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新  傅振南  张志辉 《矿冶》2022,31(1):19-24
铜冶炼企业炉渣选矿属于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我国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铜冶炼渣尾矿含铜指标的好坏,决定了铜冶炼炉渣铜选矿回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铜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对铜冶炼炉渣及渣选尾矿的各种数据分析,通过对铜冶炼工艺、炉渣缓冷工艺、磨矿细度、浮选工艺、磨浮水质等工艺参数控制,使尾矿含铜指标得到了较好控制,尾矿含铜...  相似文献   

2.
采用某铜冶炼企业的选矿现场浮选工艺流程,开展对铜冶炼产生的闪速炉渣和转炉渣性质研究,并对不同配比条件下混合炉渣进行浮选试验,研究两种炉渣不同配比对铜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闪速炉渣铜品位为1.51%,转炉渣中铜品位为5.92%。闪速炉渣中铜主要存在形式为硫化铜,占总铜量的82.12%,金属铜和氧化铜以及其他含量相对较少;转炉渣中铜主要存在形式为硫化铜和金属铜,硫化铜含量占总铜量的54.73%,金属铜含量占总铜量的34.80%,氧化铜以及其他铜含量相对较少。闪速炉渣与转炉渣的配比为1:4时获得较好的浮选指标,混合炉渣浮选铜回收率为94.78%,尾矿品位为0.34%。  相似文献   

3.
转炉渣选矿工艺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溪冶炼厂二期工程转炉渣选矿子项从 1996年开始研究与设计 ,由于贵冶转炉吹炼的冰铜品位逐年提高及富氧吹炼工艺的应用 ,转炉渣的铜含量及化学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对原一期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 ,经多方论证 ,最终得出了能适应转炉渣性质变化的二期选矿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赞比亚某铜反射炉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可选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赞比亚某铜炉渣为铜冶炼反射炉渣。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炉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产出特征、铜的硫化物浸染粒度、结构构造等,从而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口岭铜矿转炉渣选铜工艺技术特点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铜陵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转炉渣的性质,从转炉渣选铜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入手,提出两段磨矿、阶段浮选、中矿返回二段磨矿的转炉渣选铜工艺流程,并介绍了该工艺流程具有的主要技术特点。经一年来的工业调试及生产实践,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原渣铜品位2.964%,精矿铜品位27.63%,铜回收率87.83%,共处理转炉渣48547t,生产铜精矿4573t,产值达1680万元。通过对工业生产结果的分析,在流程考察及产品粒级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缓慢冷却是转炉渣选矿的关键,细磨是提高选别指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铜冶炼高品位转炉渣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某铜冶炼厂采用富氧空气强化吹炼,转炉渣含铜量较高,品位约8%,采用强化磨矿和延长浮选时间等措施对该高品位转炉渣进行联合选矿工艺试验研究,开路试验获得合格渣精矿,尾矿含铜0.345%,铜回收率97.82%。  相似文献   

7.
对渣包缓冷电炉渣、渣包缓冷转炉渣、自然冷却转炉渣3种不同铜冶炼炉渣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炉渣采用两段连续磨浮流程、转炉渣采用阶段磨浮流程对提高炉渣选别指标较为有利;电炉渣与转炉渣采用不同的磨浮流程分开选别不仅选铜指标最优,而且可以得到不同品质的含铁尾矿,将其作为不同产品销售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铜陵有色某冶炼厂为回收利用电炉渣和转炉渣两种炉渣中的铜矿物,对两种炉渣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两种炉渣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电炉渣必须采用连续磨矿的细磨工艺,铜矿物才能得到有效回收;转炉渣则适宜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同时,为了实现一个选矿厂处理两种炉渣的难题,根据两种炉渣的试验结果,结合渣选厂磨浮工艺及设备现状,选矿技术人员发明了一键切换式多功能磨浮生产线,即通过矿浆管道上阀门的不同切换方式,分别获得连续磨矿工艺和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工艺,达到了分时段处理电炉渣和转炉渣的目的。生产实践表明,一键切换式磨浮生产线生产稳定且便于管理,两种炉渣选别指标良好,处理电炉渣时可获得铜精矿品位21.05%、回收率71.09%的选别指标;处理转炉渣时可获得铜精矿品位25.12%、回收率97.35%的选别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阳谷祥光铜业旋浮熔炼炉渣采用选矿方法处理,渣精矿返回熔炼炉,渣尾矿外售。随着贫杂矿使用比例的增加,冶炼炉渣成分越来越复杂,炉渣赋存的有价金属回收越来越困难。为提高公司生产效益,适应原料多样性的变化,针对熔炼炉渣品位波动较大、成分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减少额外投资,降低劳动强度的前提下,进行了浮选流程优化研究。研究得到了较为稳定的产品指标,得出了适应复杂炉渣浮选工艺的控制参数范围,为铜冶炼渣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生产及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冶炼厂在五十年代初开始对铜矿用转炉处理技术之一的氧气吹炼法的研究。由于冶炼采用了上述方法,转炉渣的猛增,为此进行了各种炉渣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如采用选矿方法是可有效的回收铜,尾矿也可做铁的原料而利用。冶炼厂从1959年开始,建成处理量2000吨/月的炉渣选矿厂进行生产。目前,为了和20000吨/月的产铜能力相呼应,炉渣的选矿能力也达到了20000吨/月。炉渣选矿,由于  相似文献   

11.
对目前铜渣选矿碎磨流程主要流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传统三段破碎+球磨”与“破碎+半自磨+球磨”(SAB)工艺的技术特性。“传统三段破碎+球磨”系统具有灵活度高、磨矿易控制、运行成本低等优势,但照搬传统矿山破碎技术处理冶金渣,存在效率低,流程长等问题,适宜于中小处理量选矿流程;“破碎+半自磨+球磨”(SAB)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工艺环节少、占地面积小、粉尘少等优势,在较大规模选矿系统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然而,铜渣选矿作为铜冶炼配套工艺,一般仅为中小规模。近年来的应用表明SAB工艺存在运行成本高、投资大、磨浮过程波动大、磨矿系统运转率低、适应性差等矛盾,在节能降耗、拉闸限电的大背景下,这类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专门的冶金渣破碎技术装备大型化成果,根据实际的工业实践,探讨了以新型振动细碎技术为核心,优化铜渣破磨工艺的技术方案,形成了适用于中小规模铜渣选矿工艺的投资与运维成本少、配置灵活、磨矿系统运转率高的破磨工艺,可为铜渣选矿的流程设计提供更适宜的依据,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宇 《现代矿业》2020,36(9):127-129
为高效开发利用赞比亚某铜冶炼渣,以赞比亚某铜冶炼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样化学成分及工艺矿物学特点的分析,确定采用浮选法回收其中的铜。经过2粗开路流程试验,确定了以黄药粒为捕收剂,T 336为起泡剂,硫化钠及水玻璃为调整剂的浮选药剂制度;最终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试样,获得了铜品位17.32%、回收率82.78%的铜精矿。试验对该类型铜冶炼渣的选矿处理提供了有益参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铜火法冶炼渣中铜品位为5.23%,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原矿中铜矿物主要为冰铜和金属铜,脉石矿物主要为铁酸盐和铁橄榄石,还有大量的玻璃相。玻璃相的存在为选矿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该冶炼渣采用阶段磨矿—异步浮选工艺,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优先回收可浮性较好的粗颗粒铜矿物,获得含铜45.36%、铜回收率81.65%的铜精矿,浮选尾矿再磨后回收细粒级的铜矿物,获得含铜13.65%、铜回收率13.74%的综合铜精矿,综合铜精矿含铜33.99%,含金3.42 g/t,含银79.17 g/t,铜回收率95.40%,金回收率85.94%,银回收率81.17%,该冶炼渣中的铜、金和银均得到较好的回收。   相似文献   

14.
何云龙  沈强华  陈雯  刘云亮  王勇 《矿冶》2012,21(3):44-47
提出把传统的P-S转炉改造为具有将燃料喷射进炉膛保温和固体还原剂从风口喷入熔池功能的还原转炉,创造弱还原气氛处理铜吹炼渣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耗低,Fe3O4还原彻底,铜回收率高。处理50 t含Fe3O4为41%的吹炼渣,当控制炉温为1250℃、煤基还原剂输送速率为30 kg/min、渣中Fe/SiO2=1.25时,可将渣中的Fe3O4降至5%以下。工业验证性试验表明,用此工艺处理50 t含Fe3O4为46%的转炉渣,经过还原后弃渣含Cu 0.34%、含磁性氧化铁3.55%,铜的回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15.
宁继来  郑永兴  胡盘金  庞杰 《矿冶》2020,29(3):18-24
随着锌资源供给矛盾日趋紧张,对于二次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选冶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目前国内外锌资源的选冶现状,在总结锌冶炼渣常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采用选冶联合方法处理锌冶炼渣的研究进展。认为传统的冶金或单一选矿方法从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虽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如成本高、有价金属回收效率不理想、环保效果差等不足。比较而言,选冶联合方法可针对不同锌冶炼渣的成分及结构特点,结合各种技术优点,更加灵活地处理废渣,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回收,是未来二次锌资源回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春龙 《矿冶工程》2014,34(4):63-66
针对某铜冶炼炉渣经选矿后的铜尾矿品位较高的问题, 开展了炉渣选矿试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 对现场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进行优化, 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指标。当炉渣含Cu 2.90%时, 获得的铜精矿含Cu 26.20%, Cu回收率为92.26%, 铜尾矿铜品位为0.25%, 降低了铜在尾矿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某铜转炉渣中铜的浮选回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起鹏 《金属矿山》2012,41(4):160-162
某铜冶炼厂转炉渣含铜4.60%,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二次资源。对该转炉渣进行选铜试验研究,采用硫氨酯作铜捕收剂,在-0.075 mm占90%的磨矿细度下,经1粗3精2扫选闭路浮选,获得了铜品位为32.46%、铜回收率为89.75%的铜精矿,为该转炉渣中铜的回收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谢贤  杨子轩  童雄  侯凯  黎继永 《金属矿山》2015,44(5):181-183
易门铜冶炼渣成分复杂,铜品位为1.83%,主要铜矿物为硫化铜,占总铜的94.54%。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浮选流程处理该试样,可获得铜品位为18.27%、含银76.20g/t、铜回收率为84.86%、银回收率为44.06%的铜精矿。试验确定的选矿工艺流程较简单,不仅对铜有较好的回收效果,而且综合回收了其中的银,是该试样中铜的理想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