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是2000年暴发人间鼠疫流行后才确认的鼠疫疫源省,2001—2003年每年均有人间和鼠间鼠疫疫情发生。由于鼠疫是贵州的新发传染病,疫源地区的广大群众普遍缺乏鼠疫防治、疫情“三报”和科学灭鼠等相关知识,以致不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疑似鼠疫疫情,疫源地灭鼠效果亦较差。为了帮助群众知晓鼠疫防治相关知识,达到控制鼠间鼠疫流行和减少人间鼠疫的目的,我们于2003年8月-2006年8月在兴义、安龙两市(县)的7个疫源乡镇组织实施了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干预项目。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敌鼠钠盐、溴敌隆在西林县鼠疫疫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敌鼠钠盐和溴敌隆在西林县鼠疫疫源地的灭鼠效果。方法:对2001至2004年西林县在鼠疫疫区处理及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中的现场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敌鼠钠盐的灭鼠效果明显好于溴敌隆。结论:敌鼠钠盐仍是广西家鼠鼠疫疫源地中的首选灭鼠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粱河县2001年人间鼠疫发生的原因,供今后防制工作参考。方法 对病区、鼠疫流行史、鼠疫防制、监测结果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梁河县在1955年鼠疫疫情控制后,经历了鼠间鼠疫由微弱流行到多点爆发流行的过程,2001年发生鼠间鼠疫疫点21个,并发生人间鼠疫1例。结论 人间鼠疫的发生是动物鼠疫流行的必然结果,发生原因是鼠疫周期性流行和防治措施不落实。目前梁河县鼠疫疫情态势十分严峻,必须坚持不懈地防治,才能有效控制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间鼠疫流行动态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21年来人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我省鼠疫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1986-2006年,云南省有51个县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其中29个县发生人间鼠疫流行,确诊鼠疫患者507例,死亡2例,主要传染源为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传播途径为鼠→蚤→人;流行季节为7-11月,高峰期为9月;流行多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县城及农村集镇;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病型均为腺型。结论加强鼠疫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培训、加强鼠疫监测和疫情三报,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动物鼠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灭鼠、灭蚤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为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常见野栖鼠类 ,在我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可以见到三者共存区域。为了研究其种间关系 ,从 1991年开始连续观察夜行鼠种类和密度变化 ,并开展了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生存空间的占据 ;种间斗争更为明显地表现在夜行鼠之间 ,以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的竞争力最强 ;生态环境的改变在种群斗争中能够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灭鼠后鼠密度的回升与灭鼠效果有直接关系 ,生态灭鼠才是根本的灭鼠方法 ;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型农业的进一步推广实施 ,可以使长爪沙鼠被其它鼠类取代 ,对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临沧县城一带,于1992年7~10月先后发生鼠间和人间鼠疫暴发流行。确诊鼠疫患者11人、隐性感染1人。从人、鼠、蚤共分离鼠疫菌66株。据鼠疫苗的质粒图谱特征和流行病学调查推测,鼠疫是由澜沧一带疫区经交通工具传入。  相似文献   

7.
庞秀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21-922
<正>动物鼠疫是人间鼠疫发生的根源,及时处理好动物鼠疫疫区,可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所以对疫鼠、疫蚤及血清学阳性判定的现流行疫区均要应重视,进行疫区处理工作,彻底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防止人间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十分猖獗,为控制其流行态势,从2001 年起在全省开展鼠疫防治联防工作。4 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灭鼠、灭蚤及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使人间鼠疫病例数从开展联防前的122例/年下降为0例;鼠间疫点从开展联防前的140 个/年下降为13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杀它仗灭黄胸鼠及其控制鼠疫流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杀它仗毒饵对黄胸鼠的杀灭效果与控制家鼠鼠疫流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灭鼠试验方法,以灭鼠前后鼠夹密度的变化计算灭鼠效果;以大面积推广运用前后的鼠疫疫情变化评价控制疫情的效果。结果黄胸鼠摄食系数1.1,现场平均摄食率27.35%,实验室毒杀率100%,一次性投饵法灭鼠效果73.47%,回合式投饵法灭鼠效果96.41%;推广使用杀它仗灭鼠后全州鼠疫疫情得到稳定控制。结论杀它仗毒饵使用方便、安全、适口性好,在鼠疫疫区灭鼠效果理想,大面积推广运用后控制鼠疫流行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月牙湖乡马兰花基地鼠疫动物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对 鼠疫动物病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灭鼠。结果:鼠密度由灭前6.87只/ hm2下降为0.27只/hm2,灭效为96.07%,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得到了控制。结论:此次鼠疫动物病处理措施及时有 效,达到了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目的。但这次鼠疫动物病流行与内蒙古的鄂托克前旗毗邻,个别地段鼠密度还可 能未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此年还有鼠疫动物病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赵严  石杲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1):860-860
<正>鼠疫防治是我区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多年来, 经过全区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我区的鼠疫防治工 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黄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 准内,避免了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的发生。但是大 量事实表明,一旦放松灭鼠和鼠疫监测工作,鼠密度 就会迅速增高,就有可能造成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为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和控制鼠疫的流行,建立乡级 人间鼠疫监测站非常必要,故我们在城郊乡及红庙 子镇建立了人间鼠疫监测站,并发挥了他们的积极 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99-2002年宁夏区域阿拉善黄鼠疫源地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汇总近年来阿拉善黄鼠鼠疫监测资料,分析鼠疫流行趋势及对策。方法 按照《鼠疫监测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实施监测。结果 近4年来宁夏固原地区黄鼠密度达1.76只/公顷;黄鼠体蚤指数为1.92匹/只,染蚤率为56.12%;共从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材料20份,阳性率为0.11%,Fl间接血凝滴度1:20—1:2560。结论 近年来局部地区存在有鼠间鼠疫散在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监测为主,应结合疫区的宣传教育、灭鼠防病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鼠疫流行态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面积大、分布广,一些历史疫区重新复燃,新的疫区又发现。近年来,鼠间鼠疫发生非常活跃,并常有波及人类事件的发生,给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本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西部地区鼠疫流行的现状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鼠类是动物鼠疫的宿主动物之一,也是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蚤类则是鼠疫传播的媒介,显然,要防治人间鼠疫,必须灭鼠灭蚤,而灭鼠是最根本的措施。湛江机场自1988年以来,鼠密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为更好地做好鼠疫的防治和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88年~1996年湛江机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机场概况 湛江机场地处雷州半岛,位于N20°11′,E110°24′3″,即在湛江市霞山西北部,距离霞  相似文献   

15.
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特征,探讨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01年鼠疫流行期间对一、二和三类疫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密度调查,采用粘蚤纸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对捕获的鼠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一类区黄胸鼠密度为5.73%,高于二、三类区的4.B7%和4.77%;二类区的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14,明显低于一、三类区的0.98和0.93;一类区的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6,明显高于二、三类区的0.0054和0。结论家鼠鼠疫疫区黄胸鼠和印鼠客蚤占总数的70%以上,当室内黄胸鼠密度大于5%及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等三项指标同时成立是鼠疫流行前期的预兆。  相似文献   

16.
张涛  李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61-1363
通过对鼠疫自然疫源地采取干预性措施,减少动物间鼠疫的频发次数及波及范围,最大限度地减轻鼠疫对人类的威胁。首先是干预性灭鼠与灭蚤措施,切断动物间鼠疫传播链(鼠-蚤-鼠),降低鼠密度,使鼠与鼠、鼠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机会减少,消弱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强度;其二是改变疫源地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状态,使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以达到生态学干预的目的;其三是通过对鼠疫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接种与宣传教育工作减轻鼠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001年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媒介蚤的特征,探讨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鼠疫流行期间对一二三类疫区采用笼捕法进行鼠体蚤调查;采用粘蚤纸法进行地面游离蚤调查,对捕获的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黄胸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5.75%,一、三类区明显高于二类区;二类区的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为0.14,明显低于一、三类区的0.98和0.93;一类区的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6,明显高于二、三类区的0.0054和0。结论:家鼠鼠疫疫区黄胸鼠和印鼠客蚤占总数的70%以上,室内黄胸鼠密度大于5%及黄胸鼠体印鼠客蚤指数大于1三项指标同时成立是鼠疫流行前期的预兆。  相似文献   

18.
元江县鼠疫流行区鼠类及鼠蚤调查及防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2年3~4月,对云南省元江县鼠疫流行区的鼠及鼠蚤进行了调查和防制。共获得鼠213只,隶属3属5种;蚤294只,隶属2属2种。用0.05%敌鼠钠盐毒谷饱和投饵,取得了96%的灭鼠效果,即时控制了疫情,说明在鼠疫疫区紧急处理时灭鼠应首选慢性杀鼠剂。用0.05%溴氰菊酯和5%滴滴涕加0.5%敌敌畏混合剂,分别于灭鼠前后对地面作滞留喷洒,灭蚤率为93%;而只用5%滴滴涕加0.5%敌敌畏在灭鼠前喷洒一次,灭蚤率仅达74%,笔者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91-2005年宁夏鼠疫监测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宁夏1991-2005年鼠疫监测资料及宁夏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鼠疫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5年来我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和长爪沙鼠疫源地主要宿主密度呈上升的趋势,阿拉善黄鼠平均鼠密度为0.74-1.76只/公顷,长爪沙鼠平均鼠密度为0.10-5.90只/公顷;黄鼠疫源地平均染蚤率在38.01%-59.00%之间,蚤指数在0.95-2.36之间,处于较高的水平;疫源地有6年次存在鼠间鼠疫明显流行,沙鼠疫源地有3年次发生动物鼠疫猛烈流行;我区动物鼠疫活跃流行与鼠密度增高有密切关系。结论宁夏动物鼠疫将继续间断流行。为预防控制人类鼠疫,仍应坚持以鼠疫监测、灭鼠灭蚤、宣传教育、联防等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黑河上游西水疫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的监测研究,进一步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措施,科学准确地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为疫区的大型水电建设项目顺利施工保驾护航。方法对黑河上游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采取断面调查;1982—2006年系统完整地对西水疫区内的宿主、媒介以及动物血清等进行连续25a的规范化监测。结果共收集剖检以旱獭为主的宿主动物4298只,分离出鼠疫菌84株,检出率为1.95%。检验旱獭寄生虫和洞干蚤6003组,分离出鼠疫菌49株,检出率为0.82%。从监测区内采集各种动物血清3246份,IHA阳性158份,阳性率为4.87%。源发于黑河上游西水疫区的人间鼠疫有3起5例。结论黑河上游动物间鼠疫流行规律是:流行连年不断,每隔1年出现一次小的波动,间隔10~11年出现一次大的波动,动物鼠疫流行的年度变化基本上与宿主、媒介和动物血清的数量动态呈正相关,人间鼠疫发生纯属人类主动介入,与随机偶发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