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钛合金航空部件的低周疲劳裂纹在常规线性超声检测技术中易被低估,是飞机服役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钛合金疲劳裂纹的非线性超声调制检测及其定量技术研究,提出了钛合金疲劳裂纹的线性和非线性超声综合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金相法和线性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对疲劳裂纹进行定量检测;其次,搭建了抗干扰能力强的非线性超声调制检测系统并设计了传感器布置方法;最后,基于声场分布分析提出疲劳裂纹的非线性超声调制定量方法,并将其定量检测结果与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相控阵方法测量的宏观裂纹长度为12 mm,而非线性超声方法测量的微裂纹延伸至距窄槽端部20 mm处,非线性调制检测技术在检测微裂纹和闭合裂纹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举例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在石油管行业板材和管材检测效果,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板材和管材的检测,可靠性、准确度和检测效率能达到传统的自动超声检测水平,实践证明应用效果显著。它是一种可靠的新型无损检测方法,该技术将逐渐在石油管行业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异种钢对接焊在火电厂广泛应用,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在异种钢对接焊缝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室与射线检测、超声相控阵检测方法的结果对比,总结该技术在异种钢焊缝检测方面的优点和局限性,同时为激光超声应用于异种钢对接焊缝无损检测提供实验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庆增  张春雷  张新祥 《广东电力》2012,25(9):76-78,102
针对常规超声波检测方法及涡流检测方法在进行在役管排缺陷检测时存在的局限性,介绍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导波的传播模式、分类,以及导波在电站小直径管检测方面的应用。根据无缝钢管容易出现的缺陷类型设计了参考试块,利用超声导波检测技术进行钢管轧制缺陷的c扫描和A扫描,并对反向波信号较明显的管子进行了金相检验。结果表明,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具有检验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可满足电力小径管的无损检测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肖凯  李晓红  马庆增 《广东电力》2014,(4):26-29,40
针对常规超声检测方法在进行三维多变断面转轮焊缝检测时存在的局限性,介绍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的特点。根据转轮焊缝容易出现的缺陷类型制作了模拟试块,设计超声相控阵检测工艺并进行检测,对检出缺陷进行常规超声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及检出能力,但对位向不好的层间未熔合,仍需配合直探头在焊缝弧面进行补充检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相控阵对高压输电线路中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的带电检测,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为了了解相控阵超声检测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的性能,优化相控阵超声探头参数和扫查方法,利用Field-Ⅱ进行仿真,研究了对相控阵超声探头声场分布,以及复合绝缘子超声相控阵检测中单焦点扫描、动态聚焦扫描、幅度变迹技术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选取了合适的相控阵探头参数及扫描方式,为超声相控阵仪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纵波检测瓷绝缘子表面及内部缺陷的技术。通过对超声相控阵理论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超声相控阵纵波检测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新理念,并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检测探头的参数,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瓷绝缘子检测方法。最后通过检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气体绝缘开关/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 GIS/GIL)绝缘子应力集中、密度不均匀和内部集中缺陷可能是目前威胁GIS/GIL设备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急需研究其检测方法。为此分析了GIS/GIL绝缘子应力集中、密度不均匀和内部集中缺陷的原因和检测技术现状,系统总结了GIS/GIL绝缘子常用环氧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纵波声速、检测深度、灵敏度、第一临界角和临界折射纵波渗透深度等超声传播特性,超声临界折射纵波的声弹性效应和声弹性系数、GIS/GIL绝缘子次表面应力临界折射纵波声程差检测法和热应力云图、三支柱绝缘子柱腿平行应力纵波反射法和垂直应力纵波穿透法等超声应力检测技术,GIS/GIL绝缘子内部缺陷纵波反射法成像、表面缺陷临界折射纵波法和界面缺陷纵波斜入射法等内部集中缺陷超声检测技术,以及盆式绝缘子纵波反射法密度云图等密度均匀性超声检测技术。该研究指出研发少峰高频高能超声探头、绝缘子全域超声快速成像、多结构多部位超声检测、去应力处理残余应力测量、密度与残余应力耦合理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超声相控阵技术原理,制订小径管对接焊缝相控阵检测工艺,对内蒙古地区火电厂锅炉受热面典型规格小径管试样管进行超声相控阵和X射线检测试验,并对比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评定结果。由检测结果对比可知,在缺陷检出率和缺陷参数测量方面,超声相控阵检测比X射线检测更具优势,同时超声相控阵检测具有环保、直观、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无损检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行业广泛的认识。电磁超声检测(EMA)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在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过程中具有换能器与媒质表面非接触、无需声耦合剂、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无损检测领域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从电磁超声检测原理入手,介绍了电磁超声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并预测了发展趋势,为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力绝缘体及带电作业工具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带电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研制了一种带自动机械扫描的,适于近场区工作的智能化微波NDT在役检查工作站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波无损检测的特点和检测方法,通过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比较,指出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独到之处.利用毫米波技术,自行设计了传感器和微波NDT扫描系统,并给出了微波NDT工作站的检测理论模型,系统模块的设计和主要技术指标以及应用实例.实践证明该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硬质绝缘工具的有机绝缘杆材的绝缘监测和诊断分析中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巨大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JTUIS系列超声成像无损检测系统是在集成现代超声无损检测,计算机、数控和精密仪器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系统能进行A、B、C扫描;能实现缺陷的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缺陷准确可靠;能进行材料声速的测定;能准确给出了开关电器电触头钎焊界面的钎着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分辨率高,算法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金属检测法在火电厂检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压力容器及承压管道因材料性能不足而给火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介绍了常用的裂纹无损探伤检测方法、现场金相检测法、壁厚检测法、硬度检测法等金属检测方法;对磁粉检测法、渗透检测法、超声检测法、X射线检测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使用步骤进行了详述;以某П型锅炉机组的中修为例,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选取和检测点的选择,展示了部分检测照片,并对裂纹检测结果给出了处理意见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对电厂锅炉小径管进行性能评价,研制了用于电厂锅炉小径管的超声C/A扫描成像装置。人工试块的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综合A扫描和C扫描的特点,实现缺陷的判断和识别。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无损检测可靠性研究进行介绍,重点介绍了检出率、错报率、定量准确率和受训者工作特征等可靠性指标以及检出率指标的2种常用计算模型;总结了目前可靠性评价最常用的3种计算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给出在可靠性研究方面的工程应用实例,指出了我国与先进国家在无损检测可靠性研究方面的差距。所涉及的内容对国内无损检测可靠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相控阵技术原理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超声波相控阵技术的原理,分析该技术的独特优势,即:对工件的检测更具针对性,可以明显提高缺陷检出率及检测速度。同时展望了该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超声无损检测中数据采集和与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人机交互进行的,对数据文件的分析也常是在检测之后。为了实现超声数据采集和缺陷类型智能识别的同步,采用了VC++和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对采集的超声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该方法结合了VC++能直接与计算机硬件交互数据和MATLAB有强大运算能力的优势,对采集的超声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结合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进行了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实现超声实时检测和缺陷智能识别。  相似文献   

18.
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ANSYS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比较了电磁超声检测过程中缺陷对被测导体表面磁流密度、磁感应强度和涡流等的影响,并介绍了ANSYS软件进行瞬态电磁场仿真的过程,为电磁超声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9.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in a nickel rod with an applied uniform external field is studied by transmitting ultrasonic waves.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longitudinal plane waves are transmitted from an ultrasonic transducer to the obje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ng regions of compression and dilation. If the objects are ferromagnetic materials, the compression waves generate the magnetoelastic energy in magnetic substances, which are equivalent to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field. This field passes through magnetic substances with the velocity of ultrasound and is observed as the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induced in the sensing coil. As the ultrasonic waves are transmitted continuously to a rod specimen, the ultrasonic stationary wave is formed in it and the high‐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is generated in nodes of the stationary state by the inverse effect of magnetostriction, then the emf is induced in the nodes. In this paper the strength of the effective magnetic field in the nickel rod is estimated by measuring the electromotive force induced by ultrasonic waves passing through magnetic materials.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Electr Eng Jpn, 140(1): 1–7, 2002;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eej.10025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目前裳睡的几种检验汽轮机、发电机转子中心孔内表面缺陷的无损检测手段,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