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5例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Borrmann 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195例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7.5%,3年生存率为23.2%,5年生存率为13.6%,中位生存时间为15.2个月,95%CI12.4~17.7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肿瘤大小、胃部切除范围、TNM分期、切缘残留、淋巴管癌栓、根治度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胃部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切缘残留是影响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rrmann Ⅳ型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预后情况较差,因此应及早治疗,杜绝切缘残留,尽可能行全胃切除,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
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本型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特殊性。结果全部患者均有上腹饱胀、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同时伴有明显的进行性消瘦,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等临床症状。术前病理确诊为本型胃癌者24例。5例患者胃镜诊断为浅表型胃炎。获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远侧胃切除者3例,放弃手术者4例。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8.9%、8.3%、0%。结论(1)BorrmannⅣ型胃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胃癌,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预后不佳。(2)对BorrmannⅣ型胃癌应强调以根治性全胃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收治197例晚期(Ⅳ期)胃癌患者,142例施行手术,手术率72.1%,肿瘤切除者80例占56.3%。根治性切除手术23例(17.8%),姑息性切除手术51例(39.2%)。经过随访,总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8.2%,6.9%,生存最长者分别为50个月和37个月。由此认为对Ⅳ期胃癌病人不应轻易放弃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64例青年人胃癌(≤35岁)和185例老年人胃癌(≥60岁)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病变部位、病程、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1.78,临床首发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等为主,Hp感染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病程以<3个月、老年组以>6个月为主(P<0.01)。青年组胃癌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老年组以胃底贲门多见(P<0.01)。青年组病理类型以BorrmannⅢ、Ⅳ型和低分化腺癌多见,老年组以高分化腺癌居多(P<0.01或P<0.05)。5年生存率青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与老年人胃癌相比,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分化低,进展速度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尽早实施根治手术切除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4年间收治的进展期胃癌并实施根治性切除术的109例患者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1%、39.4%、10.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pTNM分期影响术后累积生存率(P〈0.01);癌肿部位、是否局部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前是否输血、是否联合脾脏切除不影响术后累积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pTNM分期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性依次为pTNM分期、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类型。结论病理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p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220例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家族史、手术切除率、周围脏器侵犯、浆膜受侵、腹膜种植、肝脏转移、腹水、术后并发症、病理类型、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对比。比较Borrmann IV型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临床病理参数的对比用χ2检验;生存状况的比较采用寿命表法。结果Borrmann IV型胃癌和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非Bor-rmann IV型胃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4%、38%,而Borrmann IV型胃癌仅有24%、11%、1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rrmann IV型胃癌呈现高恶性度的生物学特点: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率高、容易出现腹膜转移、浆膜受侵,周围脏器侵犯严重,pTNM分期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7.
胃癌穿孔3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胃癌穿孔34例。结果:有进展期胃癌症状者88.24%;胃癌穿孔直径平均2.1cm;组织病理学类型以Ⅲ级腺癌和印甙细胞癌为主,占70.59%(24/34)。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手术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11个月和22.2个月。结论: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严重并发症,穿也直径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尽量采用胃大部切除或根治性  相似文献   

8.
胡英斌  唐卫  江勃年 《当代医学》2010,16(26):59-60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患者作为观察组,中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胃癌家族史、临床首发症状、确诊时间、病变部位、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分期、转移、治疗方法、生存率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680例胃癌患者中青年64例,发生率9.41%两组比较观察组女性多、胃癌家族史比例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时间长、BorrmannⅢ、Ⅳ型为主、以低-未分化腺癌为主、Ⅲ-Ⅳ期居多、转移率高、多选择手术治疗(P〉0.05);两组生存期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胃癌发生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具体浸润能力强、恶性度高,进展快、漏诊率高、转移早等等特点,应及时检查诊断,早期行胃镜检查,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35岁以下青年胃癌10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景峰  林越  王正连  王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03-103,119,F0003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85-2003年间108例35岁以下青年胃癌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生长方式及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结果肿瘤部位L区71例,占65.7%,肿瘤占2个部位以上23例,占21.3%;进展期胃癌BorrmannⅢ型47例,占43.5%,BorrmannⅣ型33例,占30.6%;病理组织学不良分化者81例,占75%;浸润深度se、si病例69例,占63.9%;TNM分期Ⅲb、Ⅳ期46例,占42.6%;生长方式弥漫生长者76例,占70.4%;腹膜转移30例,占27.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5.4%、9.4%。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病期晚、预后差、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胃远端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28例,毕Ⅱ式吻合术13例,全胃切除14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分析不同性别、手术方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术后化疗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全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8.2%,其中Ⅰ、Ⅱ、Ⅲ、Ⅳ期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80.0%,92.3%、69.2%,72.2%、27.8%,50.0%、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胃癌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7月共进行胃镜检查6541例,经内镜、 病理和手术确诊为 骨癌128例,占同期受检人数的1.96%。为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8例胃癌中,男87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2.12:1。年龄,21 -30岁7人; 31~40岁6人;41~50岁20人;51~60岁17人;61~70岁51人;71~80岁1人。平均年龄为57 .95岁,其中≤30岁7人,占胃癌受检总数的5.47%。   1.2临床表现:上腹痛64例;腹胀42例;烧心、反酸55例;体重下降23例;贫血、黑便27例 。   1.3采用胃镜类型:OlympusXQ20纤维胃镜;olympusXQ40纤维胃镜;Pentax EG-2930K电子胃 镜。   1.4病变部位:胃角、胃窦110例,占85.94%;胃体2例,占1.56%;贲门、胃底16例,占12.5 %;贲门、胃底癌中61~70岁9例,占56.25%。   1.5镜下分型:按Borrmann分型,BorrmannⅢ型最多55例,占42.97%;BorrmannⅣ型36例, 占28.12%,BorrmannⅡ型24例,占18.75%;BorrmannⅠ型13例,占10.16%。   1.6病理检查:本组经病理、手术证实为早期胃癌3例,占2.34%。其余为进展期胃癌,其中 高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粘液腺癌2例,其余为 腺癌。  相似文献   

12.
Borrmann4型胃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orrmann4型胃癌的特点及诊治。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Borrmann4型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orrmann4型胃癌症状隐匿,胃肠钡餐检查比胃镜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本组根治切除率为39.1%,姑息切除率为47.8%,根治切除者9例中5例生存期超过1年,另有2例超过3年。结论:Borrmann4型胃癌生物学行为恶,浸润范围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上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 1980年 1月~ 1995年 1月间经手术治疗、病理检验诊断的 5 2 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着重对≤ 35岁青年人胃癌进行分析 ,并与其他年龄组胃癌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人胃癌患者中女性少于男性 ,男女之比为 1:0 .77;5年生存率低于其他年龄组胃癌患者 (P <0 .0 5〉) ;最多见的大体形态为BorrmannⅢ型和Ⅳ型 ,占 87% ;其病理类型主要是低分化腺癌 (37% )、粘液细胞癌 (2 6 .1% )和未分化癌 (19.6 % )。结论 青年人胃癌发病率低、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一旦确诊 ,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GC)与胃非黏液腺癌(NMGC)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MGC(实验组)和838例NMGC(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T_3+T_4:82.8%比58.7%),浸润性更强(BorrmannⅢ+Ⅳ型:86.5%比56.4%,),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67.3%比50.7%),更易发生腹膜播散(21.2%比12.3%),TNM分期更晚(Ⅲ+Ⅳ期:88.5%比63.9%),根治性切除率低(73.1%比80.2%),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1.5%,中位生存期11.8个月,N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5.7%和64.5%,中位生存期为34.5个月,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MGC预后差的原因与确诊时病期晚,TNM分期高,发生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膜播散率高和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胃癌肝转移灶行肝切除的疗效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1982例胃癌患者中106例诊断为肝转移,其中同时性肝转移91例(4.6%),异时性转移15例(0.7%),23例行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对该23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5.6%、16.8%,3例生存超过5年;单因素分析显示单肝转移灶、异时性肝转移和胃浆膜层未受累是胃癌肝转移灶切除患者有利的预后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前两者是其有利的预后因素。83例胃癌肝转移未行手术切除者中,8例有肝切除可能,该8例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和0%,未行肝切除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肝切除者(P〈0.01)。结论对能进行根治性切除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单肝转移灶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年患者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40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25例40岁以上胃癌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女性多于男性(1.30∶1);肿瘤好发于胃窦部;均为进展期,其中Borrmann Ⅱ、Ⅲ型(30.43%,56.52%)为主;以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多见(分别占43.48%和39.13%).全组患者均行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52.17%),明显低于老年组(71.08%,P<0.05);青年组根治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41%、52.35%、27.60%,其中3、5年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86.42%、60.13%、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患者胃癌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多;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低于中老年人;根治性切除术后的3、5 年的生存率低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手术治疗7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8手术治疗胃癌患者704例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多数为临床Ⅲ~Ⅳ期,并存重要器官并发症484例(68.8%),根治性切除手术544例(77.3%),姑息性切除96例(13.6%),复合手术128例(18.2%),主要消化道重建方式是Roux-en-Y,术后出现并发症344例(48.9%).根治性手术切除5a生存率为44.1%,姑息性切除为3.4%,复合手术切除为0%.结论:治疗晚期胃癌的关键是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年12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3l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l例无手术死亡,其中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穿孔行修补加胃空肠吻合及Roux-Y空肠修补术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内死亡,行单纯修补拒绝再次手术者2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18个月内死亡,行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者13例,l、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7%、0%,根治性切除术者14例,l、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4%、18%。结论 对胃癌急性穿孔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 0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右半结肠癌患者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较左半结肠癌更高.右半结肠癌患者TNM分期晚,且低分化及未分化的肿瘤(25.2%比13.2%)、黏液分泌(33.5%比17.3%)及脉管瘤栓(9.9%比3.9%)更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和68个月,其5年生存率Ⅰ/Ⅱ期分别为91.4%和88.6%(P=0.819),Ⅲ期分别为66.1%和75.4% (P =0.010),Ⅳ期分别为27.8%和38.5% (P =0.020).结论 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Ⅲ/Ⅳ期右半结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青年与老年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及内镜特点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8例青年胃癌(≤40岁)和99例老年胃癌(≥6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1.08,老年组为3.6∶1;青年组与老年组有肿瘤家族史者分别为15例(37.5%)及12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远端胃为主,而老年组胃底、贲门部明显增多,占14.3%,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均以Ⅲ型居多,但两组Ⅲ型、Ⅳ型总和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胃癌组织学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为主(72.9%),Lauren分型以弥漫型为主,较老年组分化程度更差,恶性度高;钡餐检查较胃镜检查更易误诊青年胃癌(P<0.05);11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100%。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期青年组(28.2个月,95%CI 19.8~41.3)较老年组(26.7个月,95%CI 21.0~39.8)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较老年有更明显遗传倾向。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差,多为弥漫型。若能行根治手术,与老年胃癌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