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大气颗粒物(PM10、PM2.5)短期暴露对儿童哮喘发作住院人数的影响,获取大气颗粒物与儿童哮喘发作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bsco、Ovi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哮喘”“PM10”“PM25”“空气污染”“颗粒物”及“asthma”“air pollution" "air pollutants”“particulate matter”为关键词查找关于颗粒物短期暴露对儿童哮喘住院人数影响的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及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后分别提取PM10、PM25的暴露-反应关系,采用Revman5.2.1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大气中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短期内儿童哮喘的住院人数平均上升1.75%,而PM25浓度每上升10 μg/m3,短期内儿童哮喘的住院人数平均上升3.45%;亚组分析中病例交叉研究的暴露-反应关系效应值高于时间序列分析.结论 短期内PM10、PM2.5浓度的上升会导致儿童哮喘住院人数增加,且PM2.5引起的发作风险高于PM10.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评估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发生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Ovid等数据库中关于母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哮喘的队列研究,采用 Stata12.0 软件,通过 Meta 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有儿童哮喘患病率和儿童哮喘暴露因素关联性结果(OR、RR或HR)的文献,共纳入9 项研究,均调整了母亲哮喘、吸烟等混杂因素,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母孕期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儿童哮喘的风险(OR=1.14,95%CI:1.13~1.15),I2=96.5%,逐篇去除行敏感性分析,再次汇总OR =1.27(95% CI:1.17~1.38,I2=0),未对最终结果造成 明显影响;临床异质性分析:以3岁为界行亚组分析,<3岁和≥3岁亚组文献汇总OR分别为1.85(95%CI:0.80~4.29,I2=78.8%)和1.19(95%CI:1.08~1.31,I2=96.8%);以不同孕期行亚组分析,孕早、中和晚期OR分别为1.29(95%CI:1.23~1.34)、1.30(95%CI:1.25~1.35)和1.26(95%CI:1.21~1.31),I2均为0;以不同暴露因素获取方式行亚组分析,自我报告(采访)和来源于数据库文献汇总OR分别为1.27(95%CI:1.10~1.48,I2=71.2%)和1.20(95%CI:1.08~1.32,I2=98.6%);以不同抗生素行亚组分析,β-内酰胺类OR=1.18(95%CI:1.08~1.30,I2=0),磺胺嘧啶OR=1.19(95%CI:0.78~1.83,I2=83.5%)。②以同胞为亚组分析,文献汇总OR=0.91(95%CI:0.79~1.06,I2=93.3%)。分别采用Begg 秩相关法和Egger直线回归法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本Meta分析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素可增加后代哮喘的风险,但同胞对照组研究显示母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后代哮喘不关联,家庭环境、遗传等残余因素可能是重要的混杂因素,孕期抗生素使用与后代哮喘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污染物暴露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儿童哮喘的加重,大气黑碳(black carbon,BC)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污染物,目前东北地区尚无大气BC暴露与儿童哮喘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该研究探讨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来自沈阳市各医疗机构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门急诊就诊的主要诊断包含"哮喘"的患儿52653人次,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定每日儿童哮喘发病(门急诊患者)人数与大气B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沈阳市儿童哮喘门急诊入院总人数为52653人次,BC平均浓度为2.58 mg/m^(3)。其中BC变化(2.00~10.03 mg/m^(3))(RR=1.17,95%CI:1.07~1.28)和NO2变化(0~88μg/m^(3))(RR=1.21,95%CI:1.06~1.39)对儿童哮喘门急诊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物浓度升高后累积10 d内对儿童哮喘影响,其中最大的是BC浓度变化对男性儿童哮喘的影响(RR=1.60,95%CI:1.23~2.08)。结论BC浓度与男性儿童哮喘的门急诊就诊人数呈正相关,且BC对儿童哮喘的累积作用大于其他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儿童哮喘及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其成年终身高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BCI、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10月前有关儿童哮喘和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之间关系的研究,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儿童哮喘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6项,其中3项研究表明儿童哮喘不影响成年终身高,2项研究表明有轻微影响,且和哮喘严重程度相关,1项研究仅在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女性亚组发现身高降低。纳入儿童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4项,通过ICS治疗组与非ICS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及自身预期终身高的对比,发现哮喘患儿ICS治疗对成年终身高无明显影响。结论 儿童哮喘不会或者仅轻微降低成年终身高,而ICS治疗并不会明显影响成年终身高,但这些结论需要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儿童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所以控制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妊娠期宫内外环境的变化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妊娠期孕妇精神、疾病、营养状况、环境暴露、药物使用等因素对后代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 为了解儿童哮喘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与组成,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我国儿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非常普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近年来儿童普遍暴露于低剂量抗生素中,抗生素问题引起国际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儿童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时期肥胖风险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可能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破坏早期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该因果机制。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尚无特异的诊断工具或诊断标识物用于儿童哮喘的检测.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特应性疾病和阳性家族史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儿童哮喘和特应性疾病及其阳性家族史之间关系的了解,可能会使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正确管理和预防措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最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率和细菌感染呈明显的负相关,并提出了卫生假说.但是哮喘通常发病于生命早期,出生前后暴露内毒素或其他细菌产物可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是围生期感染影响了T细胞的分化过程和Th2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的变化;内毒素耐受和肺发育的改变也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预防和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母乳喂养和儿童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母乳喂养可能会减少婴儿感染和降低特应性体质的发生,是哮喘的保护性因素.但有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能预防哮喘,甚至可能增加晚期哮喘的发生率.人们对两者的关系尚存争议,还需通过大样本调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中不同程度烟草烟雾暴露对儿童哮喘控制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哮喘门诊首次确诊并接受系统治疗的轻中度哮喘患儿232例,根据其家庭烟草烟雾暴露程度分为无暴露、轻度暴露、重度暴露3组,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及动态评价。结果重度暴露组哮喘急性发作率显著高于无暴露组及轻度暴露组(P=0.006);重度暴露组吸入急救药物使用率高于无暴露组及轻度暴露组(P=0.010);治疗前重度暴露组的MMEF25%~75%pred值明显低于无暴露组(P=0.004)及轻度暴露组(P=0.014),治疗后重度暴露组的MMEF25%~75%pred值仍低于无暴露组(P=0.005)及轻度暴露组(P=0.004);治疗前、后不同程度烟草暴露组FEV1%pre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中烟草烟雾暴露对儿童哮喘的控制会产生不良影响;室内禁烟是一种能够改善儿童哮喘控制不良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在母孕期及新生儿期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6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2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对所有儿童母孕期和新生儿期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哮喘组与对照组在孕期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期服用益生菌、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使用抗生素(OR=3.908,95%CI:1.277~11.962)、新生儿期使用抗生素(OR=24.154,95%CI:7.864~74.183)、早产(OR=8.535,95%CI:2.733~26.652)及剖宫产(OR=4.588,95%CI:2.887~7.291)为儿童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生儿期服用益生菌(OR=0.014,95%CI:0.004~0.046)及母乳喂养6个月(OR=0.161,95%CI:0.103~0.253)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 孕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剖宫产、新生儿期避免滥用抗生素、尽量母乳喂养、尽早添加益生菌可对儿童哮喘起到一定的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不是简单的“很多数据的累积”,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文介绍大数据分析的现状与前景,并与医学发展相结合,尤其是针对儿童哮喘的管理.随着儿童哮喘管理平台的建立,尽可能多的数据可供研究人员从群体角度了解哮喘这一疾病,并通过发现问题来完善哮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儿童过敏性疾病预防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儿童哮喘与过敏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于1991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对多个国家数十万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进行调查,发现近年来上述的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多,症状越来越严重,并且在污染严重的国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空气污染在儿童哮喘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日常生活中,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较为广泛.它们可通过各种机制和信号通路增加儿童哮喘发病风险和急性加重次数,损伤儿童肺功能,导致免疫学紊乱,增强过敏原致敏性,降低对治疗的反应性.儿童的年龄、性别、肥胖、致敏状态、抗氧化物质补充、防护措施等因素影响着污染物对机体的不良效应.尽管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就常见空气污染物对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海城郊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差异,以及城郊儿童幼年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差异与7~8岁时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郊县4所小学784例7~8岁儿童和上海中心城区4所小学727例7~8岁儿童进行哮喘发病、过敏原致敏情况调查,以及幼年(3岁内)生活环境暴露因素调查。根据移居上海郊县的年龄将郊县小学儿童分为1岁内移居组和3岁后移居组,比较两组儿童哮喘发病率、调查生活环境情况。结果郊县小学7~8岁儿童哮喘检出率5.7%,低于中心城区同年龄儿童哮喘检出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1)。1岁内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7~8岁时哮喘检出率为8.0%,与中心城区儿童相近而明显高于3岁后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11)。父母特应质、个人特应质、被动吸烟是城郊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郊县儿童资料显示幼年暴露于家禽、家畜或家养宠物是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完整的预防接种对城郊儿童均未显示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出生早期生活于上海郊县或中心城区的儿童哮喘发病率相近;而学龄前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哮喘发病率低于早期移居组和中心城区组,提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家禽/家畜、家养宠物暴露是其中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继发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102例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史进行分析,坚持2~7 a的随防观察,就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喂养方式、病情严重度、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和(或)哮喘病史、环境暴露、被动吸烟等因素对日后继发儿童哮喘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2例转为儿童哮喘47例(46.08%),显著高于国内城区普查数据(0.12%~3.3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环境暴露(OR 6.099,95%CI 1.824~20.396)、被动吸烟(OR 49.222,95% CI 8.219~294.774)、患儿特应性体质(OR 45.548,95%CI 6.799~305.117)、家族过敏和(或)哮喘病史(OR 47.921,95%CI 8.626~266.226)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生活环境、被动吸烟、特应性体质及家族过敏和(或)哮喘病史等均为其日后继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预后干预治疗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生后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儿童哮喘与其1岁以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文献质量评分高并且调整了下呼吸道感染因素的效应值进行合并,共纳入8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岁以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了儿童哮喘的风险(OR=1.14,95%CI:1.10~1.17,P0.05);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4次与使用0~1次相比哮喘风险增加(OR=1.28,95%CI:1.19~1.38,P0.05);高风险儿童(至少有1位直系亲属曾患有哮喘)使用抗菌药物罹患哮喘的风险与其他儿童相比增加(OR=1.47,95%CI:1.20~1.81,P0.05)。结论生后1年内使用抗菌药物增加儿童哮喘的风险;高风险儿童使用抗菌药物增加哮喘的风险;抗菌药物使用次数增加与哮喘风险增加有关,但具体的剂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环状RNA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环状RNA在儿童哮喘中的研究报道.有报道环状RNA circHIPK3在过敏性鼻炎中调控Th2细胞的分化.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HIPK3在儿童哮喘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收集临床样本,检测circHIPK3的表达并检测其与T细胞转录因子的相关性.构建小鼠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郑州市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初筛问卷.疑似哮喘者二次问卷调查、体检及查阅既往病历、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年龄、性别匹配的原则随机抽取非哮喘患儿调查作为对照.结果 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 616份,其中男5 444人,女5 172人.哮喘确诊308人,患病率为2.9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3.38% vs 2.40%);3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0.24%,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哮喘儿童发作的前3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94.2%)、天气变化(89.0%)和运动(35.1%).哮喘患儿发作强度多为中度发作(71.8%),其次为轻度(22.7%).94.8%(292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74.7%(230例)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0.9%(280例)使用抗生素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列因素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敏性鼻炎史(OR=150.285,95%CI:31.934~707.264)、湿疹史(OR=10.600,95%CI:1.054~106.624)、特应性皮炎史(OR=31.368,95%CI:3.339~294.683)、食物过敏史(OR=27.373,95%CI:2.670~280.621)、出生方式(OR=2.853,95%CI:1.311~6.208)、使用抗生素的年龄(OR=0.384,95%CI: 0.172~0.857)、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OR=9.940,95%CI:6.246~15.820)、家装修墙面材料(OR=2.108,95%CI:1.464~3.036)、冬天是否采暖(OR=6.046,95%CI:1.034~35.362).结论 郑州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发作程度以中度为主;哮喘最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哮喘的治疗较规范,但仍有待提高.过敏性鼻炎史、湿疹史、特应性皮炎史、食物过敏史及剖腹产出生、1岁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多、家墙面使用装修材料、冬天采暖会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而使用抗生素时间较晚者哮喘发病的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