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轿车用发动机节能的新方法-汽油机稀薄燃烧和发动机柴油化,详细地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和轿车用发动机柴油化的技术特点,指出汽油机稀薄燃烧及发动机柴油化是轿车发动机节能的最佳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信息快递     
本田Insight轿车装用新款发动机本田公司的Insight轿车为一款混合动力轿车 ,它装备了一台稀燃、小排量汽油机和一台电动机。汽车的主要动力源自汽油机。汽油机标定功率为 52kW/60 0 0r·min- 1 ,最大扭矩 91N·m/460 0r·min- 1 。排量为 1 .0L ,直列 3缸 ,稀燃方式 ,采用可变气门正时 ,这些特点和S2 0 0 0型运动车发动机相同 ,但是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汽油机的稀燃范围特别宽广 ,空燃比为 2 3∶1~ 2 4∶1。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结构可以关闭每缸两个进气门中的一个 ,因此可以在气缸中产生很强的进气涡流。…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产品研发过程的技术风险,缩短研发周期,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文章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一维稀燃汽油机LNT模型,同时利用STAR—CD软件建立了三维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模型研究了稀燃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仿真与优化,并探究了稀燃吸附还原催化器LNT的性能数值模拟技术能够在发动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现代内燃机技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从燃烧室结构、燃烧室内气流运动、点火方式、分层燃烧及燃油喷射方式等几方面论述了当代轿车,气油机实现稀薄燃烧所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所采用的催化技术(NOx直接催化分解技术、选择还原催化技术和吸附还原催化技术)和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指出了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汽油机稀薄燃烧,可以大幅地降低稀燃汽油机氮氧化物NOx排放,为轿车汽油机实现稀燃,提高轿车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改善其氮氧化物NOx排放提供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行开发设计的稀燃发动机电控系统和催化系统,对稀燃汽油机运用吸附还原催化法在不同的还原过程空燃比条件下降低NOx的排放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还原过程空燃比越小,吸附还原催化器吸附的NOx还原就越彻底,汽油机排出的NOx也越少。但稀燃汽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增加,经济性变差。  相似文献   

7.
四、积极引进和开发轿车用柴油机近几年来,汽油机采用了提高压缩比,使用电子喷射系统代替化油器等先进方法来提高汽油机的优越性,但一些先进技术同样也被应用在柴油机上,使轿车柴油化也有明显增长的势头,轿车使用柴油机的比重与日共增。我国的柴油资源比汽油资源更丰富些,加上轿车柴油化的一些优越性,因此引进和开  相似文献   

8.
汽车是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轿车又在汽车市场占据半壁江山,降低轿车能耗非常重要。柴油机较汽油机有着较大的节能环保的优势,在轿车中推行柴油化,必将对节能环保做出重要贡献。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轿车柴油化的水平还很低。虽然轿车柴油化已经具备一些有利的条件,但国内的油品和相关配套法规严重制约了柴油轿车的普及,我国的轿车柴油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车厂和主机厂应该积极开发轿车柴油化技术,更好地满足轿车柴油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传统汽油机怠速稀燃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在1台加装了电控甲醇喷射系统的汽油机上对燃用汽油(M0)、50%质量比例甲醇汽油(M50)和纯甲醇(M100)3种燃料的发动机的怠速稀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先后在过量空气系数a=1.1和a=1.3两组稀燃工况下进行,怠速转速稳定在800r/min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甲醇后,两组稀燃工况下指示热效率均有所提升;发动机的火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甲醇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和NOx排放,CO2排放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也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油机稀薄燃烧排放控制的特殊要求,研制了一套适用于稀燃汽油机的电控节气门(ECT)系统.该系统可控制稀燃发动机周期性的短暂工作于浓混合气状态,满足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要求,降低稀燃发动机的NOx排放.并在混合气浓度改变的同时实现对点火时刻和节气门开度的连动控制,维持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稀混合气燃烧配以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进行排气后处理可使NOx排放最低达50×10-6,最高转化率达91%,该系统是解决稀燃及其排放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车用汽油机实现稀薄燃烧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汽油机实现稀燃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两种稀燃关键技术的论述及对比分析,提出了车用汽油机实现稀燃是提高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车用汽油机分层稀燃及其排放控制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车用汽油机分层稀薄燃烧系统及其排放控制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和介绍了包括轴向分层、滚流分层和GDI等各种发动机稀燃系统及其排放控制的新进展,为车用汽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等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车用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及排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车用465汽油机稀薄燃烧的实现与机内净化策略,借助于缸内存在的滚流运动,采用适当的气道内喷射方式,实现了均质稀薄燃烧,不同负荷时的稀燃极限可达21~22,分析了汽油机稀燃排放的特征,NOx排放先升高后降低,HC和CO排放明显降低,合理控制稀燃空燃比,可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4.
稀薄燃烧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和降低内燃机排放的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针对稀薄燃烧面临的点火困难、燃烧不稳定等问题,综述了一种新型内燃机点火方式———微波协助点火技术,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微波协助点火技术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定容弹试验研究和点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微波协助点火这一技术能在无需改变内燃机现有结构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内燃机的燃烧稀限,对于改善汽油机或天然气发动机的稀薄燃烧性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稀燃汽油机降低NOx排放技术方案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和三效催化转化器的不同组合,对一台改装的16气门电控燃油喷射稀燃汽油机进行了降低富氧下NOx排放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效催化转化器位于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之前的布置方案具有较好的降低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控制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的催化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进行了汽车尾气催化转化的发展。介绍了催化技术和催化剂载体近40年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稀燃条件下国内外的催化技术特点,。指出开展稀燃条件下催化转器的研制必将对汽油机稀燃及其低排放技术磁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TJ376Q二气门汽油机准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夏利TJ376Q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燃烧打下基础;原发动机油器式供油系统被改为电控气道内燃油喷射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两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这两次喷油时刻、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产品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车用增压汽油机的排放特性,阐述了达到欧V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针对催化器非紧耦合布置和暖机速度较慢问题,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对三元催化器的分析,优化了其结构设计以及贵金属的涂覆和配比控制,提高了催化转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发动机的电子控制和标定,设定特别的稀燃控制策略和暖机控制策略,降低了发动机的原始排放,提高了催化器的转化效率。排放测试结果表明,上述设计能使增压汽油机满足欧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