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国内外注水站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某注水站的过程控制特点,设计了一套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采用站控级与就地控制级相结合的二级控制模式,对工艺过程进行了危险性及可操作性分析以优化控制,并增加了应急关断及火灾报警子系统。现场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可靠性高,性能价格优于其他控制系统,有力地保证了某注水站工艺过程运行平稳,安全和高效。  相似文献   

2.
油田注水系统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玉连  高胜  郭俊忠 《石油机械》2001,29(12):24-26
由于常规的人工管理方式无法保证油田大规模注水系统在优化工况下运行,注水系统效率较低,注水单耗较高。以大系统优化控制理论为依据,注水单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实时采集数据及生产数据为边界条件,建立了油田注水系统最优控制的数学模型,设计出注水最优控制系统。系统由中心控制室内的控制主机接收各控制终端采集的注水站实时运行数据,完成注水系统实时运行参数的优化计算并下达系统控制指令,由各控制终端控制指令的执行。控制系统现场应用表明,注水单耗比运行前下降0.16kW·h/m3,降低幅度2.68%,每年可节约成本168万元。  相似文献   

3.
注水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徐小力  王信义 《石油机械》1998,26(10):18-20
为有效地减小油田注水系统无用功能耗,需对注水系统实行节能优化控制。简述了注水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案的确定。在分析注水站单站优化与注水系统优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注水系统优化控制简化成单站局部优化控制的构想。介绍了注水站节能优化的典型应用,选择静态优化控制的方法,利用多层曲线拟合方法对注水站建模,确定了多泵优化控制的步进搜索方案。给出了实用的在线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包括优化控制的主要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4.
萨北开发区的北过及北三区1~3排聚驱区块注水系统采用的是1座注水站为2~3座注入站供高压稀释用水的系统工艺流程。由于受到开发部门对稀释水量的调整、高压管网连通性差等因素影响,造成注水泵的实际运行能力远大于下游注入站的需求。通过采取注水泵优化调整、注水泵减级、系统联网运行等措施,先后调整2座注水站注水泵运行、2台注水泵减级,并通过注水站间联网停运2台注水泵,取得了4座注水站共计年节约清水330.11×104m3、年节约电量1 785×104k W·h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提高注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注水单耗的角度出发,以注水单耗为目的函数,在考虑节点流量平衡、供注水量平衡、注水压力、供水量、泵排量等约束条件下,建立了油田注水系统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结合大庆油田注水运行实际情况设计了优化注水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控制主机、工控机、PLC、高压变频器、企业网和无线网等六部分组成。大庆油田优化注水控制系统现场应用效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注水泵减少1台,泵效率提高2.3%,注水单耗下降0.291 kW·h/m3,节省电量22546 kW·h/d。  相似文献   

6.
联合站自动控制系统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采油六厂喇2-1联合站建于1982年12月,其脱水工艺始终以手动操作为主要控制手段。2000年5月,联合站进行了三段脱水改两段脱水的改造,将脱水工艺简化。喇2-1联合站集散控制系统可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岗位的自动控制;第二级为联合站总控。采用合理的工艺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整合与完善,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同时节约大量的能源,从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注水站泵、管压差过大造成的能量损失是导致注水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控制泵、管压差是提高注水站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注水站计算机巡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注水站泵、管压差的控制,降低了注水能耗。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原理、系统的软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及系统的抗干扰设计。同时,对该系统在现场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注水站的微机最优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田注水站的具体情况,改进了注水机组中电磁阀控制电路;结合注水站最优控制的原理,编制了完善的优化控制软件;采用两级计算机的监督计算机控制,构建了一个注水站计算机骅控制系统,实现了注水站的最优控制,达到 不系统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软件系统功能实用、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该秕 大庆油不站中投运两年多,运行良好,注水效率明显提高,注水功耗下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硝酸铵生产过程中,氧化炉炉温控制不稳,导致生产不易稳定运行,利用PMK可编程调节器将原串级控制系统改进成串级比值控制系统,优化了控制方案,使氧化炉炉温波动范围控制在±2 ℃内,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注水站最优控制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油田注水站计算机最优节能控制理论,认为注水系统能上三部分组成:(1)注水泵驱动电机损耗;(2)注水泵损耗;(3)管网系统损耗,注水站优化节能的目标就是在满足配注方案的前提下,将上述3种损耗降至最小,给出了一种以注水系统效率为目标函数的注水站最优控制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来设计注水站的节能控制方案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PNA3可编程调节器,实现中和反应系统HP值-硝酸/=氨中级调节。调节后中和反应系统处于平衡操作作状态,降低了氨、硝酸损失,提高了硝酸铵产量,经济效益为63万元/a。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种实用可靠的自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即将PLC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结合,用于实际生产过程的参数监测与实时控制。给出了应用实例。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实时控制,通过可编程序控制器与计算机问的通讯完成流程、参数显示等。小型PLC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结合的微机监控系统用于油田生产过程,可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保证自控系统长期可靠地运行,提高实时控制效果,减少故障率;控制系统投资少,功能性强,性能价格比高;随工艺要求的改变,软件修改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下造粒线生产过程的特点,利用Master K200S可编程序控制器设计了造粒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应用于生产线上。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具有控制准确、顺序控制严格,可靠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PLC在尼龙66盐装置包装线上的应用,控制系统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SE-11;重点论述了尼龙66盐装置包装的生产工艺要求,用PLC实现控制要求的硬件配置和程序设计。应用实践证明,这种包装操作容易,控制动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管道全位置自动封底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输管道封底焊道焊接存在的问题,研制成功能够进行长输管道自动封底焊的经济实用型系统设备及配套技术,从焊接电源、控制技术、工艺方法以及焊丝等方面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了进口设备和技术,并且具有如下技术特点:专用熔化极焊接电源采用组合脉冲熔滴过渡控制技术,其主控制系统以工业控制机为核心,实现了焊接参数的可编程控制;结合多轴运动控制卡,实现对焊接执行系统的直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文章还介绍了焊接工艺试验及取得的全自动封底焊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鉴于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修井机提升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制了海洋油气生产平台液压解卡千斤顶。该液压解卡千斤顶主要由同步顶升装置、液压站和控制系统3大部分组成。同步顶升装置采用4个液压缸同步运动来实现顶升解卡,液压站采用美国DYNEX多出口、超高压、大流量柱塞泵及变频控制电机。采用位移、压力传感器和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构成位置检测与控制系统,可实现精确的顶升位移和顶升力控制。现场试验情况表明,该液压解卡千斤顶投资成本低,安装周期短,操作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广,能够满足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上复杂解卡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管内外表面喷砂除锈半自动生产线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钢管内外表面喷砂除锈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工艺流程及主要参数,电气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程序设计.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钢管内表面喷砂除锈作业线,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并给出了自动控制程序顺序功能图.本生产作业线实现了钢管内外表面的半自动喷砂处理,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
钢管内外表面喷砂除锈半自动生产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钢管内外表面喷砂除锈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工艺流程及主要参数,电气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程序设计。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钢管内表面喷砂除锈作业线,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并给出了自动控制程序顺序功能图。本生产作业线实现了钢管内外表面的半自动喷砂处理,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PLC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一种可编程控制继电器easy及其主要特点,叙述了它在加热炉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重点分析和说明了系统控制方案和软硬件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单云涛 《焊管》2003,26(2):48-50
可编程控制器在恶劣环境下比继电器,接触器安全,可靠,耐用,以水压试验机编程控制器程序控制为例。阐述了液压,气动。电气联合作用下系统的可编程控制设计方法以及防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