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证型与HLA~B27及免疫炎症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院及协作医院中医科、骨科、内科和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的AS患者60例,其中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各20例。比较三种证型患者在HLA—B27表达、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水平等的差异。结果肾虚湿热痹阻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HLA—B27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35%,肾虚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ESR、CRP、PLT水平与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比较,均明显高于后二者的水平(P〈0.05),但三种证型间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证型与HLA—B27、ESR、CRP、PLT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强直性脊柱炎(AS)相关的多种实验室指标联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87例确诊为 AS 的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B27(HLA-B27)、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 A(IgA)四项实验室指标,同时进行组间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AS 患者 HLA-B27阳性率、ESR、CRP、IgA 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研究所涉及的 AS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联检对 AS 的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昝海波  王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B):3605-3606
目的:评价HLAB27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8例HLA—B27阴性AS患者和56例病程相同的HLA—B27阳性AS患者(1:2配对)的临床表现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B27(-)组与B27(+)组最明显的差异是前者以女性多见(P〈0.01),平均发病年龄偏晚(P〈0.05);病情活动性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在B27(-)组明显少于B27(+)组(P均〈0.01)。结论:B27(-)AS患者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女性患者病情较轻,发展较慢,预后较好。HLA—B27对AS有一定早期诊断价值,并与血沉、X线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免疫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珠酵素免疫检验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sA、IgM)和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CRP);乳胶凝集法检测抗链O(ASO)。结果:HLA—B27阳性率为93.3%,ASO为24.1%,CRP为70.0%。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HLA—B27及其他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与热像图的相关性。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行红外热像图、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探讨热像图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各症状及体征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ESR、CRP等炎性指标降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外热像图诊断As较HLA—B27,x线片及骶髂关节CT阳性率高(P<0.05);中心温度与周围组织温度之差(△T)与ESR和CRP呈正相关。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确切,且与红外热像图有较强的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和双侧华佗夹脊穴激光点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水平;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水平和中药外贴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AS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IL-8、TNF—α的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且HLA—B27阳性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较HLA—B27阴性显著为高(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的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血液存在高水平的CRP、IL-6、IL-8、TNF-α;HLA—B27阳性患者炎症病理损伤程度要大于HLA—B27阴性患者;中药外贴法能消除AS患者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刺激,抑制CRP的释放,从而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通用评价指标,对85例接受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法治疗6个月以上的AS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症状体征评分(BASDAI)、躯体功能评分(BASFI)及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的评分(BAS—MI)显著改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降低,骶髂关节炎程度明显减轻(P〈0.01)。74例血清HLA—B27阳性患者中,有33例转阴,占44.59%。治疗期间有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无明显外周血象改变和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益肾壮督以治本,蠲痹通络以治标的治疗大法治疗A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处于疾病相对静止期的A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及西乐葆胶裳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整体评分(Bath AS global score,BAS—G)、巴氏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血沉(erythrosedimentation,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除BASRI外,所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BAS—G、BASDAI、ESR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且毒性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相关免疫学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补体依赖微量淋巴细胞毒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rA、IgM)和补体C3、C4;胶乳凝集法检测抗链O(ASO)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患者组HLA—B27阳性率为93.3%;ASO为24.1%、CRP为70.0%、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HLA—B27及其他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MGB1及MMP-3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9例及健康对照者1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及MMP-3的表达,分别用魏氏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ESR、CRP的含量,将其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AS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HMGB1(43.48±13.35)μg/L,和(16.25±5.47)μg,/L;AS患者和正常对照MMP-3含量分别为(1.35±2.32)μg/L和(0.53±0.27)μg/L;AS患者和正常对照ESR分别为(27.5±13.5)mm/h和(6.50±4.50)mm/h;AS患者和正常对照含量分别为(48.0±5.90)mg/L和(5.30±3.70)mg/L。AS患者血清HMGB1、MMP-3、ESR水平、CR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AS患者血清HMGB1、MMP-3含量与ESR、CRP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S患者血清HMGB1及MMP-3的表达可能与AS病情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A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0例AS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3水平,分别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及骶髂关节X线不同分期的IL-23水平,检测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 CRP,ESR)、骨破坏程度,探讨其与IL-2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IL-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患者IL-23的水平活动组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S患者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IL-23,CRP,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C反应蛋白、ESR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3,0.433;P值均<0.01),IL-23水平与骶髂关节X线破坏程度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IL-23水平比健康人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与骨破坏的程度相关,血清IL-23水平可作为AS活动性指标,可反映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2.
巫翠萍  覃西  赵莲 《海南医学》2011,22(23):19-21
目的 探讨HLA-B27检测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椎炎(A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8例确诊AS患者、78例可疑AS患者、35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HLA-B27抗原检测,并将前两组结果与X线照片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AS组和可疑AS组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AS组(风湿性患者组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LA—B27抗原与A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386例住院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选择136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检测2组患者T淋巴细胞膜上的HLA—B27抗原。结果136例健康献血者中HLA—B27阳性率为11.0%,386例AS患者的HIA—B27抗原表达阳性率90.7%。其中表达阳性者发病年龄为(23.4±7.3)岁,表达阴性者为(37.8±13.6)岁,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HIA—B27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7%(280/302)和83.3%(70/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患者疾病活动性有关的检验指标(ESR,CRP,PLT)在B27阳性组均明显升高(P〈0.05)。髋关节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IA—B27抗原阳性表达相关(P〈0.01);AS患者的HLA—B27抗原表达阳性者周围关节累及和关节外表现最多见的分别为膝关节炎、踝关节炎和葡萄膜炎、肠炎。结论AS患者与HLA—B27抗原表达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临床As患者T淋巴细胞HLA—B27表达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利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将110例伴有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分为合并感染组(n=34)与未感染组(n=76),比较2组间血清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合并感染组CRP、ESR均高于未感染组(P〈0.01)。合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与未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合并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相比,风湿性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CRP明显增高。风湿性疾病患者病情活动时血清CRP大多正常或略高。血清CRP对鉴别风湿性疾病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基因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RA病人各40例,分别为AS组、RA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活动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观察益肾蠲痹法治疗放弃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应用"益肾蠲痹法"方法,对66例放弃MTX、SSZ治疗的AS患者连续治疗3年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患者躯体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HLA-B27和骶髂关节X线片的变化。结果 66例AS患者治疗后的Bath AS活动指数、功能指数、测量指数(BASDAI、BASMI、BASFI)积分显著下降(P〈0.05),ESR、CRP明显下降(P〈0.05);骶髂关节X线片有4例由Ⅰ级好转为0级,其余62例骶髂关节面模糊均有明显好转;24例患者HLA-B27转阴,阴转率达36.3%。结论益肾蠲痹法对于放弃MTX、SSZ治疗的难治性AS,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等理想疗效,是一种易于推广使用、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曾婷  宋超英  陆静忠 《疑难病杂志》2014,(11):1130-113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探讨其与RA患者贫血、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为RA患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RA患者疾病活动度通过疾病活动度积分表28(DAS28)评估。检测受试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结合铁、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ICRP)、类风湿因子滴度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滴度、血清pro-hepcidin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及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RA患者组血红蛋白、血清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ESR、CRP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铁蛋白、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RA患者活动亚组(DAS28>5.1分)血清中铁蛋白、CRP、ESR、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不活动亚组(DAS28≤5.1分)(P<0.05)。pro-hepcidin水平和RA疾病活动指标如DAS28、关节肿痛数、ESR和CRP、铁蛋白均呈正相关(r=0.596、0.406、0.502、0.567、0.420,P<0.05,P<0.01)。而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在RA伴和不伴贫血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RA患者血清中pro-hepcidin水平可反映疾病活动度,临床上pro-hepcidin有望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另一标志。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发现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目的 了解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01-01至2017-06-30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的18~60周岁的266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及AS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66例患者,其中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179例(67.3%),AS组87例(32.7%)。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M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有无家族史、炎性反应类型、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病病程、确诊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LA-B27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9.453,95%CI(3.692,24.203)〕、总胆固醇〔OR=0.308,95%CI(0.181,0.524)〕、三酰甘油水平〔OR=8.431,95%CI(3.334,21.332)〕、家族史〔OR=4.932,95%CI(1.586,15.343)〕、炎性反应类型〔OR=3.148,95%CI(1.325,7.478)〕是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具有患病率高、男性居多、发病年龄早、炎性因子水平高、家族史阳性率高、以急性炎性反应居多等特征,存在BMI增高、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倾向;男性、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AS家族史、急性炎性反应均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