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oyle等在合成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和双氯青霉素等耐酸、耐酶抗生素的同时,还合成了6-[3’甲基-5-’(邻硝基苯基)一异噁唑-4’-甲酰氨基]-青霉烷酸钠,其最低抑菌浓度比苯唑青霉素小,但未见药理、临床研究报道。 乙苯硝化制备对硝基乙苯时,有副产物邻硝基乙苯。本文拟利用邻硝基乙苯为原料先制得邻硝基苯甲酸,进一步酰化6-APA,合成6-[3’-甲基-5’-(邻硝基苯基)-异噁唑-4’-甲酰胺基]-青霉素钠,以供抑菌、药理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 青霉素G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催化剂,可用于由青霉素G到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由青霉素G到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霉烷酸(7-ADCA)的反应中。6-APA和7-ADCA在医药上是半合成抗菌素的两种重要中间体,利用它们可合成一系列新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青霉素G酰胺酶的酶活力直接影响着6-APA和7-ADCA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准确测定酶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分光光  相似文献   

3.
氟氯青霉素钠又称氟氯平,化学名为5-甲基-3-(2-氯-6-氟苯基)-4-异噁唑青霉素钠,结构式为:它是继临床上已应用的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钠、氯青霉素钠及双氯青霉素钠后的又一个新的耐青霉素酶的异噁唑类青霉素,与双氯青霉素钠同样的适用于某些对青霉素G具有耐药性或经一般抗菌素治疗无效的葡萄球菌感染。氟氯青霉素钠的优点是口服后血中游离的青霉素浓度要比双氯青霉素钠高一倍。因此认为,氟氯青霉素钠是异噁唑类青霉素中疗效很好的品种。本品在我厂已试制成功。兹将小试验的合成路线及工艺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在 6-APA的氨基上引入不同侧链,可获得高效、广谱、服用方便的各种半合成抗生素。目前6APA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法和固定化酶法。固定化酶法是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直接用于裂解青霉素G生成6-APA。1973年英、美、西欧等国已应用固定化酶生产6-APA。本研究以大孔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使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化。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大孔径、高比表面积、高交换率、耐磨性好等优点。本文报导初步研究结果。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Batchelor等(1959)分离和鉴定了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通过向6-APA结构上联接不同的侧链,促使半合成青霉素类的发展,导致以天然产物青霉素G或V脱酰基作用生产6-APA方法的研究。最早用来制造6-APA的直接发酵法(主要是在青霉素G或V发酵时不加侧链前体)很不成  相似文献   

6.
一种快速、简便的青霉素酰化酶活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可以水解青霉素的酰胺键产生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半合成抗菌素工业上常用的重要酶类,它的活性测定方法已有很多种,如羟胺法、对二甲胺基苯甲醛p-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PDAB)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各具特点,但或者比较繁复、或者不能用于粗抽提液及菌体活力的测定。1974年C Kutzbach和ERauenbusch  相似文献   

7.
引言由Sakaguchi等发现的“penicin”,后鉴定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从而揭开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新纪元。对6-APA的兴趣是在有机化学家致力于酰化此种分子取得成功,并获得象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具有更宽抗菌谱,且于口服时具有足够稳定性的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之后出现的。生产这些半合成青霉素所需关键中间体——6-APA是通过裂解青霉素C(PenG)或青霉素V(PenV)侧链后获得的。最初曾试图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是半合成抗菌素工业上的一种重要酶类,它可用于青霉素或重排酸(7-苯乙酰氨基-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裂解,以生产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或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也可用于缩合制取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其他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但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产生酰化酶的菌种,酶产量较低,因此我们开展菌种选育工作。以大肠杆菌B-EC-1及B-EC-2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UV)诱变二次累积处理,选育到1.236菌株,使酰化酶产量由原来的24.84单位/  相似文献   

9.
自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结构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已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抗菌素。例如,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的苯甲异噁唑青霉素(P_(12))、具有广谱特点的氨苄青霉素和对绿脓杆菌有效的羧苄青霉素等。几个半合成头孢菌素如先锋霉素Ⅰ(Cepbalothin)、先锋霉素Ⅱ(Cephaloridine)及头孢立新(Cephalexin)等,不仅具备广谱特性,而且还对耐青霉素的  相似文献   

10.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为青霉素的母核及半合成青霉素原料,文献报道其蛋白 结合物属次要抗原决定簇,与青霉素过敏反应有关,但关于其蛋白结合物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细胞制备6-氨基青霉烷酸(6-APA)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APA是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关键中间体,由于半合成新青霉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已取代了青霉素,使6-APA的需要量日益增长。目前制备  相似文献   

12.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重要原料,其工艺条件直接影响半合成青霉素质量和产量。酶法生产的6-APA水解液有二种提取方法:一种是离子交换法,另一种是沉淀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复杂,但收率高质量好。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指出,离子交换法提取6—APA,不论静态吸附或者是动态吸附,好像无法与沉淀法相比似  相似文献   

13.
下面介绍两种新的半合成青霉素,它们各有其特点和优点,反映出当前半合成抗菌素研究工作中的新成就,值得我们注意。一、毗节青霉素(pirbenioillin) 毗节青霉素,即:6一〔D一2一苯基一2一(N一4一毗陡基甲亚胺基氨基乙酚胺基)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发酵生产的青霉素G(Pen G)和青霉素V(Pen V)多半是用作生产β-内酰胺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6-APA)和7-氨基脱乙酰氧头孢烷酸(7-ADCA)的原料.有效、稳定的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开发,为合成具有不同抗菌性能的6-APA和7-ADCA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现6-APA年产量约7500t,为此需消耗10~30t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相似文献   

15.
浅析国内抗生素中间体市场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抗生素医药中间体概况 青霉素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抗生素,也是目前主要的抗生素之一,这是因为青霉素本身不仅是临床上主要的抗生素之一,而且也是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原料。虽然发达的国家多用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代替天然青霉素,但由于青霉素毒性低、价格便宜,发展中国家仍然把青霉素作为抗感染的首选药物。青霉素不仅可以直接裂解成6-APA.而且还可以合成7~ACDA(3-脱乙酰氧-7-氨基头孢烯酸)。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目前商品化抗生素大约有150个,尽管人们已经知道许多重要抗生素的化学合成途径,但是并未采用化学合成方法来制备(结构简单的氯霉素和杀细胞素除外)。这是因为生物合成的那些化合物结构复杂,需多步化学合成反应,太不经济。关于半合成新青霉素迅猛发展也并非起始于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化学合成途径的发现,而是不久发现产黄青霉菌在特定发酵条件下分泌6-APA,由6-APA再转化成各种新青霉素。大规模地化学合成抗生素类事实上是  相似文献   

17.
苯甲异恶唑青霉素(OX)、邻氯苯甲异(?)唑青霉素(CX)、双氯苯甲异(?)唑青霉素(DX)和2,6-氟氯苯甲异(?)唑青霉素(FX)是目前临床用于化疗的半合成异(?)唑基青霉素的同系物(如图1)。已知这些青霉素对革蓝氏阳性细菌,包括耐青霉素G的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这些药物对酸稳定,适量口服可经胃肠道有效吸收。除了这些药物的化学和生理化学特性而外,迄今已积累了关于它们的生物药物特性的资料,尤其是药代动力学行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40年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感染症中的位置已被确定,现在它们所占费用是抗生素费用16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目前使用的约60个β-内酰胺抗生素是由6-氨基青霉烷酸(6-APA)或7-氨基头孢烷酸(7-ACA),经氨基酸化制备得到。由于6-APA和7-ACA的可用性,酰化工艺的简单性,以及抗菌性能可变性导致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 6-取代青霉素 Beecham对青霉素的兴趣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广泛使用的羟氨苄青霉素和替卡西林是该公司的实验室在1957年6-APA分离后首次制成的。1970年该公司决定了从x替  相似文献   

19.
<正> 复方喘咳消胶囊是由喘咳消、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氨嘧啶、盐酸双氧异丙嗪等药物组成。本品经药理、毒理研究证明,具有较强的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作用,而且毒付作用较小,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慢性气管炎药物。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methoxazole为3-(对氨基苯磺酰胺基)-5-甲基异噁唑。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为2.4一二氨基-5-(3、4、5-三甲氧基苄基)嘧啶。盐酸双氧异丙嗪Dioxopromethazini Hyd-rochlorcde为10-(2一二甲氨基—异丙基)吩噻嗪-5.5—二甲氧的盐酸盐。  相似文献   

20.
陈炜 《药学学报》1962,9(7):439-452
自从青霉素G广泛应用于临床后,由于疗效較佳,作用迅速,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从而开展了新型青霉素的研究。迄今,已发現了許多种新的青霉素族抗菌素,較重要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O,青霉素V,共霉素N,青霉素BRL-152,PA-248,青霉素BRL-1241,青霉素BRL-1341,对氨基青霉素及3,5二取代4-异中噁唑基青霉素等。它們的化学結构式及抑菌力如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