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IPV控制中心把空冷型PV/T构件整合到建筑外墙中,实现了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高效综合利用.本文以此建筑为测试对象,对空冷型PV/T的光伏余热直接热利用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南墙结合的PV/T直接热利用系统效果很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而东墙和西墙直接热利用系统送风温度较低,经济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利用搭建的5个光伏热效能实验单元,研究了光伏组件不同散热方式对光伏组件表面温度、 建筑室内温度及发电功率的影响,同时利用空气的热压作用实现了光伏余热的直接利用.实验表明被动式外循环模式散热效果最好,开缝模式散热效果最差,被动式内循环模式余热利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的排烟热损失对锅炉效率影响极大,能降低排烟热损失、实现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有助于火电厂节能降耗。论文研究了某660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系统的热经济性,该系统采用省煤器分级布置方式,烟气余热梯级综合利用系统总节约煤耗4.65g/(kW·h),节能作用显著,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梯级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电厂整体经济性,对燃煤电厂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某数据中心为例,从空调设计参数、冷热源、风系统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项目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设计。该项目同时采用了封闭热通道、余热利用、变频控制等节能措施,实现了数据中心的绿色低碳运行。  相似文献   

5.
张鑫  张文科  侯幸  高翔 《区域供热》2020,(2):114-121
余热利用是目前被认为优先研究的领域之一,热泵的余热利用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热污染。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较充分的余热回收热泵系统形式,并根据冷凝热回收利用程度对热回收系统进行分类。其次,讨论了热回收技术在热泵机组中的应用,围绕双冷凝器、相变蓄热及两级复叠技术展开余热回收的分析,阐述了不同热回收的原理及特点。随后,针对螺杆热泵热回收系统进行了探讨,在不同制冷剂和不同冷凝温度条件下,揭示了油冷却器的余热回收效果。本文所叙述及分析的内容,有利于促进热泵行业余热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节能环保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附带有雨水收集功能的与建筑耦合的CPC聚光光伏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集水箱、CPC、光伏电池板和矩形铝管等。利用集水箱进行雨天补水,晴天放水;CPC、光伏电池板置于屋顶表面,进行高效发电的同时,避免阳光直射辐射造成室内冷负荷增大;光伏板背部的中空铝制基板内嵌于建筑屋顶,其内通有收集的雨水,有效带走光伏余热。分析了冷却水流速和温度、聚光倍数对CPC聚光水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室外空气流速和辐照度对3种不同形式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该系统的经济性。该系统降低了阳光直射屋顶表面所带来的建筑得热,有效降低了室内冷负荷,同时收集了雨水,并获得高品位电能,实现了与建筑的高度耦合及光电光热的综合利用,有效地降低了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电厂大量低温余热回收再利用问题,以天津市某热电厂民用建筑的空调冷热源改造工程为例,设计了一套热电厂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采用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冬季利用锅炉45℃脱硫塔循环水余热供热、夏季利用20℃锅炉给水作为冷却水实现供冷,过渡季节回收脱硫塔循环水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可实现机组全年运行。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原有空调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热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与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潘华阳 《门窗》2020,(4):191-191,193
文章从卡车余热利用方面入手,通过采用排气余热作为吸附制冷技术的热源,针对卡车不同的驾驶情况,就余热及冷负荷匹配不均匀性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最不利条件下系统制冷量。并运用模拟软件研究在最不利工况下驾驶室热环境。通过优化驾驶室空调系统方案,实现了降低输入冷量的同时,保证了驾驶室局部区域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制药厂低湿工艺空调系统的改造为例,对冷冻除湿系统、液体除湿系统及其低品位余热利用方案进行了能量和分析,提出了利用低品位余热作为液体除湿系统再生热的冷凝热回收热泵复合系统,系统全年再生热节能率可达45.1%。本文结论可为工业低湿厂房液体除湿系统的低品位余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某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污泥干化系统、焚烧及余热利用系统和烟气处理系统的能量平衡模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和现场测定数据,确定了运行期间污泥干化焚烧系统中主要的能量损失点,包括干化载气洗涤水热损失、干化机散热损失、焚烧炉及余热利用系统散热损失、烟气洗涤水热损失等。针对系统主要的能量损失点,提出了针对全过程的节能降耗方案。即,首先通过运行参数调节来提高干化机和焚烧及余热利用系统效率从而减少散热损失,再通过余热利用干化载气以及洗涤塔前烟气,从而减少载气洗涤排污热损失和烟气洗涤水热损失。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5)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相似文献   

12.
将燃气内燃机热电联供系统(CHP)与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采用固体除湿转轮)组成复合空调系统.供冷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再生除湿转轮.供暖期,利用燃气内燃机余热加热新风与供暖.针对上海某超市建筑,使用动态仿真方法对常规分供系统(采用热湿联合处理,配置电制冷机、燃气锅炉)、复合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静态投资回收期、二...  相似文献   

13.
传统污水处理厂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燃料和药剂等资源用于处理污水。而污水中蕴含大量的低品位余热资源,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回收其低品位热能用于补充或抵消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则可显著抵消污水处理厂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目标。利用污水热能的污水源热泵技术,为建筑供冷供热;利用污泥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和沼气发电技术,补偿污水处理过程的电能消耗;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布置光伏发电组件,将产生的电能用于补偿污水处理厂的电能消耗。本文比较分析了上述3种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应用的节能性、经济性和"碳中和"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污水源热泵回收污水处理厂低品位余热技术具有更大的节能潜力,有助于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综述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在脱白工艺中的应用以及凝汽器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途径。利用烟气余热的烟气脱白工艺包括烟气再热法、烟气冷凝法、烟气冷凝再热法,烟气冷凝再热法通过多组不同的换热器,实现烟气余热的合理利用。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途径可分为吸收式热泵利用、电驱动热泵利用。为实现供热,吸收式热泵与热网加热器联合运行,或采用多台吸收式热泵梯级加热热网回水。电驱动热泵制热能效比高,可消纳风电。  相似文献   

15.
《建筑技术开发》2014,(2):60-61
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高效组合式建筑节能”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了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适用夏热冬冷地区的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墙体复合保温隔热系统,建成了相关产品生产线和示范工程;研发了高效节能型光伏构件产品,研制了光伏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开发了关联发电余热热水利用系统;制备了自支撑真空玻璃基片、大面积粉体宏量和贴膜,设计开发了光和低辐射多功能复合膜系,建成了镀膜玻璃生产线。  相似文献   

16.
《建材世界》2021,42(4)
该文介绍了玻璃退火窑余热利用的几种方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方式,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建材发展导向》2014,(4):99-99
<正>耐火材料节能主要有直接节能和间接节能,直接节能主要通过降低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从而提高耐火材料的保温性能达到节能的效果,间接节能主要通过降低耐火衬体整体导热系数和提高衬体使用寿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水泥窑热损失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窑系统表面散热的热损失;系统排出废气的热损失;出冷却机熟料的热损失。由于立磨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成熟,系统排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余热利用的技术特性、能量分析,简述了平顶山市某住宅小区中央空调系统余热利用的设计过程,并探讨中央空调的冷凝热回收技术有助于能源的合理利用,以供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5)
本课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户用光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主要是:1)在能源侧,研究并应用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实现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跟踪,提高太阳能利用率;2)基于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性,按照一定充放电规则,设计充电控制器,实现了实时对蓄电池的高效率充电;3)采用半导体制冷器模拟实现冷热联供;4)在负载侧,对系统进行实时智能检测,主要是光伏板下储水箱的水温和水位,冷热水供应箱水温、水位,实现系统余热回收,从而控制水循环系统,实现能源梯级利用;5)搭建实验模型,进行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业内     
我国高效组合式建筑节能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由“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高效组合式建筑节能”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了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适用夏热冬冷地区的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墙体复合保温隔热系统,建成了相关产品生产线和示范工程;研发了高效节能型光伏构件产品,研制了光伏发电余热利用装置,开发了关联发电余热热水利用系统;制备了自支撑真空玻璃基片、大面积粉体宏最和贴膜,设计开发了光和低辐射多功镌复合膜系,建成了镀膜玻璃生产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