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复合材料中锰对碳结构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碳复合材料中Mn对碳网络化结构形成的作用机理 得出了中间过渡型碳化物的开始生成温度及分解温度 ,并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对此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碳含量对高铬耐热合金晶粒大小的影响及其机理,认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晶粒显著细化的原因是在凝固时有奥氏体及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碳含量对高铬耐热合金晶粒大小的影响及其机理,认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晶粒显著细化的原因是在凝固时有奥氏体及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4.
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耐酸碱、耐腐蚀、导电性优良以及孔径可调等性质和特点,被广泛用作新型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碳化和活化的工艺制备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工艺和机理,论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分析了材料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时具有比容量偏低的缺陷,可通过复合、掺杂异原子,以及表面改性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碳工具钢(T_(10))在球化退火过程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温湿度、等温时间五个因素对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初步看法.在加热温度取750~770℃时,保温时间可缩短到0.5~1.5小时;从加热温度到等温湿度的冷却速度不谨影响碳化物颗粒的弥散度,而且还影响碳化物的形态;在680℃等温促使碳化物球化需要时间很长,显然是不经济的,适当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从而直接获得粒状碳化物组织,则等温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6.
奥氏体碳浓度不均匀在球化退火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球化加热时奥氏体内碳浓度均匀与否在率组织形成及长大过程听作用,认为球化加热时不仅需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剩余碳化物颗粒,还要促使奥氏体过冷分解时另一相不受剩余碳化物的引领,而在远离碳化物的奥氏体深入处单独形核。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球化加热时奥氏体内碳浓度均匀与否在球化组织形成及长大过程中的作用 ,认为球化加热时不仅需要保留尽可能多的剩余碳化物颗粒 ,还要促使奥氏体过冷分解时另一相 (α)不受剩余碳化物的引领 ,而在远离碳化物的奥氏体深处单独形核 ,从而抑制共析体核心的形成 ,并使两个相各自呈球状独立长大 ,最终获得粒状珠光体 (Ps)。奥氏体内碳浓度的不均匀恰好起到这种作用 ,它是加速球化过程获得Ps 组织的有效措施 ,在生产中应用能使球化的加热时间缩短约 80 %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为载体,通过在载体材料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锰,制备了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产物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和锰元素的价态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电化学技术对产物的超级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比电容(170 F·g-1)、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及倍率特性、较低的阻抗,以及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循环1 000次,比电容保持率为94.7%)。本文开发的聚苯胺水凝胶衍生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和纳米结构理想等优点,在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钢在离子渗金属过程中的碳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钢在双辉离子渗金属过程中碳迁移的基本规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了离子渗金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入碳化物形成元素时,在渗层前沿形成脱碳层;双辉离子渗金属中的强脱碳现象是表面溅射和渗入碳化物形成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脱碳层深度随阴极电压的增加、加热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加深;脱碳层具有等轴晶和柱状晶2种显微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A102焊接典型异种接头的碳迁移现象以及高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由菲克定律推导出的碳扩散理论计算公式对扩散过程进行计算并绘制理论曲线.通过碳的成分分析绘制出实际碳扩散曲线,对熔合线两侧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理论碳扩散曲线与实际碳扩散曲线基本相同.对于A102焊接的15Cr MoR珠光体耐热钢与316奥氏体不锈钢异质钢接头而言,熔合线的不锈钢焊缝金属一侧出现增碳层,组织主要为碳化物和马氏体,而15Cr MoR热影响区一侧出现脱碳层,组织主要为铁素体.蠕变试件在熔合线脱碳层附近发生断裂,断裂方式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的对流管束通常使用奥氏体不锈钢与低合金耐热钢的焊接,两种材料在成分和组织上明显不同,异质接头在高温服役中会发生碳迁移现象,形成一个增碳区和脱碳区,对异质接头进行500℃/100h高温时效处理,观察熔合线两侧成分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时效处理后,在熔合区碳含量增加并且析出大量碳化物,焊态下母材热影响区粒状贝氏体和上贝氏体退化,转变成铁素体和索氏体。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温环境下异种钢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碳迁移,进而导致脱碳层在服役中失效的问题,采用电弧堆焊方法研究了12Cr1Mo V低合金耐热钢和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时效时间下的碳迁移问题.研究表明,经高温时效后,焊态区域的组织并未受到影响;在过热粗晶区形成的碳过饱和的上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则发生退化,转变成回火索氏体组织.形成的脱碳层组织以铁素体为主,里面夹杂少量的颗粒状渗碳体,特别是在增碳层出现大量的碳化物,形成类似于马氏体的复杂的不规则组织.经菲克定律推导出的扩散方程计算后,证明碳扩散的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较为接近,可用于研究碳扩散的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碳、硅对低合金白口铁中碳化物形态在高温罡的变化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合金白口铁中含有合适的碳量不仅可获得较理想的碳化牧量,而且还可得到有利于高国变形的形态,硅的加入可降低热处理温度、缩短保温时间。C:2.6%-3.0%,Si:1.3%-1.8%,Cr:1.8%-2.5%,Mn:1.8%-2.5%,经960℃,4小时保温,空淬后的ak值达14J/cm^2,硬度为HRC52,碳化物多呈  相似文献   

14.
碳氮共渗工艺因素对渗层组织的影响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问题,其复杂性难以用单因素试验法定量地进行描述。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法进行了方案设计,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建立了共渗温度、煤油滴量及通氨量对渗层表面含碳量、表面含氮量、碳分布浓度梯度、氮分布浓度梯度、层深、残余奥氏体级别、碳化物级别、马氏体级别等八个数学表达式,较准确地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碳含量的DZ417G高温合金的凝固组织、热处理组织和持久性能,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和持久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共晶数量减少,MC碳化物数量增多。经过热处理后,枝晶干的γ'相呈均匀细小的立方块状,且枝晶间的共晶及粗大的γ'相基本回溶,达到了较好的均匀化效果;MC碳化物发生了退化反应,出现了M23C6碳化物。随着C含量增加,合金的持久寿命减小,这是因为合金中未消除的共晶、碳化物及缩松会成为合金性能的薄弱位置,而C会直接引起合金中的共晶及碳化物数量的变化,因此,认为含碳量为0.05wt.%时,合金的持久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气体碳氮共渗动力学过程、渗层成分和组织结构、渗层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选择了合适的稀土种类,加入量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不加稀土相比,可使渗速提高30%;表层中碳、氮含量增加,碳化物的数量增加、颗粒变得细小、弥散且向内延伸分布,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细化;渗层硬度提高,显微硬度分布趋于合理;在高负荷下渗层的耐磨性提高约30%,经该技术处理的饲料压模的寿命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从马氏体中析出碳化物的过程是一个完全由碳的扩散所控制的过程,并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碳的扩散微分方程式:(dI)/(dτ)=D(dc)/(dr)结合在马氏体中碳化物长大的边界条件,近似解出上述微分方程式:r=Ke-Q/(2RT)当回火温度较高时,K 可以稳定为一常数,于是 lnr 与(1/T)呈线性关系。由此求出碳钢中碳在马氏体中扩散激活能为14.6千卡/克分子。最后讨论了一些常用的合金元素对碳化物长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稀土对气体碳氮共渗动力学过程、渗层成分和组织结构、渗层性能的响。通过优化选择了合适的稀土种类,加入量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稀土具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不加稀土相比,可使渗速提高30%;表层中碳、氮含量增加,碳化物的数量增加、颗粒变得细小、弥散且向内延伸分布。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细化;渗层硬度提高,显微硬度分布趋于合理;在高负荷下渗层的耐磨性提高约30%,经该技术处理的饲料压模的寿命大幅度提高。电子能谱分析和物相分析表明,稀土元素渗入渗层并形成稀土化合物相,起到微合金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新型Fe-Ni-Cr基变形高温合金的热轧态与固溶处理态的显微组织进行表征,分析碳含量对该合金750℃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轧制变形过程中,材料内析出富Nb的MC型碳化物和富Cr的M23 C6型碳化物;随着碳含量的提高,碳化物的尺寸与数量增大,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在两相区采用不同碳势对3Cr2W8V热作模具钢进行渗碳表面强化处理。获得了不出现网状碳化物的碳势范围和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含大量粒状碳化物呈弥散分布的渗层。装机试验表明,与未经渗碳的模具相比,后者寿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作者还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渗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