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以华夏族(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即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从我国民族融合的历史情况看,其中固然存在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着不可忽视的经济因素,它不仅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动力,而且是民族共同体内部产生凝聚力的纽带。本文对先秦、魏晋南北朝、宋元及明清四次民族融合高潮作历史考察:论证了经济因素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阶段,该时期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区特色。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的不自觉地融合.北朝时期,则是通过自觉的改革手段完成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南北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北方少数民族通过建立政权,完成了与汉族的融合,而南方少数民族则在开发江南的过程中与汉族实现了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南、北方同时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但南、北民族融合存在着明显差异:一是民族融合的母体汉族地位不同;二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矛盾程度不同;三是民族融合的途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着南、北民族融合的规模与速度,也决定着民族融合后所形成的新汉族的不同面貌,这是决定南人与北人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四、影响和促成民族融合的相关因素及民族融合的途径   (一 )互补互惠的族际经济联系与民族融合经济关系是民族间的基本关系和必然联系 ,所以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是要受经济发展规律支配的。在服从经济支配的前提下 ,民族融合自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传统的多样性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传统经济区域呈现为南北三个发展带和农耕、畜牧两个大的经济区。从南北方向看 ,秦岭—淮河以南是以汉族为主体经营的水田农业发展带 ,秦岭—淮河以北至秦长城是以汉族为主体经营的旱地农业发展带 ,而秦长城以北是历史上以北方民族为主体经…  相似文献   

5.
阶级社会里是否存在民族融合,历史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存在论与不存在论.二者中存在论是值得肯定的,但以往的存在论又过于绝对化了.在阶级社会里的民族融合并不等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民族融合,实际上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民族融合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以特殊的形式--民族同化体现出来.民族同化是民族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对民族融合的历史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蕴含着民族融合的逻辑旨归;民族融合是民族同化的逻辑结果,两者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阶级社会里是否存在民族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级社会里是否存在民族融合 ,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存在论与不存在论。二者中存在论是值得肯定的 ,但以往的存在论又过于绝对化。阶级社会里的民族融合并不等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民族融合 ,实际上在民族发展的不同阶段 ,民族融合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它以特殊的形式———民族同化体现出来。民族同化是民族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对民族融合的历史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蕴含着民族融合的逻辑旨归 ;民族融合是民族同化的逻辑结果 ,两者是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婚俗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姚安县马游彝族的婚俗自民国以来至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族内婚俗和“超哩若麦哩卓”两种婚俗演变为现在彝汉趋同的现代婚俗,并日趋简化而具有现代气息。婚俗的变化,主要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彝族婚俗变化的直接表现是普遍的彝汉通婚,其既是彝汉民族融合的起点,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也将是民族融合的终点。  相似文献   

8.
化上的转变是完成民族融合的重要一步,这种转变促使了拓跋鲜卑民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变化。对汉化进一步“内化”的结果,使鲜卑人原初的民族意识逐渐消失、新的民族意识日益形成,当入主中原的拓跋鲜卑民族形成了与汉族相同的民族意识之后,就意味着二之间的融合已经完成,因此,民族意识的转化是考察民族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民族地区实施民汉双语教育一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育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民族融合,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个体文化素质,增加升学就业率,增强少数民族生存技能,促进社会流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缩短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差别,使民族地区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输于汉族地区。  相似文献   

11.
哀牢夷是哀牢国的主体民族,为今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的先民。从哀牢夷动物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崇拜、祖先图腾崇拜三个方面展现其多元图腾崇拜,进而从地理和政治复杂性两方面分析产生多元图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土家族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土家族研究是整个土家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本土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土家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恢复黔东北地区土家族的民族成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土家族研究的进程,为宣传贵州土家族和土家族地区,为贵州土家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建构三民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王集丛先后编著三书:《三民主义文学论文选》《三民主义文学论》《怎样建设三民主义文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文学的理论根据和时代背景,中国文学正走向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文学的本质、内容与形式及其功用,三民主义文学批评,怎样建设三民主义文学,并积极参加有关三民主义文学的论战。王集丛的观点和主张,是三民主义文艺理论的集中阐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部分进行调解.为了完善人民检察院的司法权,促进人民法院合理量刑,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民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权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根据现代司法理念和实践需要,我国应构建起完善的人民检察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三民主义文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脉.其代表性著作,是王集丛主编的《三民主义文学论文选》.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三民主义文艺的必要性,三民主义文艺的基本原理,三民主义的戏剧艺术,三民主义的文学批评,三民主义的写作.该书是了解三民主义文艺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6.
人大对政府执行政策的行为实施监督是其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但现阶段我国人大对公共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不能有效发挥其监督功效。因此,可以从强化人大代表的监督意识,理顺关系、强化人大监督功能,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完善人大监督的法制建设以及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丰富,回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研究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将河南省回族文化资源转换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回族文化产品,促进河南省回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很多行业服务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少儿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反思几个方面,来阐释少儿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9.
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源流简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整体发展过程有源流分野,韵文是其最早类型,随后是散文,成为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的主体,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等样式。考察陇南白马人民间文学的源流状况,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陇南白马人生活的过去和现在。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内,没有其他国家机关监督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制。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组成人员的监督和制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要受到选举它的选民或选举单位的监督制约。罢免权是监督权的一种极端形式,它不可能成为对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经常化监督制约的方式。因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就成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对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经常性监督制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