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以调查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的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796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1796例患者中,检出MP抗体阳性446例,阳性率为24.83%.男性阳性率为20.56%,女性为31.40%,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春夏秋冬各季阳性率依次为29.39%,25.99%,17.91%,21.4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以小于1岁组最低,为3.19%o,4~6岁和7~14岁组最高,分别为34.67%和32.52%.结论 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4~6岁和7~14岁组感染率最高,感染者不只集中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季节上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对呼吸道感染者宜进行MP抗体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一年内就诊的4908例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被动凝集发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908例感染儿童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阳性2757例,阳性率56.17%,男童阳性例为2886例,阳性率51.11%,女童阳性例为2022例,阳性率63.40%,各个年龄组阳性例为:≤1岁组1649例,1~4岁组2107例,4~7岁组765例,7~14岁组387例,冬春季节阳性率较高,分别为64.44%和54.17%,与夏秋两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厦门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全年均可发病,并以冬春季节为高发,随着年龄增高,MP感染率越高,高发年龄段在7~14岁。  相似文献   

5.
赵辉  赵冰  王群  王宁  薛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12-113,1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148例,总阳性率为24.7%;男性阳性例数为76例,阳性率为25.3%,女性阳性例数为72例,阳性率为24.0%,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组中,0~15岁组、16~35岁组、36 ~70岁组阳性例数分别为123例、16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61.5%、8.0%、5.0%;0~15岁组阳性率与16~35岁组、36~70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35岁组与36~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检测结果准确、简便、快速,尤其对0~15岁患者检出阳性率高,可作为一般实验室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8158份血清标本中,MP-IgM阳性血清标本1735份,阳性率21∞.27%;其中,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4.59%(829/3371),高于男性患者的18.93%(906/4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0~3岁组儿童检出阳性率为18.9%,>3~6岁组为33.8%,>6岁组为54.3%,MP感染率与年龄相关( P <0.01),且随年龄增大,感染率呈增高趋势。2011至2013年阳性率分别为14.4%,23.6%,36.2%,显示MP感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各年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817, P <0.01)。2013年阳性率高于2012年,2012年MP阳性率高于2011年。2011春、夏、秋、冬季阳性率分别为:9.6%,24.4%,20.6%,16.3%,2012春、夏、秋、冬季阳性率分别为:11.2%,28.9%,22.7%,20.1%,2013春、夏、秋、冬季阳性率分别为:15.1%,39.3%,22.4%,20.4%,3年间各季节发病率逐年升高,夏季发病率均高于其他季节。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随年龄增大感染率呈增高趋势,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2011-2013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夏季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本地区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收集佛山南海区里水医院2008年53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MP.IgM抗体检测。结果538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232例,阳性率为43.02%。0—3岁、4—6岁、7~13岁年龄段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43.84%、43.09%、39.63%。4个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50.45%、49.68%、39.60%、34.53%,其中1和4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2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3和4季度。结论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有低龄化发展趋;l和2季度MP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可能与季节和流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65岁的呼吸道感染患者3765例,男2136例,女1629例,年龄在65~110岁以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assay,IFA)对其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进行检测。结果3765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阳性的标本为834例,阳性率为22.1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1.11%,而女性阳性率为23、51%,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80,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各年龄组问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0,P〉0.05)。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X2=11.040,P〈o.05),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分别与秋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MP感染率,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存在季节的差异性,因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MP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害,故临床应重视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MP的感染和防治,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见非典型病原体(MP、CP、CT)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650例患儿,年龄1月-14岁;人院时取深部呼吸道新鲜痰液,采用聚合酶联荧光定量(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片段。结果常见非典型病原体病原阳性率为28%(182/6501,单纯MP感染检出率为10%(65/650),单纯cP感染率为8.9%(58/560),单纯cT感染检出率为2.9%(19/5601,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2%(40/560);男性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为28.6%(99/345),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7.2%(83/305);MP、CP3岁以上儿童的感染率分别为61.5%(40/65)和70.7%(41/58);CT检出率1-6月年龄组最高,为52.6%(10/19);混合感染6月~3岁年龄组检出率为62.5%(25/40);春夏秋冬四季总检出率分别为24.2%(44/182)、23.6%(43/182)、24.7%(45/182)、27.4%(50/182);异常胸x线表现间质浸润、肺叶浸润、胸膜反应等出现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肺门淋巴结肿大出现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P患儿非典型病原体以MP、CP为多,MP、C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CT感染1.6月年龄组最高,混合感染6月~3岁年龄组最高;性别、季节和胸x线间质浸润、肺叶浸润、胸膜反应等异常表现对MP、CP、CT诊断无鉴别意义,但肺门淋巴结肿大,MP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王杨燕  马筱玲 《安徽医药》2021,25(7):1411-1413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儿科就诊病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特征以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2018年9—12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就诊疑似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呼吸道标本共257例,包括250份咽拭子和7份肺泡灌洗液.利用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试剂盒对所有标本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诊疗资料,对多重PCR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7份标本总阳性率为66.1%(170/257),其中病毒阳性率为60.7%(156/257),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和腺病毒(ADV)为主,阳性率分别为31.5%(81/257)、17.5%(45/257)、5.1%(13/257);非典型病原体阳性率为8.2%,以肺炎支原体(MP)为主,阳性率为7.8%(20/257).23例标本检出2种及以上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同时感染较为常见.男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为67.81%(99/146),女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为63.96%(71/111),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519).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发生在1~2岁组儿童(χ2=16.562,P=0.001),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依次为37.8%(34/90)、40.9%(36/88)、13.7%(7/51)、14.3%(4/28),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6~15岁组儿童(χ2=34.346,P<0.001),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依次为0.0%(0/90)、3.4%(3/88)、13.7%(7/51)、35.7%(10/28),其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较为常见,病原体感染在性别间不存在差异,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用被动凝集法检测2010-2012年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小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计算各组的抗体阳性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季节以及不同临床诊断间的阳性率差异等。结果共收集患儿血清标本14 037份,其中2 431份(17.3%)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女性患儿阳性率20.0%(1 156/5 782),高于男性患儿阳性率15.4%(1 275/8 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16,P〈0.05);按年龄分为4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6-14岁组24.6%(1 687/6 849),3~5岁组15.0%(325/2 161)和1~2岁组12.6%(286/2 277),〈1岁组4.8%(133/2 750),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85,P〈0.005);4个季度的阳性率分别为:第四季度20.6%(677/3 287),第三季度19.3%(670/3 475),第一季度18.5%(646/3 492),第二季度11.6%(438/3 783),4个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63,P〈0.005);分别分析各年龄组在4个季度间的阳性率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1-2岁组、3-5岁组和6-14岁组在第二季度的阳性率均最低,〈1岁组在第一季度的阳性率最高;不同临床诊断组间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2,P〈0.005),最高为支气管肺炎组24.3%(1 272/5 227),最低为疱疹性咽峡炎组8.8%(84/956)。结论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在14岁以前随年龄增长阳性率会增高,不同年龄段小儿的高发季节会有所不同,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抗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者的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3162例呼吸道症状患儿,按年龄分为0~1岁组(486例)、1~4岁组(1206例)、4~7岁组(895例)、7~10岁组(375例)以及10~14岁组(200例);按季节分为春季组(664例)、夏季组(838例)、秋季组(626例)和冬季组(1034例)。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观察3162例患儿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性别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结果 316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1719例为MP-IgM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54.4%(1719/316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6.1%, 7~1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68.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0~1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4岁组、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0、215.4、91.4, P<0.05)。1~4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4~7岁组、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44.5、4.1, P<0.05)。4~7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7~10岁组、10~14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5、65.8, P<0.05)。7~10岁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与10~14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 P<0.05)。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56.9%、59.4%、58.7%,冬季阳性率较低为43.2%。春季组阳性率与夏季组、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2.6、29.6, P<0.05)。夏季组阳性率与秋季组、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145.0, P<0.05)。秋季组阳性率与冬季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5, P<0.05)。男童阳性率50.4%低于女童的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进行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冬季感染阳性率最低,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肠系膜淋巴结炎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分肠系膜淋巴结炎和非肠系膜淋巴结炎两大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和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别分两小组,1~3岁组、3~14岁组,分别比较同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炎和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的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的阳性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3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无统计学差异,3~14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有统计学差异,1~3岁组与3~14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MP-IGM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3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与MP感染无密切相关性,3~14岁组肠系膜淋巴结炎与M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与MP感染的关系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近2年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520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咽拭子MP快速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结果MP感染总阳性率27.18%,其中男21.78%,女3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率〈1岁组7.58%,1~3岁组21.48%,3~6岁组28.91%,6~13岁组3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26.95%,夏季20.76%,秋季27.98%,冬季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结论本地区MP感染女童多于男童;学龄儿童感染率较高;冬季感染率较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克拉霉素最高、阿奇霉素最低;喹诺酮类药敏感。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感染在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CA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资料。并以同期其他病因的患儿为对照。结果:KD组患儿支原体阳性率为24.7%(19/77),对照组阳性率为10.0%(8/80)。KD组MP感染率较高(x0=5.934,P=0.015),其OR值为2.948,95%CI为1.126~8.318。77例KD患儿中,31例CAD患儿阳性率38.7%(12/31);46例非CAD阳性率15.2%(7,46)。CAD组MP感染率高于非CAD组(x^2=5.499,P=0.019),其OR值为3.519,95%CI为1.057-12.208。31例CAD患儿中.22例冠状动脉扩张组NP阳性率31.8%(7/22);7例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阳性率42.9%(3/7);2例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阳性率100.0%(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原体肺炎感染在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中的作用,但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9,(12):2118-212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措施。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北京地区各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14 326份,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的痰、鼻咽抽吸物等呼吸道样本中肺炎支原体及其基因型别的检测结果,并经χ2检验比较各标本中基因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4 326份样本中,检出肺炎支原体660例,其阳性率为4.61%,其中P1-Ⅰ、P1-Ⅱ和未分型阳性样本依次为235份、229份、196份;P1-Ⅰ和P1-Ⅱ型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例阳性率(4.46%)低于女性(5.17%()P<0.05);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与最低年龄组分别为>6~15岁和>60岁,不同年龄组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者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P<0.05)。结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P1-Ⅰ、P1-Ⅱ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群体主要为女性、青少年及>6~15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有关,并且仍然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诱发因素,应根据其诱发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观察组,18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sE水平,比较两组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35.8%(76/212),对照组是14.4%(2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5~12岁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较1—5岁组高(P〈0.05)。观察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肺炎支原体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