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是人类主要的感染病毒类型,存在于人的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母乳中,可经血行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HIV-1能否感染靶细胞,首先取决于病毒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利吸附,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CD4和共受体的参与是HIV有效感染细胞所需的先决条  相似文献   

2.
DC-SIGN是树突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参与树突细胞迁移及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能特异性捕获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增强HIV-1对表达CD4和辅受体的靶细胞的感染,在HIV-1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DC-SIG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介导HIV-1经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靶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宫颈与阴道分泌物中HIV-1感染细胞的排放是HIV-1性传播与垂直传播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旨在评定口服或注射避孕剂、维生素A缺乏以及性传播疾病(STDs)是否能影响宫颈与阴道中HIV-1感染细胞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流行多种HIV-1病毒亚型,并且存在跨境传播的现象。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个国家(省)的HIV-1感染情况和流行亚型。另外,对该区域流行的主要HIV-1亚型:B亚型、C亚型和CRF01_AE的跨境传播以及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境内的跨省传播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该区域,特别是云南省和我国HIV-1的病毒起源、传播路线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该地区艾滋病(AIDS)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流行多种HIV-1病毒亚型,并且存在跨境传播的现象。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个国家(省)的HIV-1感染情况和流行亚型。另外,对该区域流行的主要HIV-1亚型:B亚型、C亚型和CRF01_AE的跨境传播以及CRF07_BC和CRF08_BC在中国境内的跨省传播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该区域,特别是云南省和我国HIV-1的病毒起源、传播路线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该地区艾滋病(AIDS)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引起全球95%艾滋病(AIDS)流行的病原体,母婴传播是HIV-1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婴幼儿HIV-1感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围产期受HIV-1感染婴幼儿超过50万,HIV-1感染孕龄妇支撑着小儿HIV-1流行。仅在1999年内,受HIV-1感染的成人和婴幼儿分别有500万和57万,成人中妇女占46%,估计有240万受染妇女生育,每天  相似文献   

7.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报道,从绿色咖啡豆提取的菊苣酸能通过抑制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整合酶而抑制HIV-1在CD4 T细胞中的复制。HIV-1整合酶、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是HIV-1感染正常细胞时所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病毒-1母婴传播及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病毒(HIV)分为HIV-1和HIV-2两种。HIV-1的感染力较强,是当今世界HIV流行的主要病毒株,并可引起母婴传播,母亲感染后可在产前、产中或产后将其传播给婴儿。HIV-2的感染力较弱,引起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较低,关于HIV-2母婴传播的报道也较少。母婴传播是儿童和婴儿HIV-1感染的主要方式,占儿童和婴儿HIV感染者的90%以上。近年来,关于HIV-1母婴传播的方式、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对近5年来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深圳市HIV-1感染孕产妇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毒株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比较这些指标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的差异;RT-PCR套式扩增深圳地区HIV-1感染孕产妇HIV-1病毒env区基因,经基因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结果]发现HIV-1感染孕产妇CD4/8/3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亚群和CD45阳性白细胞绝对计数值均低于其他女性HIV-1携带者;HIV-1感染孕产妇HIV-1毒株主要为01_AE型。[结论]HIV-1感染孕产妇免疫功能偏低,加强该人群的免疫功能监测,避免继发感染,对降低婴儿HIV-1感染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HIV-1储存库的持续存在是治愈HIV的主要障碍,在临床研究中,需要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对其进行标记。HIV-1 DNA在HIV-1储存库中可被持续检测到,在HIV-1感染诊断、预测病毒反弹和监测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PCR的检测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HIV-1 DNA检测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可更准确地通过定性或定量检测感染细胞中总的、整合的和未整合的HIV-1 DNA。感染细胞中不同形式的HIV-1 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HIV感染监测和艾滋病治疗相关研究中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感染细胞中HIV-1 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HIV-1感染,可伴有临床症状和T细胞亚型功能紊乱。同样,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EBV)感染也可伴发T细胞亚型功能失调。本文报告1例原发性HIV-1感染伴原发性或再激活EBV和CMV感染而导致极度细胞免疫紊乱的病例,其临床特征为,HIV-1感染迅速发展成艾滋病,而体液免疫应答则不能合成HIV-1抗体。 患者19岁,男性,于首次同性恋暴露后9个月就诊住院。4个月前曾诊断患肺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IV-1VN Jurkat细胞株HIV-1病毒分泌动力学及新生小牛血清对细胞生长及病毒产量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病毒比分泌速率和细胞比生长速率进行观察来评价其动力学;通过对抗原纯度的变化来说明不同浓度的新生小牛血清对分泌的病毒质量的影响。结果:HIV-1VN Jurkat细胞分泌病毒的滴度与细胞活力指数、活细胞密度呈现正相关性;病毒滴度、病毒比分泌速率与细胞比生长速率不相关,随着小牛血清浓度的增加,抗原纯度有下降趋势。结论:细胞生长对数期几乎同步出现病毒分泌对数期,小牛血清浓度为9%~12%的培养基是最佳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近年来在泰国迅速蔓延。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泰国北部地区的妓女群体中有异常高的HIV-1感染率,而异性间的性接触是泰国人感染HIV-1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青年男性与血清HIV-1阳性妓女每发生1次性接触获得HIV-1感染的传播概率,作者进行了这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北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n,TP)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状态.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抗体,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的感染状况,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结果 136例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为19.1% (26/136),TP感染率为14.7%( 20/136),HIV/HCV/TP混合感染率为2.2% (3/136).不同传播途径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例注射吸毒者全部感染HCV,感染率为100.0%;其次是血液途径传播,感染率为78.6%.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HIV-1感染者的HC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性别HIV-1感染者的TP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P=0.022).HIV-1感染者中,HCV抗体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P=0.011).结论 HIV-1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HCV和TP感染率,而且HIV/HCV合并感染时会影响CD4+T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D4+/CD8+T细胞(CD4/CD8)比值对母婴传播婴幼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HIV阳性孕妇的115例3~11个月龄婴幼儿收集抗凝全血进行CD4+T细胞和HIV-1DNA检测。结果 115例婴幼儿中,检出HIV-1DNA 5例,检出率4.34%,且CD4+/CD8+T细胞比值均1.0。115例中CD4+%均25%。在110例HIV-1DNA阴性中有2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5例HIV-1DNA阳性中1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4例CD4+T细胞绝对数1 500细胞/μl。结论婴幼儿的CD4/CD8比值1.0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的有效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可经母婴传播感染婴儿,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1)宫内传播;(2)分娩期传播;(3)产后传播。近年来,HIV-1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迅速,有关母婴传播率、传播时间、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报道较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无法根治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在于病毒可以在被它感染的某些细胞亚群中保持潜伏状态,即使成功应用HAART,潜伏的感染细胞也能够通过逃避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而存活很长时间.如果加以适当刺激,潜伏的细胞能够重新活化,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文对HIV-1潜伏的机制和储存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法根治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在于病毒可以在被它感染的某些细胞亚群中保持潜伏状态,即使成功应用HAART,潜伏的感染细胞也能够通过逃避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而存活很长时间.如果加以适当刺激,潜伏的细胞能够重新活化,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文对HIV-1潜伏的机制和储存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Quinn等的研究表明,HIV-1感染者血清中的病毒负荷越高,经异性性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大。HIV-1 RNA负荷升高10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将成倍增长。这一结果提示,及时有效地降低感染者的HIV-1 RNA负荷,将会大大减少病毒的传播。 Quinn等对一方为HIV-1感染者的415对乌干达夫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方HIV-1阳性228名,女方阳性187名。在经过30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无法根治HIV-1感染的主要障碍在于病毒可以在被它感染的某些细胞亚群中保持潜伏状态,即使成功应用HAART,潜伏的感染细胞也能够通过逃避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而存活很长时间.如果加以适当刺激,潜伏的细胞能够重新活化,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此文对HIV-1潜伏的机制和储存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