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74例接受心理教育合并氯氮平与176例单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在随访1年、1.5年时复发恶化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PRS、SANS评珲结果显示,心理教育对改善病人的某些症状确有帮助,对预防病情复发恶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庭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病人家属进行家庭心理教育,应用BRPS和M-SDSS量表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在两年间的历次评定中,研究组病人BPRS和M-SD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教育对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是一个长期困扰精神科医生和患者家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的有效预防方法,我们开展了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本文报告并分析230例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合并心理教育治疗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 在烟台市辖区内,选择招远、牟平、海阳、龙口和芝罘5个县(市、区)家庭病床的23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 1.2入组标准、复发恶化和脱落标准 1.2.1入组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家庭经济环境状况对855例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的影响进行了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2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合并氯丙嗪治疗与单用氯丙嗪治疗的175例患者随访研究二年,结果显示:心理教育在短时间内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提高患者的社会参与兴趣及爱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干预组进行以心理教育、社交和劳动技能训练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方式干预指导。对照组仅进行疾病的干预和精神病知识的宣教。在入组后第1.2、3年对两组患者病情反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干预组第3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能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精神科医生和患者家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的有效预防方法,我们对社区家庭病床中5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低剂量的氯氮平与氯丙嗪维持治疗2年并进行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从而预防其复发。方法对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系统治疗≥1年为研究组,〈1年为对照组,两组采用统计学检验。结果有80例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药物有关,占78.43%,11例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占10.71%。研究组的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而在家庭干预、自知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胜差异(P〈0.05)。结论长期的药物治疗,配合家庭干预,能有效地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中85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文化程度与其复发恶化的关系进行了两年随访研究,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亲属良好的文化素质对防止本病的复发恶化具有重要意义。亲属不同的文化程度对病人的SANS和M-SDS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影响的二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具有不同家庭关系的855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两年随访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关系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无明显关系,家庭关系一般者,社会功能相对较好。提示家庭关系并非是影响精神分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单元,由病人、家属、护师共同参与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住院期间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随访调查,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对855例精神分裂症患病程与复发恶化影响的2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病程与复发恶化率无直接关系,BPRS评分10年以内病程阳性症状波动大,SANS评分20年以上病程阴性症状较突出,M-SDSS评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崔榕  郑刚  龚传鹏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7):783-784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掌握相关知识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进行为期持1年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并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症知识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和干预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年的系统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研究组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掌握、如何与患者相处、如何对待患者的病态和异常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而对照组主要照料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紧张,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掌握精神卫生知识,学会必要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从而减轻负担,改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达到预防和减少复发,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社会康复的目的.方法 本文采用设置对照组的研究方法,对本院2002-2004年有复发倾向的20例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将同期住院有复发倾向的1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病人的院外维持时间进行记录.结果实施心理护理一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维持时间明显延长,长于对照组,亦长于实施心理护理前.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巩固疗效、预防和减少复发,促进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丽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81-48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62例与研究组同期住院而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干预及应激事件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家庭经济、家族史、起病形式、病程、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应激事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年龄小、有阳性家族史、慢性起病、家庭贫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更多预防复发关注,以及加强出院后健康教育与家庭干预,保证药物维持治疗及正确应对生活事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掌握相关知识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对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照料者进行为期持1年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并采用自制精神分裂症知识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和干预结束时进行评定. 结果经过1年的系统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研究组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掌握、如何与患者相处、如何对待患者的病态和异常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均有显著提高和改善.而对照组主要照料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无显著变化.结论对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家属的心理紧张,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掌握精神卫生知识,学会必要的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从而减轻负担,改善家庭氛围,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62例与研究组同期住院而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干预及应激事件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家庭经济、家族史、起病形式、病程、治疗依从性、社会支持、应激事件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年龄小、有阳性家族史、慢性起病、家庭贫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更多预防复发关注,以及加强出院后健康教育与家庭干预,保证药物维持治疗及正确应对生活事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达到预防和减少复发.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社会康复的目的.方法:本文采用设置对照组的研究方法,对本院2002—2004年有复发倾向的20例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将同期住院有复发倾向的1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病人的院外维持时间进行记录。结果:实施心理护理一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外维持时间明显明显延长,长于对照组,亦长于实施心理护理前。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的巩固疗效、预防和减少复发.促进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30-283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及个别心理社会家庭方面的干预,同时合并药物维持治疗。在研究开始后的3个月、1年、2年末,对两组患者分别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束时统计两组的复发例数。结果:此两组DAS和PANSS评分3个月时无统计学意义,1年末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内复发病例,干预组12例,对照组34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社会及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好转、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复发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丹  赵景华  勾亚娜 《吉林医学》2011,(10):2056-2056
<正>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率很高,患者出院后即使维持治疗,1年内也有40%的复发率。我国约有9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在家庭中,而调查表明,较多患者的家属因缺少有关知识,难以提供较好的照顾和康复环境,且家属本身也常有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