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痛风急性发作时四肢关节会突然疼痛难忍.以拇趾跖趾关节最为多见.膝关节及踝关节次之,多在半夜至凌晨之间发病。痛风患者的血液中尿酸过多,尿酸结晶会在关节、肾脏、心脏等部位沉积,引起这些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痛风性关节炎可以导致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中医把急性痛风归属于热痹范畴,从病因病机看,痛风主要是素体阳气偏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痛风     
痛风病(又称白虎历节病)分为两种:一种叫原发性痛风,另一种叫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见,原因多出于体内先天性缺乏某些生物化学酶,使细胞核里的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代谢(酶化)紊乱,而产生过多的尿酸。这些尿酸沉积在关节,损坏关节,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继发性痛风则多出于慢性肾病,使尿酸不能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而蓄积在体内,引起痛风病。  相似文献   

3.
痛风     
痛风病(又称白虎历节病)分为两种:一种叫原发性痛风,另一种叫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见,原因多出于体内先天性缺乏某些生物化学酶,使细胞核里的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代谢(酶化)紊乱,而产生过多的尿酸。这些尿酸沉积在关节,损坏关节,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继发性痛风则多出于慢性肾病,使尿酸不能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而蓄积在体内,引起痛风病。  相似文献   

4.
痛风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F0004-F0004
痛风病(又称白虎历节病)分为两种:一种叫原发性痛风,另一种叫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多见,原因多出于体内先天性缺乏某些生物化学酶,使细胞核里一种叫做“嘌吟”的物质代谢(酶化)紊乱,而产生过多的尿酸。这些尿酸沉积在关节,损坏关节,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继发性痛风则多出于慢性肾病,使尿酸不能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而蓄积在体内,引起痛风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痛风(gout)包括数种异常的临床表现,可以一种单独出现,也可以数种组合发生,①高尿酸血症[〉420μmol/L(7.0mg/dL)];⑦急性关节疼痛发作。典型的是单关节急性炎症,也有同时数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可累及多个关节;③痛风结节沉积于关节内或周围;④肾主质由于尿酸结晶沉积而引起尿酸性肾痛;⑤泌尿系统发生结石疼痛或肾脏损害。高尿酸血症易发生沉积而引起上述病变。故痛风的治疗原则包括:①减少尿酸形成;②增加尿酸排出;③关节炎发生时消炎止痛。代元朱震亭,《丹溪先生心法四、痛风》述:“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应包括痛风,亦包括其他种关节炎。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成志锋 《医学科普》2013,(12):48-48
误区1: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其实并非如此,只有血尿酸含量偏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引起关节滑膜发炎时,才导致痛风性关节炎。一般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会发生痛风。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物质的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炎性反应。故称痛风。痛风发病时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致使尿酸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都引起痛风,只有出现尿酸盐沉积形成关节炎症或肾病、肾结石等才称为痛风。痛风的症状表现多以关节、肌肉、肌腱、软骨等组织红肿热痛、发炎、变形、坏死及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及其他组织中,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好发于40岁左右中年男性。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临床上常见的多为原发性痛风。  相似文献   

10.
尿酸是嘌呤代谢产物,血尿酸过高就会发生痛风.发生痛风后,患者常表现拇趾关节疼痛、有痛风石、关节畸形和尿路结石等.  相似文献   

11.
<正>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的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及其他组织中,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好发于40岁左右中年男性。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临床上常见的多为原发性痛风。  相似文献   

12.
地龙定痛汤治疗痛风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风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临床所见一般为原发性痛风.此病常有家族史,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人体嘌呤来源于食物和体内合成,嘌呤最后分解成为尿酸.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时,便在关节、软骨、甚至肾脏等处沉积下来,形成结石,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本病的主要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大多固定发生在第一趾关节,常于夜间突然发作,由于疼痛剧烈,所以称为痛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的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有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时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和(或)痛风性肾病[1]。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男性患者炎症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经济发展,其发病率也快速增长。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因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尿酸过饱和而致尿酸沉积。痛风患者表现为发作性肌肉骨骼系统的炎症、肿胀和疼痛,是由于单钠尿酸盐(MSU)结晶在软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诱发的。痛风沉淀物可以出现在关节周围、关节内、软骨下,常表现为单关节受累。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尿酸浓度高就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是人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尿酸高很可能引起痛风病,痛风肯定会尿酸高。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因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以指、趾小关节见,日久可伴有痛风结石。车前子历来是利尿、排石的常用药物,可促进尿酸排泻,抑制和清除尿酸盐结晶,可以作为治疗痛风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尿酸盐结晶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确诊痛风患者和1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双能量CT表现。结果共30例痛风患者DECT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其中单关节受累17例,多关节受累13例,以指(趾)间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最明显;12例高血尿酸患者,DECT检查发现4例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具有简便、无创、快捷、灵敏、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作为痛风诊断、疗效评估及痛风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难治性痛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临床上,难治性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见,临床医师易忽视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痛风的患病率正在上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多与遗传有关,其原因多是参与尿酸代谢的酶有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增高或缺乏),我们每天食物中的尿酸组成部分嘌呤(肉类、动物内脏、鱼类、酒中含量高)不能被正常地代谢而生成多量尿酸,尿酸极易堆积在关节、组织末端而刺激组织疼痛,尿酸生成正常而排出不足,也可形成尿酸堆积。  相似文献   

20.
陈圣华  徐卫国  龚建程 《浙江医学》2014,(23):1955-1956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