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栓塞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每例病人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对42例明确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难以分清相关侧枝血管及3例门静脉部分血栓形成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做了内镜套扎或硬化治疗.比较42例患者MSCTP和术中直接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MSCTP显示5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100%),胃左静脉38例(76%),胃后或胃短静脉17例(34%),胃肾和/或脾肾分流5例(10%),门静脉血栓形成海绵样变5例(10%),2例门静脉和1例脾静脉血栓阻塞部分管腔.42例2种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枝血管显示的差异性检验(χ2=2.00,P>0.05),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MSCTP能直观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可明确曲张血管的供血血管,明确是否存在门静脉的血栓及栓塞范围,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缩短手术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肝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扫描,CT图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均采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果门静脉CTP正常4例;门脉先天变异1例;门静脉高压53例,其中伴侧枝血管开放50例,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栓子13例,脾/胃肾分流21例。MSCTP检查确诊病例后:行肝硬化行TIPS术及胃左静脉断流术后2例: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逆行阻塞胃静脉曲张术(BRTO)治疗3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12例;内镜食管胃静脉硬化或套扎32例。结论 64排螺旋CTP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及栓塞范围,图像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5年4—7月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60例病人,均行MSCTP及胃镜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P与胃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及对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程度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对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MSCTP与胃镜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阳性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35,P0.001),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中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28,P0.001)。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P发现13例存在分流道,其中胃肾分流4例,脾肾分流9例,脐静脉再通3例。结论MSCTP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良好,与胃镜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观察到腔外静脉侧支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显示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患者28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后,运用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扩张(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冠状静脉曲张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17例、胃短静脉曲张10例、脾/胃-肾分流6例、脐静脉和腹壁静脉曲张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和直肠上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海绵状变性1例.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准确地显示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对判断病变程度、预测其并发症、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GCVE)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拟行TIPS联合GCVE患者,术前行MSCT及MSCTP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肝脏情况。结果 MSCT及MSCTP能清晰显示肝硬化肝脏形态变化、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位置关系、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范围以及腹水等情况,为TIPS联合GCVE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信息。结论 MSCT 及MSCTP 是无创性检查并明确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对 TIPS 联合GCVE术中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门静脉高压患者上腹部分流侧支血管显示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12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的CTA检查. 结果 126例中,CTA提示各类食管静脉曲张108例(85.7%),胃底静脉曲张117例(92.9%),单纯食管静脉曲张8例(6.3%),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部静脉曲张1例(0.8%),食管静脉曲张合并胃底静脉曲张99例(78.6%),单纯胃底静脉曲张18例(14.3%).胃左静脉显示120例(95.2%),附脐静脉显示26例(20.6%),胃网膜静脉显示10例(7.9%).发现脾肾分流道4例(3.2%),胃左肾分流道35例(27.8%). 结论 门静脉CTA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MSCTA容积再现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行MSCTA门静脉成像,工作站上采用V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40例中胃底-食道静脉曲张35例,脐静脉再通7例,脾-肾静脉交通11例,发生率分别为87.5%,17.5%,27.5%。其中,多发侧支循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脐静脉再通、附脐静脉曲张1例,合并脾-肾静脉交通10例。脐静脉再通合并脾-肾静脉交通及胸廓静脉分流各1例。结论 MSCTAVR重建能清晰完整显示门静脉高压(PH)侧支循环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脾-肾分流16排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16排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表现及其在胃静脉曲张临床处理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对211例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共检出63例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患者,其中,脾静脉主干或其大分支直接同左肾静脉分流14例,胃短静脉和/或胃后静脉在胃底后下方与左肾静脉交通9例,胃左静脉经左膈下、胰腺后小区与左肾静脉分流63例,其他类型分流2例。结论16排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脾-肾静脉分流。根据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血流路径可分成直接脾.肾分流、直接胃-肾分流、间接胃-肾分流和其他4种类型,从而为选择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MSCT)统计、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侧枝循环表现。方法收集20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MSCT上腹部检查的完整资料。结果共发现门静脉侧枝或异常血管612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75处,食管旁静脉曲张49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3处),胃底静脉曲张119处,胃冠状静脉曲张105处,胃肾静脉分流34处,脾肾静脉分流15处,椎旁静脉丛曲张16处,脐静脉再通48处,副脐静脉再通22处,脐静脉、副脐静脉同时再通4处,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2处,门静脉海绵样变8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与下腔静脉分流4处,胃左静脉直接入肝与门静脉左支相连1处。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了解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避免误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春  沈文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09,24(1):54-58
目的:分析脾动脉瘤(SAA)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探讨MSCTA的诊断价值及SAA的形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由MSCT诊断并经原位肝移植术证实的脾动脉瘤合并门脉高压的1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法(VR)等后处理方法评价脾动脉瘤的特点,对动脉瘤长径与脾动脉主干直径做相关性分析。观察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通道,判断门体分流的类型。结果:应用MSCT进行血管结构三维重组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15例SAA中单发7例和多发8例,共25个瘤体,20个为囊袋状,5个为梭形,14个位于脾门区(56%),8个位于脾动脉主干远段(32%),其中2个伴瘤体钙化,2个伴瘤体内血栓形成。门静脉血管成像15例均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大,其中4例合并脾肾分流,1例存在胃肾分流,3例伴有附脐静脉开通。动脉瘤长径为1.0~6.2cm(1.93±1.07)cm,脾动脉主干直径为4.4~11.4mm(6.90±1.65)mm,脾动脉瘤大小与脾动脉主干直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4,P〈0.001)。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能准确显示脾动脉瘤的大小及位置,以及门体分流的类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做为随访和指导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例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机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异常的脾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显示脾静脉狭窄或闭塞28例,胃冠状静脉曲张14例(14/28),胃短静脉曲张15例(15/28),胃网膜静脉曲张25例(25/28).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从不同方位显示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16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胃周侧支循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SCT)门静脉成像时胃周静脉曲张的表现特点及其规律性.并评价其在胃周静脉曲张临床处理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78例疑有胃周静脉曲张的患者行上中腹部门静脉早期增强扫描.进行门静脉成像。结果共显示胃周静脉曲张64例,其中胃左静脉曲张63例;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曲张45例(31例伴发胃左静脉曲张);脾肾或胃肾分流63例;胃网膜静脉曲张5例。结论 16排SCT门静脉成像可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胃周静脉曲张,效果较满意。可为选择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详细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西南军医》2006,8(4):13-15
目的分析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内镜下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手术证实的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多有胰腺痰患而无肝脏痰病。超声提示脾静脉阻塞或扩张,胃镜可见胃底孤立静脉曲张。该病少见,易误诊。结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较特征的表现之一,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在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上门静脉侧支血管的表现.方法 对36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腹部CTPV检查,经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CTPV可以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整个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36例病例中显示胃左静脉曲张29例(80.6%),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8例(50.0%),胃短/W后静脉曲张15例(41.7%),食管旁静脉曲张9例(25.0%),胃-肾/脾-肾分流8例(22.2%),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19.4%),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6例(16.7%),椎旁静脉分流4例(11.1%).结论 CTPV能很好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开放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判断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CP)的比较,评价CT门静脉成像(CT portography,CTP)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支循环血管的能力。方法:对42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患者的术前CT门静脉成像和术中常规门静脉直接造影进行对比,比较二者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支血管显示的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二种检查方法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侧支血管显示的差异性检验,(χ^2=2.00,P〉0.05),表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CT门静脉成像能直观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相关的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缩短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DCTP)在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显示中的价值。方法:31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行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血管图像,两名医师分别判断侧支血管显示情况。结果:MDCTP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31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28例,食管或食管旁静脉曲张27例,脾静脉曲张21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脾-肾分流血管1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2例,门静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2例。结论:MDCTP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种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自发性胃-肾静脉和脾-肾静脉分流道栓塞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和肝性脑病崔进国周桂芬张书田田慧琴薛春华张丽丽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通过侧支循环形成自发性胃-肾静脉分流(sponta-neousgastro-renalshunt)和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s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92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27例,阳性65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GOV1型45例、GOV2型19例、IGV1型1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25例,阳性6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46例、GOV2型18例、IGV1型3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2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为<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及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检出及分级间关系.方法 对70例肝硬化患者1周内同时行多层螺旋CT与内镜检查,两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SCTP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显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3),且MSCTP在判断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3 m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78%、88%、94.29%.结论 MSCTP能准确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的范围及程度且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