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进下调效应无明显改变;磷酸化IKKα/β(ser176/180)、IKKβ、磷酸化IκBα(ser32)、磷酸化NF-κB p65(ser536)表达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高剂量(50 mJ/cm2)UVB照射可显著抑制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同时轻度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提示可能存在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引起NF-κB p65活化的另一种通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EF1-AS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干扰皮肤鳞状细胞癌SCC13细胞LEF1-AS1的表达和过表达、抑制miR-612的表达,将SCC13细胞分为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无义序列的干扰LEF1-AS1组、干扰对照组,转染miR-612过表达序列、无义序列的miR-612过表达组、过表达对照组,以及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与miR-612抑制序列的干扰抑制组,和转染LEF1-AS1干扰序列与miR-612抑制无义序列的干扰抑制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612的相对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剂(p21)、Bcl-2家族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用LncBase Predicted v.2 在线预测网站预测lncRNA LEF1-AS1与miR-612之间的互补序列,将互补/非互补序列用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分别与miR-612过表达及过表达对照基因共转染SCC13细胞,验证lncRNA LEF1-AS1与miR-612的结合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miR-61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低于过表达对照组(均P < 0.05),凋亡率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 < 0.05)。干扰LEF1-AS1组、干扰对照组、干扰抑制组、干扰抑制对照组miR-612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0.78,P < 0.001),24、48、72 h时的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凋亡率、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扰LEF1-AS1组细胞中miR-612表达、凋亡率高于干扰对照组,48、72 h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 < 0.05),而干扰抑制组细胞中miR-612表达、细胞凋亡率低于干扰抑制对照组,48、72 h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高于干扰抑制对照组(均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4组细胞cyclinD1、p21、Bcl-2、Bax、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干扰LEF1-AS1组cyclinD1、Bcl-2、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均高于干扰对照组,p21、 Bax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干扰对照组(均P < 0.05);而干扰抑制组cyclinD1、Bcl-2、MMP-2、MMP-9蛋白相对水平均高于干扰抑制对照组,p21、 Bax蛋白相对水平低于干扰抑制对照组(均P < 0.05)。共转染互补序列后,miR-612过表达组细胞荧光活性低于过表达对照组(t = 21.19,P < 0.001);而共转染非互补序列后,miR-612组细胞荧光活性与过表达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28,P = 0.78)。结论 lncRNA LEF1-AS1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机制与靶向miR-612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ansonone F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检测0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 Mansonone F作用于前列腺癌DU145细胞48h后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使用8μmol/L Mansonone F和激活剂IGF-1处理DU145细胞,观察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Mansonone F干预的DU145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Mansonone F明显抑制DU145细胞增殖(P0.05);8μmol/L Mansonone F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P0.05),降低细胞侵袭数、迁移数、Bcl-2、p-Akt蛋白水平(P0.05),对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Mansonone F表现出对DU14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Bcl-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凋亡、Bax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 Mansonone F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与肿瘤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分期标准分为早期宫颈癌组(Ⅰb期/Ⅱa期,n=70)和晚期宫颈癌组(Ⅱb/Ⅲ/Ⅳa期,n=90)。另选择同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深圳市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进行宫颈检查的宫颈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当日,检测早期宫颈癌组及晚期宫颈癌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增殖基因、侵袭基因mRNA表达量,并测定早期宫颈癌组及晚期宫颈癌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NF-κB mRNA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NF-κB mRNA表达与宫颈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早期宫颈癌组及晚期宫颈癌组血清NF-κB、TLR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晚期宫颈癌组NF-κB、TLR4 mRNA水平显著高于早期宫颈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及晚期宫颈癌组肿瘤组织侵袭基因p21-活化的激酶6(PAK6)、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zeste 2多梳抑制复合物2亚基增强子(EZH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桥接整合因子1(Bin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组PAK6、GOLPH3、EZH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早期宫颈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组Bin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早期宫颈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组及晚期宫颈癌组肿瘤组织增殖基因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INK4、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同源盒基因B7(HOXB7)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LRRC3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晚期宫颈癌组FOXP3、INK4、PAX6、HOXB7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早期宫颈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TLR4 mRNA表达与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增殖基因FOXP3、INK4、ANGPTL4、HOXB7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组织侵袭基因PAK6、GOLPH3、EZH2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Bin1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NF-κB表达越高,宫颈癌分期及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可能作为肿瘤病情判断的简便手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土贝母苷甲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SCL-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5、10、20 μg/mL)土贝母苷甲组、si-NC组、si-circ_0000376组、土贝母苷甲+pcDNA组和土贝母苷甲+pcDNA-circ_0000376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Ki-67、MMP-2、MMP-9、Bcl-2和Bax蛋白表达,RT-qPCR检测circ_0000376和miR-203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0376和miR-203调控关系。对照组与不同剂量土贝母苷甲组各检测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i-NC组与si-circ_0000376及土贝母苷甲+pcDNA组与土贝母苷甲+pcDNA-circ_0000376组各检测指标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土贝母苷甲组SCL-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升高(F值分别为772.61、352.20、277.56,P值均<0.01),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及Ki-67、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F值分别为125.57、180.50、257.87、301.22、399.27、233.29,P值均<0.01),circ_0000376表达降低(F=205.36,P<0.01),miR-203表达升高(F=247.14,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i-NC组比较,si-circ_0000376组SCL-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升高(t值分别为36.78、21.56、25.20,P值均<0.01),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及Ki-67、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t值分别为16.00、17.79、21.73、21.02、21.62、19.68,P值均<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circ_0000376靶向负调控miR-203。与土贝母苷甲+pcDNA组比较,土贝母苷甲+pcDNA-circ_0000376组SCL-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降低(t值分别为35.31、19.65、19.55,P值均<0.01),细胞迁移数、侵袭数及Ki-67、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升高(t值分别为12.27、21.37、24.15、23.40、23.48、22.28,P值均<0.01)。结论: 土贝母苷甲可能通过调控circ_0000376/miR-203轴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NB-UVB对HaCaT细胞CCL22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后的HaCaT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不同剂量NB-UVB (0、100、200、400 mJ/cm2)照射;一组给予NF-κB抑制剂PDTC(1、12.5、25 μmol/L)预处理后再进行NB-UVB照射,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检测CCL22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CCL22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的水平随着NB-UVB照射剂量增强而上调;PDTC处理后,NB-UVB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CCL22表达及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较直接给予NB-UVB明显下调,且PDTC浓度越高越明显。 结论:NB-UVB照射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CCL22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下调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分布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细胞分为空白组、沉默组、过表达组,并通过细胞转染建立稳定转染的沉默组、过表达组。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PI3K、Akt表达。结果在第24h、48h、72h,沉默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空白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空白组、沉默组,凋亡率均低于空白组、沉默组(P0.05)。沉默组细胞处于G_1期的比例高于空白组,且过表达组细胞处于G_1期的比例均低于空白组、沉默组(P0.05)。沉默组细胞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低于空白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均高于空白组、沉默组(P0.05)。沉默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I3K、Akt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PI3K、Akt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沉默组(P0.05)。结论下调AEG-1的表达,能够调控Bcl-2、PI3K、Akt蛋白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分布,还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在HaCa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凉血消风汤(2、1、0. 25μg/mL),干预体外培养HaCaT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RealtimePCR检测细胞IKKβ、IκBα、p50、p65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KKβ、p-IκBα、p50、p65、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凉血消风汤组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 0. 05)。结论凉血消风汤通过调节NF-κB通路抑制HaCaT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特定性皮炎(AD)模型小鼠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探寻龙牡汤治疗AD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BALB/c小鼠,将其中12只制作成AD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3组(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通过对比3组小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gE、干扰素(IFN)-γ以及局部皮损中TLR-4、NF-κB p65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龙牡汤发挥作用的机理。结果 (1)TLR-4、NF-κB p65在3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最高,中药组其次,空白组最小(P0.05);(2)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3) IL-4、IgE、IFN-γ与TLR-4/NF-κB p65通路相关性分析:IL-4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85、0.569(P0.05);IgE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1、0.721(P0.05);IFN-γ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5、0.634(P0.05)。结论龙牡汤有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表达进而阻断NF-κB p65通路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平衡Th1/Th2细胞亚群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TGF-β1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4、TNF-α及肝脏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接受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并随机均分为10组:脓毒症模型2h、6h、12h、24h、和48h组(造模后0.5h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1),TGF-β1干预2h、6h、12h、24h、和48h组[造模后0.5h尾静脉注射TGF-β120ng/(ml·250g)]。另12只SD大鼠用作对照组。于各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肝脏NF-κB浓度。结果CLP术后6~12hTLR4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明显减少,12h最低;肝脏组织中NF-κB的浓度从术后6h起即显著高于对照组,24h时达到最高并维持到48h后。TGF-β1干预组单核细胞TLR4表达显著低于脓毒症模型组,伴随肝脏表达NF-κB减少,但外周血TNF-α浓度明显升高。结论在脓毒症,TGF-β1能下调单核细胞TLR4及肝脏NF-κB的表达,但TNF-α的生成增加。TGF-β1在脓毒症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复杂作用,可能并非通过TLR4来影响炎症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氧化苦参碱(OMT)对黑素细胞增殖、TLR3、NF-κB的mRNA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人表皮黑素细胞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组(10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RT-qPCR检测TLR3、NF-κB的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L-6、IL-8及IL-17表达。结果:各组黑素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随OMT浓度上升而升高,当OMT浓度为50 μmol/L时增殖率达到平台期。OMT组TLR3及NF-κB mRNA 及IL-6、IL-8及IL-17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下调TLR3、NF-κB的mRNA表达,减少IL-6、IL-8及IL-17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对HaCa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①以TNF-α(10μg/L)单独或TNF-α(10μg/L)与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同时作用HaCaT细胞,在24h和48h分别观察胞核NF-κB的表达;②以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作用HaCaT细胞,在12h、24h和36h分别观察GRα和GRβ的表达.结果 未处理组HaCaT细胞的胞核有NF-κB(p65)蛋白的表达,灰度值比值为0.4988±0.03506;TNF-α作用24h和48h后,HaCaT细胞胞核NF-κB(p65)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73±0.0316和0.8925±0.0171,与未处理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10-8 mol/L、10-7 mol/L、10-6mol/L他克莫司同时作用组HaCaT细胞胞核NF-κB表达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6825±0.0263、0.6200±0.0163和0.5575±0.0299,NF-κB表达随他克莫司浓度增加而减弱,后两组与TNF-α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他克莫司作用24h和48h的NF-κB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他克莫司作用HaCaT细胞后,各时相点GRα和GRβ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能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核NF-κB的表达,不影响角质形成细胞GRα和G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姜黄素基于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炎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43只SPF级SD雌性大鼠,其中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另外33只大鼠建立子宫内膜炎模型,将建模成功的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模型组大鼠用同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大鼠给予50 mg/kg姜黄素灌胃,高剂量组大鼠给予100 mg/kg姜黄素灌胃。比较各组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TLRs-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丙二醛(MDA)、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白介素-1(IL-1)水平及TLR4、TLR2、NF-κB p65表达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环氧合酶-2(COX-2)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MDA、IL-2、IL-8、IL-1水平及TLR4、TLR2、NF-κB p65表达量降低,SOD、COX-2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的MDA、IL-2、IL-8、IL-1水平及TLR4、TLR2、NF-κB p65表达量降低,SOD、COX-2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子宫内膜炎大鼠机体内炎性因子表达,调控子宫内环境平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减少蛋白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60mJ/cm2的UVB照射HaCaT细胞后8h、16h和24h,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NF-κB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未处理组相比,UVB照射HaCaT细胞8h、16h和24h后,NF-κB mRNA水平升高程度分别为27%、32%和42%,p53 mRNA水平升高程度分别为13%、20%和28%;2未处理组HaCaT细胞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989±0.04802和0.3018±0.03605,UVB照射8h、16h和24h后,二者的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NF-κB为0.4283±0.0195、0.5976±0.0401和0.8255±0.0214,p53为0.3925±0.0244、0.4595±0.0362和0.5811±0.0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B可致HaCat细胞中NF-κB和p53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基底细胞癌Bcl-2、Bax、Bcl-xl蛋白免疫组化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基底细胞癌 Bcl-2、 Bax、 Bcl-xl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 3种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按病理亚型将 46例基底细胞癌分为非侵袭组( 21例)和侵袭组( 25例),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Bcl-2、 Bax、 Bcl-xl蛋白在石蜡切片上的表达,并对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获得平均光密度和 Bcl-2/Bax的比值。结果 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 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 Bcl-2/Bax的比值高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 P值分别为 0.005和 0.044;两组间 Bcl-xl、 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分别为 0.097和 0.979。结论 Bcl-2、 Bcl-xl、 Bax蛋白可能参与了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人Wnt-3a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APK/Wnt3a/mTOR/VEGF)信号通路探究上调miR-23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细胞,经培养后分为对照组、下调组、上调组,对三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进行检测,检测miR-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基底细胞癌Bcl-2、Bax、Bcl-xl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3种蛋白在基底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理亚型将46例基底细胞癌分为非侵袭组(21例)侵袭组(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Bcl-xl蛋白在石蜡切片上的表达,并对组化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获得平均光密度和Bcl-2/Bax的比值。结果 非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Bcl-2/Bax的比值高于侵袭性基底细胞癌组,P值分别为0.005和0.044;两组间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97和0.979。结论 Bcl-2、Bax、Bcl-xl蛋白可能参与了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miR-425-5p对宫颈癌HeLa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425-5p模拟物对照)、miR-425-5p组(转染miR-425-5p模拟物)、anti-miR-NC组(转染miR-425-5p抑制剂对照)和anti-miR-425-5p组(转染miR-425-5p抑制剂)共四组。采用RT-PCR检测四组细胞中miR-425-5p的表达水平,CCK-8法、克隆形成试验、Transwell试验、划痕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迁移和凋亡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miR-425-5p和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miR-425-5p对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miR-425-5p模拟物后HeLa细胞中miR-425-5p的表达水平较miR-NC组明显升高,而miR-425-5p抑制剂后miR-425-5p的表达水平较anti-miR-NC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R-NC组相比,miR-425-5p组中细胞OD值、克隆形成率、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nti-miR-NC组相比,anti-miR-425-5p组中细胞OD值、克隆形成率、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miR-425-5p能够与PTEN 3′UTR靶向结合,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证实miR-425-5p可负向调控PTEN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425-5p可促进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R-196-5p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6-5p在癌旁正常组织、CSCC组织、A431细胞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下调miR-196-5p在A431细胞中的表达后,通过CCK 8实验检测miR-196-5p对A4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iR-196-5p对A4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iR-196-5p对A431细胞内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196-5p和HOXA5的作用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96-5p和HOXA5之间的关系。上调HOXA5在A431细胞内表达后检测其对A431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下调HOXA5对JAK/STAT通路的影响。AG490作用细胞后,分析下调HOXA5对A431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CSCC组织中miR-196-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6.32,P=0.024),HOXA5表达明显降低(t=7.60,P=0.017)。与HaCaT细胞相比,A431细胞中miR-196-5p表达明显升高(t=18.58,P=0.003),HOXA5表达明显降低(t=19.72,P=0.003)。过表达miR-196-5p促进A431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下调miR-196-5p则起到相反作用;miR-196-5p靶向且负调控HOXA5;过表达HOXA5抑制A431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下调HOXA5激活细胞内JAK/STAT通路。AG490作用细胞后下调HOXA5对A431细胞增殖、侵袭与EMT的促进作用。结论:miR-196-5p靶向HOXA5激活JAK/STAT通路促进CSCC的增殖、侵袭和E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P物质(substance P,SP)对HaCaT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激活的量效和时效。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作用浓度和时间的SP组和对照组HaCaT细胞中NF-κB阳性细胞和核蛋白的表达。结果:作用30 min时,对照组和10~(-9)mol/L浓度的SP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并可见核分裂相;与对照组相比,10~(-9) mol/L浓度的SP对HaCaT细胞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10~(-8)mol/L至10~(-5)mol/L的SP组HaCaT细胞中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6.22%±1.20%、22.94%±2.21%、29.24%±2.63%、31.45%±2.75%,均高于对照组(P0.05);核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0±0.11、0.44±0.11、0.62±0.04、0.69±0.0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作用时间延长,阳性细胞表达率和核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P物质对HaCaT细胞的NF-κB具有激活作用,并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