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为解决在基于用户的推荐算法中,用户相似度计算精度较低、缺乏个性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用户属性评分的协同过滤算法(IUAS-CF)。针对个性用户、偏执用户等在评分矩阵上存在的评价值范围差异,基于现有的相似度计算公式设计一种适应于计算个性化用户相似度的距离度量公式;针对用户自身存在影响用户抉择的用户属性,设法将用户属性评分量化,将其引入相似度计算公式中。实验结果表明,IUAS-CF算法能更真实地反映用户评分偏好,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精度,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系统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基于评论分析推荐算法中的评论真实度问题和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数据稀疏问题,通过分析用户评论所包含的主题分布和反馈信息,将改进的用户偏好和信任度引入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提出了基于用户评论评分与信任度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以用户评论为基础,学习物品特征在不同主题上的分布及用户对物品不同特征的偏好程度,生成用户评论主题分布,根据用户评分计算评论差异度来放大主题分布中的突出特征,并利用评论反馈数据生成评论帮助度,进一步矫正用户偏好,以减少虚假评论的影响;引入信任度用于计算更精确的用户相似度,进而对用户进行评分预测和物品推荐。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评分预测性能和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考虑平均偏好权重的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分为邻域计算、数据集划分、偏好预测3个阶段。在邻域计算阶段,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KNN来确定邻域;同时对数据集按照其本身特点设定的流行度阈值进行划分;在预测评分时,对已有的邻域按照流行度选取部分项目,基于项目集的偏好相似度求解用户的平均偏好权重,据此对用户进行先后两次预测,再求平均结果。在Movielens 100K数据集上将所提算法与典型的余弦推荐算法、person推荐算法、基于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和用户属性加权活跃近邻的协同过滤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在MAE上表现的更优秀。  相似文献   

4.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数据稀疏性与冷启动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推荐的质量,传统用户—项目二部图信任和相似度计算受局部个别点关联因素的消极影响。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均衡接近度灰关联方法计算项目流行度的二部图信任推荐,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户偏好的增强二部图直接信任度机制,然后通过JMSD相关系数作为全局信任推荐。在MovieLens数据集下的对比实验表明,与基准算法对比改进的算法模型具有更低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提高了推荐质量,改善了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协同过滤算法中,用户之间的相似性计算影响推荐系统的质量,尤其是在数据稀疏的情况下得到的用户之间的关系同实际情况偏离较大,影响推荐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相似性计算算法。利用用户评分结构特征的稳定性,同时结合评分结构间的偏好距离,重新计算用户间偏好相似度。在Movie 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用户的相关相似性协同过滤算法及余弦相似性算法相比,该算法的推荐精度平均提高3.94%和2.99%。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由于数据稀疏性导致物品间相似性计算不准确、推荐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评分偏好模型、融合时间因素和物品属性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改进物品相似度度量公式来提高推荐的准确度。首先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评分习惯存在差异这一客观现象,引入评分偏好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以用户对评分类别的偏好来代替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重建用户-物品评分矩阵;其次基于时间效应,引入时间权重因子,将时间因素纳入评分相似度计算中;然后结合物品的属性,将物品属性相似度和评分相似度进行加权,完成物品最终相似度的计算;最后通过用户偏好公式来计算用户对候选物品的偏好,依据偏好对用户进行top-N推荐。在MovieLens-100K和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进行了充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的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所提算法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在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提高了9%~27%,在MovieLens-Latest-Small数据集上提高了16%~28%。因此,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的准确度,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从大量无序的信息中向用户准确推荐其最感兴趣的信息,是推荐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兴趣矩阵及全局偏好的推荐算法,用于个性化服务推荐。首先,引入兴趣标签机制形成用户兴趣链,对用户服务评分集合中未评价服务进行填充,对已评价服务进行互补,从而形成用户兴趣矩阵;其次,采用兴趣矩阵的欧几里德距离进行局部相似度计算;最后,联合用户认知差异和全局行为差异形成全局偏好相似度。算法在有效融入了用户的个性化偏好信息的同时,减少了数据集稀疏性,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在真实的Movie Lens 1M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推荐算法相比,算法显著提高了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8.
秦继伟  郑庆华  田锋  王康 《软件学报》2013,24(S2):61-72
以调节用户情感为应用背景,为使资源满足用户情感需求,提出一种融合信任和用户情感偏好的协同过滤算法.首先,针对现有协同过滤中用户偏好模型扩展性不足的问题,提出融合评分和信任的用户偏好模型,依据评分数据集设定共同评分资源数目的阈值,有策略地选择用户间评分相似度和信任值,计算用户偏好程度;其次,定制资源的情感内涵特征,在资源集合生成过程中,通过引入用户对资源情感内涵的偏好度量机制,弥补了以往协同过滤推荐对用户情感的忽略.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协同过滤中用户偏好模型扩展性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分类准确度,增加了用户选中满意资源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的邻居用户的相似度计算不精确、冷启动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专家信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从相似度、专家信任度和缓解冷启动3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相似度方面,将公共评分项蕴含的隐偏好以及项目冷门因子加入到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中,实现对相似度的改进;在专家信任度方面,提出时间跨度因子,将专家的阅历值考虑到信任度计算中,实现对专家信任度的改进;在冷启动方面,通过联合专家用户和属性相似用户共同为目标用户产生推荐,有效地缓解了冷启动问题。应用MoviesLens数据集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准确率均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0.
现有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中没有充分挖掘用户间的信任关系,且缺乏合理的信任关系传递规则,极大地影响了推荐算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用户评分数据与用户的社会关系建立信任传递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信任传递的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评分数据计算信任传递模型中用户的隐式直接信任关系,其次通过求解有序加权平均算子融合多条信任传递链的间接信任关系,最后将计算出的用户信任度与相似度融合为综合相似度进行预测推荐。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算法可有效提升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算法很少考虑用户之间的共乘偏好需求,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偏好的启发式动态共乘匹配算法。构建一个满足用户偏好需求的动态共乘匹配模型,旨在最大化系统匹配率和最小化车辆的绕行距离。算法首先根据出行请求的时间约束、车辆与用户的出行轨迹以及用户的兴趣偏好,过滤不满足用户偏好需求的车辆;其次,构建一个临时匹配图,设置边的权值为出行请求插入到车辆的当前行驶路线中的最小绕行距离;最后采用贪婪方式实现用户与车辆之间的匹配,并采用节点插入方式,将出行请求的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插入到车辆的当前行驶路线中。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启发式动态共乘匹配算法使车辆增加的平均绕行距离和运行时间低于现有算法,系统匹配率高于现有算法;用户的出行时间需求、兴趣偏好、信誉度等共乘需求对系统匹配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伟  佘堃 《计算机应用》2017,37(3):796-800
针对多规则有序决策系统中的偏好决策问题,根据有序决策的偏好不一致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好不一致熵的偏好决策方法。首先,定义了样本的偏好不一致熵(PIEO),用来度量特定样本相对于样本集的偏好不一致程度;然后,根据偏好决策中不同属性对决策的重要性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加权的样本偏好不一致熵,并结合属性偏好不一致熵在度量属性重要性方面的能力,给出了一种基于属性偏好不一致熵的权值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偏好不一致熵的偏好决策算法。采用Pasture Production和Squalsh两个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基于全局偏好不一致熵分类后,各属性的偏好不一致熵普遍比基于向上和向下偏好不一致熵分类后的熵值小,而且更接近原始决策的偏好不一致熵,这说明基于全局偏好不一致熵的分类比其他两种情况的分类效果好。分类偏离度最小低至0.1282,这说明分类的结果比较接近原始决策。  相似文献   

13.
谭征  刘惊雷  余航 《计算机应用》2017,37(11):3107-3114
针对在数据库的个性化查询中条件约束(或上下文约束)没有被充分考虑的问题,首先提出了条件约束模型i+≻i-|X,它表示在上下文X的约束下,相对于i-,用户更偏好i+。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团(MaxClique)关联规则算法挖掘获得用户偏好;随后又提出了条件偏好挖掘(CPM)算法,该算法结合上下文用于挖掘偏好规则,从而得出用户的偏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PM算法的偏好挖掘模型具有较强的偏好表达能力,将CPM算法与基于Apriori的算法以及CONTENUM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的主要参数为最小支持度、最小可信度、数据规模等,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CPM算法可明显提高用户偏好规则的产生效率。  相似文献   

14.
辛冠琳  刘惊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8):2092-2098
针对传统的推荐系统需要用户给出明确的偏好矩阵(U-I矩阵),进而使用自动化技术来获取用户偏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从偏好数据库中挖掘出Agent的偏好信息的方法。从知识发现的角度,通过Ceteris Paribus规则(CP规则),提出了k阶偏好挖掘算法(kPreM)。在算法中,利用k阶CP规则对偏好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剪枝处理,减少了数据库扫描次数,从而提高了偏好信息的挖掘效率。随后以一种通用的图模型——条件偏好网(CP-nets)为工具,揭示了用户的偏好可近似表达为CP-nets的定性条件偏好网。实验结果表明,用户的偏好都是带有条件的偏好。另外,通过挖掘得出的CP-nets偏好模型,为设计个性化的推荐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鑫  李长云  金可音 《计算机工程》2010,36(13):164-166
针对偏好经常会改变的问题,提出偏好的舍弃操作——偏好收缩,而对于偏好收缩来说,偏好收缩的最小化和保持严格偏序性是很重要的。给出可用于表示有限和无限偏好关系的框架,并针对偏好的收缩问题提出算法,计算偏好关系对基本收缩的全收缩,使收缩后的偏好满足严格偏序,对全收缩进行最小化,得到修正后的偏好全收缩。仿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全收缩小于修正前的全收缩。  相似文献   

16.
The binary relation framework has been shown to be applicable to many real-life preference handling scenarios. Here we study preference contraction: the problem of discarding selected preferences. We argue that the property of minimalit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strict partial orders are crucial for contractions. Contractions can be further constrained by specifying which preferences should be protected. We consider preference relations that are finite or finitely representable using preference formulas. We present algorithms for computing minimal and preference-protecting minimal contractions for finite as well as finitely representable preference relations. We study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ference change in the binary relation framework and belief change in the belief revision theory. We evalu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experimentally and present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协同过滤推荐中由于项目和用户间关联因素的相互影响而存在项目偏差和用户偏好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项目偏差与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先进行聚类处理,包括LDA主题建模生成项目簇和K-means聚类生成用户簇;再依次根据项目簇和用户簇的约束生成项目偏差分,同时以用户项目评分及项目类型为基础,经过概率转移得到用户偏好分;最后以项目簇内已有评分的均值为基础,对项目偏差分和用户偏好分进行线性加权生成预测评分。对比实验表明,新算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近邻得到合理的推荐,提高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k完全相异可视最优有序路径查询问题,根据处理数据集与障碍集先后顺序的不同,给出了距离优先的近似算法Distance_First以及角度优先的近似算法Angle_First。实验结果表明,算法Distance_First适用于障碍集规模较小的k完全相异可视最优有序路径查询问题,而算法Angle_First适用于障碍集规模较大的k完全相异可视最优有序路径查询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传统推荐算法主要关注推荐准确性,而用户对项目的不同偏好和多样性需求也影响着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在计算项目相似度时结合了用户对不同项目的评分差异,以此可以提高项目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根据用户历史评分数据和项目类别数据得到用户-类别权重矩阵,一方面以此计算基于熵的多样性,另外根据用户对项目的兴趣计算公式,生成一个降序排列的初始推荐序列,根据用户偏好误差门限,并结合用户-类别权重矩阵实现基于用户偏好的推荐,最终生成[N]个推荐的项目,同时保证准确率和多样性的前提下,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数据集movielens的多个版本上,与多个经典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推荐精度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一种优化相关规划的发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的框架.在此框架内,使用残差分析来判断两项之间是否是独立的.残差分析可以使得我们很容易地获得包含负蕴含规则在内的真正的关联(而不是并发)规则,而且不需要指定支持度和可信度阈值.为了提高发现规则的质量,文中使用遗传算法来发现优化规则.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算法在发现规则的有趣性上优于类Apriori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