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洪  刘春晶 《水利学报》2018,49(9):1079-1086
世界上几乎所有水库都面临着泥沙淤积问题,淤积造成水库功能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的降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已建水库的库容长期保持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已淤损库容的有效恢复,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库淤积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从减少入库泥沙、水动力减淤和淤损库容恢复三个方面论述了水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技术。未来需要加强水动力和人工措施共同作用下水库泥沙运动过程研究,研发淤损水库库容恢复及淤积物处理利用技术,建立水库功能影响评价模型,提出不同类型区水库功能恢复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水库在维持我国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已建水库工程中,泥沙淤积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对于多沙河流上的水库工程,泥沙淤积情势更为严峻。中小型淤损水库库容恢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传统的水力排沙、机械清淤及新研发的清淤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梳理不同清淤技术的清淤原理、清淤效果以及适用条件等,从高效、环保等角度重新认识这些清淤技术,以期为中小型淤损水库库容恢复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库年平均淤损率是反映水库在某一时段内库容年平均淤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表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主要与库沙比(总库容/年平均入库沙量)、水库运用方式、入库水沙过程、水库运行阶段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库库沙比越大,淤积占库容的比例就越小,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越小。水库采取有利排沙的运用方式,水库的淤积量就较少,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有利的入库水沙条件,如大水小沙这样的水沙组合,年平均淤损率也较小。水库运用初期与后期相比,由于库区过水面积较大、流速较低,水流输沙能力较小,泥沙不易排往下游,库区淤积泥沙较多,水库年平均淤损率也较高。因此,降低水库年平均淤损率可以通过增加库沙比、采用有利排沙的水库运用方式和优化入库水沙过程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特别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中游地区的中、小型水库,由于河道含沙量高,最高达1500公斤/立方米,库容淤积十分严重。据1979年陕西省对1498座水库调查统计,淤损库容8.73亿立方米。淤满报废的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有61座。水库淤积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小型水库的泥沙淤积,下面以黑松林水库、小华山水库和小道口水库的泥沙处理为例,谈一些看法和  相似文献   

5.
合水水库泥沙淤积及排沙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合水水库原总库容1.147亿m^3.有效库容3586万m^3,1958~2003年,淤损正常库容48.46%,2004年加固扩建,规设总库容1.034亿m^3,有效库容5061万m^3。水库淤积问题的研究工作从理论计算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演算等3个方面展开,配合设计部门拟定和研究了3个排沙方案.提出了水库淤积趋势,排沙泄流规模、推荐排沙方案、运行方式与淤积发展预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淤积问题十分突出。仅陕北、关中一带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的库容就在五、六千万立米以上,1970年以前已淤损的库容占已建成水库总库容的47%,有的甚至淤满报废,严重影响着水库工程的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所水库泥沙组的研究人员,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与陕西省泾阳县冶峪河管理局密切协作,坚持与工农相结合,深入黑松林水库观测研究十多年,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逐步  相似文献   

7.
正多沙河流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造成河道淤积、河槽萎缩的主要原因,建设骨干水库对入库水沙过程进行合理调控是协调进入下游河道水沙关系的主要工程措施。但若水库运用不当,则会造成库容损失过快、下游减淤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甚至会淤损长期有效库容,直接影响水库运行安全和综合效益发挥。对多沙河流水库运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解决水库库容可持续利用和江河治理问题的技术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闹得海水库1942年建成以来,历经大水,库容淤了又冲。1970年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来沙明显减少,尽管运用方式改为“冬蓄春放”,1995年后6、9月也蓄水,但是库容并未淤损太多,常年维持在1.3亿m3左右,为水库兴利供水创造条件。本文着重对1970年以后的水沙特性和库区淤积规律进行分析,找出水库不淤,维持冲淤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大洪水来沙减少,水库冲淤幅度减小,平衡周期缩短,在库区发生淤积需要恢复库容时,其所需的冲沙期就短。因此,当前只要坚持“峰前泄空水库,敞泄排沙”,其他时间是可以适当拦蓄兴利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淤积形态对库区输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淤积量与同蓄水量条件下,近坝段存在较大库容的三角洲淤积形态,在发挥水库拦粗排细减淤效果及优化出库水沙过程等方面要优于锥体淤积形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应通过控制运用水位降低侵蚀基面,形成自下而上的溯源冲刷,恢复三角洲顶点以下库容,尽可能长期保持三角洲淤积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