400 ng/ml、术前NLR≥2.60、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10 mm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术前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高NLR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Wang S  Li Y  Yu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68-7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05例T1-2N0-1M0乳腺癌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治疗情况,149例患者单纯手术,135例术后放疗,113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208例术后化疗或三苯氧胺治疗加放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 rank检验。结果 单纯手术组与手术+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18.7%和7.5%(P=0.017),总生存率分别为82.1%和81.1%(P=0.61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2%和71.6%(P=0.457)。术后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单纯术后全身治疗组和术后全身治疗+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1.1%和9.5%(P=0.001),总生存率为75.5%和85.0%(P=0.020),无瘤生存率为59.3%和70.2%(P=0.003)。术后放射治疗+化疗不仅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还可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窝淋巴结数≥4个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这组患者未放射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的10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40.1%和15.1%(P=0.001),总生存率为54.4%和67.1%(P=0.040),无瘤生存率为30.5%和57.3%(P=0.001)。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患者,术后放疗能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建议对这部分患者做常规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体外加腔内照射(A组)与单纯外照射(B组)治疗宫颈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45例,并与同期单纯外照射宫颈癌45例进行比较。结果 Ⅱ期A组和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 和63.6%(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和50%(P<0.05);Ⅲ期A组和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 和43.5 % (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8% 和65.2%(P<0.01)。鳞癌和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和33.3%(P<0.05)。结论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体外加腔内放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外照射,鳞癌优于腺癌。  相似文献   

16.
206例成人早期霍奇金病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Ⅰ、Ⅱ期)霍奇金病(HD)放射治疗野的规范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1997年12月中国肿瘤收治的206例初治的膈上型早期霍奇金病成人患者(≥15岁),其中130例单纯放射治疗(称为单放组,76例行放射治疗+化疗(称为综合治疗组)。放射治疗采用累及野(IF)照射7例、斗蓬野(MF)照射34例、次全淋巴结照射(STNI)140例、全淋巴结照射(TNI)25例。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显著性检验。结果:①全组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1%和73.2%,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3.6%。②单放组中接受MF、STNI和TNI照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93.3%、和94.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4.2%、79.2%、79.9%(P<0.05)。③综合治疗组中接受IF(MF)照射和STNI(TNI)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7%和90.6%,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1%,和73.3%,P<0.05)。结论:除了少数预后极好的IA期患者可给予单纯MF照射外,其它期别的患者在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时宜选用STNI,盲目缩小放射治疗野将会导致无瘤生存率甚至总生存率的下降,预后不利的患者应给予放射治疗+化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DNA倍体、SPF和PI)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68例ⅢB期宫颈鳞癌病人在放疗前钳取宫颈癌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DNA倍体、S期比例(SPF)及增殖指数(PI),分析他们及其他临床参数与患者根治性放疗后疾病复发和生存的关系。结果 在68例标本中,异倍体检出率为47.1%(32/68),SPF和PI值为分别为(7.49±2.91)和(12.89±3.75);在随访期间,全组宫颈癌患者复发率为44.1%(30/68);二倍体组和异倍体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2.7%和35.2%(P〈0.(15),高SPF组和低SPF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5.3%和56.6%(P〈0.05),高PI组和低PI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7.5%和49.3%(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SPF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组织SPF可以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放射治疗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灌注与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HCC患者分为^131I组与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组,^131I组21例,TACE组26例,治疗结束3个月观察其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及存活率,并随访2年。结果:^131I组的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和1年存活率分别为85.7%(18/21)、52.4%(11/21)和65.0%(13/21),TACE组的肿瘤缩小率、AFP转阴率和1年存活率分别为61.5%(16/26)、26.9%(7/26)和64.0%(16/2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I组的2年存活率47.6%明显高于TACE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灌注治疗HCC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2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进行栓塞化疗或(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白介素-2(IL-2)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癌切除术后3年以上患者104例,比较单纯切除(A组)、切除加栓塞化疗(B组)和切除加栓塞化疗加LAK细胞/IL-2(C组)的预后情况。结果3年生存率在A、B、C组分别为30%、54.3%、57.1%。根治性切除病例,A、B、C组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76.7%、46.7%、41.7%。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而根治性切除后的复发率则显著比另两组为高。结论肝癌切除联合栓塞化疗或(和)LAK细胞/IL-2治疗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LX  Yan LN 《癌症》2006,25(6):736-739
背景与目的: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好的措施,但影响HCC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和手术指征始终存在争议。明确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手术指征,进而提高HCC肝移植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HCC肝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施行肝移植的9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的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做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随访1—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1例(31.6%),51例复发(52.0%)。全组病例1年、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9%、49.3%和33.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AFP水平、p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有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PVTT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和PVTT是影响HCC肝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