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治疗后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VETC)是不依赖于上皮间质转化的一种新的非侵袭性肿瘤血管转移途径, 其以肿瘤巢的方式发生整体转移。VETC广泛存在于各种肿瘤组织中, 常见于肾细胞癌、滤泡状甲状腺癌和肝细胞癌(HCC)。存在VETC的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生存期较短, 预后较差。该文中, 重点阐述VETC的研究现状及其在HCC影像学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病程各异的异质性肿瘤。表浅的乳头状瘤占初诊膀胱癌的60%。复发率高,大多数不浸润肌层、不转移、不导致死亡,仅10~20%肿瘤级别较高者易复发易浸润。原位癌位置表浅、表面平坦、肿瘤级别高、具有很强的浸润性,如不治疗或对治疗无反应将呈浸润性发展并易发生转移。浸润性膀胱癌占初诊病例的20%,部分从表浅性肿瘤发展而来。约半数的浸润性肿瘤伴有潜在的微转移灶,并在短时间内出现临床症状,这就是大多数局部病变治疗失败的原因。Greven等[1]对83例浸润性膀胱癌病人随访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介入治疗的结合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52例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间隙内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繁多,部位深在,缺乏特异表现,肿瘤常较大,多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大多数腹膜后肿瘤对放疗、化疗及其他辅助治疗不敏感,而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腹膜后肿瘤多呈低度恶性,较少全身扩散转移,局部复发后再切除率高,预后好。本文对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腹膜后肿瘤35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该类肿瘤术后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具有血管生成依赖性.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介入治疗的结合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肿瘤微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肿瘤微转移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房殿春王东旭罗元辉关键词肿瘤转移;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0.4临床资料表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微转移则是...  相似文献   

7.
PET/CT显像在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PET/CT在探测和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卵巢癌术后患者全身或局部PET/CT显像结果。临床随访时间3~20个月。确诊依据为手术病理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诊。结果54例中41例有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0.2%,特异性为84.6%。与PET/CT显像前的CT、B超检查结果比较,9例腹腔及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于腹腔及盆腔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肿瘤病灶,31.7%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多处病灶且提示肿瘤广泛转移,从而改变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转移灶的分布以腹腔和盆腔为主,远处转移较少。19例患者糖类抗原(CA)125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89.4%。结论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卵巢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使分期更准确、更全面。  相似文献   

8.
夏风  郑传胜 《放射学实践》2005,20(11):1026-1028
肝癌是常见的富血管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不能行外科切除的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其疗效均不甚理想。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在肿瘤切除术或TACE术后复发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及转移1939年有学者提出了肿瘤能诱发宿主新生血管形成。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假说,认为实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为1~2 mm3),其进一步生长要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用于持…  相似文献   

9.
X-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X -刀治疗脑部恶性肿瘤动态CT变化。方法 对于 5 9例X -刀治疗后的脑部恶性肿瘤进行平扫或增强 ,按肿瘤消失快慢、肿瘤密度、强化情况、周围水肿变化 ,有无放射性脑炎进行观察随访。结果 发现X -刀治疗后脑部转移瘤较原发肿瘤消失快 ,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化程度越差 ,消失越快。原发瘤中淋巴瘤、生殖细胞瘤较星形细胞瘤消失快。肿瘤治疗后 ,CT呈低密度不复发 ;中等密度不强化者不易复发 ;呈混杂密度、轻中度强化者易复发。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可做为一个很好的标准来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及PET-CT在腹部肿瘤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以来在我院行腹部肿瘤切除术的42例患者的资料,术前肿瘤标记物筛查增高,术后一段时间恢复正常后升高,监测患者术后肿瘤标记物情况,对于肿瘤标记物增高者进行PET-CT检查。结果术后肿瘤标记物增高,多数提示肿瘤复发,行常规CT检查难以发现者,PET-CT检查能明确复发和早期转移。结论肿瘤标记物检测结合PET检查可以早期确定肿瘤复发及转移,为临床工作提供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手术后 CT 扫描随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直肠癌手术后随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51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后CT扫描所见,随诊时间为1~60个月,其中经腹会阴切除术36例、部分切除仍保留部分直肠和肛门15例。结果:51例中,有41例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3例为单纯远处转移,7例为局部术后改变。复发和/或转移距手术后时间为3~60个月,中位时间为13~14个月,CT表现为骶骨前区软组织肿块、吻合口腔内充盈缺损、不对称肠壁增厚、有时伴有邻近器官的浸润或远处转移。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造成不同的术后改变,了解手术方式有助于肿瘤复发的早期诊断和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直肠癌术后应作基础CT检查和定期CT复查。  相似文献   

1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已显示出独特优势,尤其在肿瘤良性恶性鉴别,病程分期与疗效判断,肿瘤复发与转移灶的寻找及肿瘤残存病灶的定位等方面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肝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跃华  梁丹  黎万荣 《西南军医》2008,10(2):124-126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11.6%-22%,占全身肿瘤的2%,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喉癌转移的早期事件和独立的预后因素。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外基因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综述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芙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27、P53及粘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标本中P27、P53与FAK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 P27与P53的表达同中晚期肿瘤复发与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趋性χ2检验,P<0.05);而FAK的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P27低表达的HCC行肝移植后肿瘤更易于复发与转移,P27可能是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P27与P53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预测移植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6.
局部消融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新一代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整合了深低温冷消融和热消融的优点,彻底破坏原位肝癌的同时最大程度释放肿瘤抗原,以达到控制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复合式冷热消融通常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根据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主要适合于单发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3枚)最大直径<3 cm者。术后根据情况给予保肝及对症等治疗,1个月左右通过肝脏MRI或增强CT评估疗效并进入后期随访。为规范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在肝癌中的应用,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肝癌消融治疗专家充分讨论后达成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肿瘤内的间质血管作为肿瘤术后转移复发的指标 ,日益受到重视。为探讨间质血管的数量对大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的诊断价值 ,1985~ 1996年 ,我们对大肠癌 2 4 2例进行了 5年的随访 ,结果发现随肿瘤间质血管数量的增多 ,局部复发、肝转移、其他部位转移率均有增加。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男 138例 ,女 10 4例 ;年龄 2 2~ 88岁 ,平均 5 4 4岁。其中无转移复发 131例 ,局部复发12例 ,肝转移 4 0例 ,其他部位转移 5 9例。1 2 方法 低倍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的全视野 ,高倍镜下进一步观察血管数量 ,按所有肿瘤间质血管量的多少分为大部分多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SPECT/CT显像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鼻咽癌治疗后血清EBV-DNA升高患者45例,皆行全身18F-FDG SPEC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18F-FDG显像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结果:45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35例,单纯CT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28例,其灵敏度为80.0% (28/35);符合线路18F-FDG CT同机融合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32例,灵敏度提高至91.4% (32/35).结论:18F-FDG SPECT/CT在检测鼻咽癌治疗后EBV-DNA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角化型鼻咽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多数已达中、晚期且预后较差,即便经历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化学治疗,最终仍难以避免复发及转移并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复发转移有关.监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对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将成为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本文对近年来CTC的检测技术及其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测肝癌治疗后甲胎蛋白(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后血清AFP升高患者123例,皆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所有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多种影像学诊断及临床随访而确诊.随访时间均>6个月.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X2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中,明确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者111例.18F-FDG PE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78例,其灵敏度为70.3%(78/111);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肿瘤复发和(或)转移97例,灵敏度提高至87.4%(97/111,χ2=9.744,P=0.002).18F.FDG PET/CT诊断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87.0%(107/123)、98.0%(97/99)和41.7%(10/24).9例高分化肝细胞癌患者均确诊为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其肿瘤复发和(或)转移5例,灵敏度(5/9)明显低于总体灵敏度(87.4%;χ2=6.616,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检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AFP升高患者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病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高分化肝细胞癌可能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