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0):3247-3248
目的:观察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成3组(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6例,实验组30例),3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91%利多卡因+0.17%布比卡因22mL。对照1组行单纯颈丛神经阻滞,对照2组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15mL,再行颈深丛神经阻滞7mL。通过对患者行线性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评估,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满意,优于两组对照组。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428例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依据单纯肌间沟臂丛与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分为肌间沟组、肌间沟加颈浅丛组即复合组;肌间沟组198例,复合组230例;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复合组225例达到完全无痛,3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2例失败优良率〉99%,肌间沟组8例无痛,189例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1例失败,优良率〉99%。结论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独肌间沟臂丛阻滞,是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颈丛神经阻滞;Ⅱ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Ⅲ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对各组切皮、剥离骨膜、复位固定、缝皮分别进行VAS评分,记录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切皮、缝皮评分显著低于剥离骨膜、复位固定时;Ⅱ组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显著低于切皮、缝皮时;Ⅲ组切皮、缝皮评分与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剥离骨膜、复位固定评分与Ⅱ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使用镇痛药或加局麻的例数低于Ⅰ、Ⅱ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区域的皮肤由颈浅丛神经支配,锁骨及其附着组织主要由臂丛神经支配,亦有部分颈丛神经参与。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是锁骨骨折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单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对57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在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中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及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行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为对照组(n=30),I/组为实验组(n=30)。I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请手术医师评估阻滞效果,以及监测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定麻醉效果。结果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有明显上升(P〈0.05)。II组的SBP和HR在切皮时及骨折复位时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臂丛复合颈浅丛阻滞用于肩锁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90例采用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结论: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部断指行再植手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同单纯实施肌间沟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0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组(30例)实施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的感觉阻滞情况及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4±1.36min,明显短于A组(3.82±1.91min)和B组(5.25±1.52min)(P<0.05)。C组麻醉效果为100%,明显优于A组的90.0%和B组的93.3%(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实施阻滞,阻滞和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呈增加趋势。而对该种手术采用的麻醉方法较多。近 2年来 ,作者对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并与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择锁骨骨折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人 6 0例 ,年龄 2 1~ 6 3岁 ,体重 4 0~10 0kg ,手术前无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或严重肝肾疾病 ,ASAⅠ~Ⅱ级 ,采用随机双盲法 ,将病人分成三组 ,每组 2 0例。Ⅰ组为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 ;Ⅱ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A组38例采用传统异感法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38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VAS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组麻醉效果优秀率高于A组(P0.05)。B组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单切面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以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麻醉方法的选择时 ,肩部手术一般选用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 ,锁骨手术选用颈丛神经阻滞 (单侧颈丛深、浅神经 ) ,但由于肩部及锁骨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神经支配 ,临床中仍有些病例阻滞不完善 ,术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或疼痛。作者自1996~2000年应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的方法用于肩部及锁骨手术共36例 ,均获得良好麻醉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ASAⅠ~Ⅱ级病人 ,男28例 ,女8例。年龄17~65岁。手术种类包括锁骨骨折20例 ,肩关节手术7例 ,肱骨上段手术9例。麻醉维持时间在4~8h。1.2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用于用于肩锁部位手的效果、及对心血管糸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疾患,择期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单用肌间沟阻滞,B组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较单用肌间沟臂丛效果满意,并无明显增加并发症。不过两组有造成膈神经阻滞可能,造成通气不足,对呼吸功能不全应慎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在肩锁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118例行肩锁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颈丛麻醉,B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组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三组用药配伍相同,进行比较。结果C组与A、B两组比较,镇痛效果好,局麻药及辅助用药量少,并发症少。结论颈深丛加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肩锁部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管世淮 《临床医学》2009,29(9):99-10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时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法,能为患者手术或镇痛等提供良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本手术切口位置高,部分(由第4颈椎)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欠完善,不能满足术中需求。作者通过对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与单纯斜角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复合神经阻滞效果明显提高,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颈丛复合臂丛麻醉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以往单用颈丛阻滞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不完善,必需辅助用杜非合剂、氟芬、甚至氯胺酮异丙酚混合液等才能完成手术,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大,对病人的生理扰乱大,甚至药物的毒副作用反应。近年来我院在48例锁骨骨折手术中,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颈深浅一次注药,加三指定位肌间沟法联合麻醉完成手术,因操作简单易行,术中病人安全,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浅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为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组。记录阻滞后30min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者达到90.0%,而对照组仅为16.7%(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60例行肩锁部骨折手术患者,无明显麻醉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施行改良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两组手术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麻醉并发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改良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部骨折手术,定位准确,顺左手食指指甲进针,以指甲为引导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ASAⅠ~Ⅱ级,颈肩部外观无畸形,无患肢感觉异常,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年龄18~68岁,体质量45~75kg.随机分为二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组(N组),每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20 mL.组间观察比较腋神经、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神经分支起效时间比较,U组明显短于N组(P<0.01).注药30min后,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U组明显优于N组(P<0.05).U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N组(100%vs.87.5%,P<0.05).N组失败5例,其中2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U组为(378±151)min,N组为(365±163)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出现5例误穿血管.结论 与神经刺激器比较,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急诊上肢手术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75例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3组,每组25例。Ⅰ组患者采用0.4%罗哌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患者采用0.4%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10mg的混合液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Ⅲ组患者先采用0.4%罗哌卡因25mL肌间沟注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然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辅助麻醉。观察3组患者麻醉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和头昏、呼吸抑制、尿潴留、瘙痒)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麻醉后SBP、DBP、MBP、HR、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Ⅰ、Ⅲ2组(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瘙痒及呼吸抑制。Ⅲ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头昏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2组(P〈0.05或P〈0.01)。结论采用0.4%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10mg的混合液25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明显增强臂丛神经感觉阻滞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少,呼吸循环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