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19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对照组和MSC治疗组。MSC移植前应用BrdU标记 ,再灌注 1d后经同侧颈内动脉注射MSC(1× 10 6) ,对照组则注射PBS。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每天应用爬杆法评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 2h再灌注 2、4、6和 8d取脑组织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bFGF的表达 ,RT PCR技术观察bFGFmRNA的表达。结果 :MSC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和对照组 (P <0 0 5 )。MSC治疗组缺血侧缺血周边区脑组织中观察到BrdU与bFGF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 ,脑组织中bFGFmRNA的表达也高于其他 3组 (P <0 0 1)。结论 :经颈外动脉给予的MSC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 ;bFGF表达升高 ,可能是MSC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MCAO组)24只、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组)24只,MCAO组和LIP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3d、7d、14d、21d组,每组6只。于各相应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LIP组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MCAO组减低(P0.05);MCAO组各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LIP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MCAO组(P0.05),且LIP组BrdU的高峰值(14d)较MCAO组(7d)延长(P0.05)。结论反复短暂的无创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可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氮嗪对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P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二氮嗪组(DP组).阻断和松开左冠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3次循环诱导预适应.DP组在缺血前缓慢静脉注射二氮嗪3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算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取缺血区心肌行TUNEL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DP组和IP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01).凋亡细胞百分数DP组(34±5)%和IP组(32±6)%较IR组(56±8)%显著减少(P<0.001).和IR组相比,bcl-2表达在IP组和DP组明显升高(P均<0.01),bax基因表达在IP组和DP组则明显降低(P均<0.001).结论二氮嗪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来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对高血糖条件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拜阿司匹灵组,两组均建立高血糖模型及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的表达。结果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相比较:拜阿司匹灵组对照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减少,空泡化改变减轻,组织间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减小(P均<0.05);缺血区表达bcl-2表达增加(P均<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拜阿司匹灵能减轻高血糖条件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损伤脑区bcl-2表达上调,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55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25)、IGF-2治疗组(n=25),按再灌注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6 h组、12 h组、1 d组、3 d组、7 d组);脑缺血1 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大脑皮层S100B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 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05).结论 IGF-2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增多,S100B蛋白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是IGF-2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P53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的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通即刻至72 h脑组织P53基因的表达与凋亡细胞的分布及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 h及再灌注即刻可见P53的表达和凋亡细胞,P5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高峰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凋亡细胞数高峰在再灌注24~48 h.bFGF组与缺血组相比,6~48 h各时间点P53表达减弱,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P5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外源性bFGF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合格的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分别对4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bcl-2、Bax及bcl-2/Bax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无论在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都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梗死体积的百分比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凋亡细胞数较低剂量组的大鼠降低显著(P0.05);4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bcl-2、Bax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低剂量组大鼠bcl-2、bcl-2/Bax高于模型组大鼠而Bax低于模型组大鼠,高剂量组大鼠bcl-2、bcl-2/Bax高于模型组大鼠,而Bax低于模型组大鼠,且bcl-2/Bax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银杏叶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bcl-2的表达,降低Bax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对于bcl-2和Bax表达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果酸不同剂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中剂量组(40 mg/kg)、高剂量组(80 mg/kg),每组20只再灌注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24 h后行盲法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检测脑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及caspase-3、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降低,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熊果酸各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呈不同程度好转,中、高剂量组AI降低(P0.05或P0.01);熊果酸中、高剂量组脑组织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caspase-3、NF-κB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熊果酸中、高剂量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起到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Wnt1、Wnt3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相关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80只1月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3、7、14、21、28 d组,通过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h再通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甘(BrdU)检测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规律及通过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信号分子Wnt1 、Wnt3a的表达变化.结果 BrdU检测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 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P<0.01),缺血再灌注后7d达高峰(P<0.01),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缺血再灌注后28 d,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正常水平(P>0.05).原位杂交法结果显示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均无明显Wnt1、Wnt3a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各组均可见Wnt1、Wnt3a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d表达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减少至正常水平.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Wnt1、Wnt3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发内源性NSCs的增殖.当Wnt/β-catenin途径被激活时,Wnt1、Wnt3a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化瘀组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2 d、4 d、7 d、14 d、21 d五个时间点巢蛋白(Nestin)及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热化瘀组大鼠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Nestin和BrdU阳性表达分别于再灌注7 d和14 d达高峰(P<0.05),以后表达逐渐减弱;清热化瘀组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大鼠缺血半暗带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损伤可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清热化瘀方可以促进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适应不同模式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线粒体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R/I)组、后适应逆向模式(R-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30/10 s,25/15 s,15/25 s,10/30 s)组、后适应标准模式(S-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为20/20 s x 4)组和后适应渐进模式(G-Post,后适应处理方案短暂再灌注/缺血时间为10/30 s,15/25 s,25/15 s,30/10 B)组,共5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和缺血后适应模型.再灌注6 h后每组取4只处死,取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B细胞淋巴瘤/自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抗原(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色素C(Cyt-c)在胞浆中的表达.各组其余大鼠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液动力学,抽血测心肌酶,取心脏进行TUNEL凋亡检测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 三种后适应处理方案Bax、Cyt-c、Caspase-9、凋亡指数、心肌酶释放均显著低于R/I组(P均<0.05),同时三种后处理方案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R/I组(P均<0.05),其中G-Post组最为明显,其次是S-Post组,R-Post组最不明显.G-Post组同S-Post组比较,Bax(0.35±0.10比0.50±0.02,P<0.05)、Cyt-c(O.66±0.16比1.68±0.22,P<0.05)、Caspase-9(0.61±0.17比1.66±0.55,P<0.05)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心肌酶释放水平低[CK:(251.00±45.16)U/L比(388.56±75.01)U/L,P<0.05;CK-MB:(146.00±60.12)U/L比(291.16±52.41)U/L,P<0.05],凋亡指数小[(4.32 ±1.16)%比(8.58 ±1.12)%,P<0.05].同时Bcl-2表达水平高于S-Post组(2.00 ±0.34比1.40±0.18,P<0.05).在以上指标中渐进模式均显著优于逆向模式.结论 后适应渐进模式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较标准模式显著,线粒体途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C(Vc)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培养,移植到脑梗死大鼠体内后,在脑内的存活情况。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按培养液中加入的不同因子分为4组:对照组、Vc组(50μg/m1)、bFGF组(1μg/L)以及Vc+bFGF组(50μg/ml Vc和1μg/L bFGF),在体外对BMSCs进行培养并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T丁比色法分别于培养第1、2、3、5和7天,测定细胞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96h后的细胞周期。②采用线栓法制备20只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10只)和对照BMSCs移植组(10只)。将相应组别的BMSCs细胞移植人脑梗死24h后的大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第1、2和3周,制备大鼠脑组织切片并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形态学观察显示,Vc+bFGF组的BMSCs增殖最快,对照组则相对缓慢。②各组细胞的A值于培养第2天开始增加,Vc组和bFGF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F=728.52和F=197.18,P〈0.05),Vc+bFGF组在第5天达到高峰(F=1771.32,P〈0.05),第7天均有所下降。第2天起,bFGF组、Vc组与bFGF+Vc组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起,Vc+bFGF组高于Vc组与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c组、bFGF组与Vc+bFGF组细胞处于增殖期(s+G2+M期)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MSCs移植后第2周,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第3周两组阳性细胞计数均有下降,但前者仍较后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周围。结论Vc与bFGF均可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二者联用较单用其一的效果更好;脑梗死大鼠移植增殖培养后的BMSCs,其在脑组织中的成活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深低温低流量(deep hypothermic low flow, DHLF)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5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5 mg/kg 组、尼可地尔1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组、尼可地尔20 mg/kg +LY294002组以及 LY294002组,每组15只。建立 DHLF 模型,在再灌注24 h后取小鼠脑组织进行 HE和 TUNEL 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凋亡,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总 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 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结果 HE 病理学染色显示,尼可地尔组皮质神经元损伤减轻,胞膜凹陷、胞核固缩、浓染、核仁模糊不清等现象明显减少,神经元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TUNEL 染色显示,各剂量尼可地尔组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均<0.05)。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尼可地尔组 p-Akt 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均<0.05),而Bax 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 均<0.05)。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后,脑皮质神经元病理学损伤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凋亡指数和p-Akt、Bcl-2和 Bax 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可地尔对 DHLF 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PI3K/Akt 信号通路进而调控下游蛋白 Bcl-2和 Bax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组,不阻断右肺门)、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右肺门30 min再灌注2 h),EGb761组(术前给予EGb761腹腔注射)、锌原卟啉组(Znppix组,术前给予EGb761及术中给予HO-1抑制剂Znppix干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HO-1蛋白、磷酸化JNK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EGb761组HO-1表达灰度比值较I/R组与Sham组均升高(3.257±0.432 vs 1.329±0.310、0.187±0.101,P<0.05).磷酸化JNK1、磷酸化JNK2、Bcl-2蛋白表达灰度比值与细胞凋亡指数在I/R组、EGb761组、Znppix组分别为1.897±0.354、1.674±0.273、0.420±0.093与(14.91±0.49)%,0.681±0.131、0.715±0.116、1.384±0.190与(7.48±0.72)%,1.031±0.201、0.965±0.167、0.621±0.114与(9.01 =0.65)%.与I/R组比较,EGb761组磷酸化JNK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值均<0.05).与EGb761组比较,Znppix组磷酸化JNK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值均<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诱导HO-1表达,进一步通过抑制JNK蛋白激酶活性及促进Bcl-2表达而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体重180~220 g.链脲佐菌素联合尼克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成模大鼠随机分成6组(各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组(RSV组)、缺血后处理组(Post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RSV+Post组)、瑞舒伐他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LY294002组[RSV+Post+LY294002组,于再灌注前15 min经颈外静脉给予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均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min处理.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p-eNOS)及总eNOS蛋白(t-eNOS)的表达.结果 RSV+Post组eNOS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2±0.013比0.079±0.004,P<0.01),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显著轻于对照组(1.15±0.32比3.51±0.32,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33±2)%比(75±2)%,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最后一次注射后2 h处死。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rdU阳性及凋亡细胞。结果脑梗死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及梗死灶边缘BrdU阳性细胞迅速增多(P<0.05)。移植BMSCs后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加更趋明显。同时,BMSCs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康复,缺血边缘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伴梗死体积缩小。结论BMSCs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63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I/R+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0.5μg,200μl),假手术+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每24小时重复给药1次。在实现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24h、72h和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I/R组和I/R+CART组脑梗死体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突触超微结构变化,并对突触形态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灌注72h皮质梗死周围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造模后24、72h和7d皮质切片中突触数量明显减少[3.37±0.38)个/μm~2比(7.04±0.55)个/μm~2,(2.89±0.22)个/μm~2比(6.89±0.04)个/μm~2,(3.25±0.18)个/μm~2比(6.78±0.42)个/μm~2;均P0.05],PSD密度明显下降[24.4±2.8)nm比(47.3±6.1)nm,(23.8±3.7)nm比(46.5±7.5)nm,(24.6±2.2)nm比(48.1±5.1)nm:均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25.2±2.1)nm比(21.5±1.6)nm、(25.2±1.4)nm比(21.3±1.0)nm,(23.7±2.6)nm比(21.6±1.6)nm;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PSD-9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2)与I/R组比较,I/R+CART组小鼠I/R后24、72h和7d脑梗死体积缩小[分别为(29.0±1.9)%比(36.3±1.4)%,(38.1±1.4)%比(47.6±2.7)%,(36.0±2.8)%比(42.5±2.0)%;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突触数量[4.32±0.35)个/μm~2]明显增多(P0.05),PSD-9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再灌注后24、72 h和7d各时间点PSD密度[分别为(33.8±3.4)、(34.2±4.6)、(38.2±4.0)nm]增厚(均P0.05);而各时间点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RT可缩小I/R小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损伤后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8.
薛凯凯  杨玲  陈海明 《心脏杂志》2019,31(3):302-305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术病患,随机分成4组(n = 20);对照组(C组), 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联合远隔缺血预处理组(DR组);R组于麻醉诱导后行上肢缺血预处理,D组将盐酸右美托咪定以1 μg/kg负荷剂量泵注10 min后以0.41 μg/ (kg·h)注入至手术结束,DR组联合应用D组和R组两种方法;测主动脉阻断前(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和结束手术后(T2)血浆肌钙蛋白I(cTnI)浓度。检测T0和T1 时Bcl-2和Bax蛋白含量及计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 结果 T1和T2时,与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cTnI均降低(P<0.05)。与阻断主动脉前相比,体外循环结束后4组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值含量和AI均升高,Bcl-2/Bax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R组和DR组Bcl-2、Bcl-2/Bax均增高,Bax和AI降低(P<0.05);与R组、D组比较,DR组Bcl-2、Bcl-2/Bax升高,Bax和AI降低(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远隔缺血预处理均能减轻MI/RI,二者联合作用优于单独使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时兔心肌组织和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水平的变化,研究外源性TFPI-1对无复流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TF激活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及TFPI-1抑制途径在无复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回旋支120 min,再灌注60 min)、缺血再灌注TFPI-1组(TFPI-1组,再灌注时rTFPI-1 100 ng/kg静脉注射,1ng·kg~(-1)·min~(-1)静脉滴注)、缺血组(结扎回旋支180 min)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用硫磺素S和Evan's蓝活体染色区分无复流区和缺血区.无复流严重程度用无复流面积/缺血面积表示.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无复流区、缺血区及正常区心肌组织TF和TFPI-1 mRNA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开胸前、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及结扎120 min、再灌注10和60 min血浆TF和TFPI-1水平.结果 开胸前、冠状动脉结扎前即刻及结扎120 min,各组血浆TF、TFPI-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0和60 min时,IR组血浆TF水平均显著高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10min:(20.7±4.1)pg/ml比(13.9±2.2)pg/ml(P<0.001),(20.7±4.1)pg/ml比(13.2±2.6)pg/ml(P<0.001);60 min:(15.8±2.6)pg/ml比(13.5±1.6)pg/ml(P<0.05),(15.8±2.6)pg/ml比(12.1±0.7)Pg/ml(P<0.001)].再灌注10 min时,IR组血浆TFPI-1水平较缺血组及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P>0.05);60 min时,血浆TFPI-1水平[(9.7±1.6)ng/ml]反而显著低于缺血组[(11.6±1.6)ng/ml,P<0.05]及假手术组[(10.1±1.3)ng/ml,P<0.01].IR组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缺血组及假手术组(P<0.05或P<0.001);TFPI-1 mRNA表达较缺血组无明显变化(P>0.05).TFPI-1组无复流严重程度明显低于IR组(0.39±0.11比0.54±0.06,P<0.01).结论 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转录水平及再灌注过程中TF血浆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上调;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TFPI-1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再灌注过程中血浆蛋白水平反而相对降低;外源性rTFPI-1可以减轻无复流严重程度.TF激活的外源凝血途径在无复流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癀片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和胰腺组织Bcl-2、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只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P组和新癀片治疗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1 ml/kg体重方法制备AP模型.治疗组于制模后30 min按480 mg/kg体重的剂量予新癀片水溶液灌胃.术后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Bcl-2、c-Myc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12 h点的血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凋亡指数、胰腺组织Bcl-2和c-My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927±186)U/L、0、0.59±0.12、0.406±0.112、0.185±0.046;AP组分别为(5611±473)U/L、2.65±0.56、3.80±0.91、0.282±0.082、0.339±0.076;治疗组分别为(4572±400)U/L、2.40±0.75、7.15±0.86、0.220±0.068、0.302±0.090.AP组和治疗组的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凋亡指数、c-Myc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AP组比较,治疗组的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胰腺组织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c-Myc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新癀片可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AP早期胰腺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