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HLA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15例白血病患者接受HLA2~3个位点不匹配亲缘骨髓移植.用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和γ射线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供者应用G-CSF250μg/d,连用7d后采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除用环孢菌素A(CsA)和甲氨蝶呤(MTX)外,在移植前第4天~第1天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mg@kg-1@d-1,移植后第7天开始加用霉酚酸酯1.0g/d.结果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9d(13~23d)和21d(16~32d).5例(33.3%)发生急性Ⅱ~Ⅳ度GVHD,其中急性Ⅱ度肠道GVH2例,急性Ⅲ度肠道GVHD2例,急性肠道和肝脏Ⅳ度GVHD1例.可评价的9例患者中8例发生慢性GVHHD,无一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395d(110~690d),死亡6例,其中死于急性GVHD3例,死于感染2例,复发死亡1例.无病存活9例,其中6例存活在1年以上.结论供者应用G-CSF后采髓,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的HLA半相合未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在治疗自血病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急性重症GVHD发生,提高了无病生存,对拓宽供髓来源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92年5月起为1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共进行了20例次的骨髓移植,合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例,占35%,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均系本院1992年1月至1997年1月的住院病人,全部经临床、骨髓穿刺或病理确诊为白血病或淋巴瘤。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37.5(22~52)岁。晚期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病(HD)1例],急性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首次自体骨髓移植(ABMT)12例,双次自体骨髓移植3例,异基因骨髓移植2例,按单个核细胞0.8×1…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比较了两组用不同剂量的环胞菌素(CsA)和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治疗的异基因骨髓移植(BMT)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的生存期及复发率。第一组62例,中位年龄37岁。62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其他恶性血液病22例。患者接受“标准”方案即GsA1~3mg/kg·dⅣ,保持血浆浓度在150~200U/L预防GVHD,并发GVHD时,予MP2mg/kg·d治疗。第二组114例,中位年龄35岁,其中ALL26例,AML33例,CML27例,其他恶性血液病30例。患者接受增强方案:在未出现肾毒性时用CsA 5ng/kg·d Ⅳ(当血清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供者应用G CSF与受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与霉酚酸酯 (MMF)HLA单倍体相合未去T细胞骨髓移植的可行性 ,对 1 7例白血病病人进行HLA 2 - 3个位点不匹配的相关供者的骨髓移植。 1 7例病人中 1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R2 6例 ,>CR2 4例 ,复发状态 1例 ) ,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CR1 1例 ,CR21例 ) ,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期 2例 ,加速期 2例 )。预处理方案是阿糖胞苷 3 0 g/m2 ,2次 /日 ,连用 3天 (于移植前 7至 5天 )、环磷酰胺 45mg/ (kg·d) ,连用 2天 (于移植前 5天和移植前 4天 )和全身照射 1 0Gy ,分 2次 (于移植前 2天和移植前 1天进行 )。供者应用G CSF 2 50 μg/d ,连用 7日后采髓 ;预防GVHD除应用CSA和MTX外 ,在移植前 4至 1天应用ATG 5mg/ (kg·d) ,移植后 7天开始每天加用霉酚酸酯 1 0 g ,连用 1 0 0天。结果表明 :1 7例移植后均取得植入 ,中性粒细胞 >0 5× 1 0 9/L的中位天数是 1 8(1 3 - 2 3)天 ,血小板 >1 0× 1 0 9/L的中位天数是 2 0 (1 6 - 32 )天。Ⅱ -Ⅳ度急性GVHD病人 5例 (2 9 4% ) ,其中 2例肠道Ⅱ度急性GVHD ,2例肠道Ⅲ度急性GVHD ,1例肝和肠道Ⅳ度GVHD。可评价的慢性GVHD病例 9例 ,均发生慢性局限性GVHD。未发生移植方案相关Ⅲ级以上的毒性。中位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13例,中位年龄19(7~40)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CR1后移植9例,CR2后移植4例.预处理选用以MAC(Melphalan 140~180 mg/m2×1 d;Ara-C 1.0~2.0 mg/m2×2 d;CTX 60 mg/kg×2 d)为主的方案,其中6例在经典MAC的基础上改用马法兰口服为静注,并有3例同时加用CCNU(5 mg/kg×1 d)及VP16(600 mg/m2×1 d).另3例次采用TACC为主的预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平均存活时间为29个月(2~132个月).9例CR 1期移植者3年无病生存为4例,5年DFS为3例.结论为降低白血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无骨髓供者的CR 1期急性白血病患者适合接受ABMT.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生理、心理的特点不同 ,因人施护 ,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使患者主动按量化疗 ,生活规律 ,心态平稳 ,具备自我护理的能力 ,提高生存质量。1 临床资料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 12 7例 ,男 6 2例 ,女6 5例 ,14~ 6 9岁。AML 92例 ,包括M 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成熟型 )2例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成熟型 ) 37例 ,M 3(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 2 7例 ,M4 (急性粒 -单细胞性白血病 ) 7例 ,M5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17例 ,M6 (红白血…  相似文献   

7.
目前,如何控制或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仍是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对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处理,对减轻急性GVHD发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997年3月~1999年3月本院白血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37例,其中供者应用GCSF处理组24例。37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例(慢性期8例,加速期5例),平均年龄274岁(4~48岁)。供者平均年龄27.2岁,男性供者16名,女性供者8名。供者未用GCSF处…  相似文献   

8.
严严  丁建东 《临床荟萃》2002,17(5):266-26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急性白血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 ,如不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往往危及生命。现就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16例急性白血病合并 DIC进行分析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 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10~ 6 1岁 ,中位年龄 2 4岁。1.2 白血病类型 按 FAB分型标准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3例 (M1 1例 ,M2 a 1例 ,M3a 9例 ,M3b 2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例 (L1 2例 ,L2 1例 )。1.3  DIC发生时期 初发期 9例 (M3a7例 ,M3b1例 ,M1 1例 ) ,…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2003-03/2007-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55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5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有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其余HLA全部相合,1例无关骨髓移植HLA全部相合。观察全部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的水平。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1,血小板恢复到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d及18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1水平较移植前及未发生患者明显升高(P<0.01)。提示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重组白细胞介素 2 (rIL 2 )激活骨髓 (ABM)自体移植和移植后应用rIL 2治疗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临床上取得理想的疗效[1,2 ] 。现就影响移植后的长期生存进行多因素分析 ,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我院 1993年 6月~ 1999年 1月接受ABM移植的患者 34例 ,33例为自体激活骨髓移植 ,1例为同基因异体激活骨髓移植。年龄 12~ 5 2岁 ,中位年龄 30岁。男性 18例 ,女性 1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5例 (L12例、L2 2例、L3 1例 )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14例 (M2 4例、M3 8例、M4 2例 ) ,慢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1.
骨髓移植(BMT)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恶性实体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独居于层流舱内约一个月,心理处于特殊的应激过程,影响治疗效果,要取得移植成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极为重要[1]。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完成18例BMT,现将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17~56岁。何杰金氏淋巴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例,乳腺癌2例。治疗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3例,平均住院天数33d。2护理2.1心理状况由于患者长期患病,承受较大的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化疗后患者发生肺孢子菌病(PCP)的危险因素;为急性白血病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第1~5天;阿糖胞苷1~2 g/(m2.d),第1~5天;粒细胞刺激因子5μg/(kg.d),d1~d5)]化疗后肺孢子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年龄14~19岁、体质量指数14~18 kg/m2,发生PCP前3个化疗方案中均至少包含2个FLAG方案;PCP起病时均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PCP发病时间大约在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恢复后3 d,发病时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减少,6例患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棘白霉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症状于1周内好转。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FLAG方案化疗后,当患者年龄14~19岁、体型偏瘦时,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需监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出现CD4+T细胞数量明显减低时,需密切留意肺孢子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三种方案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谢东  汪霞  曹洁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5):357-358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6例,分别采用3种常用方案化疗,比较其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副作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血象及骨髓细胞组化,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66例。男46例.女20例;年龄16~64岁,平均33.8岁。白血病类型M18例,M221例,M38例,M411例、M517例,M61例。1.2方法HA方案组(31例):给予三尖杉酯碱4mg/(m2·d)第1~3日静脉滴注,阿糖胞苷0.1g/(m2·d),第1~7日静脉滴注。DA方案组(21例):柔红霉素40mg/(m2·d),第1~3日静脉注射,阿糖胞苷0.1g/(m2·d),第1~7日静脉滴注。MA方案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2007年9月,我们对2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5~45岁.急性白血病1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合并脑膜白血病2例;淋巴瘤8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共实施8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1例术后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总结其临床资料与护理要点。结果本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术后22d开始发生三系减少,持续4个多月,多次行骨穿刺检查,前2次未发现病因,第3次骨穿刺提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第4次骨穿刺进行确诊并行基因检测,发现AML。/ETO阳性,确诊后转入血液科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及时确诊与治疗,做好预防感染、出血与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在治疗血液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ASCT治疗 33例HLA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0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36岁 (18~ 5 9岁 )。33例中急性白血病第 1次完全缓解期 (CR1 ) 11例 ,CR2~ 34例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 3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4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7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纤维化各 1例。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 ,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宾。SAA和MDS患者采用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  33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平均移植后第 10 .5天 (移植后第 8~ 2 1天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0 9 L ,第 15天 (移植后第 10~ 30天 )血小板计数 >30× 10 9 L。 33例中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 4例 (其中 13例于移植后 1~ 6个月由供受者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 ,稳定混合嵌合体 4例 ,移植排斥 5例。 33例中发生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各 7例 (2 1.2 % )。随诊 2~ 36个月 2 5例 (75 8% )仍存活。结论 NASC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较好 ,为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86年9月~1988年7月用六神丸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确诊。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0~60岁,平均33岁。6例均为初治病例,其中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AML)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APL)2例,红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allo 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因allo HSCT后复发而进行第二次allo HSCT的 1 0例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例 ,慢性髓系白血病 1例。第一次HSCT后中位复发时间 1 4 1d(34~ 5 4 5d)。第二次HSCT时预处理方案包括 :以中剂量阿糖胞苷 (Ara C)为主的联合化疗 5例 ;以白消安为主的联合化疗 3例 ;含常规剂量Ara C的联合化疗 1例 ;氟达拉宾 /马法兰 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方案 :单用环孢菌素 (CsA) 2例 ,CsA 短疗程甲氨蝶呤 1例 ,短疗程他克莫司 1例 ,6例未预防。输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位数 6 .1× 1 0 8/kg[(1 .9~ 1 1 .8)× 1 0 8/kg]。 结果 可评价的 8例患者均造血重建 ,达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 .5× 1 0 9/L、血小板 >2 0× 1 0 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 1 1d(3~ 1 7d)、1 2d(9~ 2 3d)。发生Ⅰ度急性GVHD 4例 ,Ⅱ度急性GVHD 3例。可评价的 6例中 5例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 2例无病生存 986d和 1 91 3d。移植相关死亡 5例。复发 3例 ,均死亡。 2年实际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复发率分别为 2 0 %、5 0 %和 30 %。结论 第二次allo HSCT是治疗allo HSCT后复发白血病的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 mg/(kg·d),2~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3~5 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 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 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 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 环孢素 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 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 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血小板恢复到3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30 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82.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07-06-30,共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7%,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24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后3例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移植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其复发率为10%.结论:①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其术后复发率并未高于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②疾病类型的选择、移植时的疾病状态、适当的预处理强度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