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介绍了NT-50型浓缩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原安装尺寸的前提下,进行了技术改造,即采用回转支承取代原平面轴承,用聚胺脂滑触线代替老式集电装置,并在中心套筒和中心座内贴耐磨铸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NT-50型浓缩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原安装尺寸的前提下,进行了技术改造,即采用回转支承取代原平面轴承,用聚胺脂滑触线代替老式集电装置,并在中心套筒和中心座内贴耐磨铸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强 《矿冶》2002,11(3):86-88
在永磁铁氧体生产环境中 ,铁氧体粉尘在双梁起重机滑触线上沉积 ,造成起重机电机缺相运行事故的发生。在起重机天车上设计、安装了滑触线粉尘清扫装置 ,该装置由清扫刷、悬臂板、连结架等组合而成。随着起重机的运行 ,清扫装置自动进行滑触线的清扫作业 ,保证了起重机电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NT-50型浓缩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原安装尺寸的前提下,进行了技术改造,即采用回转支承取代原平面轴承,用聚胺脂滑触线代替老式集电装置,并在中心套筒和中心座内贴耐磨铸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回转窑对煤粉进行低温干馏处理是当今煤炭清洁利用领域内的新型技术。以φ5.8 m×65 m煤炭干馏回转窑为例,介绍了大型煤炭干馏回转窑核心部分——换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说明了换热装置中主要零件的选材、设计和参数选择,为以后大型煤炭干馏回转窑换热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阐述钡盐生产企业回转窑窑口结渣的清除方法,分析了不同 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现行的清除熔渣的方法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回转窑的熔渣清除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并就 本装置的系统组成作了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瓦斯抽采管路在抽采过程中存在瓦斯爆炸、发火及回送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平衡式防爆防回火装置的原理及结构,指出了防爆防回火装置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对防爆防回火装置动作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预防及处置措施,从而解决了在瓦斯抽采系统管路上安装三防装置(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装置)的安全使用问题,确保煤矿瓦斯抽放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离心式通风机传统反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新的转换式反风装置,同时系统地介绍了该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正大型回转圆筒主要用在冶金回转窑、水泥回转窑、纯碱煅烧炉、回转烘干机和单筒冷却机等设备上,一般具有多支撑点,支撑装置由一对托轮轴承组和一个大底座组成,一对托轮支承着滚圈,既允许回转圆筒自由转动,又向基础传递巨大的荷重,支撑装置可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托轮承受整个回转圆筒的全部质量,使得回转圆筒及回转圆筒上的滚圈能在托轮上平稳转动。托轮支撑装置具有承载负荷大的特点,但由于安装或使用过程中滚圈与托轮的接触宽度不能满足要求,会损伤滚圈和托轮表面。  相似文献   

10.
回转窑作为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心脏设备,在水泥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托轮轴瓦发热导致回转窑运转率难以提高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回转窑轴瓦发热现象,论述了采取的相应措施及解决办法,提供了一条低成本、短时间即可解决该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铜导体压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失效现象, 通过分析微裂纹与压接显微组织, 结合有限元计算压接后铜导体等效应力应变, 确定了开裂原因, 并采用结构优化与去应力退火消除开裂倾向、提高加工质量。结果表明: 压接过程使铜导体内壁产生了严重的压缩变形, 等效应变高达0.985, 等效应力达458 MPa。内壁压应力集中超过了铜导体材料的极限强度, 产生了微裂纹进而导致压接开裂现象。在铜导体内套入外径19 mm、壁厚2~4 mm的小管进行压接, 可以达到无间隙无过盈的良好配合, 有效降低铜导体的应力应变, 消除铜导体压接开裂现象。压接后铜导体进行300 ℃退火2~3 h, 可以有效消除残余应力并保持较高硬度及力学性能, 提高了铜导体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补连塔煤矿改扩建后在地面导线控制网被破坏的情况下,通过收集地面已有的数据恢复和建立地面GPS控制网,利用地面控制成果对井下导线控制网进行布设和观测,与已有的井下导线系统联测并进行平差计算,从而达到对井下已形成的巷道进行系统的改算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快速发展的嵌入式,提出了智能暗通信系统。目的在照明系统中引入载波(PLC)电力线路技术,充分利用房间内现有的输电线路,导体耦合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电信接口导体芯片和各种光控制照明设备。设计了一种基于导体耦合的描述约束智能控制系统,并根据系统结构和控制原理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电波在地下传输的困难,对比漏泄同轴电缆,从理论和实验分析了单导线在中频段的无线电漏泄,并展望单导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地线的根本定义出发,阐述了地线的干扰机理及地线阻抗对电路产生的影响,提出地线干扰对策及实际中的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胡风华  张如琨 《煤炭技术》2002,21(11):50-50
结合本工程的实践 ,运用支导线误差理论分析点位精度 ,更好地理解工程测量中坐标放样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电子仪器中地线上常见的干扰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电子仪器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田成金 《煤矿开采》2006,11(5):6-8,35
主要探讨了煤矿井下工作面内短距离无线载波通信频率的选择及工作面内导体对通信的影响,另外,还从电路上探讨了无线发射功率与电路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星星 《矿山机械》2001,29(6):51-52
应用现代可靠性理论,对罐笼和箕斗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并从设计、工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改善罐笼和箕斗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和顺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含水层组,得出影响煤层3、15煤安全开采的含水层为二叠系K10、K9、K8、K7砂岩和奥陶系K4、K3、K2灰岩;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发现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受到大气降水补给的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和太原组的含水层,以及采空区积水,采动裂隙为主要的导水通道,陷落柱、断层封闭性较好;得出该区3、15煤的水文地质类型分别为二类一型和三类一型,进一步选择采用大井法预测出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34.23 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