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胆管梗阻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搜集本院2008年7月~2009年3月阻塞性黄疸患者资料47例,全部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64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后将其0.625mm薄层扫描轴位源像(ASI)传到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行扩张胆管曲面重建成像,作任意曲面以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梗阻上段胆管的扩张情况,对胆管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94%及87%。37例胆管、胰头肿瘤或先天性疾病患者(25例为肝门部、肝外胆管癌或胆管炎症,3例为壶腹部癌,胰头癌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中,36例准确定位,32例得到正确诊断,术前64层螺旋CTCPR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7%及86%。结论: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CPR)能直观显示胆管病变,对诊断胆管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胆管阴性成像(N-CTC)及曲线平面成像(CPR)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血管对比剂做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16例高位梗阻病例获得最小强度投影(M inIP)及表面遮盖法(SSD)图像,55例胆道梗阻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线平面重建显示图像,分别分析各种处理的图像质量及梗阻定位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16例N-CTC中15例完成,均正确识别梗阻的部位,结合ASI定性准确率为80%(12/15)。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PR,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91%(50/55)。结论N-CTC适合于高位梗阻的病例,CPR显示胆管梗阻有很大优势,完全可以作为胆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螺旋CT常规扫描、MPR及CPR技术重建图像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43例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25例,胆管癌12例,胰腺癌2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常规扫描结合MPR、CPR图像诊断准确率为9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图像结合MPR和CPR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的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诊证实的30例胆道梗阻病例,通过MSCT的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方法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胆管的结构、胆管壁情况及周围组织结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显示肝外胆道结石8例,肝门区胆管癌7例,胆总管癌3例,胆囊癌累及胆管1例,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炎症2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MSCT后处理技术对肝外胆道梗阻的定位准确率>90%,定性准确率>9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谢敏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93-1593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腹部扫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I表现,观察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梗阻部位的位置及形态特点,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探查、病理证实。MRI对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7.0%。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梗阻位置,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目前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 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尿路成像技术(N-CTU)在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MSCT单期平扫阴性法CT尿路成像方式,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成像技术进行多角度观察。结果 N-CTU对输尿管阳性结石梗阻的全程尿路显率达100%,CPR、MPR、VR结合清晰显示结石大小形态及结石以上的输尿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结论 MSCT阴性法尿路造影可对输尿管结石大小形态及梗阻积水的准确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增强螺旋CT曲面重组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增强螺旋CT曲面重组图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输尿管结石行非增强螺旋CT扫描并行曲面重组(CPR)。结果:52例CPR图像均能显示输尿管全程,并能清楚显示输尿管内结石大小、部位、形态以及结石上方输尿管梗阻扩张程度。结论: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貌,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中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作出CT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该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结果N-CTCP及重建图像质量优良,对梗阻部位、梗阻性质和胆管壁及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的100%(52/52)、96.2%(50/52)和100%(52/52)。结论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及胆管壁与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经B超检查提示有肝外胆管梗阻的患者,采用10mm层厚、层距,使用血管对比剂行MSCT增强扫描,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2.5mm层厚、1.25mm层距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行MPR成像。采用育法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MPR成像成功率为100%,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MPR像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显示胆管的走行更具优势,因此MPR成像技术是轴位C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7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CPR图像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SCTCPR图像清晰显示37例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29例为单椎体峡部裂,其中,L5椎体21例,L3椎体5例、L4椎体3例;8例同时合并L3、5椎体峡部裂。20例行普通X线摄影,检出13例(65%)。17例行常规CT检查,仅检出6例(35.3%)。结论MSCTCPR对正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并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MPR/CPR)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行CT平扫,16例加CT增强扫描。采用10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行全腹部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CT图像用2.5mm层厚、1.25mm间隔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然后将ASI像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用Reformat软件行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MPR阑尾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阑尾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将沿曲线轨迹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CPR阑尾图像。结果:MPR/CPR阑尾成像成功率为100%,图像直观,能清晰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诊断正确率达96%(24/25)。结论:MPR/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阑尾图像,能直观地显示阑尾全貌,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尿路成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任意角度曲面重建 (CPR)尿路成像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 1例泌尿系病变患者中 ,肾盂癌 4例 ,肾盂结石 1例 ,输尿管结石 5例 ,输尿管单纯狭窄 3例 ,输尿管癌 2例 ,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 2例 ,膀胱癌 2例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 1例 ,腹腔脓肿压迫输尿管 1例 ,膀胱炎 3例 ,输尿管炎 7例。 3 1例均采用 10mm层厚、层距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 ,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 ,采用 2 .5mm层厚、1.2 5mm层间距重叠 5 0 %重建轴面源像 ,传输至AW 4.0图像工作站 ,利用reformat软件进行尿路多平面重建 (MPR) ,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尿路图像 ,再沿尿路走行划曲线进行CPR尿路成像。采用双盲法 ,对泌尿系病变作出定位、定性诊断。结果 :3 1例CPR尿路成像成功率为 10 0 % ,图像清晰 ,均清楚地显示尿路全程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 :任意角度CPR技术可获得良好的尿路成像 ,CPR尿路成像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 ,在泌尿系病变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成像对胆系阳性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9例胆系高密度结石检查结果,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以明确结石位置、大小、数量及形状,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结果 89例患者共检出396颗胆系结石,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能准确展示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及形状,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能对胆系阳性结石提供精准的影像信息,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共29枚微小结石,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重建及图像后处理,在横断位、MPR、CPR、MIP、CTU、VR图像上对输尿管微小结石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对29枚微小结石在MSCT及图像后处理后全部明确诊断。输尿管上段10枚结石,中段8枚,下段11枚。检出率明显优于KUB及BUS。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明显提高了输尿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是诊断输尿管微小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胆管炎与肝外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患者,经临床随访、ERCP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管炎(10例)和胆管癌(20例)。MSCT检查上腹部,观察常规和薄层三维重建(MPR、MIP、CPR)图像,判断有无胆管扩张、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胆管壁局限增厚、肝脏有无直接侵犯征象,做出胆管炎或胆管癌诊断。结果:MSCT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的平均符合率为89.9%。胆管壁局限增厚对鉴别胆管炎和胆管癌具有重要意义。胆管内或肝门区肿块、肝脏直接侵犯征象诊断胆管癌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0%和25%。结论:MSCT结合薄层三维重建可较准确诊断胆管炎和肝外胆管癌。胆管壁局限增厚是肝外胆管癌的较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6例患者中,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证实梗阻部位在肝外胆管者9例,梗阻部位在肝内胆管者57例,梗阻部位在胰头部14例,梗阻部位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者6例。而CT检出结果分别为7例、46例、14例和3例,总准确率86%。梗阻病因中,胆管结石56例,胆管炎性疾病10例,胆管肿瘤4例,乳头部肿瘤5例,胰头癌11例。经CT检出结果分别为48例、6例、2例、4例和11例,总准确率80%。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手段,具备多层面扫描、无需使用造影剂、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而且方便基层医院使用,有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