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9岁,因"孕38周,胎膜早破"于2007年8月10日3:00入院.孕期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时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视物不清.查体:血压130/80 mm Hg,双下肢轻度浮肿.骨盆正常,胎位LOA.给予催产素引产.于当日12:15宫口近开全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持续约1 min自行缓解.监测血压收缩压160~230mm Hg,舒张压110mmHg左右.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发作性言语不能1个月,加重伴右肢无力1d于2011年1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糖尿病史5年.患者1个月前反复出现发作性言语不能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d前又出现言语不能,伴右肢无力,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遂第2天转入本院.入院体检: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反应迟钝,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偏右.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因"左下肢疼痛1年,双下肢麻木乏力半年"于2009年6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出现左大腿后外侧发作性钝痛,负重时明显.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水肿,穿鞋困难,行走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且双手背、双足背部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后面积扩大到面部、腰背部、四肢.患者既往除乙型肝炎外,无其他特殊病史.体检:血压126/84 mm Hg(1 mm Hg =0.133 kPa),醉酒样步态.双下肢水肿,足背动脉可触及.左下肢肌力Ⅴ级,其余肌力Ⅳ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5岁,3个月前从机动兰轮车上摔下,枕部着地,当时有短暂昏迷,后有时头痛,未予重视。近2周来双手抖动,逐渐加重,持物时抖动愈甚,同时四肢僵硬,双下肢明显,不能迈步行走,大小便失禁,用安坦等药物治疗无改善。1982年2月6日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70次,呼吸22次,血压150/80,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表情呆板,说话缓慢。双视乳头边缘清晰。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下肢明显。未引出病理征。双上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因"双上肢无力2d"于2012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d出现左上肢不能抬举,入院前1d出现右上肢不能抬举,近端明显.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50/90 mm Hg(1 mm Hg =0.133kPa),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20/90 mm Hg左右.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因"右下肢无力6 h"于2008年3月19日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6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下肢肌力Ⅳ级,其余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3 d"于2006年8月22日入我院.患者曾有5年静脉注射海洛因史(无饮酒史),每次0.3 g,3~4次/d,本次发病前曾注射海洛因0.5 g后入睡6 h,醒后感双下肢无力、肌肉疼痛,双下肢及右上肢皮肤蚁爬感、针刺感,伴麻木.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7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74 cm,体重49 kg,消瘦,心、肺、腹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58岁,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1个月"于2009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记忆力减退,对事件记忆模糊,反应迟钝,伴头晕,进行性加重,无头痛、抽搐.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性,39岁,农民。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12h"入院。发病前无明确诱因,症状逐渐加重;无发热、牙龈出血、呕吐及黑便。既往"银屑病"病史5年,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诊所自制胶囊,具体成分不详);"高血压病"病史3年,最高达"160/120mm Hg"(1mm Hg=0.133k Pa);高血脂病史,未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 于2011年9月3日因四肢不自主运动入院.患者10 dl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主,静止时明显,活动及睡眠时消失.体检:血压131/78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报告患者1,男性,64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活动障碍3年"于2013-09-11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膝盖远端麻木、乏力,伴双下肢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伴尿频、尿急,可基本正常行走,未予特殊治疗;2个月后乏力感明显加重,且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伴疼痛;6个月后进展至仅能缓慢行走,予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无力感延至腰部,遂于外院行肌电图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7岁.因"腰痛并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痛,为持续性酸胀痛,右侧明显,并出现自双足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麻木、无力,未引起足够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大小便有时难以控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检查提示:胸11~12水平椎管内偏右侧可见大小约18.5 mm×12.0 mm纵行椭圆形短T1、短T2均匀信号病灶,边界较清楚,脊髓受压左移,考虑脊膜瘤.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反应迟钝、步态异常异常6年,加重伴双下肢肿10余天"于2017年07月入院。6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反应迟钝,吐词费力,言语欠流利,伴不明发笑,行走迟缓,无明显震颤,能独立行走。6年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吐词不清,步态呈剪式步态。入院前10余天,患者自服中成药(具体成分不详)后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拖步,伴有双下肢肿胀。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反应可,无故发笑,定向正常,计算力减退(100-7  相似文献   

14.
<正>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1岁,因"右上肢麻木,右下肢活动力弱2个月"于2009年7月1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伴右侧面部发热感,自觉右下肢活动力弱,但不影响行走。左侧肢体均无感觉及活动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200/100 mm Hg,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平素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高脂血症2个月,曾间断服用"辛伐他汀";否认糖尿病;吸烟3~5支/d,饮酒250ml/d。查体:左上肢血压145/90 mm Hg,右上肢血压140/90 mm Hg,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因"突发左侧肢体瘫痪6h"于2012年1月25日入院.在我院急诊就诊时出现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急诊查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氧分压51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28 mm Hg;胸部CT示两肺毛玻璃样改变,考虑肺水肿.家族成员有关节炎病史,发病前无外伤史.入院体检:呼吸40次/min,血压右侧110/70 mm Hg,左侧未测出.患者意识清楚,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双肺可闻及广泛性湿性哕音,心率115次/min,律齐,心音中等,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左侧桡动脉未触及,双侧股动脉搏动差,双下肢皮温低;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阴性.  相似文献   

16.
例1患者男,15岁,因突发谵妄3 d于2009年10月20 日人院.患者3 d前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躁动不安,不认识家人,无抽搐,发病前未诉肌肉疼痛无力,尿量及尿颜色均正常.入院体检:体温37.0 ℃,脉搏9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谵妄状态,躁动,问诊不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抗检查不配合,克、布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48岁,主因头痛14月余,加重伴视物模糊5个月,于2017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1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程度较轻,以右侧前额叶显著,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休息后稍缓解,同时伴行走不稳,易向右侧倾倒,无明显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明显肢体无力、麻木感,无恶心、呕吐;急诊至当地医院测量收缩压为160~180 mm Hg(1 mm Hg=0.133 k Pa),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18.
第四医军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 雷革胜 苗建亭报道 患者,女,20岁。因双手震颤3年,双下肢僵硬无力2年9个月于1999年4月住院。1996年9月无原因出现左手“搓丸样”不自主抖动,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活动时减轻,可自我控制。1997年1月感双下肢僵硬乏力,并常常绊倒。同年6月左手震颤加重,右手亦不自主抖动。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后患者反应迟钝,情绪易激动。入院查体:双手静此性震颤,4~6c/s。行走时上肢联带运动消失。四肢肌张力强直样增高。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引出髌阵挛。左Hoffman征及双Babinski征阳性…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周围神经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抗心磷脂抗体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双下肢无力3 y,双上肢无力2 y,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1 m入院。该患入院前3 y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走路费力,尚可独立行走,2 y前逐渐出现双上肢无力,持物不稳,双下肢持拐可行走,1 m前诉双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病程中无发热、无尿便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10 y,最高血压180/100 mm Hg。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 Hg,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温州脑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48 h并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病因型脑梗死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各病因型入院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入院时血压在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小动脉病变型以入院时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在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4.44倍(OR 4.44,95%CI 1.70~11.59,P=0.002);入院24 h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3.70倍(OR 3.70,95%CI 1.54~8.90,P=0.00).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OR 7.98,95%CI 1.34~47.66,P=0.026)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OR6.68,95%CI 1.55~28.79,P=0.01)均为3个月死亡和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病死和残疾率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 h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