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30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52例)和对照组(15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标准治疗+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对照组只进行标准治疗.观察2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和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21.1% (32/152)和36.6% (56/1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研究组患者24 h平均引流脑脊液(135±14)ml,平均引流时间(5.2±1.1)d.研究组局灶性缺血者和意识障碍者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8.5% (13/152)比20.9%(32/153),7.2%(11/152)比9.2% (14/153)](P=0.015,P=0.036),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3%(35/152)比31.2% (48/153)] (P=0.036),需要持续脑脊液腹腔分流者占比低于对照组[4.6%(7/152)比7.8% (12/153)] (P =0.024).在第10天和6个月,研究组改良的Rankin评分0~2分者占比分别为55.3%(84/152)和81.6%(124/152),而对照组分别为34.6% (53/153)和80.4%(123/153),第10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持续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能降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改善早期临床结果,但对出血后6个月时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斌  宋玲  马薇  王桂卿  侯琳 《中国医药》2014,(5):752-754
目的 明确逐级半卧位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不适症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逐级半卧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临床中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治的32例早期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逐级半卧位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住院第3天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等心功能指标;观察2组午餐进食30 min心绞痛、心率加快、嗳气、腹胀、胸闷、肠蠕动增加等症状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入院前3天首次排便人数、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用时.结果 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午餐进食30 min后,观察组嗳气、腹胀、胸闷、肠蠕动增加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 (2/16)比33,3% (6/16)、7.5%(1/16)比26.9% (6/16)、14.3% (2/16)比46.8% (7/16)、76.4%(10/16)比26.5%(4/16)](均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 ±13)h比(48±15)h、(11±8)min比(15±6) min](均P<0.05).结论 对早期AMI患者实施逐级半卧位护理方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部按摩法对冠心病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心理、饮食、运动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腹部按摩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排便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腹部按摩法,可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赖善福  涂福文 《中国医药》2014,(12):1749-175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持续吸氧和内科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8% (30/31)]高于对照组[83.9%(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70±6)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治疗前[(48 ±6)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60±10)mmHg],二氧化碳分压[(42±5)mmHg]低于治疗前[(64 ±8)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4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18.7±3.0)d比(15.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6.1% (5/31)比25.8% (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参数,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和老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18~44岁)248例和老年女性患者(60~80岁)240例的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52.4%(130/248)比70.8%(170/240),16.9%(42/248)比56.7%(68/240),25.8%(64/248)比45.0%(108/240)](均P〈0.05);②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76.6%(190/248)比35.0%(84/240)],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3.2%(8/248)比30.8%(74/240)](均P〈0.05)。③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29.8%(74/248)比16.3% (39/240)],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82.6%(133/248)比62.8%(113/240)](P〈0.05)。④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青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0例(24.2%),老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57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66.7%(40/60)比38.6%(22/57)](P〈0.05),青年女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患者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13.3%(8/60)比35.1%(20/57)](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比值比(OR)=22.182, 95%置信区间(CI): 5.590~96.182,P=0.000;OR=0.892, 95%CI:0.858~0.969,P=0.004;OR=0.762, 95%CI:0.612~0.901,P=0.003;OR=0.357, 95%CI: 0.158~0.418,P=0.000]。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OR=3.027, 95%CI:1.799~5.102,P=0.000;OR=1.678, 95%CI:1.004~2.811,P=0.040)。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老年女性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7-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2例青年患者(≤40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冠心病组(217例)和非冠心病组(75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292例青年患者中体重指数>24 kg/m^2者占78.8%(230/292),吸烟者71.6%(209/292);饮食习惯中喜油腻饮食者55.5%(162/292)。冠心病组严重吸烟者(吸烟史超过1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比例高[207.%(45/217)比9.2%(7/75),P=0.015]。与代谢和炎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表明,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尿酸、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大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浆总胆固醇:(4.6±1.5)mmol/L比(4.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1.1)mmol/L比(2.1±0.6)mmol/L,脂蛋白a:(135±110)mg/L比(102±58)mg/L,尿酸:(360±100)μmol/L比(337±94)μmol/L,5(2,13)mm/1 h比2(36,)mm/1 h;0.450(0.290,2.510)pmol/L比0.320(0.208,04.75)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敏C 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0.738,3.755) mg/L比12.80(0.550,2.71)m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比值比(OR)=1.89,95%置信区间(CI):17.4~2.05],高血压(O R=1.56,95% CI:1.48~1.65),2型糖尿病(O R=1.37,95%CI:1.25~15.0),高脂饮食(OR=1.35,95%CI:1.28~1.43)和体重指数>24 kg/m^2(OR=1.09,95% CI:1.03~1.17)和有饮酒史(OR=1.37,95% CI:1.30~1.46)的年轻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在被调查的年龄≤40岁的青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曹东来  韩冷  倪杰 《中国医药》2014,(12):1741-174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25例),2组患者均先给予标准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rhBNP,观察2组患者的内源性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NT-proBNP水平[(5 472 ±422) 、(3 892 ±225)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7 627±276)、(5 983±39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有效率[60.0%(24/40)]低于治疗组[84.0% (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P =0.024).治疗后4d及1周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5.9±5.9)%、(52.2±6.2)%]高于对照组[(35.9±3.8)%、(40.1±3.2)%,中心静脉压[(8.8±1.9)、(6.6±1.2) cmH2O,(1 cmH2O=0.098 kPa)]低于对照组[(1 1.4±2.0)、(9.3 ±2.1)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随访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 (11/40)]高于治疗组[2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P=0.029).结论 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能否纠正左心室功能失调。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9例分成射频消融组(35例)和对照组(14例)。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评估2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PV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情况。结果治疗前射频消融组与对照组PVC、LVEF、LVEDD、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1)%比(21±7)%;(634-9)%比(60±6)%;(50±4)mm比(49±5)mm;(32±5)mm比(34±3)mm;均P〉0.05]。治疗后射频消融组PVC明显减低[(8±11)%比(24±11)%,t=6.149,P〈0.01],LVEF明显增高[(68±5)%比(634-9)%,t:3.426,P〈0.01],LVEDD明显减小[(484-3)mm比(50±4)mm,t=3.539,P〈0.01],LVESD明显减小[(31±3)mm比(32±5)mm,t=2.665,P〈0.05]。对照组治疗后PVC增高[(224-5)%比(21±7)%,t=3.180,P〈0.05],LVEF减低[(59±5)%比(60±6)%,t=2.754,P〈0.05],LVEDD增加(50±5)mm比(49±5)mm,t=5.551,P〈0.01],LVESD增加[(35±3)mm比(34±3)mm,t=2.599,P〈0.05]。射频消融组治疗后PVC、LVEF、LVES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失调。对药物治疗不满意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行射频消融术根治。  相似文献   

9.
张军伟  王宝华  杨颖  白静  程爱斌 《中国医药》2014,9(11):1613-16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唐山市某社区年龄在25~90岁的161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浆hs-CRP水平分为高hs-CRP组(hs-CRP>3mg/L,80例)和hs-CRP正常组(hs-CRP≤3 mg/L,81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2组受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高hs-CRP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3)岁比(48±7)岁,t=-7.81,P<0.01].高hs-CRP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86 ±0.16)mm比(0.76 ±0.12)mm,t=-4.390,P<0.01;(0.74±0.11)mm比(0.68 ±0.06) mm,t=-3.560,P<0.01].高hs-CRP组斑块检出率为93.8% (75/80),高于hs-CRP正常组的34.6%(28/81)(χ2 =35.96,P<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在高hs-CRP组为45.0%(36/80)和17.5%(14/81),高于hs-CRP正常组[分别为18.6%(15/81)、3.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01;χ2=8.11,P<0.01).结论 高水平的hs-CRP促进正常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瞻性护理联合穴位和腹部按摩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意识清醒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前瞻性护理及穴位和腹部环形按摩.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每周排便次数.结果 干预组每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护理联合穴位和腹部按摩作为预防老年冠心病便秘的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便秘孕妇的效果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住院的便秘孕妇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总满意度及排便间歇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排便间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可提高便秘孕妇的治疗效果,改善便秘症状,缩短排便间歇时间,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2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对照组采用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P<0.01),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两次排便间隔时间缩短,治疗组药物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朱志栋  孙韬 《中国医药》2014,(2):149-153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26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CAG、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分为3组: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98例(MI组),本组再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Ⅳ级分为4个亚组;未经历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84例(CAD组);CAG正常患者87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GDF-15浓度.分析GDF-15与NYHA分级和血清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的关系.结果 MI组平均及其各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Ⅰ级、Ⅱ级、Ⅲ级、Ⅳ级]、CAD组血清GDF-15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22(888,1 995),983 (808,1 501)、1 614(810,1 825)、1 940(1 837,2 063)、3 905(3 690,4 019),945(856,1 000) ng/L比798 (728,873) ng/L] (P <0.05).MI组平均及其各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NYHA 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血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4(158,857),233(105,552)、278(133,716)、790(636,1 490)、4 665(3 712,5 442) ng/L比121(108,134)ng/L] (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DF-15水平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1,P<0.01),与血清LVEF呈显著负相关(r=-0.936,P<0.01).GDF-15与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其下面积分别为0.804、0.795(P <0.01).GDF-15的最佳临界值为1 086.38 ng/L时,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93.6%.结论 GDF-15是一个新的冠心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诊断标志物,能够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orB-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D-二聚体水平和 NT-porBNP 的含量水平,并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中D-二聚体、NT-porBNP水平分别为(2.43±0.58)mg/L、(1487.8±201.5)p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6±0.13)mg/L、(83.3±21.4)pg/L(t=21.34、32.12,均P<0.05)。 D-二聚体水平和NT-porBNP的含量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NT-proBNP的含量水平密切相关,且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均检测血NT-proBNP水平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对照组NT-proBNP水平为( 56.4±34.7) pg/ml,实验组NYHA Ⅰ级为(238.6±115.7) gp/ml,Ⅱ级为(446.3±253.8) pg/ml,Ⅲ级(1045.6±462.4) pg/ml,Ⅳ级(1803.2±977.6)pg/ml,平均为(1047.5±842.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NYHA Ⅰ级LVEF为(56.3±11.4)%,Ⅱ级(47.5±10.7)%,Ⅲ级(41.3±9.4)%,Ⅳ级(37.6±8.3)%,NT-proBNP水平与分级成正相关(P<0.05),与LVEF成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脏功能成负相关,可以有效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对心衰诊断和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磁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磁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及中医证候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90.0%与72.5%)、中医临床症状积分[(13.25±3.68)分与(15.18±4.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磁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M基因(apoM)-778T/C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CHD患者46例(早发CHD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早期CHD诊断的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分析apoM-778T/C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早发CHD组apoM-778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9%与7.5%,P=0.002 4),早发CHD组TT基因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低于TC+CC基因型[(5.2+0.7)mmol/L与(6.1±0.7)mmol/L,P=0.001],早发CHD组TT基因型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TC+CC基因型[(1.30±0.50)mmol/L与(1.02±0.20)mmol/L,P〈0.05]。结论 apoM-778T/C基因多态性与早发CHD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