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回生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食品在加工、运输及储藏过程中会逐渐出现回生,其回生程度是影响淀粉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利用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检测淀粉回生度。首先采集了储存不同时间淀粉的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别利用近红外、中红外以及两者融合的光谱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iPLS、biPLS、siPLS))建立淀粉回生度检测模型。结果显示,近红外和中红外融合光谱技术的biPLS检测模型最佳,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 5和0.931 3。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无损检测玉米淀粉回生度,保障了富含淀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医学及卫生环境规范的食品安全中,食品源中可能的致病性因素主要包括食品源病原体、食物过敏、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食品源的耕作方式和食品动物源抗生素等。指出利用食品分子云端数据库可使消费者方便地了解食品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态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在农业与食品等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此,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检测步骤;从光谱检测方法、建模算法、谱图预处理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态食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幸龙 《农业工程》2022,12(10):67-71
探究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与意义。运用食品快检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显著成效,对促进和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管理水平大有益处。通过食品快检技术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探究、论证了食品快检技术在餐饮监管中的作用,形成可及性、可复制性的标准化监管模式。食品快检技术可进一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向更科学、更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3种标准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为材料,研究其中红外光谱(包括透射光谱、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特征.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透射光谱均存在3个主要的吸收区域(3000~3800cm-1,1300~1800cm-1和500~1200cm-1),且吸收特征明显不同;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800~1200cm-1,其他区域差异不明显;而3种粘土矿物的中红外光声光谱特征与透射光谱相近,但3个吸收区域具有更丰富的吸收特征.应用中红外光声光谱分析表明,海伦黑土为富含蒙脱石的偏中性土壤,长武黄土为富含蒙脱石或伊利石的碱性土壤,而祁阳红壤为富含高岭石的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6.
吴宪 《南方农机》2019,(12):195-19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及营养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全面检测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快速的检测技术,在食品领域被广泛应用,提高了食品检测的效率,在实际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指标检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食品安全营养问题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及营养指标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郝涤非 《农业机械》2012,(27):23-26
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及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食品产业链安全监管全覆盖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指出应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安全监管,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些年来,由塑料包装引发的食品污染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食品用塑料包装致使内含化学物质污染包装内食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从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质量对食品安全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成为消费者追求的食品理念,动物性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涉及此类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物中毒、"瘦肉精"事件、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流行、动物食物链污染等问题,给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我国乃至全世界普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工程》2012,(6):86-88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关规划,为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本规划。一、食品安全标准现状(一)建设成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各部门、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我国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杨葆华  陈戈 《农业工程》2020,10(10):59-61
食品中微生物检验检测是衡量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探讨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如人员、设备、环境、样品、培养基、标准菌株及检验检测方法等,旨在通过有效控制相关因素,保证该类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避免社会经济损失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产品大国,但由于商品产后处理化水平不高造成出口比例低。生鲜肉制品的快速、准确、在线及无损检测在食品安全分析以及农产品检测中占有重要地位。太赫兹(THz)波作为一项新的、快速发展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当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时,太赫兹波光谱成像技术具有高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特点,能够获得肉制品在THz波段的时域频域信息,不但能够辨别物体的形貌而且能够鉴别内部组成部分,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独特的优势。简要介绍了太赫兹波概念、特点和与其他检测方法的对比,并讨论了在肉制品检测中的研究前景及受限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强 《农业工程》2021,11(10):150-152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源头上做好食品安全控制工作,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农产品是食品安全的第一关,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需了解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现状,并针对当下现状提出发展对策。本文以安康市汉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为例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石少卿  李紫辉  董欣 《农机化研究》2007,(6):114-116,119
与传统的红外线杀菌、巴氏杀菌相比,微波杀菌具有能量损耗小、加热迅速且直接的特点,用于食品杀菌可以达到保持营养与风味、卫生、安全及无污染的效果.以往对食品微波杀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固体或半固体食品,而对鲜奶等液态食品的连续流动杀菌的研究较少.为此,通过设计的流体食品微波杀菌试验装置,以水为试验介质,以微波功率为试验参数,以杀菌过程中的温升和流量为试验指标,得到微波杀菌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及在给定流量下微波功率的大致变化范围,为液态食品连续流动杀菌设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鲜禽蛋产品消费总量极大,随着人们对食品卫生的重视,禽蛋上市前的处理工艺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鲜禽蛋品质检测和分级是涉及食品卫生的重要工序,禽蛋品质检测和分级机械化技术水平影响禽蛋产品质量安全及批次生产能力。浅析了鲜禽蛋产品检测分级机械化技术发展进程、现阶段技术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为禽蛋产品检测和分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新疆生鲜乳生产现状,发现乳产业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生鲜乳质量安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现有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介绍,期望能为新疆生鲜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各个行业的重视,特别是在食品干燥领域.但是,其中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辐射源同被加热物体的距离、照射角度、根据被加热物料的特性选择与之匹配的红外加热元件以及一些设计理念方面的问题等,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以达到良好的干燥效果,提高远红外加热干燥的生产率.同时,指出了影响干燥质量的因素,作为今后研究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刘大鹏 《农业工程》2018,8(4):73-75
食品安全影响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对于稳定社会、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食品安全控制当中,由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到公众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威胁,使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阐述了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深入剖析在安全监管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府监管、经营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的安全性更被人们所重视。介绍食品安全的常规定义和其他定义.探讨影响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使用、环境污染问题、生产规模小等9个因素,并对食品安全评价进行宏观阐述,旨在明确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品质控制是重要的支撑技术,需在马铃薯的专用品种选育、主食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及终端消费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进行检测。为此,围绕马铃薯质量安全管控方面的需求,详细介绍了机器视觉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等光电检测技术在马铃薯外观形态、内部品质及缺陷检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原料筛选和分等分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