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联脆组(FHIT)基因在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尖锐湿疠、15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上皮、外阴尖锐湿疣、外阴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53.33%(16/30)和20%(6/30),外阴尖锐湿疣和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外阴上皮明显降低(P<0.05),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外阴癌的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结论:1.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外阴尖锐湿疣可能是外阴鳞癌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估计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TEN在正常外阴表皮、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结果:从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非瘤样病变→正常外阴表皮,PTEN蛋白表达率逐渐升高.VSCC组与正常外阴表皮、外阴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组比较,PTEN蛋白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TEN蛋白的表达虽存在于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中,但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TEN蛋白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表达在外阴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的方法为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正常外阴组织25例、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INs)29例和外阴癌组织40例实施FHIT蛋白表达的检查。结果正常外阴组织、VINs、外阴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5/25),44.8%(13/29),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8.2%(2/1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2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为诊断外阴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对外阴癌的治疗与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张士泰  李博  欧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7-2699
目的:分析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组织中微小RNA-200a(miR-200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T-PCR检测外阴鳞癌组织25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30例(其中包括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15例、外阴萎缩性营养不良15例)以及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中miR-200a的表达。结果: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162±0.421),低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2.723±1.151)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4.341±1.507)(P<0.05),但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外阴组织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iR-200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细胞周期中的P16蛋白在外阴磷癌、外阴非瘤样上皮内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正常外阴皮肤中P16的阳性率有高于其它三组的倾向,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外阴非瘤样上皮内病变与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期(P〈0.05),中分化的肿瘤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结论良性病变中P16蛋白的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的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越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外阴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对30例外阴癌石蜡切片组织中FHIT基因两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D3S1300和D3S1481进行研究,并以40例外阴尖锐湿疣新鲜组织、20例正常外阴组织作对照。结果:D3S1300位点上,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正常外阴组织LOH和/或MSI发生频率分别是50.0%(8/16)、22.5%(9/40)、0%,阳性率外阴癌组高于外阴尖锐湿疣组(P<0.05)。D3S1481位点上,外阴癌未提供信息,外阴尖锐湿疣、正常组织的LOH和/或MSI发生频率分别为20.0%、0%(P<0.05)。40例外阴尖锐湿疣中有15例(37.5%)至少存在一个位点的LOH/MSI。结论:①FHIT基因D3S1300位点在外阴癌中具有较高的LOH和/或MSI,FHIT基因频发异常,FHIT基因LOH和/或MSI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外阴尖锐湿疣可能是外阴鳞癌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VSCC、35例VIN、20例外阴上皮非内瘤样病变、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同时将MUC1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MUC1蛋白在VSCC中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VINⅡ(P<0.05),在VINⅠ-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与中/低分化的VSCC中差异显著(P<0.05)。MUC1表达与VSCC病人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C1没有参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无论细胞有无异型性,MUC1的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活跃有关;MUC1的表达与外阴癌变有关,可能是外阴癌前病变的晚期事件;MUC1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VSCC)、25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20例癌旁营养不良(VD)、15例尖锐湿疣(VCA)和5例外阴正常表皮中ILK蛋白的表达。结果:VSCC中ILK阳性表达及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VINⅢ和VCA(P<0.05),与增生型VD差别不显著。VINⅠ~Ⅱ、正常外阴表皮、硬化苔藓型VD中ILK无表达。ILK表达与VSCC组织分型有关(P<0.05),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中(P<0.05)。结论:ILK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高表达的ILK蛋白预示着VSCC的高度恶性、高侵袭性、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角化型外阴鳞癌(VSC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53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中的表达。结果:在NNED、VIN和VSCCs中p16蛋白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PCNA标识指数(PI)呈上升趋势(P<0.01)。NNED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VSCCs和VIN组(P<0.05,P<0.05)。PI在NNED、VIN及VSCCs组中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I与VSCCs组织分级相关(P<0.05)。p16蛋白高表达与PI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和PCNA异常表达可能在角化型VSCC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PCNA可作为判断VSCCs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玉芳  张量  武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14-1416
目的:探讨Ki67和Caspase-3在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外阴鳞癌(VSCC)30例,正常外阴皮肤10例,收集外阴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及兔抗人Caspase-3多克隆抗体用S-P免疫组化法研究ki67及Caspase-3。结果:Ki67在外阴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3.3%,Caspase-3在外阴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3.3%,Ki67的表达与外阴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Caspase-3的表达随外阴鳞癌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Caspase-3蛋白和Ki67蛋白在30例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aspase-3和Ki67以负反馈的形式参与了外阴癌变的过程,细胞凋亡受阻与细胞增殖异常活跃和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Nutrition reviews》1971,29(4):93-95
Biotin administration to biotin deficient rats causes an early increase in ribonucleic acid in liver, which is followed by enhanced protein synthesis in vivo. Nuclear ribonucleic acid isolated from livers of rats treated with biotin is more active in a protein synthesizing system in vitro than a similar preparation from deficient animal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Nutrition reviews》1974,32(3):90-92
Weanling rats made protein and magnesium deficient showed abnormalities of behavior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Refeeding protein-magnesium deficient rats with protein alone increased mortality and produced marked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相似文献   

16.
《Nutrition reviews》1959,17(10):309-310
Cattle appear to differ from other species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alteration in activity of cellular enzymes following protein depletion.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HPV原位杂交检测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93例患者,所有病例均进行组织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及HPV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在宫颈低度病变中(CINI)鳞状上皮中、表层细胞核内可见呈棕黄色大团块状、粗块状状杂交信号,在宫颈高度病变(CINⅡ~Ⅲ)中,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点状杂交信号,有些也可见点状与团块状混合出现。55例宫颈低度病变中,HPV6/11阳性为80.0%,27例宫颈高度病变中中HPV16/18阳性为81.4%。在不同宫颈病变原位杂交HPV16/18的表达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8例VINⅠ中HPV16/18阳性为0,2例VIN II及1例VINIII中HPV16/18阳性为100%。结论在外阴及宫颈HPV感染病变中,原位杂交既可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又可以很好的显示HPV感染的组织学部位,具有较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